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用户64990928301


可能有很多朋友不知道低密度脂蛋白到底是什么定义,其实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种胆固醇,但它是个“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可能会让血管病变更严重,可能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阻塞的风险,所以它其实是个危险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越高的话,我们越应当引起重视,很多研究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和冠心病的发病几率成正相关。我们平时高血脂中的高胆固醇患者说的“降脂”,其实主要降的就是这个低密度脂蛋白的数量。

我们的胆固醇会有所划分,最终它们有好坏之分,好胆固醇叫做“高密度脂蛋白(HDL)”,坏胆固醇就是我们提到的主角“低密度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还有一些同党,它们是“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总之,这些低密度脂蛋白的存在越多,那么我们诱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可能随之增加。原本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其实都是血管中的搬运工,它们负责把总胆固醇送到肝脏代谢,保证血液中的胆固醇平衡,血管清洁。只不过这低密度脂蛋白工作效率极低,不但不做事情,反倒自己喜欢堆积在血管壁上,这越堆越多,结果最终还会导致血管这一处形成突起,阻塞血流,这被我们叫做“动脉粥样硬化”,这些硬化斑块堆积过大而断裂后进一步吸引血小板来止血,让这个地方恶化为血栓,就更阻碍血液的流通性,升高血压了。

低密度脂蛋白的提高和我们日常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如果长期爱吃油炸食品、膨化零食、加工类食品、甜饮料、速溶饮品、冷饮等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反式脂肪酸成分,低密度脂蛋白就很容易升高,所以日常最好避免高热高脂食物,避免加工类食品,多选择天然食品食用。久坐久躺,懒惰的生活也可能导致低密度脂蛋白的提高,总胆固醇更容易分化为低密度脂蛋白。如果有运动习惯的人群,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会明显有提高;肥胖的问题也可能导致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经常检测自己的血常规、维持合适的体重是控制低密度脂蛋白的好方法。

不过好在,不是所有胆固醇都是坏人,高密度脂蛋白就是个好员工,它工作勤恳,维护血管清洁,被赋予“血管清道夫”称号,而且它也被列为长寿因子之一。高密度脂蛋白能快速运输胆固醇到肝脏代谢,它的存在也有助于清洁血管壁上低密度脂蛋白的堆积,还能排挤低密度脂蛋白,所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我们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存在也是一种方法。上文提到,我们最好有锻炼习惯,一周抽3~5天运动,每次坚持1小时就足够。日常最好清淡饮食为主,避免反式脂肪酸、饱和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


日常的饮食我们可以多选择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避免动物油脂,多选择植物油作为食用油,植物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它们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有助调节血清胆固醇,如橄榄油、菜籽油、红花籽油都是很好选择。推荐玉米油,玉米油中含有植物甾醇,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一周可补充1~2次深海鱼类,每日可吃一小捧坚果,这些食物中也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助控脂。多吃蔬菜,全谷物类食物,它们富含膳食纤维,能抑制部分胆固醇吸收,控糖控脂。新鲜蔬果的合理摄入可补充不少天然植物色素,也有保护血管的效果。


只有营养师知道


血脂咋就升高了?胆固醇咋就升高了?低密度脂蛋白咋就升高了?

肯定是因为肉吃多了!这是好多朋友的误解。

胆固醇升高和饮食不控制有一定关系,但不全面。低密度脂蛋白是胆固醇的一项,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


低密度脂蛋白沉积在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下,引发炎症损伤,同时释放炎症因子,吸引巨噬细胞过来并刺激平滑肌增生,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血脂,同时又导致炎症反应,炎症反应部位又是血脂容易沉积的部位。 血脂不断沉积和炎症反应之间形成恶性循环,从而逐步导致斑块长大,血管狭窄,甚至完全闭塞。

这么说比较复杂,请看图


低密度脂蛋白,一直在往血管里面输送垃圾,垃圾多了,自然血管堵塞了。

那么什么原因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呢?

大家的惯性思维觉得肉吃多了,没错,有一定的关系。我们饮食不控制,尤其食用过多的高胆固醇食物,一定会升高低密度脂蛋白。

但开始为什么王医生又说不全面呢?请看下图

饮食会升高低密度脂蛋白,但更主要的是肝脏的分泌。

所以说,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原因主要是自身代谢紊乱和饮食不控制。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不吃肉血脂也高!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瘦人血脂也高!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胆固醇升高大多数控制饮食后很难恢复正常!


