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后悔没创业,70后后悔没买房,80后后悔没炒股,那么90后将会有什么遗憾?

琅琊榜首张大仙


西方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曾经说:这个世界上不缺乏美,但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的确,这个世界上能够欣赏美并且发现美的人很少。正如,我们为什么赚不到钱一样。因为大多数人都看到了赚钱的机会,就是没有去行动。

正如,现在许多经济学家总结出来了一套,因为各个时间段中国经济红利的释放,大多数人都错过了许多的机会。

  • 七零后,因为没有炒股,而没有一夜暴富;
  • 八零后,因为没有快速地购买大量的房产,而失去了暴富的机会。

那么,九零后失去了什么机会呢?

我个人觉得九零后失去了既没有炒股,又没有买房的人生悲剧和命运悲剧。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中国的宏观经济在中,九零后这一代人身上,截止2020年1月23日起,如果们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九零后最后悔的就是没有买房或者说没有购买多套房产。

在中国经济过去的20年里,房地产成为了我国经济的重大支柱产业,故而,在00年到16年之间,许多有眼光的人都在贷款买房或者说动用杠杆买房购买多套房产,为什么呢?

因为在这近20年间,中国的房地产事业达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许多人都靠着房地产起家赚取了自己一辈子都认为赚不到的财富。

因为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的经济运行规律就是房地产成为了GDP的重要支柱。

这也就向我们反面证实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以及有其内在的红利性,为什么这么讲呢?

在中国经济运行到七十年代的时候,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以及中国股票市场建立,许多人当时对股票的概念一无所知,但是,股票最终成就了多少富豪?

大多数人都可能不知道。

例如,像现在百亿以上的老总,他们都是因为抓住他当时的股票市场。

例如,像曾经的上海首富——周正毅初中毕业,如果按照正常人的发展,他一辈子可能都挣不了多少的钱,因为你的文化水平限制了你的发展,但是,这个人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本身生在上海,而七十年代上交所、深交所正在筹办,那时候,股票很廉价,就像现在里面在一个公园里面卖蔬菜一样,股票都是被摆在地上的,你想买,你随便买,想买多少就买多少,就像现在的卖菜一样,给你股票,你付款就行了。

那么,周正毅在股票市场上赚了多少钱呢?

通过一年的倒卖,周正毅挣了自己人生的第一笔财富一千万。

我们要知道七十年代的一千万那相当于今天的10个亿都不止。

所以说,人生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择对了方向,努力才更有意义。这是机遇,这是时代的机遇,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期。

这就是七零后,许多人看不到股票的红利以及暴力的眼光所限制。

当然,还有发生在1999年的国债327事件,具体在这里,我就不介绍国债327时件了,在327事件之后,成就了中国几百个百万富豪,几十个千万富豪,几十个资产上亿的富豪,这就是股票市场的红利。

所以,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身边的人说:在股票上¥10,000变¥100,000不容易很难;¥100,000 变¥1,000,000难度稍微加大;1,000,000元变10,000,000元难度加大,但是10,000,000元变一亿很简单,这就是复利思维。

你想一想:如果在一年时间里用,10,000,000元的启动资金,每个月以10%的复利获利。

那么,一年下来之后,股票可以获3倍以上的利润,这就是股票市场的厉害之处。

那么,80年代的人,后悔没干什么呢?

80年代的人,没有买房,那么,如果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房地产事业,虽然还处在如日中天的地步,但是,根据国家宏观经济的规划在未来的十几年发展甚至说以后的发展中,房地产可能不会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为什么呢?

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二点原因:

其一,中国的房地产供求关系已经饱和,人不再需要太多的房,房子也不需要太多的人来住。

以前,人们大量买房的原因是,因为房子不够住。饭吃不饱,穿不暖,人们买房的目的正是为了给自己以及自己的后代提供一个更好的场所。

但是,根据中国目前的家庭组成来看,由于上世纪70、80年代,计划生育的限制,现在许多家庭呈现出来的人口格局是中国“家庭421”格局。

也就是说,在爷爷手里里面有两套房;在父母手里面有一套房,生一个孩子,孩子再买一套房;一家里面拥有四套房,你觉得随着老人的离开,一个孩子要四套房,能做到了吗?

