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从镜子中辨别出自己,但几乎所有动物都做不到,这是为什么?

老粥科普


哲学领域有三个经典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其中想要知道我是谁,首先要具备自我认识能力,也就是说,我知道我和别人不一样。虽然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很多生物并没有自我意识。

那么,什么样的生物具有自我意识呢?科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镜子实验。

镜子实验

1970年,科学家戈登盖洛普基对不同的生物做过一系列的镜子实验,实验中,他会向实验的动物身上标记上两个没有任何味道的彩色斑点,然后再将一面镜子移到该生物面前。

如果生物通过镜子,能够意识到该斑点出现在自己身上,那么就认为该生物具有自我认知能力;如果该生物通过镜子,不能意识到斑点出现在自己身上,反而把镜子中的“自己”当成别的生物,那么生物学家就会认为该生物不具有自我认知能力。

目前,科学家发现所有类人猿种,也就是人类的近亲都能通过镜子实验,除此之外还有欧洲喜鹊、大象、猕猴、瓶鼻海豚以及

逆戟鲸通过了镜子实验。

我们熟悉的狗狗、猫猫均为通过镜子实验,也就是说,当你家狗狗在照镜子时,他并不知道那是它自己,反而会以为那是另一只狗狗。

目前,镜子实验有许多争议,认为有些生物虽然没有通过镜子实验,但并不代表着它们没有演化出自我意识,可能有些生物的视觉不好;或者从未接触过镜子,又对身上的斑点没反应的生物。

但总而言之,镜子实验还是筛选出了一批没有自我意识的生物。比如:人类的婴儿,以及自闭症患者。

婴儿时期的人类,并没有自我意识,而且它们使用的语言,也很少带有“我”,取而代之的是:“宝宝饿了”,”宝宝想喝水”等比较宽泛的词语。

一直到18个月之后,婴儿才逐渐意识到“我”的存在,才能够正确使用词汇“我”,以及知道镜子中的生物是自己。这个时期,就是婴儿的自我意识建立时期。

而自闭症患者,以及其他一些脑部疾病患者,由于缺乏自我意识,因此无法通过镜子实验。

那么问题来了,自我意识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自我意识的产生

我们知道,自我意识的产生离不开大脑,但大脑的哪段区域控制着人类的自我意识呢?科学家研究发现,可能是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在起作用。

比较尴尬的是,目前科学家连镜像神经元有多少个还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当生物在照镜子时,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会根据镜子中的动作,以及自己的动作,这两个信息来整合,如果这两个信息完全一致,那么我们就会知道,镜子中的人是我。

比如:《红楼梦》中刘姥姥从未照过镜子,当她第一次照镜子时,看到镜子中有一个戴花的老人,她忍不住问对方这里是哪里。但是当她做了几个动作之后,她发现镜子里的动作和自己一致,因此她知道了这是镜子,里面的人也是自己。

我们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镜像神经元是如何判断镜子中的动作和自己的动作一致呢?

科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实验中,他们把一根细小的电线连接到猴子的大脑区域,监控器上会记录下该猴子的反应电波。

研究发现,每当猴子移动某一项东西时,猴子的大脑里会释放一些电信号,而当研究人员移动某一项东西时,猴子大脑也会释放一些电信号,而且这两者的电信号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当猴子看到一个动作时和猴子自己做这个动作时,它们的神经元就会兴奋。

也就是说,猴子从外界接受到的信息,会和自己亲身体会到的信息一致,都会引起同一个神经元兴奋。因此它们可以将两者关联起来,这就是学习能力和共情能力。

既然猴子看到人做动作,和自己做动作都能引起同一个神经元兴奋,那么猴子为什么不会把人类当成是镜子中的自己呢?其实这是因为,在复杂的大脑中,神经元能探测到更为复杂的特征,比如:脸部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也就是说,即使人类模仿的再像,也总有一些差异,而猴子可以通过这些差异判断出这不是自己。