心血管王医生


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种运载胆固醇进入外周组织细胞的脂蛋白颗粒,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它是坏的胆固醇。其实,LDL并不是坏的,这种承担运输胆固醇任务的脂蛋白还有其他重要的功能。

在血液中运动的LDL 胆固醇会被血管内皮细胞“捕获”到

内皮下空间,如果缺乏抗氧化物质保护,会被氧化成ox-LDL,被氧化了的LDL胆固醇被巨噬白细胞“吞噬”形成脂质细胞。巨噬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这种体积巨大的细胞吞噬ox-LDL的过程,容易引起局部氧化损伤而使血管内膜炎症发生,然后单核细胞聚集在炎症部位用来修复血管受损,会形成脂质条纹,又造成更多LDL被捕获氧化和吞噬,脂质条纹逐渐演变成粥样硬化斑块。

改变LDL被氧化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

只要有充足的维生素E存在,维生素E可以和LDL结合,它会随着LDL一起运动,就可以从源头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LDL来源与代谢去路

来源1、LDL一部分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异化代谢而来,极低密度脂蛋白与甘油三酯摄入过量相关,糖也是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原料之一,所以进食过量的糖可诱发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增加。

来源2、LDL一部分来自肝合成,用于满足身体转运胆固醇的需要,如果大量胆固醇需要储运,肝脏就会合成更多的LDL。

去路1、LDL在循环中大部分(约70%)被肝脏代谢掉。

去路2、一小部分被血管内皮周围组织细胞膜表面LDL受体清除,还有一部分氧化后被巨噬细胞摄取异化。

从来源和去路可以看出LDL在体内遵循着明显的代谢平衡。我们需要关注那些打破平衡的因素!


LDL大量增加的原因

脂肪类食物和糖类食物都会引起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饮食中需要注意控制大量饱和脂肪和高升糖食物的摄入。另外,喝酒也会引起甘油三酯升高,从而引发LDL升高!

我们吃的米面等糖类食物进入身体会转化为葡萄糖。当血糖水平升高,身体会释放胰岛素,帮助降低血糖。一旦大量摄入糖类食物(特别是大量精致米面等高升糖食物)血糖快速升高,胰岛素升高,LDL随之升高,开启胆固醇储存模式,HDL随之下降。如果身体已经尽全力储存了葡萄糖,但是还有额外的血糖在外循环着,于是胰岛素就会将那些额外的糖转变成脂肪,肝脏会合成更多的LDL帮助胆固醇储存,LDL水平明显提升!

Vista关于降低LDL的建议!

原则一:控制精致米面类糖类食物,就可以很好的控制LDL的大量产生。

20%的胆固醇来自体外摄入,80%的胆固醇来自体内合成!在体内合成的部分,大多数来自我们日常吃的糖类食物转化!

大量精致的米面类食物会快速升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除了一部分转化为糖原,大部分会转化为胆固醇,从而引发载脂蛋白LDL的大量产生

高血脂患者更要减少甚至杜绝精致米面的摄入,增加糙米、杂豆、肉、蛋、蔬菜比例,并控制热量摄入总量。

必要时,晚餐不吃主食,以蔬菜、肉、蛋、杂豆作为食物。

原则二:增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有:深海鱼、亚麻油、橄榄油、茶籽油、核桃、大豆、杏仁、花生等。

要增加金枪鱼、沙丁鱼、海鲈鱼等深海鱼的摄入,增加橄榄油、亚麻油等优质油脂摄入,红烧肉,炖煮超过两个小时,其中40%的饱和脂肪酸会变成不饱和脂肪酸,适量吃反而帮助改善血脂。而且,高脂肪食物随着摄入量增加,人体吸收的量会随之锐减。

注意:美国15版营养膳食指南中,已经取消了胆固醇摄入限制,就在于高脂肪食物并不会被身体过量吸收造成危害。另外适当摄入脂肪类食物会大大减缓胃排空时间,避免食物过快进入小肠被吸收,也就避免了血糖的快速升高。

原则三:杜绝反式脂肪酸。

公认的‘坏脂肪’是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是已知的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膳食独立危险因素。氢化植物油、植物奶油、精炼植物油、起酥油、人造黄油、代可可脂等都含有反式脂肪酸!蛋糕,饼干,曲奇,油炸食品等食物要注意避免。