这就是中国家庭以及人口与房地产呈现出来的供求关系的饱和,房子太多了,人减少了,能住得过来吗?

住不过来这就是一种浪费钱。

房地产融资越来越难,各省市都在出台相关的限购限卖政策。

房子多,对于社会来说是一种压力,从宏观经济上来讲,对金融也是一种压力,为什么说:一个家庭为了买一套房,其家庭资产配置,在房产方面达到了90%以上?

说难听一点,也就是说一家人,假如有六个人挣钱,六个人所挣的钱都流入了房地产事业难道。

在理财方面,不投钱了,在金融方面不投钱了。

所以,作为国家来讲,就个人来讲,平衡家庭资产配置很重要。

如果做一个家庭来说,把所有的钱都流进了房地产配置中,如果家人遭受到很大的意外或者说冲突,发生的话?

哪里有什么钱,来看病了?

所以说,为了平衡这种家庭资产配置的不平衡性,也为了对于国家来说平衡全体公民的资产配置?

那么,就不得不出台现购想买政策,也就是说一个家里面,买的房能够住下,就行了,不要多占多买,没有任何意思,如果从国家方面来讲要限制房子其主要手段就是通过银行融资难、融资贵,限制更多的现金流。

再加之,房地产事业在各省市出台限购政策。

你有钱,你买多套房,但是,对不起,正常不允许。

在2020年以后,国家有可能整调房地产事业,那么房地产,有可能出现暴跌。

正如,曾经发生在日本的房地产泡沫,香港的房地产泡沫,你一个人买多少房,其现金流肯定不够,要贷款,那么房子,一下子贬值到50%左右,贷了5,000,000元买了五套房,现在房地产市场不温不火出现的暴跌现象,银行的钱总归要,还把银行的利息总归要还吧,所以,贷的款要还,但是,房子的内在价值正在降低,你说你赚了还是赔了?所以,要想赚钱,要想赚更多的钱必须所干的事,在中国经济规律性发展的预期中,那么,九零后后悔没干什么呢?

其实,作为我们个人来讲,九零后最后悔的事是既没炒股又没买房。

当然,在2000年到2016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很不错的选择,买房是赚钱的。

所以,作为九零后来说,在这个时间段,如果父母手里面有多余的金钱或者说有长远的目光多买几套房,在短时间内倒卖可以赚得巨大的利润差,但是,站在今天2020年的角度来看,房地产在以后的国民经济中将不占主要的市场,但是,如果在2000年到2016年之间,买房还是可以赚钱的,所以,我个人觉得这是错过了一个红利机会。

那么,也错过了没有炒股的红利。

在2005年,中国股票市场发生了股灾,有多惨了,大盘从3000点直接跌到了500点,但是,在2015年前后,大盘暴跌到什么程度呢?

从2005年的最初6000点涨到了2016年上半年的600多点。

可以说,那时候炒股闭着眼睛都是赚钱的。

当然,这种说法很夸张,但是,另一方面也印证了,如果你在股票上玩得好,那完全就是取款机,要多少提多少,许多游资大佬,也正是在2015年的股灾前后,其资产翻倍形式的增长。

例如,像现在的游资新秀——作手新一,在2015年股灾前后,其本金只有可怜的1200万元。但是,在2016年上半年短短的三个月,其资产翻了七倍,达到了亿级别。

所以,在牛市闭着眼睛确实能够赚钱,但是,睁着眼睛更能赚大钱。

那么,现在,我们还有一点不可忽略的就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数字货币的到来,区块链成为了下一个暴富的机会。