猴子判断对方是不是自己的过程,就是自我意识的过程。事实上,正是因为我们人类存在着自我意识,我们才拥有了如此复杂的文明,比如:羞耻感,荣誉感,自我成就感。

以及明白了:我是谁,从自我意识角度判断,我就是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一种存在。


钟铭聊科学


镜子实验被认为是检验动物自我意识的一种方法,通过镜子实验的动物只有为数很少的一些物种。

所谓镜子实验,就是在动物们不知道的情况下,在它们身上用无味道的颜料做一个记号,然后让他们照镜子,看他们能不能看到镜子里的记号找到身上的记号。

这个实验方法的起源还要追溯到进化论的鼻祖查尔斯·达尔文头上。据记载,达尔文在参观动物园时,用一面镜子让猩猩照,然后观察它的举动,并记录下来。

达尔文发现猩猩的的表现很模糊,它的面部表情看起来更像看到另一只动物个体,也好像看到一个新的玩具或游戏。

1970年,美国著名进化心理学家戈登盖洛普,在达尔文的一些观察数据基础上,制定了一比较详细的镜子测试实验。

实验的过程是,实验者在动物身上标上两个无味的颜料斑点,一个斑点标在动物身上镜子里可见的部位,另一个对照斑点标在动物身上可触到但看不到的部位。

然后,科学家们让这些动物照镜子,仔细观察它们的表情和动作,看看它们是不是狗注意到镜子里身上的标记,会不会对照自己身上的标记,为了看得更清楚会不会扭动身子等等。

简单概括的说,就是通过照镜子,动物们能够明显知道镜子里的标记就是自己身上的标记,说明它知道镜子里的形象就是自己,这就算通过了镜子实验。

通过镜子实验的动物有:全部类人猿种,包括侏儒黑猩猩、黑猩猩、猩猩、人类、大猩猩;猕猴;瓶鼻海豚;逆戟鲸;大象;欧洲喜鹊。

后来还有科学家认为鸽子也通过了镜子实验。

而人类认为比较聪明的猫、狗却没有通过实验。

通过了镜子实验的动物,被认为有一定的自我认知,也就是自我意识。

简单的说,自我意识就是自己知道自己是自己,能够区分自己与别人及其其他动物,并且能够清醒的认识过去现在和将来,知道自己是清新状态还是在梦中状态。

自我意识的产生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基因里面带来的。但是自我意识又是后天培养加强的,只有人类才有强烈清醒的自我意识。

这首先是人类经过进化变异,自我意识的根源已经深深地烙在了基因中,人一生下来就带有产生自我意识的能力。

其次人类进化演化过程中,创造了复杂的语言以及语言的细胞~概念,又学习和掌握了时间刻度,这样就有了思维和交流的工具,为抽象逻辑思维和记忆提供了条件,从而能够使娘肚子里带来的自我意识得到强化和固化。

人刚出生时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因此婴儿像狗猫一样,没有通过镜子实验。一直到了18个月左右,这种能力才开始出现,开始有浅薄的自我认知能力。

随着不断长大,人类对语言概念的掌握越来越多,对时间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接受的教育和实践也越来越多,自我意识从生理意识到心理意识再到社会意识,不断深化和固化,才成熟起来。

动物即便有模糊浅薄的自我意识,也不会发展出强烈的自我意识,更不会发展出智慧。这是因为它们没有思维和记忆的工具。

动物没有概念和词汇,也没有时间认知,它们无法进行复杂的群体之间交流,无法区别过去今天和未来,也无法区别昨天今天和明天,因此它们无法形成抽象逻辑思维,也无法形成记忆。

有人不相信,你就试着不用语言概念和时间概念,思考一下看看,记忆一下看看,能否进行下去?

