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民还有必要把粮食储存在家里,等新粮下来在卖陈粮吗?

农村里的逍遥


粮食是生存的基本物资。俗话说得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的老家是山东半岛农村,父母一直在农村生活,在我们当地,农民至今也有家中存粮的习惯。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粮食的产量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我们村每家每户基本上都要留足一年的口粮,然后再把多余的粮食卖掉。家里储存的口粮,吃不完的话,等第二年新粮下来之后,再把陈粮卖掉轮换一下。


有的人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会再挨饿了,也没有必要在家中存粮了。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农民家里储存一定的粮食,还是很有必要的。老百姓也常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现在,虽然是风调雨顺的年景多,但是万一遇到自然灾害的年景,家里没有粮食,生活肯定就会受到影响。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现在各级都有储备粮,没有粮食吃的话,官方就会开仓放粮的。其实,这个理解是不对的。各级的储备粮规模,都是按照不种粮人口的数量计算的,也就是说只够保障不种地的人群。如果农民家里都不存粮的话,一旦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光依靠各级的储备粮,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藏粮于民,也是国家鼓励的战略。


总之,饭碗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不挨饿,才能睡得香。现在的储备条件、储备技术都比较好了,储存一年的粮食,品质完全没有问题,更不会变成陈化粮,所以,也不用担心储存的旧粮卖不上价钱。


【以上仅代表我的观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或者启发。您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建议,欢迎关注交流,或者在下面留言评论】


农里农气


过去农家都有储存粮食的大瓮,而且大瓮简直当做家底来看,哪家大瓮多哪家粮食就多哪家生活就富裕。我小时候家里新收上来的粮食基本上没被当即粜出去,即便家里粜粮食也是把陈年粮食粜出去,好倒腾出大瓮来盛放新粮。新粮被晒到用牙一咬嘎嘣脆响就开始倒腾大瓮,陈年粮食倒腾出来新粮倒腾进去,放上粮虫净,封好口开始存放。

新收上来玉米被挂在树上、被码放在房檐上、被装进秫秸薄圈成的粮食囤里;小麦被倒腾进大瓮,存储的粮食都等来年春天收粮的人开始在街上吆喝。松开秫秸薄的时候有很多老鼠钻来钻去,底层虽然铺了砖,还会被老鼠挖的四处是洞;掀开大瓮盖子一看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小麦被麦牛吃的只剩下壳,分量少了很多,粜不了几个钱。

近两年我们本地最大的变化,家家户户不再为吃的发愁,粮食也就不像过去那样一年三两次倒腾,新收割的玉米有人直接交到玉米收购点儿,新收割的小麦在地头儿就被二道贩子收着走,粮食连家都不进。多数人是把玉米收进家之后装袋子码放好,等着年前涨价之后再去卖,小麦在家里暴晒两天就能涨点儿。虽然少了水份,但是价格高点儿。

我们本地农民现在基本上不再存储粮食了,秫秸薄早就扔进了大坑,大瓮成了摆设,在年轻人眼里成了累赘,摆设着占地方,扔了吧家里老人一百个不同意。我家靠南墙摆着十来个大瓮,黑釉粗大,静静的呆在那里好几年了,送人都没人要。堂兄弟家的大瓮偷着被扔了两个,被叔伯知道后骂了两句败家子也就不了了之,我没敢扔,怕挨骂。

敲个黑板: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但近两年我国粮食敞口供应,百姓都没有感觉出粮荒问题,特别是几个大些的粮食储备点儿都没有多少存粮,让一些老人多少感到有些担心。农家都没有存粮了,真要是有粮荒,可咋办!


