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後,農村誰來種莊稼?

何兵雲岫


50年後,農村誰來種莊稼?

五十年後,懂得種田地的老農民基本上不在這個世上了,後輩們不但不懂得種田地,而且也不願意種田地,大部分農村人都在城裡打工上班了,相當一部分人已經在城裡買了房子,農村的房子都是留著等到年老了回去養老住,農村基本成了有錢人養老和年老的農村人想回家鄉養老的地方了,農村的常住人口非常少,稀稀拉拉的,顯得非常清淨。

五十年後科學發達很多了,可以說實現了農業現代化了,農村的田地基本全是機械化操作了,大大降低了勞動成本和用工量。

五十年後農村的廣大田野全部由高學歷的技術人才大片大面積承包,偏僻的田地也修好了機耕路,機器可以開進到每一塊田地。當然過於偏僻的大山深處的小塊田地可能種樹了,因為沒有耕種的價值了。

五十年後的農村種植規模可以追上發達國家的農場規模,甚至更好。

五十年後,犁田,耕地,除草,施肥,殺蟲防病,灌溉,收割,運輸,曬場,進倉等全部由機器操作和高科技設備運作代替,比如殺蟲噴霧現在就實現了無人機殺蟲,有些只要在農業機器上的電腦上輸入程序,電腦就可以指揮機器順利的完成任務。



小汪生活日誌


關於這個問題,我是有發言權的。我爸媽都是農民,我小時候都是在地頭上玩大的,媽媽把我放在地頭上就去幹活了。以前都是用鐮刀割麥子,用鋤頭鋤地,每次收麥子都會持續半個月左右,是一年最累的時候。那時候每天都害怕下雨,怕麥子爛在地裡,晚上都割到很晚,我們姐弟三個在大門外等著爸媽回家,直到半夜,想起來那時候真的辛苦。上了初中以後就去鎮上上學了,一星期回家一趟,很少去地裡了,也不讓我們去。結了婚,參加了工作,想著幫著回家收麥子,爸媽告訴我現在都用大聯合收麥了,用不了一天就都收完了。中國在發展,農村也是一樣在飛速發展,全都機械化了,種地也很輕鬆了。在我村,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種地的都是父母,如果說父母這一輩不種地,那地就真的荒啦!年輕人沒有種地的,也不會種地。未來中國農村的發展,土地應該集中在一起,讓個別人承包。


崔建立cc


關於這個問題,我是有發言權的。我爸媽都是農民,我小時候都是在地頭上玩大的,媽媽把我放在地頭上就去幹活了。以前都是用鐮刀割麥子,用鋤頭鋤地,每次收麥子都會持續半個月左右,是一年最累的時候。那時候每天都害怕下雨,怕麥子爛在地裡,晚上都割到很晚,我們姐弟三個在大門外等著爸媽回家,直到半夜,想起來那時候真的辛苦。上了初中以後就去鎮上上學了,一星期回家一趟,很少去地裡了,也不讓我們去。結了婚,參加了工作,想著幫著回家收麥子,爸媽告訴我現在都用大聯合收麥了,用不了一天就都收完了。中國在發展,農村也是一樣在飛速發展,全都機械化了,種地也很輕鬆了。在我村,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種地的都是父母,如果說父母這一輩不種地,那地就真的荒啦!年輕人沒有種地的,也不會種地。未來中國農村的發展,土地應該集中在一起,讓個別人承包。


斌子的日常生活


針對這個問題,我作為一個90後從事水稻種植已經五年了。

第一,隨著國家糧價的調控,整體農戶散戶種糧食作物熱情基本已經沒了,聽到農戶最多聊的一個話題就是,糧食沒種頭,不如出去打一個月工,抵得上種一年田。由此可見糧食現階段在農戶眼中的價值。

第二,對於大戶來說,就拿我來打比方,我種植200畝水稻,50蝦稻。水稻兩季總共1200斤左右,刨去,租金400,農藥化肥種子300,機械自有齊全但是也要燒油磨損等平均100一畝,有些機械不能到位的地方還要人工,每畝人工100左右。運氣好田地產出正好抵所有成本,而賺的就是政府補貼120一畝,有關係可以報個項目有幾萬,沒關係像我一樣看看就好,重點大戶是我們這邊的糧食項目,其他地區有沒有我不清楚,一個項目要求,全程機械化,面積150以上。可以補3到5萬。然後就是農機服務賺一點。大戶自己幸苦還是可以賺點兒錢。

第三,未來的農田誰來種植,因為老齡化嚴重,勞動力減少,農田荒廢,等諸多因素,農村會逐漸荒涼,人口密度稀少,大量閒置土地等待集體流轉,這就形成了很多的機遇,不再會出現現階段出現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糾紛,承包土地變的更簡單,會使投資者更具有話語權,土地整合,而未來承包土地最大的無非是集團,財團,公司。有錢的個人。會使農村土地實現真正的規模化發展,像現在實施的土地確權就是在為以後鋪路。

國家其實已經意識到了農業以後面臨的危機,也在逐步調整政策為以後做著準備。所以其實不用太過擔心。

至於糧食價格方面我是這樣理解的,比方有一千個人吃蔬菜,水果,糧食,雞鴨魚肉等,而四個農戶分別種植或者養殖這些品種,當今年蔬菜價格貴,那麼明年兩個人種蔬菜,剩下兩個種水果糧食,當一樣產能過剩的時候,價格會迴歸理性。

當糧食價格被過分不公平對待的時候,還會有人種糧嗎?答案是不會,當越來越多的人不種糧的時候,就會體現出來糧食的重要性,那時候各種福利就來臨了、各種農產品都是一樣的,有利就一定會有人幹,這就是硬道理,最後這句最為重要,唯利是圖就是人性,誰都一樣


飛隆園家庭農場


國家興旺,匹夫有責,題主競然想到50年誰來種莊稼,很可能自家家業50年由誰來繼承自已也不知曉,50年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必競是半個世紀近十個五年計劃的時間,在前進的道路上一定有許多預想不到的事,但有一條是肯定的,中國18億耕地一定是由中國人去耕種,子孫後代一定生活比現在更好。

那麼提到50年後是誰來種莊稼,繼然你提了,那就來回答!

