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里的一些怪现象,该如何生存?

来自马头山


在体制内,闲的闲死,忙的忙死,这是永恒不变的定律。很难杜绝,也不可能杜绝。尤其在事业单位。

有个兄弟就是这种类型的人。这个兄弟全家老小都在体制内,父亲和爷爷还是有点职位的人物。由于是家中独苗,全家人都围着他转,研究了他桀骜不顺的性格,从读书开始一直混到大学毕业,什么都没学到,找不到工作。家里没办法通过一次直接面试考核的机会,把他弄进了事业单位。这小子自从进了事业单位,就没好好上过班,不是迟到就是早退,交给他的任务几乎没完成过,惹得领导同事都很烦,可又拿他没办法。这还不算,关键是这小子抓住了领导们的想法混成了精,但凡领导有重大安排,他都会老实待在单位,以至于经常还可以捞点美差。

有一次,单位有个任务需要派人去外地考察,领导原本准备派单位的一个业务骨干过去,可后来因为单位临时有大活动,领导担心任务完不成,又把这个业务骨干留了下来,改派这位兄弟去出差,一前一后正式出差加翘班两天,又得了一个星期休息,还美其名日有公务。把业务骨干气的要命,好不容易有个机会出去,没去成还捞了一摊子事。

这就是体制。有些人有资本闲;有些人没资本闲,但有胆量闲;有些人没胆量闲,但会偷着闲;只有那些老老实实的,没本事闲,不想闲,也不敢闲,最后成了最忙的人,想闲都闲不下来了。


80后小公


在很多事业单位里“忙的忙死,闲的闲死”的现象是正常现象,并不是怪现象,在这种单位里的生存之道,就是要不攀比、不抱怨,做好自己,莫管他人。

一、首先要适应单位里忙闲不一的现象

不止是事业单位,在体制内单位里“忙的忙死,闲的闲死”的现象都是正常现象,在有些企业这种现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只是体制内单位更突出一些。这主要是由于体制内单位是“铁饭碗”,基本不会被辞退,所以就会出现干多干少都一样,干与不干都一样的现象。

所以要在体制内单位工作就要适应这种情况,大环境如此,如果不能改变环境,那就要适应环境,否则只能辞职离开。

二、其次要适应最能干的往往不是提拔最快的事实

不止干活有多干、有少干的,而且还会有干活多的不一定能评优评先,最能干的并不是单位提拔最快的情况。这就是官场,提拔晋升不是光看工作能力,而是要看多方面的综合情况,比如人脉关系、比如为人处世能力、比如沟通表达能力等,其中以人脉关系为最重要。既然在体制内单位工作就要适应,如果想进步就要学习。

三、如果想在体制内单位更好的生存就要学习一定的策略和技巧

第一层次学习如何进步提升。体制内单位想提拔晋升,要看多方面的能力因素,最重要的四种能力就是为人处世能力、协调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公文写作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为人处世能力,其中就包含人脉关系。人脉关系要么是先天自带的,比如父母亲戚、领导关系等,要么就得自己慢慢建立。在注重其他三方面能力提升的同时,重点锻炼为人处世能力,建立自己的人脉关系,尤其是高层领导关系,如此才能进步快。

第二层次摆脱多干活的角色。如果想进步的话,一定程度的多干活是必要的,如果不想着进步,则可以学习一定的技巧,适度偷懒。比如一是可以故意将工作不做好。刻意的将领导交给的工作做的不够好或者较差,又或者拖拉迟到交任务,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领导不再愿意给你安排工作了,这样你的工作就轻松了。道理很简单,领导都喜欢把工作安排给干得好的下属,这样省心放心。二是可以刻意请假躲躲。如果有比较大或者规律性的工作时,提前预判好时机,找理由请个假,把有些工作错过去,以减少工作量。三是个人真有事更要毫不犹豫请假。要记住一个原则:工作是单位的,健康和家庭是自己的,单位离开谁都能转,所以真有事就该毫不犹豫请假。

第三层次调整好自己心态。如果前面的都学不来,那就学着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攀比、不抱怨,做好自己,莫管他人。要知道人家能不干活或者少干活,而领导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都是要么有关系,要么没追求的,如果自己不具备这样那样的条件,那就调整好心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得起每天的工资即可。活可以多干,心理别再憋屈了。