所以,能不能从镜子中分辨出自己,是有没有自我意识的一个方法。但即便能够分辨出自己,有一点自我意识,也不能说明就是有智慧和记忆、思维。智慧记忆思维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功能。


时空通讯


虽然大部分动物都不能从镜子中辨别出自己,但并不是所有动物都做不到。

多数动物看到自己的镜像时,通常会表现出攻击或退缩的行为,关于动物是否能意识到镜子中的镜像就是自己,我们无法向动物们直接求证,而只能采用实验观察的方法推断。



镜子测试

在1970年,小戈登·盖洛普(Gordon Gallup Jr.)创造了一种自我意识测验,称为“镜子测验”,即用油漆涂在动物身上,让它照镜子。具有自我意识的动物会注意到自己身上被涂上的漆斑,而没有自我意识的动物则不会。这是一个足够简单的测试,已经被重复了很多次。自我意识或许就是这样一种,能够识别自我的能力。

科学家认为,动物无法识别自己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没有高度的自我意识。

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婴儿自我意识的发育过程:年幼的婴儿喜欢照镜子,但是它们认为自己一直在看陌生人,直到15-18个月大之后,如果他们脸上有印记,它们就会用手借助镜子在自己脸上触摸它,这表明它们了解这是自己的镜像,而不是另一个婴儿。

通过探索,黑猩猩也能发现这一点,并开始进一步探索镜子,它会挥动手臂,做出“奇怪的身体动作”。

动物心理学家戴安娜·赖斯(Diana Reiss)将黑猩猩刚开始意识到镜子的概念时的阶段称为“格劳乔(Groucho)阶段”

之后,一旦黑猩猩了解了反射的含义,它们就会利用它来查看自己通常看不见的身体部位。


镜子测试也被称为“标记测试”或“镜子自我识别测试”(MSR)。

进行镜像测试时,科学家通常使用无味的油漆、染料贴纸在动物的身体上进行视觉标记。然后,他们将标记的动物放在镜子前进行观察。研究人员将动物被标记后照镜子的反应与身上没有任何标记时照镜子的反应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得出结论。

  • 能够通过镜子测试的动物通常会调整自己的位置,以使它们可以更好地看清身上的新标记,甚至可能会触摸或尝试将其去除。它们通常会更加注意身上带有新标记的部位。


  • 而没有通过镜子测试的动物,例如猫会被镜子中的自己吓一跳——它们对镜像的反应仍然可能很有趣。

面对镜子,许多物种会做出积极的反应,甚至表现出深情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是动物误以为镜像是另一只同类,而对于人类观察者来说,这很有娱乐效果。

大约18个月大的人类婴儿就可以通过镜像测试了。但是其他动物的情况如何呢?

目前,有9种人类以外的动物通过了镜子测试。虽然并非每个物种的所有个体都能通过,但多个个体都通过了,这证明了同种动物也存在自我意识的高低差异。


  • 下面是对通过了镜子测试的动物的详细描述:


亚洲象

当亚洲象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镜像时,它们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反应,并且会对在其身体上可见的彩色标记做出反应。但是,并非所有大象都通过了测试。这可能是因为大象的正常行为与研究者设定的通过镜子测试的要求有所偏差。

标记测试可能难以应用于所有物种,因为它假设特定的动物会对他们身体上奇怪的事物感兴趣。灵长类动物对此类事物感兴趣——我们人类天生就喜欢打扮自己。但是大象可能有所不同。它们很大,它们习惯于往身上涂抹东西,例如泥浆,而不是把泥土从身上剥下来。

大猿

倭猩猩照镜、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都通过了镜子测试。但失败案例也并不罕见,尤其是当他们年纪特别大的时候。在黑猩猩中,有大约75%的年轻个体有自我识别的表现。但随着年龄增加,此百分比降低。

许多大猩猩未通过测试。当一面镜子展示在面前时,许多雄性银背大猩猩已经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行为。此外,据推测,大多数未通过测试的大猩猩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可能由于有在旁边观察人类的存在,其行为的发挥受到了一定的抑制。

有研究人员认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可能正是大猩猩的自我意识能力阻止了它们在测试条件下表现出表明自我认知的行为。”