一,莊稼肯定由我們的子孫後代去種,但是絕對不像他們祖輩那一樣用老思想,老辦法賣體力去種莊稼。

二,50年後肯定是現代化,機械化來種莊稼。

三,再過農業設施一定比現在更好,大多數耕地會建成澇能排,旱能灌旱澇保豐收的優質耕地,種莊稼有保障豐收。

四,大家擔心坵陵山區土地高低不平又分散,不便於機械化操作。再過50年在工業反哺農業資金資助下,會建設得更好,不僅便於機械化操作,還會建設成高標準的標淮化農田。

五,50年農民不僅有文化知識,還有較高的科技知識,是新型的農民,利用科技知識來種莊稼。

六,50年後我國農業發展方後,如果不走外國人的路,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之路,有可能借鑑本國農墾集團發展之路,或者是現在的種糧大戶,但不會走家家戶戶都守著各自的一畝三分地。

最後我要說的,中國有句老話兒孫自有兒孫福,當代人不必太擔心,關鍵做好當代的事,不能吃了子孫飯,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要對得住子孫後代就行了。


蔣山老徐


以後誰來種莊稼這個問題好像大家都比較關注。之所以關注是因為農村目前種地的勞動力已經很年邁了,這個現象在很多農村地區是普遍存在的。大家的普遍感覺是80後不種地,90後不會種地,那麼50年後,農村誰來種莊稼呢?

50年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遙遠的,已經到了2050年,那個時候我國應該已經實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未來的很多事情只能來暢想和憧憬。

我大膽的結合現在各個領域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為大家推斷一下50年後的種地問題。目前智能機器人已經研發的如火如荼,而且在一些領域已經開始應用了,比如醫療領域、治安領域等等。那麼未來真有可能應用到農業方向,也就是智慧農業的再發展,比如機器人可以識別什麼是農作物,什麼是雜草,可以自動在田地除草,也可以自帶藥液在田地噴施農藥,自動採收等等。

總之,無論發展多少年,人民的糧食安全肯定是有保障的,因為國家歷來重視糧食安全問題。


洞察三農萬象


在我小的時候,家長總是用這麼一句話來激勵我好好學習:“要好好讀書,等有出息了就走出農村,農業社的飯不易吃”。如今這句話正在被廣大的孩子實現,現在孩子大學畢業了沒有幾個留在農村,都到城市去拼搏發展了。如今還在種地的農村人太少了,大部分能走能跑的有點能力的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要是照這樣下去再過幾十年種地的人真的寥寥無幾了,到那時候人們是不是要改變自己的飲食學羊牛一樣吃草嗎?哈哈當然不是,這個問題我們不用擔心,現在科技大發展,種地根本不需要人工出力了。只要小小一部分把地承包下來,統一用機器管理種植,一樣可以滿足我們的日常需要。我們村就有人這樣做了,收穫滿滿的!!!




成哥是個小逗比


作為一個八零後農業人,從業幾年來收穫滿身傷痛和無奈。照這樣發展下去不是考慮50年後誰種地應該是考慮10年後誰種地,放眼望去:滿地都是60到70歲老人,又有幾個年輕人願意面朝黃背朝天侍侯那些土坷垃,農資肥料上漲,工資地租上漲,農產品價格不穩定一不小心就讓你賠個底朝天,年輕人打工一天掙幾百塊,放著乾乾淨淨日子不過誰來趟這渾水。七零八零後最後一支農業主力軍退下後又由誰頂上,是不是培養一批職業農民,像工務員一樣由國家發公資有養老保險有退休金,當然收入歸國家,也不用擔心猶如過山車般的糧價菜價。


39445307605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我是一名90後,出生在農村,對於這個問題,村子裡的老人們也在探討,如果是平原地區還好,村裡播種和收穫都是機械化,省去了人工,不過人口老齡化加重,村裡的年輕人幾乎都出去打工,土地都是50歲左右的老年人在耕種,也就到60歲為止唄!像是我們村裡就比較偏僻,山坡地比較多,還在使用牛馬耕地,我們小兩口就不會用牲口,每當春耕時便會僱傭年長的老人帶著牲口把田地提前耕出來,費用是500一天,能耕地6畝,對於農民來說也是不小的支出,秋收呢,都是僱人工,150¥/天!這樣的支出對於年輕人來說就得多種,剩的成本才會多一點!好多老人都退耕還林了,國家還給補貼,有的地都白種,不要錢,別荒廢棄耕了就行!雖然國家對於糧食有補貼,但種植者年紀大了,以後應該是山區會開發旅遊或者山莊之類的,平原會實現機械化,一家管理一個屯子的地那種!


村裡的小黑


未來老齡化日漸嚴重!勞動力減少,農田荒廢,農村逐漸荒涼,人口密度稀少,大量閒置土地等待集體流轉。將會湧現有錢個人投資者土地整合。未來的集團,財團,公司將使農村土地實現真正的規模化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