原则四: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膳食纤维可以减缓小肠对血糖、血脂的吸收,还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环境,对血脂控制有利。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有:芹菜、菠菜、秋葵、胡萝卜、牛蒡、胡萝卜、豌豆、薯类和裙带菜、苹果、菠萝、荔枝等。

原则五:避免酗酒。

喝酒过量是诱发高血脂的主要因素之一,酒精会带来热量过剩,在体内可转变为乙酸,乙酸使得游离脂肪酸的氧化减慢,脂肪酸在肝内合成为甘油三酯,而且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泌也增多。所以,长期大量饮酒,就会出现严重的高脂血症。

原则六:补充维生素B族,帮助糖、蛋白和脂代谢,缓解肝脏负担。

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有猪肝,糙米,胚芽米,麦芽,瘦肉,木耳,绿色蔬菜等。

如果你的肠道菌群良好,可以帮助身体制造维生素B族,但是长期饮食不当,高糖饮食,低纤维饮食,特别是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都会破坏肠道菌群环境。

希望对你有帮助,Vista指导慢病康复11年,关于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高血压等慢病,全套非药物调理方法都在我的悟空问答。本文是Vista在悟空的第545个回答。

vista专注非药物调理,给你的全是干货!


vista营养师


大家好!我是福爸,执业医师。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用。

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检查当中的一项,可以说是最坏的胆固醇。但是低密度值蛋白却是人体必须要有的一种脂蛋白,它的作用是运载胆固醇进入外周组织细胞。低密度脂蛋白非常容易被氧化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当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尤其是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时,它携带着胆固醇便会积存在动脉内膜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因此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就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呢?


遗传

遗传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有家族病史的人更加容易发生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不健康饮食

并不是某种特定的食物导致了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而是长期的不健康饮食模式导致了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低密度脂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而不是来自于食物,所以食物在短期内对低密度酯蛋白的影响是非常小的。但是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高糖、低膳食纤维的饮食模式,可以造成体内代谢紊乱,导致肝脏合成低密度脂蛋白增加。


缺乏运动

人体的结构以及代谢特点就决定了人类是一种活跃的动物,需要不断的活动。长期缺乏运动会,使得人体的代谢发生紊乱,从而升高低密度脂蛋白。

肥胖

肥胖本身也是代谢紊乱的结果,反过来肥胖也能加剧代谢紊乱,导致血脂发生异常,其中就包含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调查显示,肥胖者发生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概率远远超过体重正常的人。


长期处于应急状态

人在处于应激状态的时候,体内的内分泌会发生改变,以提高对外界压力的承受能力。但是长时间处于应急状态,就会使得内分泌和代谢发生紊乱,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熬夜缺乏睡眠,生活不规律,工作生活压力大,性格急躁,情绪波动大等,都会造成身体处于应激状态。

在这几个因素的长期共同作用下,体内代谢发生紊乱,肝脏合成更多的低密度脂蛋白,导致血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进而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原因就可以看的出来,要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也需要从原因入手,改善生活方式,改善饮食习惯,规律运动,调整自己的心态。想要单独靠吃某种健康食品或者保健食品,就想把低密度脂蛋白降下来是不现实的。


福爸聊营养


段医生答疑在线🔑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原因🔑

在所有的血脂检查项目中,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最密切,所以人们希望它“越低越好”。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呢?




低密度脂蛋白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物质

糖类、脂类、蛋白质并称为人体三大营养物质,其中脂类参与很多功能:构成细胞(尤其是细胞膜)、参与形成胆汁消化食物、转化为糖类参与供能等等。

其中低密度脂蛋白存在于血液中,是载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结合物,它的作用就是负责把肝脏从肠道内吸收并包装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运输到各个组织细胞中进行的代谢和利用,血液就是运输通道。这就好比:低密度脂蛋白是船,血液就是河流,胆固醇就是船上的货物,这艘船负责把货物运输到各个需要的港口。

当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后,多余的就会被吞噬细胞吞入形成“泡沫细胞”,对人体的危害:

①泡沫细胞沉积在细胞内膜下,越积越多后就会成为脂质池,使管腔变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破裂之后形成的血栓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基础。

②泡沫细胞沉积于脏器内,以肝脾最常见,肝脾增大,严重增多后影响功能。

③泡沫细胞沉积于局部组织形成黄色瘤,以皮肤内最常见。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原因:

①遗传因素:由于基因突变,缺乏形成载脂蛋白的基因,或者形成的载脂蛋白不能和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结合。这种基因突变所致的高脂血症多具有家族聚集现象,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也就是说母亲或者父亲有高血脂血症,子女也有,很有可能就是遗传。