另外,大猩猩通常会避免眼睛与镜子发生接触。通过避免目光接触,大猩猩可能无法足够长地看着

自己的镜像,从而意识到自己正在看到它们。一只明星大猩猩“Koko”,曾以学习手语并在其他认知实验中表现出色而闻名,是其物种第一个通过此测试的个体。

宽吻海豚

宽吻海豚通常会在看到自己的镜像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它们会张开嘴,伸出舌头,并在照镜子的同时做一系列新颖的动作。在被打上标记后,海豚会定期检查标记。

逆戟鲸

在一项研究中,逆戟鲸先被允许在镜子中观察自己。之后,它们被标记,然后允许它们再次照镜子。其行为表明,它们通常知道自己被标记后镜像也会发生变化,这强烈表明了他们了解镜子中的镜像的确是它们自己。


欧亚喜鹊

欧亚喜鹊是第一个通过镜子测试的非哺乳动物物种。当在其羽毛上贴上对比鲜明的彩色贴纸时,作为对镜像产生的反应,喜鹊会尝试去除身上的标记。标有隐形标签的个体则没有表现出任何行为改变。

在进行这项实验之前,科学家们认为自我识别能力来自于新皮质,而新皮质是仅在哺乳动物中发现的大脑部分。由于喜鹊是鸟,因此它们没有大脑的这一部分。通过镜子测试的喜鹊表明,自我识别的能力可能来自其他类型的大脑中不同的大脑部位。这是一种“趋同进化”的情况,指相似的能力、行为和特质在不密切相关的物种中独立进化出来的情况。

蚂蚁

2015年,科学家发表了研究报告提出某些蚂蚁在照镜子时可以识别自己。

让蚂蚁通过玻璃观察其他蚂蚁时,其行为不会偏离常态。但是,当把它们放在镜子前时,它们的行为确实发生了变化。它们会缓慢移动,来回转动头,摇晃触角,然后触摸镜子。他们会撤退并重新靠近镜子。有时它们会在镜子前打扮自己。

接下来,对蚂蚁进行经典的镜像测试。研究人员使用蓝色圆点标记一些蚂蚁的唇基,这是它们脸部靠近嘴巴的部分。

上图:蚂蚁唇基的位置


在没有镜子的环境中,这些蚂蚁的行为很正常,并且不会触碰标记。但是,当他们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镜像时,情况发生了变化。脸上带有蓝点的蚂蚁居然会梳理自己并似乎试图去除标记!

非常年轻的蚂蚁和带有棕褐色斑点且与其头面部的颜色混在一起的蚂蚁并不表现出清洁行为。有趣的是,那些头的后部(蚂蚁自己看不到)被涂上蓝点的蚂蚁也不会表现出清洁行为。

当与有蓝点面孔的个体放在一起时,其他蚂蚁也会做出积极反应,大概是因为差异导致他们认为带蓝点的蚂蚁是异类(而不是其“同巢”)。这些观察结果使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即蚂蚁的唇基是特定于物种的生理特征,对于蚂蚁群体的识别和接纳非常重要。

鉴于这些被打上蓝点的蚂蚁试图清除自己身上的标记而不是做出“过激”反应,所以这些蚂蚁可能不认为它们的镜像是另一只蚂蚁。研究小组认为它们的研究表明,自我识别并不是蚂蚁的一种“虚假”能力。

有前途的候选动物:蝠鲼

说到鱼,蝠鲼是所有鱼类当中最大大脑的拥有者。这一事实使研究者们怀疑它们可能是最有可能通过镜子测试的鱼类。当让蝠鲼暴露在大镜子前方时,它们对自己的镜像很感兴趣。

蝠鲼会反复在镜子前游泳,翻转露出它们的腹面并煽动鳍。在镜子前,它们甚至会吹泡泡,这不是常见的行为。而且蝠鲼并没有(认为那是另一只蝠鲼)尝试与自己的镜像进行社交互动。

所有这些表明,蝠鲼可能会认识到自己在镜子中看到的是自己,而不是其它蝠鲼。但是,研究者们尚未完成在蝠鲼身体上做标记的经典镜子测试。如果蝠鲼可以通过标记测试,则可以更可靠地表明其对于自身的识别能力。探索行为的存在和社交行为的缺乏并不不能确认存在自我认知

