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引导叛逆期的初中生放下手机,重视中考回归学习?

7798888777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人手一部,当然做为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他们渴望独立,追求时尚,追求刺激,喜欢玩一些比较刺激的游戏,而手机恰恰满足了他们的这一需求。

青春期的孩子对于父母和老师的教导不是不听,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思考问题的方式,对长辈的有些观点表示不服,所以就表现出了叛逆情绪,这时父母要与孩子多沟通,在平等的基础上对所遇到的问题加以讨论,做出双方都认为正确的方法,且记不能独断专行,过多的责备和说教,他会反感甚至不愿意听你的唠叨。比如你可以这样说,孩子你现在已经有了判断事非对错的能力了,所以爸妈希望你能知道该怎样为你的人生负责,你现在是初中阶段,正是学习的重要阶段,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就如玩手机,你可能现在开心,但会影响当习,我觉得你应该少玩或者最好不要玩,要以学习为重,但这要取决于你的想法,好好思考一下,以后想要怎样的人生,再决定玩还是不玩,我的见建议是好好学习长大后再玩。后面就不再说,只是观察就行。

让他自己去取决,这时把他放在一个成人的高度去考虑问题,比你不停的说要有效果,他心里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只是说游戏的诱惑力太大,相信当他经过认真的思考之后,会做出正确的迭择。


我爱星空127


在本人十几年教学过程中,耳闻目睹好多叛逆期的初中生,沉溺于手机不能自拔,并荒废学业的例子。

结合一个例子,谈谈这个父母是如何让孩子回归学习的。

案例。

学生小明。

初二期末考试的时候,小明成绩在班里倒数第二,仅仅比不断换所谓的男朋友的一个女生好一些。

上初三之前的暑假期间,考虑到孩子不仅考不上普通高中,甚至连中等的职业学校都考不上,家长很着急,就找了个全科课外辅导老师,打算利用最后一个暑假,好好的补课。

可惜的是,小明正处于叛逆期,心智不成熟,家长之前没教育好,了解到家长让自己补课,从而严重影响玩手机后,小明居然以跳楼相威胁!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求助亲朋好友、学生之前的老师等,拟订了一个卖惨计划。

家长告诉小明,因为给需要贷款的朋友担保,朋友跑路,家长不得不替朋友还债。

欠债一共是十二万,必须在一年之内还清,不然的话会坐牢。

被家长套路后,在家长的引导下,本性不坏的小明主动提出暑假期间打工赚钱,并不怕苦不怕累。

见状,家长介绍小明去工地搬砖。

小明家是普通家庭,他之前从没参加过体力劳动。

因此,一天时间过去了,小明就累的起不来床。

但想到家里欠揍太多,小明还是咬牙坚持。

因为太累,小明没心情、也没精力玩手机。

并且,在家长的继续引导下,小明接受了男生长大后不适合继续啃老等理论。

最重要的是,意识到学习成绩不好的话,未来极有可能会从事搬砖这种工作后,小明居然主动提出要好好学习!

甚至,习惯了搬砖的辛苦后,小明渐渐的不再玩手机,而是看书学习!

再三确认小明决定努力学习后,家长告诉他,跑路的朋友回来了,自家无需帮他还债。

因而,家长告诉小明,无需再钱搬砖。

意识到总算是有了大量学习的时间后,小明主动提出补课。

接下来的时间内,包括暑假期间和整个初三,小明都很拼命努力学习。

最终,小明让人瞠目结舌的,考入重点高中!

总结。

现在的初中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自幼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宠溺,享受着不一定有好处的隔代亲。

以前手机功能一般的实话,不懂得、或者是不想父母辛苦的初中生大都长时间玩电脑,最近这些年开始玩手机。

这些初中生,并不是简单的年幼无知,二十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因此,对于处于叛逆期,还沉溺于手机的初中生来说,要想让他们重视中考回归学习,最好要适当的进行劳动教育。

简单的说教,基本上没有任何效果,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天问鱼


孩子拿起手机肯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指望他听你说教几句就立马放下手机,我觉得也不现实,肯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初中生正值容易叛逆时期,跟他说话交谈得特别注意方式方法。我儿子也是个初一学生,我发现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讲道理基本收效甚微,或者说你给他讲道理,他根本听不进去,我经常是说得把自己都感动了,却发现他根本无动于衷。