综上所述,体制内工作如果仅仅是想“生存”的话并不难,毕竟不用担心饭碗问题,只要调整好心态,不攀比、不抱怨,再加一点点小技巧,做好自己,莫管他人。

欢迎关注独善者众也,1年创业、2年企业、7年体制内工作经历,专注分享职场成长策略,解答体制内外工作困惑。欢迎讨论,提出您的意见。

独善者众也


这其实不是一个怪现象,而是一个常规现象,俗称鞭打快马。

事业单位的人员,其实按照二分法分一下类,一是有没有背景和资源,二是愿不愿意工作。

有背景有资源的人努力工作,结果一定是被提拔,所以这种人不会经常出现在某个单位里。

有背景有资源的人不努力工作,只能长时间呆在某个单位里,但是领导拿人家没辙。

没背景没资源的人努力工作,提拔的机会是有的,但一个人能否提拔,工作表现只是其中的一个参考。所以很多没有被提拔的人就容易感觉不平衡,感觉不平衡,往往就会对待工作有情绪化。这个时候就开始分化,有些人呢,破罐子破摔,豁得出一张脸,和领导摩擦几次,终于被放弃了。有的人抹不开面子,然后就继续干活了,继续继续再干活。

没背景没资源的人,不努力工作。这类人也是有的,天生心大,领导也为之奈何。

单位领导在与各种人磨合一遍之后,很快就会选择出主攻对象,那些能干活的人,大浪淘沙一定会被领导淘出来,然后就开始不断加担子。用一份力可以出七分活的人,和用十分力才能出三分活的人,你选哪个?

公平固然重要,但是对于领导来说,效率显然更为关键。


白水90944696


现在在事业单位改制,2020年是最后期限了。但很多事业单位目前改制停滞,面临着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尴尬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人心浮动,前途未卜,只能混吃混喝,走一步算一步了。

当然也可以毅然跳脱,但这正遂了单位的意,给单位省钱了。是去是留等2020年再做打算吧。在这段混乱时期,可以学习、读书、赚外快,有很多事情要忙啊!


仰望人生星程


茉莉的想法是,管他们呢,我们做我们的事情。

茉莉以前在国企也是这样的,按照过去的做法和大家分享看法,希望我们能做的开心又舒心。

第一,案例分析

茉莉以前在国企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忙的人忙到头晕,公司的发的劳保毛巾,我们都说是用来擦眼泪的,还有擦汗的。特别是在上月,茉莉的一个旧同事才又来找我诉苦,说自己的领导太懦弱了,被其他领导欺负,就连仓管的工作也要他们部门兼顾,明明是后勤部的事情,现在转到了业务部,然后一堆货,现在扔在业务部的办公室,业务部的同事每天都艰难通行。由这个小事,就可以知道,业务部的生存环境有多艰难。但是有啥办法呢,一天在那里工作,一天就要接受这个事实。

所以茉莉劝同事,那就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货物放在那里,首先是要保证安全,不要绊倒同事;其次是要注意货物的数量;还有就是还是及时将这些货物推出去。因为本来就不该你们部门管,所以就算这个不是专业工作,你们也是不懂怎么处理的,后面有其他闪失,就不好说了。

第二,做好本职工作

其实茉莉当时在国企的心态还是蛮好的。我忙,是 因为我没人,我靠的就是自己,所以我就必须要做很多事情;别人闲,是他们有人力资源,他们的本事就在这里,所以可以过来打卡就好。我们广州有句老话:叫做同人不同命,同遮唔同柄。还有一句话就是:各有前因莫羡人。

所以茉莉很忙当时也没有什么想法。但是后来促使茉莉改变和离开的,是因为我做了那么多,竟然莫名其妙可能要去做背锅侠,这样就不好了。但是茉莉告诉大家,可以避免做背锅侠。

因为他们不上班,事情有可能落在我们头上,所以首先我们要守住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放松,做好自己的事情,一旦他们的工作要给我们,就要做好工作记录,同时整个过程,是谁的岗位在职责的,到时一定要把整个事情都让对方知道,反正就算要背锅,也是两个人的锅,这样还能降低一点点风险,毕竟是有这个人和你一起承担,以后你自己也不会那么痛苦。


其实后来茉莉就知道了,在这种单位,这些事情是永远都避免不了的,所以如果是一看到有这些同事在你的部门,最好就是他的工作,你能不碰就不碰,要不以后受苦的还是我们自己。临时工,或者是没有人的人,还是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工作能力,要不,一个锅过来,工作就没了,到时如果没有技能,出去外面会很痛苦的。

一边在这种单位积攒实力,想跳的时候可以跳走;不想跳的话,学会生存,以后发展副业,让主业成为你的基础就好了。


Molly小秘书


不上班的是有后台的,每天签到的是和领导关系好的,你有啥?啥都没有就只能老老实实上班的。


寸土zz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2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5b7000439570478e9ae\

东莞老王


社会有两部份人,一种人群是代表,一种是被代表人群,你不得不承认你是被代表人群,只能努力工作,不努力就下岗,没有选择余地。


从祖开源


不合理的现象太多了!


解开迷雾看世界


因为进事业单位的都有背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