结论

如果动物能够通过镜像测试,那肯定是自我识别的有力证据,并表明其具有自我意识的可能性。但是,这个测试并非确定的证据。如果动物无法通过测试,那并不一定意味着它们不具备这种能力。

例如,更依赖其它感官而非视觉的动物可能会对镜像没有太大的兴趣。对主要通过嗅觉识别他人的犬类的实验可能会很快得出结论,它们会认为自己的镜像既不是自己也不是任何其他动物,因为镜像缺乏相应的气味,一个运动的没有“合理”气味的镜像只能让狗狗迷惑(这和人类看到没呼吸的鬼或者僵尸是差不多的效果)。此外,某些动物可能能够在镜子中认出自己并看到它们被打上了标记,但它们可能并不认为这些标记很重要需要去检查或者去除,也就是说,没有“强迫症”并不等于没有自我。O(∩_∩)O~


小宇堂


从十八个月大的时候,我们就能很明确地认识到镜子中的那个影像就是我们自己,平常也是通过照镜子来确认自己的仪表问题,而照镜子也是一种自我认知功能。不过这在动物界可不是一个很普遍进化的功能,只能说照镜子是人类的强项之一。

科学家曾经针对动物做了大量实验来看动物是否能够认出自己。

科学家们曾经在亚马逊的原始森林中放置了一块大镜子,很快一只猎豹走了过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怪东西猎豹显着紧张无措,很快猎豹发现镜子中有一个移动的生物,因为对于猎豹来说,领地观念是非常强烈的,他们绝对不允许任何陌生动物来到自己的地盘中的,所以猎豹很生气,熟悉了半天之后,猎豹发现镜子中的生物对似乎没有太大威胁,于是放下戒心了。

这就是镜子实验,也叫标记测试,是可以用来大致判断一种动物是否具有自我认知能力。

镜子实验是有一套固定的流程,那就是首先让动物来观察镜子并等待,如果它能做到不停改变自己的动作并去观察镜像中发生的改变而不是一直在想着去和镜子里的物像沟通,这就说明了它可能认出了镜像中的自己,这是第一阶段。

在镜子实验的第二阶段,我们要会在动物身上做出一些明显的标记让它们变得和之前的样子不同,比如在动物额头贴上一张标签或者做个标记等等,如果动物还能认识到镜子里的是自己,它就会像我们人一样尝试将贴在身上的标签取除,或者把做的标记去除。

只有通过镜子实验的两个阶段才能被证明它具有自我认知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狗算得上是聪明的动物,但是狗和绝大多数动物一样,连镜子实验的第一阶段都无法通过。

所以狗是没有自我认知能力,这有可能是因为狗是靠嗅觉生存的。

曾经还有34只大熊猫做了镜子试验,其中包括不同年龄,可是没有一只熊猫通过镜子试验,大熊猫在镜子面前表现得特别暴力,可能是把镜子里面的自己当作是另一只同类了。


星球上的科学


从镜子中辨认出自己的能力,被科学家称为“视觉自我认知能力”,这需要对自己、自己的动作以及在镜子中所看到的画面进行三方整合,因而并不容易。科学实验表明,只有少数非常聪明的动物才会照镜子,而人类婴儿在18个月以上才获得这种能力

镜子测试

为衡量动物是否具备视觉自我认知能力,动物心理学家戈登·盖洛普在1970年设计了一个“镜子测试”。研究人员先将动物麻醉,然后在动物通常看不到的地方用红漆做个标记,待动物醒来就在它面前放一面镜子,如果动物照镜子后做出了触摸、检查标记点的举动,则视为通过测试。