当然,我个人觉得目前的区块链还不够成熟,可以购买,但作为家庭资产配置的一部分,也不要用大量的钱去购买这种东西,因为由于数字货币的不成熟导致了它还在试用阶段,到底能不能成为未来的主流货币,有待时间考证。

所以,总体来说,我个人觉得九零后在未来能够抓住的机会,那就是金融资产。

什么叫做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包括股票,基金,国债,黄金,信托产品,证券产品,企业债等。

所以说,生对年代很重要,抓住机会很重要,但是,看到机会后,能够义不容辞地、坚决地抢占机会相遇的人并不多。

再说,在赚钱的道路上与你同行的人看起来很多,但是,坚持到最后的没有几个人。

正如,在股票市场上,中国总共有1.5亿股民,但是我敢肯定99%的人都是亏损的,亏损的原因就是做不到知行合一,虽然技术分析很高明,但是,所说与所做总是慢一步,或者说快一步。

所以说,中国人讲的:术业有专攻。

玩股票,那就要把它从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战经验,这需要时间,但是,能够坚持下来绝对能够赚钱,你说有什么窍门?

没有什么窍门。

就是多总结,多看趋势,跟着大盘走,跟着趋势走,没有错。

总结:

对于九零后来说,没有什么遗憾的,也没有什么可悲伤的。机会总是存在的,但是,你抓不住机会,谁也没有办法。

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性和红利性赋予了每个人都有暴富的机会,但是,机会就摆在面前,抓不住有什么用呢?

所以,站在今天的角度来讲,九零后不再适合有买房各种原因,但是,九零后绝对要做的一件事,那就是多多的投资金融理财产品。

在金融理财产品中,多多的学习股票知识,我相信在2025年前后,中国将有一波最大的牛市到来,这波牛市能够抓住也许会成为千万、亿万富豪。

所以说,对于九零后来说,抓住机会,梦想还是要有的,一定能够实现。

但是,我们要做的就是静观其变,审时渡时,顺势而为。


国华说经济


时代不同,机遇不一样,60后后悔没创业,说的应该是有道理的,改革开放初期确实是历史性的机遇,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只要胆子大,大部分人创业都容易成功,一切都是宽松的,所有的创新都是可以容忍和接纳的,那是一个令创业者兴奋的时代,那是一个大部分人通过努力奋斗可以改变命运的时代。

70后后悔没买房,说的也有道理,1998年上海的房价是二千多元一平米,还送蓝印户口,2000年北京的房价四千多元一平米,没有人要,都是现房,随便挑选。

80后后悔没炒股说法不正确,股市投资太专业,风险太大。

那么90后将会有什么遗憾?90后成长的时代所有的阶层已经形成,基本没有重大机遇和改变了,一切都成熟了,到了拼爹的时代了。如果说90后有什么遗憾的话,可能有的人的遗憾是没有一个成功而有实力的爹,有的人的遗憾是没有投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有能力,有的人的遗憾是读书时没有努力拼博,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当然90后现在还太年轻,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将来的人都活到100岁,那么,90后还有70年的时光,现在去努力做什么都来得及。所以,90后只要现在去努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学会享受自己努力的过程,90后未来的一切都会变得美好。

其实,人生就是享受自己一生的过程,成败并不重要,成功和失败的过程都是一种享受,失败了仰天大笑站起来重新开始,成功了要想一想自己的未来在哪里,有的时候失败是成功的开始,无论成败学会享受自己的一生,你的一生就是成功的。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投资或融资的难题也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我是一名90后,非常深有感触,我接触了互联网数字货币,许多人常说的比特币,以太坊之类的数字货币,并且一直从事互联网行业,跟身边同龄人最明显的对比就是我房车配齐,房子350万,车子五十万的,手里有两百多万现金,没上过班,父母农民,不是拆迁户,不是土豪,全靠自己接触了互联网,所以我感恩互联网,90如果跟不上时代的趋势,那终将会被淘汰,你问一个50岁成功的人是怎么成功的,那他只能告诉你是怎么在50岁的时候成功的,如果你问一个20岁就成功的人,他会告诉你20岁的时候是如何成功的,我在这个圈子并不是成功的,仅仅是非常普通的一个90后,所以,跟你思想的转变有关,现在越来越多的富豪来自于90后,绝大多数是从事区块链互联网,打工上班买房?那得多少年。不是你赚不到钱,是很多人死在了百度上,