所以玩手机这个事情,首先你得拿出强硬坚决的态度,让他知道没有余地退让。然后在时间上限制,慢慢缩短玩手机时间,在孩子没有手机玩而情绪暴躁失控时,给他找到发泄的方式,比如出去跑步,和同学约打球等等,运动是最能释放压力的方式。

再在学习上陪伴孩子,比如,陪孩子看书,陪孩子作业,让他知道你重视他的学习,重视他的未来,嘴上说不如行动上的支持来的效果好,你自己也可以给自己一些学习计划,和孩子共同进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儿子小学时候也玩游戏痴迷,不让他玩就跟变了一个人一样,特别暴躁,后来也是慢慢帮他找到别的娱乐方式,慢慢陪伴,他自己现在有克制能力了,发现除了游戏,也有很多别的能让他感兴趣的东西,现在有空就爱跟同龄人打篮球,聊天,静下来时画画,吹笛子,这样也很快乐。其实快乐起来也很简单!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捡来的八哥


儿子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都还可以,我也一直陪伴着他读书。

就是到初一下学期的时候,因为我生意上的事情比较忙,很长时间没有亲自督促他的功课。不知道他哪一天突然迷上了王者荣耀。当时也被老师叫过去很多次了。打过骂过,都没什么用。

最厉害的一次就是用我的微信账号付了1000多块钱买装备,发现问题比较严重。我没有正面跟他去谈这件事情,那段时间他比较叛逆,直接跟他谈这个肯定遭到他的反感。于是我每天晚上写一封书信夹在他的书里。信的内容也不涉及到游戏方面的事情,主要说一下我对读书的一些看法,有时还会跟他讲一下他感兴趣的奥特曼的一些故事。

我当时也没有没收他的手机,给他写信的时间坚持了一年多,虽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也没有完全杜绝打游戏的事情。但最起码比以前收敛了很多。

后来进入初三的时候,因为学校控制智能手机,他基本上也没有接触过游戏。其实我知道他的脑子里面对游戏还是不能断舍离的。中考完,我特意给他报了一个编程课,学了一个多月的编程下来。他因为了解了游戏的一些制作过程,慢慢的对游戏也就没有那么上瘾了。

现在已经进入高中阶段,学习比较辛苦。至于他有没有完全放下玩游戏这件事,我不敢肯定。但至少他在完全没有智能手机的情况下能保持认真学习的状态,这一点我认为还是值得欣慰的。


裁缝方师傅


父母如何引导叛逆期的初中生放下手机,重视中考回归学习?

我家儿子今年上高二了,临中考的时候,超水平发挥,考上了重点高中。

结果看起来还算不错,不过初中那三年,确实是一家人都很紧张的时期。我很理解你,首先孩子在叛逆期,老师也说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是不能靠体罚来解决问题了,需要多沟通,只是沟通已经有代沟了,咋办呢。好在我家的压力都在他爸身上。我只要负责生活起居。学习上的事情一概不管,这也是分工,我老公跟我说了,无论他管的好不好,都要坚持。

我老公一直去参加家长会,跟儿子关系也是蛮好的。他们是有共同语言的,经常有聊聊篮球,人生,游戏,甚至是生意经。总之好像代沟不明显。那如果让孩子放下手机,重归学习的呢?我记得是有约法三章的。

第一、现实教育。

他们经常有聊天,谈一些社会现象,引导孩子去明白,不好好学习,那很可能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而且将来智能设备替代的概率还非常大,所以失业还是大概率事件。事实上,这种危机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去解决学习的目的。不是为父母,不是为兄妹,只是为了自己,将来能体会的活着。

第二、每学期有学习目标。他们有约定一个班级排名,年纪排名。不看成绩。因为中考比的是总位比,目前苏州地区高中的入学率是50%,四星高中的入学率是30%。也就是怎么样,通过三年的学习,循序渐进的进入总位比30%以内。分段设定目标。

第三、有奖惩机制。我们家的惩罚,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手机限制使用,分时段使用。不是不允许用手机,只是学习没有完成目标的时候,说明学习时间不足,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巩固。当然奖励更好了,可以满足自己的旅游愿望,中考结束我跟儿子一起去泰国玩了。学期结束如果完成学习任务,可以适当放宽使用手机的时间,可以有自己喜欢的运动装备可以配。总的来说,尽量鼓励他。

总之,初中生需要明白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可能也是很多人的三段论,不过这是非常有限的工具。说一句不太好听的话,大家可以去看看动物园是如何训练动物的。一边手里是鞭子,一边手里是食物。虽然打骂教育已经过了时间段了,不过说教还是要的。我们家老公十岁以前,经常会打孩子屁股的。等过段时间,建立威信了,从来没打过。他说这是策略。