实验发现,多数动物都将镜子里的自己视为另一只动物做出了回应,如表现出敌意甚至攻击行为。然而,只有少数几种动物能意识到镜子里是自己,并完成了触摸动作。

哺乳动物除人类外,有7种通过了测试。其中3种是人类最近的亲戚:黑猩猩、倭黑猩猩和红猩猩。对黑猩猩的测试最为充分,而且经过了众多学者的多次重复,因而最有代表性。实验中的黑猩猩照镜子后立即摸自己脑门上的红点,还用鼻子闻了闻指尖,确认不是血迹才算放了心。总体而言,黑猩猩的测试通过率为75%,年轻的成年黑猩猩基本都会照镜子,但幼年和老年黑猩猩很多不会。

3种齿鲸通过了测试,它们是虎鲸、伪虎鲸和宽吻海豚,它们确实是海洋里最聪明的动物。此外,研究人员还对三只雌性亚洲象进行了测试,有一只成功通过测试

这些动物从视觉上认知自我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发现阶段,动物反复做着奇怪的动作,以确认镜子里的东西动作和自己是同步的。然后是探索阶段,当动物意识到镜子里是自己,就试着调整身体,想通过镜子看看自己平时看不到的部位。例如,宽吻海豚反复从不同角度照镜子,而大象则将舌头抵在镜子上,检查自己的嘴巴。

由于人类的自我认知产生于大脑皮层,因此长久以来很多学者都坚信非哺乳动物由于没有大脑皮层,是不可能具备视觉自我认知能力的。然而欧洲喜鹊却通过了镜子测试,而且经过训练的鸽子也能做到这一点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有一种名为清洁工濑鱼的鱼类,以及三种蚂蚁也具有视觉自我认知能力。看来照镜子绝不是哺乳动物的专利,一些鸟类、鱼类甚至蚂蚁虽然没有大脑皮层,也通过自己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了自我意识,这是一种趋同进化现象。

科学家也对其他公认很聪明的动物进行了测试,包括哺乳动物中的大猩猩、长臂猿、狒狒、各种猴类、海狮、大熊猫、家猫和家狗,鸟类中的鹦鹉和乌鸦,以及最聪明的无脊椎动物章鱼,它们无一例外都失败了。这里不得不提醒各位铲屎官,宠物猫狗都是不会照镜子的哦,它们可以看到镜子里的东西,但无法意识到那是自己,只会认为那是另一只猫或者狗。

局限性和应用

近些年来,镜子测试也受到了广泛的批评。有学者指出,该测试对非主要使用视觉的动物价值有限。如猫、狗以嗅觉、听觉为主,视觉相对不是那么重要,它们无疑具有自我认知能力,但识别的是自己的气味,而非自己的图像。相反,灵长动物比较依赖视力,认出镜子里的自己就比较容易。

没经过训练的动物都会下意识地觉得镜子里不是自己,然而接下来,有的动物将很快做出强烈反应,这将阻止动物冷静思考。在大猩猩、狒狒和多种猴子的世界里,长时间直视对方是攻击性的标志,这可能是它们未通过测试的原因。尤其是大猩猩,大猩猩与人类的关系比红猩猩还要近一些,红猩猩都能通过测试,大猩猩理应更可以,然而测试结果却是四只大猩猩全部失败了,因为它们无法做到对着镜子长时间直视

有些动物没有做出触摸动作,可能是因为对标记不感兴趣。例如,长臂猿就没有打理自己毛的习性,虽然它很聪明,即使它能认出镜子里是自己,可能也不会触摸标记。

镜子测试证实了多数动物不能认出镜子里的自己,只会当成是同类,科学家利用这个原理给一些动物增强“数量上的安全感”。例如,火烈鸟只有当群体达到一定数量才会开始繁殖,人们就放几面镜子,从而诱发火烈鸟交配和筑巢。人们还发现,在马厩里以恰当角度放一面镜子,能减轻马的焦虑。


