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行书的行气重要吗?如何在练习中塑造行书的行气?

锥颖


硬笔行书的行气非常重要,它既属于大小章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际能力上的技法手段。有无行气,或者说行气的优劣,将直接决定一副书法作品的质量层次,“一行足毁全篇”的观点毫不夸张。

抱庸以为硬笔行书的行气主要对应五个具体内涵。一是字中的点画粘连顺畅,在结体上照顾映带;二是邻字之间要承递呼应,左右顾盼,上下通联,相互避让托衬,让笔势真正“走”起来;三是单字结体要大开大阖、有放有收;四是章法布局上的疏密相间,行书横无行竖有列,字间距离讲究差参错落,但单行上下要通贯如一;五是字中之势要欹正相谐,形成俯仰飘逸的姿态


因此,塑造行气,须对应上述五个内涵有针对性的加以习练。结合自己的体会,略谈一二。一是读悟名家名作,像王羲之的《兰亭序》、《快雪时晴帖》,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赤壁赋》、《邂逅帖》,黄庭坚的《糟姜帖》等等,都是名作精华,多看就有直观的印象。二是临学章法布局,重在总结思考欹正、收放、参差、通贯的规律,掌握技法要诀。三是多创作多尝试,光看懂悟通了还不行,关键要转换化手上的能力、笔下的技巧,这个必须要在大量的书写实践中强化固化。

朱和羹《临池心解》有言:作书贵一气贯注。凡作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应,打叠一片,方为尽善尽美。即此推之,数字、数行、数十行,总在精神团结,神不外散。抱庸也认为,气与势,是行书行气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也是需要长久砥砺打磨的关键。

抱庸妄谈(文中插图为抱庸硬笔行书习作)。


抱庸詩書


行气在硬笔行书和毛笔行书中都很重要,它属于章法的范畴,说它是我们书法作品的灵魂,一点都不为过。

一幅作品如果行气不好,单字会显得凌乱,甚至有些字可能会从整幅作品中跳出来,直接破坏了作品的整体感,这时单字写的再漂亮都没用。

那怎么保证作品的行气呢?其实只有一个字“熟”。把书写内容烂熟于心,把每个字的字形和用笔烂熟于心。

行气是我们在书写时自然流露出来的,不是我们刻意安排出来的。

不管是王羲之的《兰亭序》,还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寒食帖》,都是在特定情形下的自然流露。

现在很多书法家写作品,都是事先安排好章法的。章法可以事先安排,行气却不行。哪怕是事先安排好了章法,如果创作的时候不熟练,行气就会不通,创作就会失败。

所以,行气不需要去学,熟练就好了。

附一张近期临的《丧乱帖》,可以作为反面教材来看。由于第一次临,不熟练,怕字形临不好,最后行气一塌糊涂。



追韵堂


当然重要。


写字和临摹练习最终要回归到创作与实用的,也就是要写作品,如果一幅作品没有行气,一行之间字与字之间和行与行之间没有必要的联系,是很难形成一幅作品的。无论毛笔或书法都如此。

书法要有行气,一要技法娴熟,这里的技法包括点画造型的精准熟练掌握和用笔技法的娴熟。二是要一笔一划相生,找准点画间的关系;字字相生,就是字与字之间的处理要形成一种关系。三是依照上两条中所谓的关系,书写时要一气呵成。自然作品的一行中的字与字之间就会产生行气。


书法作品中的行气,一方与技法有关,更重要的熟练的书写,一气呵成,自然点画之间笔意连贯,气脉通达。当然也要考虑行与行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得通篇作品一团和气。

以上办法可通一切书体或字体。关键有二,一是熟,二是找准点画或字与字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尽力处理好这种关系。



翰墨书道


硬笔、毛笔书法都需要行气。

气指就是意识的流动。外在形式为线条本身及线条的“止”“起”“行”的呼应衔接与行笔。

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呼应、衔接,叫使转。实为牵丝,虚为凌空。折笔形式为“使”,圆笔形式为“转”,合称“使转”。

单字内的部首与主体之间的呼应衔接,有疏密、向背、错综、迎让、正欹、俯仰等布局。以正立骨,以欹生姿。

章法层面。

整体气息的流动要有起伏,有君臣佐使,有起承转合。

一个字写完了,就决定下一个字怎么写。下一个在外形上必须调整,以迎让上字。

章法布局如阵法。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犬牙交错,融为一体。

中间的字,不仅受“上字”掣肘,也受“右侧字”掣肘。

所以,写字不能把字的外形写“死”了,要学会“因地赋形”、“因意赋形”。

布局任何一个字,要“八面受敌”,不要一味向前冲,要瞻之在前,顾之在后,左拒右挡,如入万马军中,避实就虚,如水过原,寻力突围。

瞻之在前,不要与以前的字笔画处理重复。如前面字有长竖,本字就变成短竖。前面有字是直竖,后面的字的竖需要化直为曲。总之,不重复。




urna风之度0


试谈书法作品的“行气”

无论毛笔书法,还是钢笔书法,一幅完整的作品,都讲求“气韵贯通”!最好做到“一气呵成”!