谦说财经


讲一个身边的例子吧。朋友家的一个男孩子,因为从小养成年了吃饭时没动画片都吃不下饭的情况。上初中了虽然有些好转,但依旧很手机不离手,怎么说都不听,不过最后硬是让朋友给掰回来了。



首先说说孩子为什么会养成没动画片吃不下饭的习惯吧~


孩子从小是由保姆带的。因为孩子从小好动,吃饭的时候很不安静,但是孩子又喜欢看动画片,所以保姆为了让孩子能安静的吃饭,每次在吃饭的时候就把ipad放在孩子前面放动画片给孩子看。


习惯就这样养成了,似乎怎么改都改不了。


上了初中更严重,只要一回家,就是手机不离手。父母说了好说歹说都没用,有时候,脾气一上来摔门把自己关在房间,房门反锁,家长连和孩子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很多孩子都会有手机瘾,因为他们能在手机中找到很多异想不到的快乐和成就感等。再加上青春期的不安分的心,家长很多也是毫无办法。



后来朋友是怎么把孩子掰回来的呢


朋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也是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是好。


不过后来经过朋友对孩子的观察,孩子除了玩游戏,还喜欢看一些玩吉他的视频。


有一次,一家人相谈甚欢的时候,朋友就趁机引导孩子报了个吉他班。


慢慢地孩子沉迷于手机不再只是单纯的玩游戏,而是看一些吉他的教学视频。一个吉他班课程下来孩子越来越喜欢吉他,之后又续报了吉他课程。


后来孩子经常参加学校的文艺演出,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也因此,孩子在同龄人中找到了一定的成就感,和同学、老师的关系也越来越好,成绩也慢慢提升上去了。虽然进步不是特别显著,但是比原来一心沉迷手机时的成绩好太多太多。


孩子也变得比原来开朗很多,和父母的交流也变多了,有时候朋友还经常和孩子一起玩吉他。亲子关系变好了,孩子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动不动就顶嘴,而是在听父母的同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让父母帮忙做判断。


虽然现在,孩子依然还会玩游戏,但是孩子会克制了,因为他知道他还有别的事情要做。



青春期的孩子变化很大,不听话≠叛逆,家长要做好面对孩子变化的心理准备,理智对待,不要草木皆兵。孩子沉迷一样东西,是因为长期养成了一种“兴趣单一”的习惯,只要帮助孩子分散这种对某单一兴趣的注意力,并找到认同感、成就感,孩子自然不会沉迷于一样东西。



关注我,每天改变一点点,父母改变1%,孩子改变100%!

世上没有教育父母的学校,只有父母自己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


高分家长帮


是的,我们都放不下手机,没有几个能说服自己的孩子放下手机的理由。是的,我们没有能说服自己的孩子放下手机的理由,但我们有让他们放下手机的责任。家长和老师还有学生自己都有责任。

在让孩子放下手机之前,我们大人们也应放下。在睡觉的时候,在开车的时候,在办公室,在路上,这有时候可好是人命关天的事。

家长可以这么做:

1、不买手机。记得我小时候,我爸爸为了让我们兄妹不沉迷于看电视,迟迟不买电视机。后来买了一台,我们兄妹几个看个不停,结果我爸爸一气之下将电视机摔了。我们几个之后谁也不敢再提电视机。我们兄妹几个的奖状或许就是对我爸爸做的事的肯定。

2、有些家庭孩子难管,实在没办法可以买一个差点的,或者给一些限定条件也可以,单这绝对是下策。孩子的毛病如果不能一次治掉,往后就绝对治不了。所以,关键时刻,请别惯着孩子。



教学课堂


父母如何引导叛逆期的初中生放下手机送50中考回归学习呢?其实作为父母的再是英雄好汉,回到家里对儿女也是无计可施。因为儿女是自己的心头肉,他在叛逆期的时候,作为父母的真的不知道该从哪里教育开始,该怎样给她做心理疏导,该怎样让孩子对学习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所以说对于父母来讲真的是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难题。


