为什么有人说柳体是书法功底的“试金石”?

右边锋


这个问题问的有点莫名其妙,什么时候柳楷成了书法功底的“试金石”了,问这种问题的人一定是对书法史一点都不懂的人,建议去读读书法史。

初学书法一般老师都会建议我们从“欧颜柳赵”楷书四大家开始入手,这四位楷书大家的代表作,我们任选一帖作为我们入门的范本学习就好。但绝对不是说必须要把这楷书四大家都要学会,都要学的很好才行。

楷书四大家里,通常大家都会觉得柳体有点难度,但我个人觉得,这四大家不论哪一家要学好都不容易。而且也没有说哪一家的楷书就高人一头,其实就是把虞世南、褚遂良拉过来比也是一样的,各具特色,没有说某家某派的书法是最厉害的。

而喜欢把历代书家排排位置,分个高低,对于我们学习书法的人来说毫无意义。

楷书四大家的书法作品,从笔法、结字上来说,各有特点,很多书法家学书的经历是这样的,入门的时候先学某一体,而后不断地学习各家之所长。特别是在有一定基础之后,再去学习其他书法家作品的时候,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审美趣向,有所选择地取舍,并不会全盘再照搬过来了。

例如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他是以宋高宗赵构的字作为入门的,后来又学习的智永《千文》和王羲之的字。而在中年时候取法唐代李邕的书法特点,楷中寓行形成了“赵楷”的面貌。而在结体上他又取法“柳楷”之遒劲,并且变方阔为修长。就像鲁迅先生说的“拿来主义”一样,取法先贤的优点,根据我个人的需要,做一些取舍。

柳公权的“柳楷”也是通过学习欧阳询和颜真卿的书法,通过自己的取舍,然后又融合了其他书家的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历朝历代那么多的书法家,每位书家的性情不同、学识修养不同、个人审美趣向也不同,因此每位书家所擅长的书体也不会一样。即使在明清馆阁体盛行时期,那些馆阁体书家写出来的字也不尽相同,各有特点。也没有见哪一朝代的皇帝要求,必须把“柳楷”写好,才算是好的书法家。

虽然我本身也是学柳楷起步的,但我也不认同这种说法,从来没有说某一书体会成为书法家的试金石。不然大家都去练这一种书体得了,这个时候恐怕“柳体”也变成了“馆阁体”“印刷体”了。


翰墨今香


对于这个问题,感觉提法有问题,也不知道这句话处于何处。如果说柳公权的楷书比其它书法家的楷书,要想写好比其他诸体书法更吃功夫 ,这个观点不敢否认。



有功夫与没有功夫,通常看是对某一书法家作品的临摹功夫和融会贯通的功夫。如果没有一定时期学过这一家的基础,当然是写不好的, 因为我没有学过。在我的印象中学柳公权的书法比颜真卿和欧阳询的楷书的相对较少,但不是没有,对柳公权楷书的学习达到融会贯通,写一手非常出色的柳公权楷书的书法家是大有人在。





至于什么书法大师一些柳公权的书法就原形毕露了的说法,似乎不妥。柳公权楷书的方笔点画确实写好不容易,这也是事实。翰墨书道一致认为学习柳公权书法者少的原因有二:一是受“至刚易折”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二是柳公权的方笔没有颜真卿和欧阳询的书法点画造型更大众化,用笔技巧现代容易一点。


不过能把柳公权楷书写的非常出色的书法家历代都有,许多能够将柳公权的楷书写的非常出色的仍然是大有人在。







翰墨书道


柳公权,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生于公元778年,卒于公元865年。柳公权初学书法时以王羲之为主,并精研欧阳洵、颜真卿的笔法,其后自成一家,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遒健,用笔方圆兼备、以骨力取胜,横竖同重,较之“颜体”稍显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时极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千金”之说,其书法结体遒劲,且字字严谨,既有力,又秀气,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所以练好柳体,乃是书法功底的“试金石”一点不为过。





梦雨轩144132698


各有各的难度,也不能说谁比谁厉害。各有千秋。更不能说谁的字就是书法的照妖镜什么的,这话很肤浅。

假若你是一位太极大师,然后让你打一套少林功夫,然而你不会,这总不能说你不会武功吧?

亦或者,你让赛车手去开挖掘机,铲车,推土机等,他肯定会操作不当,你也不能说人家不会开车吧?

现在很多人就喜欢瞎鼓捣,瞎说。什么某某帖某某体练好了,书法就牛了等等。

简直是谬论。只能说有的书家的字确实不适合初学者,因为不是初学者能驾驭的。初学者控制能力差,所以会很吃苦。比如九成宫,玄秘塔之类。

而有的书家的字,却比较容易上手,诸如颜勤礼,颜氏家庙碑之类。但是容易上手不代表就好学。

任何书体都有难度侧重点。

还有一点要说的就是,大部分练颜体字的人都非常的狂,大言不惭得很,唯颜独尊,唯颜事法。这样的人真的很讨厌。

动不动就是颜体高古大气,如万岁枯藤,如老树盘庚,拙趣曼妙,屋漏痕,锥画沙,打印泥诸如此类崇拜颜体的话。真的是恶心。

时常瞧不起练别体的人,骂写欧体无变化,骂柳体倔硬,骂赵体媚俗,等等诸如此类。

反正就是一颜在手。天下无敌的态度,这样真的不好。

说句讥讽一点的话,会欧柳褚王的人,写颜体后期的字会非常容易,但是

反过来就大不一样了。会死的很惨,还是惨的面目全非那种。


三车一揽


对于此种问题的提出只能说提出者只是初步进入书写这个行当,还没有弄懂书法的真谛!

