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的银行副行长,想要换份新工作,比大学生还难,中年人跳槽改行难在哪里?

管冬悦


首先,40岁的银行副行长,想要换份新工作并不难,银行行长改行很容易,许多企业都需要懂金融会融资的企业高管,银行行长改行,到企业去负责融资工作还是有市场的。 其次,中年人跳槽改行确实比较难,难在哪里呢?现在企业招聘高级管理人员,并不是看你的能力,而是看你有什么资源,中年人跳槽改行如果不能带给新企业大量资源,新的企业是不会要你的。中年人跳槽改行到新的企业,人家企业原有团队对外面招聘来的人是防范的,是不会放心用你的,如果你的能力太强,人家更是不敢用你,所有的人都会防范着你,怕你的能力强抢了别人的饭碗,老板对你也不放心,从外面聘请来的人能力太强,如果对公司不忠心,就会给公司带来麻烦。所以,你的能力越强老板对你越不放心,老板身边的人对你更是不放心。

如果你的能力很差,人家根本看不上你,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看你是否能给新公司带来资源,人家只用你的资源并不会用你这个人。如果你没有资源,人家是不会要你的,如果你有资源,当你的资源用完后就让你走人。这就是中年人跳槽改行的残酷现实。

其三,我国人才市场的扭曲背后是更多的无奈。在我国经商主要看资源,你拥有多少资源就能做多大的生意,与你的能力没有直接关系。如果你是搞技术的,别人还可能用你的技术,如果你是企业高管,你想跳槽改行,人家只看你背后的资源。

你在现实中遇到任何难题都可以加盟皓脉财富生活联盟圈咨询。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创业的难题,生活的难题,企业发展难题,产业升级的难题,资本运作的难题,理财投资或融资的难题也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看到这个问题,我不禁想起我的经历,可谓是泪流满面。


我是2007年毕业,再一个对口企业工作一年多,在父母的要求下,于2008年底考取了县城的教师,心理很是不乐意,觉得自己辛辛苦苦上了几十年学,到头来,在一个努力不见成效混日子的事业单位,感觉没有盼头!一门心思想着辞职,另谋出路。。

随着结婚,有孩子,父亲的离世,在我工作八年后,带着心里的不甘,带着远行的梦想,甘愿做一个好老师。为什么呢?


不是我不想追求更好的工作待遇,不是我不想为孩子奋斗更好的生活,而是我输不起了!

我一个月没有工资,孩子老婆就会没有肉吃,两个月没有工资,房贷就没着落,三个月没有工资,一家老小就要饿肚子,是我害怕去拼搏吗?不是,是我不敢拿一家人的生存去做赌注!

我不知道是社会的问题,还是我个人的悲哀!直到现在,我踏实努力做着我的工作,一遍边告诫自己要干一行爱一行,争取自己做的最高,另一边又在提醒自己:梦想还没有实现,和周围朋友的最低工资相比较,我要不要换个活法,其实我知道这不可能了!



我今天回去走亲戚喝醉了,侃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看懂没?你有什么想法呢?


宝妈小八卦


我一叔是厨师,技术是很好,在大酒店工作被大老板相中了,然后被老板带到一私人会所(别墅)做私厨,一个月就煮几次。工作不高,配车管吃管住管读书(我叔一家住别墅的偏幢,还管我弟在城里上学)。老板还通过关系包几间大酒店的厨房给他做技术总监,反正一个月挣七八万不是问题(先别惊讶,以我叔的实力和声望在外面做得好一个月十来二十万不出奇)。我问我叔为什么不自己出去做,他说,老板在商业饮食方面是举足轻重的,老板不要他做就行,他自己不做就是怎么说呢!


大卵佬


有一个朋友,40多岁已经是银行的支行行长,在别人眼里已经事业有成,而且由于业绩不错,收入也是颇丰。但是近两年却越来越迷茫:

银行的待遇不如从前,监管要求越来越严格,检查处罚越来越重,身边的老同事都相继离开,而现在的同事基本都是90后的年轻人,相比而言,自己已经落伍了。近20年来,自己一直在全心的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考虑自己的未来。但是回归现实,现在如果想换一份工作,却发现找新的工作比大学生就业还难。

近几年来,银行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多的难题,不良资产压力巨大,存款增长艰难和贷款资产荒并存,银行利润增长越来越难以持续,银行工作人员包括支行行长的收入也大幅度下降,有的基层支行的收入下降20—30%。

而去年以来的监管风暴,据澎湃新闻统计,2017年全年,各级银监部门共披露2451张罚单,合计罚款26.98亿元。其中,银监会机关和各银监局共披露罚单696张,罚款22.64亿元;各银监分局共披露罚单1765张,罚款4.34亿元。除了罚款,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也前所未有,2017年11月17日,北京银监局披露了对农业银行2016年初曝出的39亿元票据大案的处罚决定。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因同业票据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罚1950万元,9名相关责任人被不同程度处罚。11月30日,北京银监局再次披露了对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假理财案的处罚决定。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被罚款2750万元,还有13名相关责任人受罚。