那么,什么是书法中的“气”或“气韵”?

本人选用“骑自行车”来类比!初学自行车🚲的人,往往车把握不稳,把不直,行车摇摇摆摆,骑不远就摔倒了。因为身体和动作不协调,造成重心不稳,就会摔倒。对初学者来说,这“行气”,就是把握身体动作协调性和人与车的重心,方向和力度。那么,学得差不多了,能骑车了,还会有速度控制,转弯技巧和刹车技术等问题,这个层次的“行气”主要是骑车速度与刹车的把握和障碍物躲避和弯道的弧度和速度控制。那么到了自行车竞技比赛场上,专业运动员高手比赛,就更加高难度高强度了。这个层次的“行气”,除了身体素质,技能,体能等强化训练,还有弯道超车技术,干扰对手技术等等。因此,各个层次者,都有一个“行气”的!无论初学者还是职业竞技的自行车车手,都有:把握身体动作协调,方向重心,动作连贯,用力均衡,体能策略,直道速度 ,弯道身体倾斜度及发力的力度的把握,障碍物的躲避等。竞技赛,还有与对手的避让和策略性的对抗等。这些骑车行车的技巧和策略,都需要一气呵成,行气贯通。不知此类比,是否合适。能否体悟其中的意思?

那么,回到书法本身。无论毛笔书法作品,还是硬笔书法作品,无论长篇作品,还是几个字的作品,都有“气韵”问题。作品的“气韵”,需要书作者,在书写过程,把握“行气”!一个字,有一个字的“气”。一个字,好不好,关键是运用笔法、字法和结体技能,握笔和运笔过程中的字体重心间架的把握,依“法”为把控笔锋收方和笔迹线条间架及字体重心的均衡稳定的那种运笔结字力度和方向(关键体现在转折及转笔)、均衡力的一种内力,单字书法,在实,则表达为字形,在虚,则表现为气韵!

那么,一整幅字,就要注意字与字之间,行列之间,注意谦让和映带,还注意留白,飞白,章法,用墨浓淡变化,达成整体和谐,既符合书法传统又有自身特色。那么,书写完成后,留下的是书法笔迹,书写过程中少不了“行气”,成品隐含的是书法气韵。

想象对比一下,前面用学骑自行车到自行车竞赛过程,以及创作书法作品的过程,是否有所感悟?也不知本人上述言论(自己感悟,前无古人的说法),当否?个人之见,仅供参考。欢迎方家指正。

附注:所附作品,最后一副为本人横写钢笔字。





林默之健龙达人


中国书法喜欢用“气”这个词来表示笔画和笔画之间、字和字之间的联系,这个词用的很形象,只有有生命的东西才会有气息,才会生生不息,只有有生命力,充满了活力的书法作品才是上乘的作品。

所谓行气就是指的书法作品中,每一行里的气息和连贯,气息通畅的作品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很舒服,气息不通的字也会令欣赏着心情郁闷。

书法作品中“行气”的表现形式:

1、行气最明显的表现形式就是上下的连带,

上下两个字或者三个字相连,形成一种上下相互顾盼的姿态,这是一种明显的可见的气息相连,还有一种虽然笔画上并没有实连,但是“笔断意连”。

2、行气的第二种表现形式就是穿插

上面的字会形成一个开放的空间,和下面的字形成一个空间上的交集,这样虽然两个字并没有相连,但是二者的外部空间镶嵌在了一起,也会产生气息上的连贯。

3、墨色的自然变化

墨色的自然变化也会残生气息贯通的感觉,蘸一笔墨汁开始书写,由浓到淡再到枯笔,这种自然的合理的墨色的变化,会给人一种自然的流畅感,因为它符合书写的自然规律。

除了这些,书法的行气还有很多的表现形式,比如字体的大小变化,笔画的粗细变化等等,所有的这些都需要在临帖中去体会和揣摩,自己体悟到了,才是真正的学习会了,才能用到自己的日常书法创作中去。


关于如何在练习中学习书法的“行气”

我的建议是拆分练习,把一幅作品中的每一行单独拆分出来练习,每一行里面再拆分出“实连”、“笔断意连”、“墨色变化”、“粗细变化”等等各种形态,分析性的逐个突破性临摹。

等这种单个的技法掌握了以后,再去从整体上临摹这一行,然后再背临,长期这样练习必能在书法的行气上有所突破,多练才能熟能生巧,才能得心应手。


不二斋


第一次用秀丽笔,手感不错,爱好书法,但是不爱临帖,请大师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