这得从书法史说起。书法,即汉字的书写方法!从篆隶楷行草的基本演变上我们不难看出,古代的人对于书法更多讲究的是功能性、实用性,最后才是艺术性!他们追求更多的是便于识记,书写方便、快速,所以从最初的篆书到后来的行书、草书,都是一个追求速度的过程;至于隶书跟楷书的出现则是方便识记。

而艺术性,则是他们骨子里的东西!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琴棋书画;

二,所谓“画是有形的诗,诗是无形的画”。国画的基础在书法,而书法的疏密、线条、对比、虚实又是从国画的理法中得来的,故诗书画三者互相生发,相辅相成;

三,书法和国画中的节奏又与音律的节奏相通,有人甚至说判断一幅画或一幅字的好坏不用看其作品,只需要在其书写或作画的过程中听笔在宣纸上的摩擦声就可以了。而这个根据就是节奏的共通性!

四,判断书画作品好坏的另一个更重要的标准就是其有没有意境,而这个意境是从诗词里面来的,所以诗词亦不可或缺;

五,书画的指导思想是哲学,而这个哲学的源头是四书五经。因此观此种种,古人的艺术性何以不深入到骨子里呢!

大家可能会诧异,讲书法讲这些东西干嘛?其实我要讲的是现在我们的某些机构把书法跟美术(注意,美术不是国画,而是个外来词,而代表中国传统国学之一的国画却只是其中一部分,难道我们不觉得悲哀吗?)单独分出来已是不妥了,还把书法分为篆书委员会、隶书委员会、楷书委员会、行书委员会、草书委员会等等,我觉得这种行为跟菜市场里面把一只鸡拆分成鸡脖、鸡胸、鸡翅、鸡腿、鸡架、鸡爪、鸡皮等来卖没什么区别!而上面的问题还把楷书中的柳体单独挑出来,甚至说它是书法的“试金石”,有必要吗?我看是把鸡油都要单独剃出来了吧!如果我们搞艺术只是写书法,而写书法仅仅只需要写好一种字体中的某一家,就能说明我们是一个全能的艺术家的话,那也把中国的艺术看得太简单了!不禁让我想起一个故事---《盲人摸象》!

所以,我想说,不可否认“柳体”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验证能流传下来确实证明它很好,有可取的地方,但是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不仅“柳体”成不了“试金石”,任何一种书体都只能代表他自己,代表不了全部!想学好书法或者中国画或者说中国传统文化,单学一种是远远不够的!我记得我的师公(即老师的老师)潘天寿先生曾经说过“无需三绝,务必四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学书画不用苛求把某一种片面的搞清楚,而要从诗、书、画、印全局的角度去学习,这样我们才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而不是单纯的“字匠”、“画匠”!我觉得此言在理!然而,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很长……

以上观点不针对任何团体或个人,只是一己之见,有感而发,不当之处,还望海涵!如果喜欢我的评论,欢迎转发或点赞,也可关注我,谢谢!


云起居书画


柳体的笔画的难度相对于颜体、欧体来说确实要难写一些,因为大家说柳体是试金石,无非就是说它笔画难度比较大,而不是柳体的结构,因为论结构的严谨,颜真卿和欧体也不逊色。

为什么柳体的笔画难呢?

因为流体的笔画横和竖都比较粗,在起笔和收笔,包括转折处有一些非常强壮锋利的方笔。而这些方笔与折笔,不懂转笔技巧的人很难写出来,那么就只剩下一个描的方法了!

通过描头画角写出来的笔画和一笔成型的笔画,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佳顺书法网院才主哥哥



我学柳公权。

但我认为没有必要这么说。练习什么字体都需要功夫,需要精力。我喜欢柳公权我愿意在柳体上付出很多。不代表其他人的审美和爱好。

我更愿意把柳体说成学习书法的台阶,前进的基石,可以从中吸取很多营养。为书法打好基础。要知道行书和草书更难,表现力更强。


哈尔滨雪生律师


柳公权不但学问高,而且是参禅悟道之人。

柳体楷书不但如刀似箭,给人以冷飕飕的感觉,具有魏碑的风格特色。他的中锋行笔,他的中宫紧收,撇捺纵展,又具有隶书的飘逸舒展。所以说要学习柳体楷书,必须用笔娴熟,最好有魏碑和隶书的基础。

普通人学习柳体楷书,只能得其形,不能传其神。柳公权是何等的高傲,何等的心明眼亮。


京东千里行书法


因为无知!

让他们试一下褚《阴符经》等帖子。


依蘭居書法


柳公权是晚唐的书法家,他在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自成一家的柳体。柳体结字挺拔,紧而能纵,方圆兼使,以请健骨力胜。柳体结字有中心攒聚,四边伸张之势。但其难于用笔、难于其骨、难于用神,今柳体大家少之又少。下为14岁学生节临《玄秘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