银行工作人员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经营管理变局。因此,想离开银行业从事其它工作的人相应增加。

道理上,银行的行长找个工作并不难,并不是像人们传说的那样比大学生就业还难,而根本的原因是自己的就职取向和要求与市场职位提供的错位:

一是收入状况。正如人们所说的,银行行长的收入相对是比较高的,虽然并不像人们传说中的那样高,但是人才市场中能够给到一样收入水平的职位机会并不多,这是这个年龄和职位 的人跳槽的最大障碍。

二是岗位要求。有的人虽然觉得在银行这不好、那不好、也可能每天都是牢骚满腹,但是在离开银行就业时天然地就认为应该有一个比原来更好的位置,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跳槽。笔者曾经的一个银行支行长的朋友,到一家民营企业应聘要求最低要给一个集团副总裁的职位,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三是面临的风险不同。

银行毕竟是一个非常规范的企业,而我国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就没有那么规范,那些要离开银行的人本质上是厌恶职业风险的人,但是离开银行到了企业发现,企业经营管理要承担的风险比在银行还大。有一个银行支行行长的朋友,从银行辞职去了一家上市公司任CFO,半年以后宣布辞职,原因是上市公司对报表的操作极其不规范,作为CFO很担心和害怕。所以,对风险的认知是银行从业人员再就业的最大障碍。

如果考虑上述因素,是不是比大学生就业更难呢:肯定的。因为没有职位的肯定比有职位的要好找,收入低的肯定比收入高的人好找,年薪5万的肯定要比年薪50万的工作好找,要求一个部门员工的位置肯定要比要求一个董事长助理的位置好找,基础性工作岗位肯定要比高级管理人员的岗位好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就业难。

我是文化评论,财经金融分析评论,欢迎关注并留言


财经文化评论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我有两个兄弟:

一个小兄弟叫小李,28岁,金融学博士,毕业后为了能够所学所用、学以致用,决定找一份金融行业的工作,向几家银行投了几份简历。鉴于小李在学校发了几篇影响力比较大的论文,专业科目的学习成绩很好,加之小伙长相和综合素质都不错,应聘笔试面试都很顺利,受到多家银行青睐,陆续收到多份offer。最终,小李选择到A银行工作。

另一个兄弟叫老张,38岁,也是金融学博士,一直在B银行工作。鉴于学历较高、能力较强,很快升任某支行副行长,但由于行长能力相仿,迟迟难以升任行长。于是,偶尔也会产生跳巢挑战支行行长的念头。论能力,老张是能够胜任行长的。

三兄弟相聚时,小李经常鼓励老张,明明有魄力有能力,是个当行长料,长期在副行长的位置熬也不是长久之计。一次,两次,很多次,今天经常重复昨天的故事,每次相聚,小李说老张怎么这么迷恋旧船票,是不是也考虑登陆上新客船。

我终于看不下去了,就给小李解释了一下:小李年龄小,还没结婚,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即使offer给予的工资低点,也能够接受,全当积累工作经验和提高工作能力了。老张就不一样了,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抗击风险能力较弱,必须在工资和闲暇时间权衡,即选择更高工资意味着陪家人时间少,选择陪家人时间多意味着接受更低工资,幸福指数很难明显改善,因此,老张的选择面将会比小李少很多。你想哈,社会上牛人还是很多的,哪有那么多行长的位置偏偏等着你。


经济好望角


副行长的层级

银行的副行长分为很多个层级,不同层级的副行长,想要跳槽的结局是完全不一样。

总行层级的副行长,如果40岁已经做到总行的副行长,那么还跳槽什么?不出意外妥妥的是这家银行的接班人了,再者就算真的跳槽,40岁的总行副行长太容易跳槽了,下一级银行的正行长或者其他金融企业的负责人都没任何问题(比如四大行跳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全国性的跳城商行之类的),要换工作,真的可以说随时随地。

分行层级的副行长,40岁做到一个地区的分行副行长也是人龙龙凤了,仍然是随意各种跳槽,再者对于总行及分行这个层级的领导,其他银行或者企业的招聘限定的岁数一般都是45周岁以下,而不是我们常见的35周岁,35周岁主要针对的是普遍的基层员工,45岁是针对领导干部的,所以40岁的年纪,并不会影响到一个分行副行长的跳槽。

说实在话,如果有在银行工作过的就知道,40岁的年纪能做到分行副行长或者总行副行长,那是一种多么恐怖的存在,要嘛关系极硬要嘛能力逆天,否则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个地位,这种情况下,根本无需担心跳槽的问题。