②不好的生活方式:包括高能量、高脂和高糖饮食、过度饮酒、缺乏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等。比如一个家庭中父亲和母亲都高,很可能是生活习惯所致。

③年龄、性别:一般情况下,低密度脂蛋白会随着年龄而上升,70岁后不再上升甚至会有所下降,中青年男性比女性高,女性绝经后比同龄男性高。

④某些疾病会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比如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 甲减、肾衰、肝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糖原累积症、骨髓瘤、脂肪萎缩症、急性卟啉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此外,某些药物如利尿剂、非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血脂异常。

段医生特别提醒:

(1)遗传、性别、年龄、某些疾病导致的低密度脂蛋白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是生活方式确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方面,所以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一旦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尽早进行治疗,根据情况选择非药物和药物治疗。


👇关注段医生,健康又养生!👇


段医生答疑在线


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诸如年龄、生活习惯、饮食,以及遗传因素等,都有可能造成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也可能是多个原因综合导致的。



如果单纯从饮食方面来看,这几种食物应该起到“罪魁祸首”的作用:

第一种,酒类

如果经常饮酒的话,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增快,血压增高,血压升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脑出血,这可就是危及生命的事了!尤其是本来就存在低密度脂蛋白高这种情况的人,再受到酒的刺激,危险系数更是高了几倍。 

第二,肥肉,动物内脏

肥肉和动物内脏都含有极高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经常吃的话,人体是很难将其分解出去的,那么囤积下来的胆固醇和脂肪就会在血管中慢慢沉积,阻碍血液的正常流通,从而让血液黏稠、血流变缓,甚至中断,引发脑梗。

第三,腌制、高盐食物

腌制、高盐的食物,往往更“够味”,容易增加人的食欲。但是经常吃腌制的咸菜,极易引发人患上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这是因为这些食物盐分含量特别高,人体长时间摄入过多的盐分的话,会对人的血管也会造成一定的负担,进而就会引起血管硬化。

因此,对于这些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人,一般我们建议远离烟酒(包括二手烟),清淡饮食,多运动,最好还能配合芦笋·复合代谢液等进行辅助。因为代谢液中的姬松茸富含的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和多糖等成分,能较好地平衡低密度脂蛋白,降低胆固醇,保护血管;芦笋中的天门冬酰胺和芦丁等物质,也是极好的“血液稀释剂”,常吃可清理血管脂质,改善血液黏稠,软化血管,防脑梗。当然,这些营养物质,也是在发酵后,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哈佛之星5742


低密度脂蛋白应该加一个胆固醇,都知道它是种坏胆固醇,恰恰是它几乎占了总胆固醇的60%。

其次我们现在说的高脂血症包括了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这是血脂中完全不同的物质。

高胆固醇血症70-80%和遗传有关,包括合成功能、人体所需的胆固醇有70%以上是由机体自身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在肝脏和小肠黏膜由乙酸合成而来,而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从糖类、动物蛋白质、脂肪代谢产生的乙酰辅酶A是合成胆固醇的基质,另外与胆固醇在体内代谢及腸道对通过肝肠循环对由胆汁排泄的胆固醇回吸收能力有关。说到这儿应该明白了,与遗传相关胆固醇远比食物中摄取的更为重要。而高甘油三脂血症与遗传相关性远比胆固醇要低,更多见是吃得太飽、太多、太甜、太油、嗜酒有关,和糖尿病也有相类似的发病机制。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容易在血管壁形成脂质条纹,久之损害动脉血管内皮,并大量渗入内膜下被氧化,同时招来炎症趋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血管内皮收缩因子、CD40等,加重了内皮炎症反应和损害,同时大量具有㖔噬功能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白细胞等侵入受损血管内皮下,贪得无厌地吞噬大量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形成成堆的泡沫细胞即斑块的核心脂质。因此LDL太高,斑块长得又快、又多、又大,这就是通常说的软斑块或不稳定易损斑块。斑块不破会使血管腔变小,血流减少,一旦斑块破了,溃破口立即激活了随血流经过的血小板并产生瀑布反应,只有被激活的血小板才会暴露出纤维蛋白受体,通过纤维蛋白连接血小板相互聚集成血栓,完全闭塞的血管便产生了器官的梗塞。

所以说他汀类药物的发明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唯有它能有效地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使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大大下降。

2018.6.6


我想说点真话


低密度脂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它的作用是把肝脏内的胆固醇运到肝脏以外,而被运出来的胆固醇多半会沉积在血管壁上,这样就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发展成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饮食可以一定程度上影响低密度脂蛋白的数量但不绝对,我们偶尔可以看到一些很喜欢吃肉的患者,一查他的低密度脂蛋白却并不高,而有些清心寡欲的朋友却是家族遗传似得天生就高。由此可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原因还是比较复杂的。



升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置之不理!

