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的量詞可真把我難住了

漢語中,豐富多樣的形容詞、動詞、名詞,是英語同樣具備的,但像漢語如此豐富而複雜的量詞,卻是英語所沒有的。雖然英語裡也有許多“a xx of xx”形式的“量詞”,但比起漢語還是簡單多了。

豐富的量詞是現代漢語語法的主要特點之一。漢語的量詞主要有名量詞、動量詞(還有多如牛毛且詞性極為靈活的臨時量詞),“專用名量詞”是相對比較簡單且固定的,但它也種類繁多,包括了個體量詞(如“只”)、集合量詞(如“雙”)、不定量詞(如“些”)、度量詞(如“丈”)等。

漢語的量詞不僅種類多,還能翻著各種花樣使用。

花樣一:省略

量詞不一定要和數詞結合在一起,有時候省略了量詞,只用數詞,也能表達出很通順的話。如:“只有十人”,其中,“個”這個量詞就被省略了,也不妨礙溝通。

但量詞的省略又不是隨心所欲的,有時候省略了就會歧義,比如:“一大波殭屍即將來襲!”如果“波”不作量詞而作名詞,句子就會發生歧義。

漢語的量詞可真把我難住了

花樣二:插入

有時候,量詞和數詞之間還可以插入形容詞,比如“一大波殭屍”“一長串爆竹”等。但不是所有形容詞都能插,也不是所有量詞跟數詞之間都能插。

花樣三:疊加

量詞跟量詞還能疊加使用,疊加使用時,表達的意思不盡相同,需要結合上下文或語境判斷。比如下面幾個:

“一個個都給我站直了!”

這裡的“一個個”代表“每個”。

“需要一個個排查。”

這裡的“一個個”代表“挨個、逐一”。

“一個個,又一個個,千萬個XXX站起來了!”

這裡的“一個個”又代表“多、數不勝數的”。

漢語的量詞可真把我難住了

花樣四:修辭

中文的量詞自帶情感色彩。比如:“一位領導”、“一名園丁”、“一員猛將”,量詞自帶褒義;“一票混混”、“一幫烏合之眾”、“一夥強盜”,量詞自帶貶義;“一鉤彎月”“一輪紅日”“一抹荒煙”“一葉扁舟”“一襲花香”“一星火花”“一線希望”暗含比喻、擬人,自帶審美意境;“一條魚”它可能是速凍的,但“一尾魚”它就一定是鮮活的。很多時候我們為了形容一樣食物看著沒食慾,經常會用“坨”這個量詞,表達它像屎一樣難吃。

花樣五:替換

量詞和名詞的搭配並不是完全固定的,一個名詞往往可以和好幾個量詞搭配,抽象名詞和量詞的搭配常常更加自由。“一縷哀愁”,也可以說是“一抹哀愁”“一股哀愁”;“一枚郵票”,也可以說是“一方郵票”“一張郵票”;“一線希望”,也可以說是“一絲希望”“一縷希望”……

漢語的量詞可真把我難住了

古代漢語的量詞

古代漢語也分名量詞和動量詞。

1名量詞

古代漢語的名量詞常常被放在名詞後面,與現代漢語不同。如:

“餘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屈原《離騷》)

譯文:我已種下九頃的春蘭,又栽了百畝的秋蕙。

“田子為相,三年歸休,得金百鎰”(漢·韓嬰《田子為相》)

譯文:田子當宰相,三年後還鄉,得了兩千兩黃金。

從原文和譯文的對比我們能看出,現代漢語一般習慣把名量詞放在名詞前面,與古代漢語相反。

2動量詞

古代漢語中,動量詞或表動量的數詞常常被放在動詞前面,如:

“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諸葛亮《前出師表》)

翻譯成現代漢語後,語序發生了改變,現代漢語的習慣是把動量詞放在動詞後面。類似“三顧茅廬”的例子還有“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等。

3量詞省略

古代漢語中,量詞省略情況比現代漢語常見。如: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日,問其故。——《兩小兒辯日》

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口技》

蟹六跪而二螯。——《勸學》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狼三則》

古代漢語裡有背景省略、敘事省略、承前省略、成分省略等許多省略方式,這些省略也是文言比白話篇幅短小的原因之一。其中,主謂賓定狀補的省略屬於成分省略。

漢語的量詞可真把我難住了

方言裡的數詞、量詞省略

不光古代漢語省略量詞常見,方言裡量詞省略也十分常見。

北方方言“我一朋友”,就是典型的量詞省略;如果是“兩個”、“三個”,就會用“倆”、“仨”來指代。

在南方方言裡,時常表現為只說量詞而把數詞“一”省略。如吳語的“尺六”,就是“一尺六”;閩方言的“百二”,就是“一百二十”。

最後的話

作為現代漢語語法的主要特點之一,豐富的量詞是一種獨特的文化,它體現出人的思想感情、社會的背景,具有一種獨特的語言魅力。雖然它看似不起眼,但在文學作品裡的作用不容小覷,希望我們都能學好它。

相關閱讀

重疊式的動詞,中國式的措辭

世界四大語法結構

五種詞類活用手法,讓你的作文出彩

偏義詞,隱藏最深的合成詞

查看更多,請點擊主頁菜單“語言學概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