海棠小醉


俗话说得好”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我们村的左邻右舍,家里都存着口粮。我们家也存着近2千斤小麦,三年的口粮不成问题。

有的人认为,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种粮食旱涝保收,而且现在农业年年粮食大丰收,没必要存粮食。但是作为农民尤其是60岁以上的农民,经历过忍饥挨饿的滋味,视粮食为生命,他们认为只有存下口粮,生活才有保障,等到收下新粮食,再把去年存的粮食买掉,我大伯就是这样,年年如此。不至于备战备荒,但是万一遇上自然灾害,粮食颗粒无收,不用花钱买粮食。居安思危,方能赢得天下。

农民储存粮食是一种长远打算,也是国家提倡的,试想,如果遇上紧急情况,没有储备粮,老百姓朝不饱夕的话,谈何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民以食为天,总不能饿肚子吧。因此小到小家,大到国家储备粮食是很有必要的。



落英乡间


市场上粮食供应是充足且稳定的。过去很多年已经没有“粮荒”的出现,所以农民已经不再需要储备很多粮食。大概算一下今年需要多少粮食,留到“基本够用”的水平,就可以了,剩下的全部卖掉。已经没有必要留“过量”的粮食,新粮下来再把陈粮替换掉。



现在和以前还有一点不同。以前是“自给自足”,种什么吃什么。现在不一样。例如东北农民主要生产玉米和大豆,而口粮主要是小麦和水稻。所以东北很多家庭是要把自己产的玉米和大豆除少量自用的(做饲料换豆腐之类)全部卖掉,再重新买粮食吃。东南的水稻产区,没有小麦,要靠卖掉一些水稻再买面粉。山东、河南、河北这样的北方平原,主要作物是玉米和小麦,小麦留一部分,玉米卖掉再买大米。以上这些这种现象决定了农民其实即是粮食生产者又是粮食消费者,基本不存在留新粮卖陈粮的情况。


储备粮食相当于占用了现金,所以留过多的粮食对现金的周转和利用极为不利。粮食储存本身要有管理费用,还要有损失。在粮食价格稳定偏低的现阶段存储过多的粮食没有任何道理。


种田博士后


对于现在的农民存粮食的问题,可以说家家户户还是有存粮的,或者是一些年轻人家里没有存粮,但对于那些老年人家里至少三年吃不了的粮食。俗话说“积谷防饥,养儿防老”,这句俗语就说明了,多储存一些粮食对自己的生活的确有一定的心理安慰。



毕竟现在农民的收入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也没有固定的收入,而且现在粮食价格低迷,卖粮食也不值钱,所以好多农民都会存粮食,这样能够保障粮食不用花钱去买,毕竟卖出去的粮食再买回来价格就高了很多。这个规律的确让农民处于尴尬的境地,农民卖出去的粮食不值钱,农民在通过商贩加工以后买回来等粮食那就更值钱了,甚至价格翻了一两倍之多。

本人每逢节假日经常回农村老家,看到老父母家里存了好多小麦,有时候也对子女说,我们多存一些小麦给你们,一旦遇到了天灾人祸或者是战乱荒年的时候,可以用小麦来解决生存问题。这就体现出这些农村老人是经过艰难困苦的日子过来的那时候,缺衣少吃,是被饿怕了的现象,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农村家家户户都不存粮的话,把粮食都卖给商贩,卖给国家就会增加了国家的经济开支,毕竟国家储存粮食也是有限的。



至于现在农民储存粮食,等到新的粮食下来以后再卖,这的确是有必要的,至少能够保障了家一年的粮食的消费问题。尽管现在生活赋予了人们的收入增加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包括粮食可以随时的到集市上去购买,但这些粮食也是经过农民千家万户储存而得来的,如果没有农民家家户户进行储存一些粮食,可想而知所生产的粮食全部卖出是什么后果了。

粮食才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础的战略物资资源,任何时代都不能够没有粮食,任何一个国家也不能够没有粮食,否则的话“国将不国”,社会就不会再继续发展,但是要保障粮食的充足必须储存粮食,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粮食的储存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对于现代农民储存粮食还是有必要的,而且最好多储存一些粮食,但是能够保障自己的消费粮食的问题,而且还能够为国家减轻储存粮食的负担,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对于那些现在能够到市场上任意的买到粮食这个问题,的确是一个消极的问题,家中没有粮食,国家粮食也不会太多,毕竟国家储存粮食也是有限的,广积粮才是生存之道,积谷防饥才是发展之道。