支行的副行长,支行副行长也是银行最低层级的副行长了,支行副行长就是我们日常去办理业务网点的副行长。这个层级的副行长,在40岁的年龄,跳槽确实会略有一定的尴尬,毕竟年纪在哪里。做到支行副行长的,大部分都是靠业绩的,长期没业绩的话或者出现较多的不良,那么薪酬待遇其实与普通客户经理的差距就不大了,特别最近几年形式不好,想要跳槽的就多了。

这时候要改行跳槽确实相对比较困难,一则年纪摆在那里;二则没有一技之长;真正能做的也就是销售了,毕竟做副行长的酒量口才一般都不会太差,但是做销售很多又落不下脸来,结果就会发现跳槽该行难了。其实只要你真的愿意从头再来,那么就没有什么难与不难的,难只是难在你自己的内心而已。


鲤行者


年过40岁找工作不是比大学生难,是跟本没要跟大学生比,你差的太远了。

太多人把自己20年的工作经验活成了渣,根本不敢跳槽找什么工作。


01.工作的久,可能积累起来的只是“渣经验”

以前当HR时,最怕遇到一种人,这种人工作了十年、十五年,可是跟工作2、3年的员工积累的经验差不多,从深度、广度、精度上甚至还要差一些。毕竟,年轻人更愿意学,如果已经工作了十年,还愿意学习的人确实不多。
上年纪、工作的久并不代表高价值,太多人积累了“渣经验”,从第3年之后再学不到新东西,接下来无论干多久都是吃老本,等再找新工作别说比大学生还难,他们与大学生根本就没的比,体力差、能力差、精力差、不听话……
之后以说最怕遇到这种人,是因为双方都很尴尬,我做为HR不好意思给工作10年的人工资太低,毕竟有经验,可又知道他们根本不值得高薪。应聘者本人如果也知道反而会好一些,至少有的谈。

要命的是很多高龄应聘者自认为很不错。


02.年纪不是问题,你干不动了才是问题

经常有人说:“年纪不是问题,我有本事走到哪儿都吃饭!”他们说的没错,此时还暴露了他们经验太少这个事实。
年纪确实不是问题,年过35岁之后干不动了、生病的风险也增加了,这才是真正的问题。除非候选人的价值高到可以抵消这些负面因素,这样的人确实不多。
举例:
同样是从事工地搬砖的工作,工头儿更愿意要18岁的而不是48岁的,后者经验再丰富,来这里也只是搬砖而已,干不出花来。

此时,估计又会有人说:“我从事的是高级工作!”,但是哪项高级工作不需要体力、长时间投入以及熬夜呢?在我看来还不如搬砖这种劳动。


03.认知升级:节点之前可以选,节点之后就只能认命

我们的人生路上会有很多节点,节点之前是可以选的,一旦错过节点,那只能像火车一样等下一站,中途再切换只会脱轨。
工作也是如此,年轻时(30岁之前)多试几个行业、职位,明确我们的水平,等35岁之后就别折腾了,节点已过,认命比较好。
再回到题目,这位40岁的银行副行长估计失业就只能自主退休了。并不是他不努力,时代不再给这种人机会而已。
这是“张大志leo”的第477个长篇原创问答。

兼容并蓄交织感性理性,无常商界一片有情天空!

欢迎关注转发或者留言讨论,让我们用更全面的视角认识周围的世界。


张大志leo


陆副行长好,咱俩年龄差不多,四十不惑,你提的还真不是换新工作的问题,是你心里那点不安全感吧😄,咱们先谈谈四十岁的男人,再谈换工作就简单了



一:四十岁不惑,如今这社会,日新月异,年轻人创新能力很强,社会节奏也更快。中年管理层的男人,从心里上会有:

1.不安全感,年轻人在公司越来越重要,快成了他们的舞台,自己没有存在感,要被剔除队伍了。

2.新事物很多,变化太快,没有掌控感觉了,被边缘化。

3. 业余生活也无法和年轻的同事有交集和沟通,可是年轻人又占很大一部分。

4.四十了,年轻不年轻,老不老,还想做点事,贡献自己,又不知道前方在哪里?迷茫。



二.这些都是工作的难,其实不是工作难,是你心里难。首先要自信起来,心态上要觉得不难。应聘工作时用丰富的阅历征服对方。我们说说你的优点:

1.工作经验,年轻人根本无法跟你比。金融行业或者财务行业都缺你这样具备深厚经验的人来把控风险。

2.工作关系:这么久的银行工作,客户关系,行业精英关系,同事关系,年轻人哪里有。

3.阅历:沉稳老练,思维成熟,办事圆满 这些都是担当大任,拟补年轻人工作空缺的必要条件。

4.领导能力:稳重的管理风格适合金融行业,也适合很多跟金融和财务相关的公司,毕竟防范风险是金融业第一要务。

总结:60岁以下都是青年人,咱们还年轻,别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自在自性,一个全新的天地在等着你。


我是李合伟:伯乐创投俱乐部创始人,创投商学院首席讲师,著作《觉悟行果创业论》。帮助过300多位创业者创业成功。期待与您分享交流~~~


合伟说


我2016年辞职了,现在51岁,一定得找工作么?