动物博览


探讨一下。

“镜子”?“自然”就是一面“神奇”的“镜子”。

“植物”面对“镜子”:“我”属于自然。“我”是自然的主人。自然生,自然长。“奉献”给“自然”。绿色、鲜花、果实都是我的赠予。无需回报,但“延续”是“我的权利”。

“动物”面对“镜子”:奔跑在辽阔的大地上,享受自然的“一切”。“镜子”“记下”了“他的”生活“旅程”。胜者为王,败者为冦,弱肉强食,优生劣汰。听天由命,“来”、“去”无“忌”。总是尽放生命的“光彩”。似乎也给“自然”留下了一句话,“收”、“支”对等,对得起“自然”了。

人类面对着“自然”之“镜”:“成功人士”会说,“感谢上帝”的眷顾、保佑、恩赐、关爱……;“失败者”说,上帝啊,你睁睁眼吧,您为什么不给我“留下”一条路?不是“天无绝人之路吗?”“您开开恩吧!”;悲、喜“两栖”会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走在“希望之路”上的人会说,“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付出,终有回报”、“善有善报”、“家和万事兴”、“忠厚”“传家远”……;“刀客”者会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狼走千里也吃肉”、“猪走万里总吃糠”、“福在苦中生”、“富贵险中求”、“宁在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宁愿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

“镜子”有很多面,“语言”有千万种。“写下”的“足迹”,才是不用“鉴定”的“理证”。“谁是英雄”?“谁是好汉”?人们常问?不懈的“追寻者”行吗?

谨参与。


早晨的太阳122


镜子中的自己,代表着一种自我意识。

对于智慧生物来说,“我”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这世上的一切都被一道天堑分隔为“我”和“除我之外”。

我是谁?我来自哪?我要去往何处?人类的终极三问就是在试图探知这个“我”。这些看似虚无缥缈的哲学概念,一直也是科学的课题。自我意识其实是一种孕育于我们大脑中的能力。

为了科学地鉴别自我意识这种能力,1970年美国图兰大学的心理学家戈登·盖洛普(Gordon G. Gallup Jr.)提出了一种镜子实验,来判断动物是否具有自我意识。

实验方法很简单,就是让动物们站在镜子面前,看它们能否认出镜中的“自己”?大多数动物都只会站在镜子面前傻乐,或与镜中的新伙伴打闹。但像黑猩猩这样的动物,如果在它的脸上画上小红点,在照过镜子后,它会立刻意识到自己脸上的脏东西,而试图将其抹去。

在盖洛普的镜子实验下,最后大约只有10种动物能认出镜中的“自己”。它们普遍都是我们日常认为“聪明”的动物:大猩猩、倭黑猩猩、海豚、大象、甚至喜鹊。而猫、狗、猕猴这些动物在招镜子的时候,只会认为镜中的自己是另一个同类,然后表现出玩耍、威吓或惧怕的行为。

人类的自我意识觉醒时间

而且利用镜子实验,科学家还进一步确定了人类的自我意识形成时间,大约在18个月大的时候,有一半的孩子在照镜子时知道那就是“自己”。也就是说,1岁到2岁之间是人类自我意识形成的时期。

自我意识的觉醒,通常也表现在人类语言的表达上。学会说话的孩子刚开始都不会使用“我”这个词。他们表达意愿时,更多是“妈妈抱”“宝宝饿”等没有“我”的词汇,而说出“我饿”“我要抱抱”这样的词汇时差不多也就是1到2岁。

当然,这样用人类语言来证明自我意识的形成太过抽象,也算不上严谨的科学证明。镜子实验也并非受到所有科学家的认可,不能通过镜子实验也并不能证明就没有自我意识。比如一个盲人肯定无法通过这个实验,但你不能说他没有自我意识。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以没有通过镜子实验来判断这个动物没有自我意识,但却能以通过镜子实验,来判断其具备自我意识。镜子实验的简单有效,使其至今仍然是检验自我意识的一个黄金标准。

但自我意识到底是什么?科学上至今并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

我们只知道自我意识是智慧生物一切情绪与思考能力的基础,我们也很难想象会存在没有自我意识的智慧生物。

至于为什么自我意识是思考能力的基础?我们目前还只能从形而上的哲学中寻求答案。


我思故我在

就算你不知道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哲学上唯理论的开创者、数学上解析几何的奠基者勒内·笛卡尔,也听过他那句“我思故我在”的名言。