三农一姐


点击关注【乡村关中】, 分享不一样的“三农”精彩。

粮食是人们耐以生存的根本。在每一个农民的家庭,都有一个粮仓,专门用来储存粮食的。每年新粮收获后,都要把陈粮拉出来,再晒晾一遍,以防变质。这种现象在农村很常见 ,即使新粮收获,陈粮也舍不得卖。这源于他们对粮食的渴望,过去经历过苦难日子的农民,对粮食格外重视,即使年年丰收,也舍不得把陈粮卖了,宁肯多花些功夫,多花费些时间。

而这种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年轻农民把生产的新粮储存下来,要么早前卖掉陈粮,要么等新粮丰收后,再卖掉陈粮;而发展现在,大部分农民直接在地头就将新粮食卖掉,这种现象也越来越多。那么,到底是农村把粮食储存起来,还是把陈粮卖掉,这个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作为“三农”领域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认为原因如下:

第一,视农民家庭的实际情而定。

如果农民家庭成员长年在外务工,或者从事小生意,或者从事养殖业,或者发展其他产业,像这种情况,他们大多数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往往在所在地购买粮食,像这种情况,那真的没有必要储存粮食了,直接卖掉省时省力也省工夫,也空出更多时间来从事自己事业,对家中粮食也就不用再牵挂;而对于长期在家里从事短期务工的农民,那视家庭人口多少而定,如果人口少,一年吃不多少粮,

如果当时价格好,可以将陈粮卖掉,储存新粮,这样比较好。

第二,农民卖粮时留意价格变化。

不管哪种情况,农民自己辛苦生产的粮食,当然想卖个高价。如果当时价格合适,自己也不想再晒一遍粮食,也怕麻烦,那就直接卖掉好了,也省去了麻烦;如果当时价格稍低,或者跌出了自己的心理承受范围,那可以先储存起来,等价格适合时再出手。

这样求得粮食价值最大化,才是最好的选项。

第三,有没有必要储存看家庭经济状况。

我们看到,现在农民增收的渠道增多,同时粮食价格也比较稳定,上下浮动区间不大,如果家庭经济状况可以,且人口较少,对粮食需求量不大,在这样的情况,农民就可以出售,毕竟储存粮食很麻烦,还搬来搬去;如果家庭人口较多,经济状况一般,那出售粮食时就要考虑一下,做到周全的准备。

毕竟有粮在手,心中不慌。不管怎么样,还是根据自家实际情况来决定。

总之,我们看到现在农村青年农民,大多都是向着图方便省事的方向而努力,这是因为这些年青的农民可以进城务工,他们通过务工收入所得再用于买粮食,之间省去了好多事情;而对于一些年长的农民来说,因为他们不能进城务工,也没有其他增收渠道,同时增加收入途径变少了,这样的情况,还是把粮食储存起来是比较安全的。

我是职业农民【乡村关中】,我们一起关注“三农”动态,解析“三农”热点,剖析“三农”万象,探索“三农”规律,推动“三农”发展。你对此有何高见,欢迎留言分享。


乡村关中




粮食是生存下去的必备东西了,没有了粮食,那吃什么?粮食包含的东西太多了,可不单单是大米哦。有句话说得好,手中有余粮,心中不慌。确实也是这样的。如果没余粮,再遇到天灾,加上自己又没钱,那日子肯定是很苦的了,那时候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所以储存粮食在家里,我觉得是很有用的。