你想干事业,你却去问百度,结果都是负面新闻,还没有开始做,就被度娘度“死”了。(如果百度会告诉你什么事业会让你成功,那世界上没有失败者了)

结论:不管做什么行业,要么你亲自去尝试,要么问行业顶尖高手,再作决定,切记别问失败和不相干的人!

因为他除了失败的经验和负能量,什么也给不了你!


呆小信


我是90后,大学毕业出来没有直接去参加工作,而是选择了创业,没有创业基金、没有工作经验,只有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勇气,迈开了创业第一步。从第一次街边摆摊,心里胆怯,鼓足勇气开口招揽顾客,到后来逐渐老练成熟,可以一人应对很多问题。第一次做给自己做了一个重大决定,第一次干脏活累活,第一份工作就连轴转,最长是一个半月没有休息,创业的辛苦远远超过996,庆幸的是我的努力被上天眷顾到了,至少没有白忙碌,事业有点起色。28岁对一个女人来说正是大好青春年华,一生只有一次,千金不换,而我28岁的年龄,却有着一颗38岁的心,这段经历对我来说也是千金不换。所以没有什么后悔的事,现在让我从安稳的工作和前途未知的创业中选,我依然选择创业。


大羊说吧


我是一名90后,父母都是工作人员,生活一直都是顺风顺水,从不缺衣短食,家里人很严格,从小到大的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从没有经历过什么大苦大难,所以觉得自己没什么强大的社会本领,现在越来越让我有一点危机感。担心如果以后真正独立了,很容易被社会打败,一直很努力在提升自己。现在在一家国企上班,还是衣食无忧,但经常看到网上很多社会经历,觉得自己再不培养些社会承受能力就废了,我觉得90后一代不太缺少什么物资,缺少的是先人的奋斗精神和精神财富,生活才回越来越充实。90后是个特殊人群,有的什么都有,有的觉得什么都没有,很多无形的社会压力其实都集中在90后身上,还需要慢慢煎熬。


hot-train


90后后悔学习太少。

我小学读的是市里最好的3所小学之一,初中高中读的是市里6所省重点中学之一。不过比较遗憾,我那时对大学这个概念没什么认知,因为贪玩,只考了个二本。对于我们这样的学校,几乎就是垫底的存在。

毕业后,发现知名企业都是把211、985作为门槛,我的简历投过去都没人看。虽然我后来也进入过世界500强企业工作,还大小是个经理。但是那是我在行业内摸爬滚打2年,再通过了笔试的结果(985、211应届生只需面试即可)。我几乎浪费了2年时间。

后来从500强出来,以为自己资历足够引以为傲时,才发现周围的人各种硕士、博士,各种证书职称一大堆。

然而这时我已经娶妻生子,工作上,生活上压力都很大,时间非常有限,再来提升自己真的是挤碎片化时间进行。考一个中级职称花了一年。目前正在读某211的MBA,前期考试也筹备了半年。

回想起自己大学大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真的很后悔。如果当初努力学习考个985、211,如果大学就准备考研考证,也许现在的我生活会轻松很多。

很多事,并不是你错过了就不能弥补,但是错过了最完美的时间,你弥补的代价会大很多。


烧椒拌皮蛋


我是60后大学生,在小国企混过厂长,但还是沦落于02年失业。短期迷茫后,生活所迫创业,开个夜宵摊,十多年操劳,生意还算红红火火,三栋不动产抚慰我曾经的伤心,尽管从去年下半年始,我的生意惨淡了不少,但多年来省吃俭用积累了些许资本,慢慢过小日子没大问题。作为90后儿子欲辞职创业,我和他深入沟通,分析市场形势,觉得投资创业或理财,风险太大,渐时不能辞职,稳定是当今最佳的选择。


邓航剑


我就真的后悔没有早买房!