笛卡尔算是在科学史上第一个严谨讨论“我”这个概念的人。对世界上的一切抱有怀疑与批判精神的笛卡尔认为,万事万物唯有自我意识是确凿无疑的。当他开始思考时,他认为所能接受到的一切信息都可能是虚假的,唯有“我在怀疑”这件事本身是真实存在的。

这句的话是笛卡尔哲学思想的起点,其本质是通过怀疑一切找到这世界上唯一不可怀疑的东西,以此作为其哲学思想的出发点,就好像数学的公理一样。

很多人把笛卡尔这句话简单地理解为: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并将其归结为唯心主义。这完全是一种误解。这句话其实既不唯心也不唯物,而是笛卡尔对世界的一种二元认知。

我思,其实是一种纯粹的思考活动,并不包括思考的内容,但思考活动必然有一个主体,所以背后也混杂着对承载思考的物质实体的肯定。

我在, 则是对精神实体的肯定,指不依托物质实体的精神实体是存在的。当然这也是后世对其哲学思想的主要批判。

故,并不是因果关系,而是一种必然关系。

从笛卡尔的哲学观点,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自我意识实质上就是,我能自身意识到我真正思考,这件事本身,而无关思考的内容。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反思,而反思则是一切智慧的源泉。

反思的强大之处,在于它是一种逆向推导的能力。宇宙万物都在熵增中朝一个方向演变,无法逆转,这也是大多数人对时间的感知。唯有智慧生物的反思,能逆向而行,推演宇宙的起始。在这种不受时间约束的推演中,我们才能发现被时光掩埋了的真相与规律,进而获得知识。

也就是说,你平时的胡思乱想是宇宙赋予你最逆天的一种能力。但要化所想为所为,就必须遵守客观世界的规则,“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也只能是针对精神实体的抚慰,客观世界会像夺走哪吒的肉身一样,限制你逆转时空的一切行动。


总结

认出镜中的自己,是自我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具有自我意识。

更高一个层次来看,镜中的自己,映射得是自我意识;眼中的别人,彰显得是自我认知。作为智慧生物的人类来说,我们虽然具备了自我意识,但有时反而缺少自我认知,我们容易目中无人,狂妄自大,这其实也是过度自我带来的一种自我欺骗。所以说,人这一辈子骗自己最多的人,往往就是自己。

自我意识并不代表自我认知,怎么变成一个更加自知的我,或许才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欢迎关注@想法捕手,读科学,聊宇宙。

想法捕手


摘自维基百科:已经通过镜子测试的动物包括:所有类人猿种(侏儒黑猩猩[5]、黑猩猩[5][6]、猩猩[7]、人类、大猩猩),猕猴[8]、瓶鼻海豚[5][9][10][11]、逆戟鲸[12]、大象[13]和欧洲喜鹊[14]。起初,人们认为大猩猩没有通过测试,但现在一些证据充分的报告显示大猩猩(例如可可[15])亦可通过测试。


老馒头簸箕


很多动物,尤其是猪虽然不会造镜子,但它们在水中看见并识别了自己的影子时也会产生同样的疑问:其它动物(包括会用工具的两脚直立怪物)有没有能力识别自己?[大笑][大笑][大笑]应该是猪不知道别的动物的感知,别的动物同样不知猪的感知吧!


卡萨布兰卡27


人能够从镜子里面辨认出自己,它的前提条件首先是人知道镜子的存在,所以他才能有这个照镜子的思维,而动物呢,他根本就不知道有镜子的存在,所以它看到镜子里面的自己相当于看到了另外一个动物,感到惊讶,甚至会与镜子里面的另外一个自己发声搏斗。 同样如果有一个比人类更加文明的物种(外星生物),发明了一个先进的东西,放在人类面前,人类又何尝不是一脸的发呆, 甚至会做出跟动物一样的举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