袁连法简历

袁连法,1968年10月生,江西省瑞金市人,政工师,中共党员。199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为江西享见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战略顾问兼法务顾问、江西金土惠康药业有限公司新零售总监,是厦门宽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

1991年7月-1997年3月 江西景德镇市4321厂宣传部干事

1997年3月-1998年10月 浙江横店集团报社编辑记者

1998年11月-2000年8月 江西信息日报社编辑记者

2000年10月-2006年3月 江西商报总编助理、编委

2006年4月-2014年10月 江西新法制报经营中心主任

2014年5月-2016年11月 江西好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16年11月-2018年6月 专业学习商业模式和股权投资,厦门宽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

2018年6月-现在 、江西金土惠康药业有限公司新零售总监,江西享见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顾问


我是商业模式师袁连法


题主这个故事我看过,和我之前一家公司的领导层结构非常相似,我也有些感触。

容我先把题目的这个故事讲完。

陆副行长在招商银行工作,每天虽然忙碌,但按部就班。前16年,一切都很好,他从没想过离开。

直到2010年,银行奖金跟业绩的挂钩程度越来越深,自己的收入也越来越低,市面上对传统银行未来发展的质疑之声渐起,陆副行长开始有了担忧。当看到身边的人陆续出走,混的也还不错时,他动了离开银行的心思。

但是,在银行体制内待了近20年,已经40岁的陆副行长,正处于事业的最关键期,如果从熟悉的银行圈子离职,去哪里干?机会在哪?未来20年的职业发展路在何方?家里还有房贷,财务问题有没有保障?老婆孩子能否继续维持现有生活水平?

所以,40岁的陆副行长,原本打算离职的热情,被这些现实问题慢慢的消磨着。

文章最后,朋友问陆副行长:还打算离职吗?他的回答是:不。


这个故事具有典型性。

40岁的银行副行长,在外界看来,绝对算是一位相当成功的人士了。如果他都有跳槽的苦恼,那似乎一般的中年人,难度就更大了。

但实际上,这个级别的银行老总跳槽并不难,甚至可以说随时可跳。毕竟,银行圈的人脉较广,而且不仅是银行,其他行业的人,到了40岁这个年龄,如果做到了管理层,手里但凡都会积累一些资源,这是对他们工作多年的一种“奖赏”,或者说是一种“个人职场资产”。

但在跳槽时,真正令40岁人感到犹豫的,我认为是一种打破现有“舒适环境”的勇气,以及对未来的一种“不确定性”。

2012年,我在一家做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公司上班,我是第一批员工,当时全公司只有7个人(含1位前台小姑娘)。

这家公司是银行的几位老总创立的。CEO,Z总,当时整40岁,他是当年建设银行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位北京支行行长;

底下三位总监,有两位都是这位Z总手下的支行副行长,一位管风控,一位管业务,年龄也在40岁上下。

但是,这个由“建行系”几位老总跳槽组建的公司,只运行了大约一年,就因为业务运行不理想以及公司大股东内斗,被迫关门。

我还年轻,公司关张大吉,在我看来是无所谓的事情,但我挺担心那些40岁的前银行支行老总,会不会后悔当初舍弃了银行金饭碗?

我跟管业务的W总聊,他笑着说“不后悔啊,我媳妇工作稳定,挣得不少,家里生活有保障,不用操心”。这是句实话,也是句调侃。

后来他说:人到了这个年龄,大多追求的是一种“稳定”,对不确定性较大的事儿,会非常谨慎。如果别人让我从银行跳出来,我肯定婉拒。但Z总不一样,我跟他快10年了,我了解他,跟着他干,没问题,他让我从银行辞职出来,我一定辞。

前年,Z总带他进了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如今的待遇依然令人羡慕。

在职场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圈,人在舒适圈待得越久,越不容易打破。打破舒适圈需要勇气,更需要理由,需要智慧。

所以,在我看来,中年人如果单纯实现“跳槽”是很容易的,关键是值不值得你跳、你有没有想好挑的理由。

像题目的副行长,纠结这么久,那他的跳槽理由一定不充分,所以,不跳是对的。

并不是说别人跳槽过得比你好,就是你跳槽的理由。这个理由可以是你的资源、你的人脉,或者就像我的老领导一样,Z总去哪,我去哪——这也是个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