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唐宋词的抒情美学,使读者的感情审美化,陶冶审美情感

人生而是感性的,但在受教育之前,人的感性只具有维持生存的功利性质;人生而有感情,但在受教育之前,人的感情只是纯自然的七情六欲。要想变单纯感觉的器官为能欣赏“

音乐的耳朵”和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必须通过审美教育的培养,而审美教育的本质是一种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情感教育。在西方,首先提倡美育的席勒在他的《审美教育书简》中把美育看做是激发人的情感,实现精神的解放和人性的完善的途径。在中国积极提倡美育的蔡元培认为,“美育毗于情感”,是“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的桥梁。他说:“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而转弱为强,转薄为厚,有待于陶冶。陶冶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冶的作用,叫做美育。”

鉴赏唐宋词的抒情美学,使读者的感情审美化,陶冶审美情感

美育毗于情感

又说:“美育者,在用美学的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与蔡元培同时倡导美育的王国维说:“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为教育者不可不留意也。”总之,这些美育的先导者们都认为,美育是诉诸情感的教育。词是抒情文学,词中所抒发的情感不是纯自然的未经修饰的情感,而是审美化了的情感,因此,通过鉴赏唐宋词的抒情美学,有助于使读者的感情审美化,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具体地说,词主要从以下两方面陶冶审美情感。唐宋词的抒情美学有助于培养人情感的丰富性。词体曲折悠扬,特别适合表现人内心的幽约怨悱不能自已之情,其中包括:悲欢离合中的缱绻情思、春花秋月中的人生感怀、羁旅迁谪中的内心跌宕、吟咏风物中的遣怀寄慨、闲适隐逸中的疏放自在、怀古咏史中的兴亡之感、国破家亡中的乱世悲歌报国忠君的赤胆情怀,简直可以说,翻开唐宋词,就是翻开了一部古人情感的大全书。

鉴赏唐宋词的抒情美学,使读者的感情审美化,陶冶审美情感

唐宋词的抒情美学意象

另一方面,词之抒情又充分体现了人心理结构的多层次的复杂性。在同一个词人身上,时而忧念苍生,系怀民族;时而思恋情人,辗转反侧;时而感叹怀才不遇,宦海浮沉;时而沉思于古,针砭于今。比如,苏轼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豪迈磊落,也有“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的缠绵细腻;李清照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的低徊情恋,也有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壮怀逸志;贺铸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凄迷,也有“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的雄杰;朱敦儒有“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的萧散,也有“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的孤愤;稼轩有“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的雄刚大气,也有“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的柔丽依恋;

鉴赏唐宋词的抒情美学,使读者的感情审美化,陶冶审美情感

词之抒情唯美意象

姜夔有“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的黍离之悲,也有“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的美好旖旎;陆游有“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的无可奈何,也有“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凄艳哀婉。在词的无数宝卷中,我们所感受到的,是词人们无比丰富、无比深婉的情怀。词不仅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也帮助我们了解人性。作为一个读者,因为性别、年龄、身份、背景以及所处时代的不同,不可能都去经历人生的种种情感。比如,封建社会的文人宦海沉浮,一生命运受制于君王,往往遭到一贬再贬的命运,所以词中大都有迁客漂泊之感,而今天社会开放,条条大路通罗马,政界走不通可以走商界,机遇多多;又如,古人对君王死心塌地,在他们心目中,君就是国,国就是君,所以词中大都有缠绵执著的忠君之意和渴望知遇之心,这和今天的民主思想显然有很大差距;