如果发现自己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首先要做的就是生活控制:戒烟限酒、低盐少油、适当运动、减轻体重。只是绝大多数慢性病都要提的口号,戒烟自不必说,吸烟除了会直接损害血管外,也可增加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饮食方面要少吃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说白了就是少吃红肉,尽量以白肉代替,同时多吃蔬菜、谷物等;对于体重超标的朋友,减肥永远是最有效的手段,不管是血糖、血压还是血脂,体重只要减少10%都会让这些准备有很大的改善。

有些朋友有家族遗传的倾向,他们通过生活干预很难起到作用,这时就需要药物的协助了。举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种情况,年纪也就不到30岁,但是低密度脂蛋白高的吓人,他就是家族遗传,他爸爸、爷爷都有冠心病,血脂当然也是很高的。他自己自然也就是高危人群,于是我建议他服用他丁类药物,现在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如果长远的看他这么做就可以很好的降低自己以后步爷爷、爸爸后尘的几率。

很多朋友不能接受自己服药预防还没发生的病,尤其是年轻人,这种心情我可以理解。但如果你换个思维:等疾病真的发生了,你岂不是要吃更多的要,同时生活质量还有下降吗?所以又要老生常谈,防大于治,共勉。

以上是D医生的建议,不知道对各位是否有帮助。


全科D医生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血浆脂蛋白是由蛋白质、甘油三酯、胆固醇和磷脂等组成的球型大分子复合物,其中血浆脂蛋白可分为五大类,分别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

脂蛋白有两条代谢途径,分别为外源性代谢途径和内源性代谢途径。

外源性代谢途径是指饮食摄入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在小肠合成了乳糜微粒及其代谢过程;

内源性代谢途径是指肝脏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转变为低密度脂蛋白和中间密度脂蛋白,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被肝脏和其他器官代谢的过程;

此外还有一个胆固醇逆转运途径,是指高密度脂蛋白将胆固醇从周围组织中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再循环。

既然题目讲了低密度脂蛋白,那这里就提下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的功能是将胆固醇从肝脏转运到肝外组织,也就是说这个值的高低与动脉粥样硬化息息相关。经过氧化或其他化学修饰后的低密度脂蛋白具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不论各种病因,只要可引起脂质来源、脂蛋白合成、代谢过程关键酶异常或降解过程通路障碍等均可导致血脂异常。

1.原发性血脂异常,大部分原发性血脂异常原因不明,目前认为可由多个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构,在临床上血脂异常常与肥胖症、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等疾病相伴发生,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称之为代谢综合征。

2.继发性血脂异常,这里又分为两大类,分别为全身系统性疾病与药物。前者常见的疾病有糖尿病、甲减、库欣综合征、肝肾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瘤、酗酒等引起血脂异常。后者药物包括着噻嗪类利尿剂,b受体拮抗剂等。或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促进脂肪复分解、血浆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升高。


e医路有你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胆固醇的一部分,被称为坏胆固醇。研究表明,该指标升高能够增加缺血性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该指标升高,主要和机体代谢和饮食等因素相关。

有人错误的认为,血脂异常是因为摄入过多的脂肪而导致的,也有人错误的认为,只有胖子才会发生高脂血症。其实,血脂升高最主要原因是因为肝脏代谢血脂的能力下降,属于代谢性疾病的一种,另外,一些遗传性疾病,比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由于基因缺陷而导致的血脂不能正常代谢。

饮食因素也能影响胆固醇的水平,占比为20%左右,另80%是因为机体代谢血脂能力下降而导致的(上述内容)。

也就是说,饮食因素只会轻度影响血胆固醇的水平,然而,这并不见得可以在饮食上不加控制,随意摄入一些高胆固醇的食物。当患有高脂血症时,应该以饮食治疗为基础,在平时控制高胆固醇食品的摄入,如蛋黄,动物内脏,蟹黄等。

另外,如果罹患高脂血症,应该通过运动等综合生活方式的管理,进行血脂的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