虽说现在条件好了,不挨饿了,但是储存粮食是不会错的。我妈每一年都储存粮食,一般是够吃一年多的量,等到新粮食回来,晒干了收好再把旧粮食拿出去卖了。我记得有一年,我妈种的米全部都是公稻,结果自然不用说了,没收成。幸好我妈留了粮食,不然真没饭吃了,那时候家里又穷,哪里有什么钱买米呢。

不过也有的人说现在卖米的人那么多,不怕的,只要手里有钱,还怕买不到吗?所以他们是不储存粮食的。但我觉得不怕万一,就怕一万,谁知道什么时候遇到自己身上呢?万一真的出现粮食短缺了,粮食价格上涨,你又能买多少米呢。



现在储存米也比以前好多了,不怕米霉变了,我家留的米第二年吃的时候也还挺好吃的呢。我觉得过日子也不要只看现在,做点长远的准备也不会对自己有什么不利。粮食在手中,才能吃得香、睡得好。


壮乡小美


年年防建,夜夜防贼。农民传统俗语,能没有道理吗?回答是肯定得、有!

做为农民每年都要防着自然灾害,水灾、火灾、蝗虫、冰雹等。

发生了庄稼就会减收或颗粒无收,没有了收成一个是吃存粮,要是没有存粮就用钱买,但前题你得有钱啊!有了灾荒年受罪的人大多是一些无钱的农民。有钱有存粮的都不会发愁、也饿不着。

有了上述我看存一些粮食还是必要的,谁知道啥时候有灾,什么时候有害呢?现在天干物燥北方少雨多风,一根烟、一点火就会让你无粮可食。上了岁数的农民大多要存一些粮食,粮食存一年也坏不了,等到来年还不少卖钱。只要防鼠防虫做好了没啥损失。

哪位说现在哪有灾呀,这么多年也没见缺吃少穿,这话说的也是事实,你就是有点水呀震呀国家就会及时赶到放粮、发药、消毒安排住所等,你愁啥呢?

不管怎样农民存一些粮食还是好的,不过现在年轻人都是向钱看有钱就能解决一切的思想,没人愿意存粮、吃菜拿钱去买、吃饭馒头卖现成的、大米小米都是拿钱就来,有钱不出门,外卖小吃送进门,你存粮干嘛呢,又占地又招虫,吃时还得晒干再去加工成面(磨面)多费劲呀,吃着面了直接卖就行了,这就是现实生活。灾害对他们来说不会发生的,也不用考虑那么多,有空玩玩手机打打游戏就行了。何必自寻烦恼尽想些没用的。

回答有点传统,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谢谢!


鸿运良好


从古到今,一直流传着“积谷防饥,养儿防老”这句话!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过去,一旦发生天灾,庄稼无收的情况下,国家就会下发救济粮!也许很多人认为,我们国家现在人民富足不用存粮!个人认为,这是错误的观点!虽然我们现在随时都能买到粮食,但是前提是“买”!

我只知道,我们现在每家每户每年生产的只够自己吃,也许只有种粮大户才能为国家囤积多余粮食,虽然我们私人没有余粮,国家一定是为我们囤积了的!所以我们现在必须要有危机感,合理屯粮于国于家都是好处多多!以防不测,存粮是有必要的!





乡村平姐


“家有余粮,灾年不慌”,我国农民饿怕了,都习惯把粮食存贮在家里,等新粮下来再卖陈粮。那么,现在有必要存贮粮食吗?

我觉得可以先存着,如果粮价合适了可以进行售卖,留够半年吃的就可以了。一是随着农田建设,育种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现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一般不会出现全国性的大面积绝收情况。二是现在国家有粮食贮备,而且可以快速调运。如果某个地区缺粮了可以迅速补齐。三是如果国家也缺粮了,还可以从其他国家进口粮食,满足需求。四是现在食品丰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粮食。

农户储存粮食,如果贮存方式不当,容易生虫和发生霉变,降低粮食品质。中间还需要晾晒,费时费力,不如留够吃的后把剩余的埋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