2000年,我在粤东四线城市的一家外企打工,当时在市区的一套140平方的房子才8万元。公司的老大是同乡,对我也很关照,主动借我3万当首付,让我买一套房。虽然当时工资不高,如果按揭20年的话,月供也就几百元,完全没有压力。可当时一心想到珠三角发展,就没有买。


一晃就到了2008年,市区一套130平方的房子20多万,本来打算买一套,而且也去看了几个楼盘。可碧桂园来了,项目部就设在我们公司旁边。有几个同事跟他们混熟了,说可以团购有优惠,考虑到它是大型社区,比我们本地开发商做的小区房好,就决定等碧桂园开盘。


左等右等3年过去了,碧桂园的房子还没有开盘,就房价又涨了几倍,市区120多平方的房子已经要差不多80万了。由于母亲看到身边的亲戚朋友基本上都买了房,不断催我买,我就决定买了母亲看中的一套在环城路边的房子,套内106平方的步梯房,55万!


前后拖了10年,在同一个四线城市房子面积小了三分之一,价格却涨了6倍多,而且位置由市中心变成了城市边缘!连孩子想上好一点的学校还要花钱找关系!真的后悔死了,可天下哪有后悔药呢?


彤彤雅说


人生在每个阶段都有那个年代的机遇,要说机遇,60后和70后确实有些机会,作为80后的我,80后确实没啥机会的年代,大家都知道股市好的是90年代,那个时候80后还没有成年,07年的大牛市,80后基本在读大学,说实话根本都没有多少能去炒股的,更谈不上什么机遇。

我是一名80后,这里给80后平反一下,因为80后是一个苦逼的阶段,上小学的时候,大学免费,大学时候小学免费,没上大学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读了大学后房子需要高价去买的。读大学就是开始扩招,造成了大学生泛滥,工作不好时候从80后那一代开始。时代利好政策可以说是80彻底没有享受到。所有80后成功的人,都是在自己的岗位坚持不懈的努力得到的。80后如果炒股估计也只能当韭菜。

其实90后和80差不多,95前的90后和80后基本没有区别,时代赋予的机会太少,95前的90后现在大多数是刚买房不久的,在高房价时代,任何梦想抵不过一套房子。而95后的90后估计大多数还是月光族。

本人觉得80和90后都没有什么遗憾,因为我们支撑着现在的高房价,为房地产建设作出了自己的最大努力,还有什么遗憾呢?


古典小杨


“创业”、“买房”、“炒股”,我都经历过来了;也没有那种“抓住机遇”的幸运之感。只是感觉生活没有那么吃力而已。而且“抓住机遇”,和60后、70后、80后、90后这些年龄的划分没有必然联系;机会每天都有,人的成功还要有“天时地利人和”。  “创业”、“买房”、“炒股”这三者中间,“创业”是最难的;没有资金、技术和社会关系是难以成功的。买房需要首付款,要有住房公积金等条件具备。  我在1987年以50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套补贴性的单位福利房,那时候很少有人接受这种模式;我是靠父母财政支持,才买下这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因为原来居住面积太小了,一家三口挤在父母家里9平方米小房间里。1998年购买一套三居室两厨两卫的公寓房,是为了儿子读高中上学方便。唯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有乘房价还在低位的时候,去参加炒房的队伍。  1996年开始炒股是偶然为之,至今还是小赚不亏。股市二十多年至今,根本没有什么大的“机遇”而言;一个以融资为主的证券市场,总是牛短熊长。我唯一的成就感,就是在股市的大海中没有沉没。  至于90后的机遇,还是先就业再择业,先择业再创业。在90年代创业都如此艰难,何况今天的难度更是有增无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何必一定要赶上什么“风口”,做一个优秀的白领不行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