我有一个哥们儿,他家里的孩子中考到了市里的一个比较好的高中去上学。学习比较好的这个孩子,念了一段学习生活后,他觉得没有什么兴趣,就偏要转到我们当地的普通高中去。这下子把我哥们儿气得浑身发抖,心脏病都出来了,因为别人家的孩子考都考不上,他家的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这所有名的高中,可是竟然还要去普通高中去念,你想一想父母的生多大的气,招多大的急呀。 可是这个孩子就全然不听父母的劝告,后来没有办法还是转到了我们当地的一个普通高中。转到这个普通高中以后,他也没全心的把学习用在正道上,而是玩儿手机逃学什么的。后来我这哥们儿也实在没办法,就拖社会上一些爱打仗的小哥们儿们把自己的儿子塞上了出租车。然后,把孩子拉到了水库边儿上,告诉他说我们是黑社会的,你要是不好好学习我们就把你扔到水库里。我这哥们儿的儿子吓得心惊胆颤,回到家里铺到房间里就开始痛苦。等我哥们儿的媳妇儿弄清了事情的原委以后,偷偷的责备我的哥们儿做事情太极端了,对孩子也不能这样的恐吓呀。后来这个孩子叛逆期可能是也过了。开始在高二的时候认真学习了,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还是考到了一所很好的学校,现在还在北京学习设计呢。



对待叛逆期的孩子,作为父母的不能任由他去,但也不能什么事情都跟他拧着来。要讲究策略好好地引导孩子才好,要让孩子养成一个爱学习的习惯,考上理想的大学,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伊春美食美客


全家人首先认识手机的危害性。

看下文:

大家要认清一个基本事实,孩子的自杀,主因是孩子玩手机网络游戏导致。其它因素几乎是借口。因为,中国有5000万网瘾的孩子,网瘾就是脑残,而且,脑残就是精神病。一个孩子神经不正常才去自杀、才去杀人,所以,恶性事件频频,特别是孩子自杀的多,多,是脑残孩子多。2012年10月社会科学院上海研究所已经报告,网络游戏可使青少年致脑残。2018年6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网瘾是精神病,这是人民日报报道的。实际,6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的卫生部已经定义网瘾是精神病了,同样,只是国内媒体没有报道而已。我是一个研究家庭教育的老师,每每看到孩子自杀,说是什么压力,什么挨老批评了,挨家长批评了,我就感觉非常荒唐,荒唐至极!我呼吁,有良心的自媒体工作者,我们必须行动起来,我们是国民,我们要作为。不能等。在网上把这些数据查清楚,然后展开宣传,最后的目标挽救我们剩下的的2.5亿青少年。这是国难当头之际,你也许不样看。我宣传、呼吁:停止网络公司开发游戏软件已经20多年了,虽然位卑言高,但我还是要坚定不移的宣传下去。大家可在百度上搜索《脑残与邪淫危害中国青少年》!


科学教育法


沉迷于手机的危害,只要是家长或者老师都感同身受。我每星期都会处理好几起学生玩手机事件。可以这样说,手机已经牢牢绑架了学生,轻则影响身体健康,比如近视,重则消磨意志,毁坏前途。但是很多家长或者老师束手无策,管,害怕出事;不管,害怕出问题。管与不管,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结合我的工作经验,介绍两种方法,也许对您有借鉴意义。

第一,限制时间,限制内容,达成君子协议。

手机现在成了生活的必需品,完全禁止也不可能,也不现实,那么,如何防范学生可以通过手机获取信息而不沉迷手机?

家长与孩子订立君子协议,只有在完成作业之后可玩,只有在家里可玩,只准浏览与学习有关内容,不许玩游戏、浏览不健康网页。如果违反这个规定,那么家长可以中止孩子玩手机的合约,进行适当惩罚。

当年,我与孩子做法就是在我去接送她来家的途中可以玩一玩手机,听一听音乐,只有在学校休息时,才允许她玩较长时间手机。

第二,转移注意力,培养孩子更健康兴趣,玩手机而沉迷。

李玫瑾说,一个孩子之所以沉迷于手机,它或许是逃避某种东西,或者是兴趣狭隘。那么家长可以积极的寻找替代物来转移他兴趣。

比如说,她举了一个例子,一位学生家长假期里为孩子报了一个乒乓球兴趣班,孩子每天都去打乒乓球,家长为了强化孩子兴趣,还对孩子说:等三个月之后,要和孩子举行一期乒乓球比赛。孩子投入乒乓球时间多了,玩手机的兴趣也就少了。

综上所述:手机固然令人沉迷,但是让人产生兴趣,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做,只要家长和老师开动脑筋,家校配合,减少手机给孩子带来的危害不是不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