鉴赏唐宋词的抒情美学,使读者的感情审美化,陶冶审美情感

迁客漂泊之感

再如,古代社会是男性世界,男子的社交中少不了携妓出游听歌劝酒的活动,所以多有以歌妓为抒情对象的词,加上古代择偶首先讲究门当户对,并不以性爱为婚姻的第一要义,所以词人描写的爱情多是婚外恋,即文人和妓女之间的卿卿我我,这也是今天读者所难以想象的;还有,古代交通阻隔,通讯也很困难,离别之后音讯全无,往往就是生离死别,所以离别相思之词特别哀怨凄婉不像现在,交通和通讯都很发达,想念对方了,可以打打电话,发发电子邮件手机短信,上网聊天,视频对话,或者索性坐火车、汽车甚至飞机去见面。这些时代的差距都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理解上的隔膜,但是,无论社会怎么发展,物质如何丰富,人类的喜怒哀乐的基本情感都是一致的,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会喜极而泣,也会怒发冲冠,会多愁善感,也会浩气凛然。关键是,要有一颗丰富的艺术的心灵,能够体恤,能够联想,而这种艺术感受力正是在抒情词的熏陶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鉴赏唐宋词的抒情美学,使读者的感情审美化,陶冶审美情感

艺术的心灵

抒情词的动人之处正在于忽视那些外在的条件,直逼人的灵魂深处,用最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最抽象的思想和情绪。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让平头百姓的我们,也理解了千年前的亡国之君的苦痛;一句“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让和平年代的我们,也能体会山河破碎,战火连天的苦难。如果说,岁月把我们和词拉远,那么,心灵则让我们和词亲近。通过词,我们不仅可以兴观群怨,而且也进一步了解了人生,了解了人性。唐宋词的抒情美学还有助于培养情感的含蓄性。词是一种非常含蓄蕴藉的文体,它通过情境交融等手法,能够把复杂深刻的思想情感表达得千回百转,回味悠扬,可以说,在词身上,中国艺术的含蓄美是得到充分体现的。

鉴赏唐宋词的抒情美学,使读者的感情审美化,陶冶审美情感

艺术的含蓄美

现代社会,追求高速度、高效率,连文化都是快餐式的,在匆匆忙忙中,人们的情感趋于肤浅和浮躁,心灵趋于简单和麻木,语言表达也趋于直接和无味久而久之虽然金钱在增多,物质条件在改善,但生活却始终缺乏情趣,总感觉少了一点什么。而词的抒情美学正可以给我们这种平静的力量,让我们的心慢慢沉潜下来,让内心沉睡已久的美好的感觉慢慢复苏。故词尤宜精读、细读,须静心息虑,反复吟味。钱斐仲在《雨华庵词话》中说:

读词之法,心细如发,先摒去一切闲思杂虑,然后心向之,目注之,谛审而咀味之,方见古人用心处。若全不体会,随口唱去,何异老僧诵经,乞儿丐食?

鉴赏唐宋词的抒情美学,使读者的感情审美化,陶冶审美情感

词的抒情美学意境

况周颐在其《蕙风词话》中亦自道读词的体会:

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吾性灵与相而俱化,乃真实为吾有,而外物不能夺。三十年前,以此法为日课,养成不入时之性情,不遑恤也。

鉴赏唐宋词的抒情美学,使读者的感情审美化,陶冶审美情感

词之美正在意境

况周颐所言极是,词之美正在意境,或者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活泼,或者是“画船听雨眠”的宁静,或者是“山色有无中”的迷蒙,或者是“日长飞絮轻”的明媚,或者是“乱红飞过秋千去”的凄迷,或者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的沉郁,或者是“易水萧萧西风冷”的苍茫……将这些美仑美奂的意境缔构于读者的沉思冥想之中,性灵也得到了净化和升华,情感也变得含蓄隽永了,言语也会变得有滋有味。情感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又是衡量文明水准的重要尺度。现代人与古代人的区别,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都可以在情感的比较中显示出来。情感作为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与人的认识相伴随,情感又作为美好行为的内化,和升华同人的道德行为相依存。

鉴赏唐宋词的抒情美学,使读者的感情审美化,陶冶审美情感

情感意境

和谐、美好、丰富的情感是孕育创造性思维和灵感的温床,也是生发出道德行为和崇高理想境界的肥土沃壤。在对词的审美活动中,全过程始终伴随着情感的愉悦。这种情感的愉悦,既不同于生理感官和欲望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快感,也不同于由伦理道德和理性追求的实现而产生的精神愉悦,而是摆脱了实用的、功利的束缚,超脱了任何利害关系,进入对对象无所欲求的快感之中,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