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作為上海大亨,為啥還要經常借錢?

陸興畢


1951年8月16日的香港,一代梟雄杜月笙哮喘病加重,最終丟下了愛著他的四位太太八兒三女撒手西去,至此,隨著上海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去世,代表了一箇舊時代的遠去。


他是一個典型的矛盾體,這輩子既有販賣鴉片,倒賣各類物資大賺不義之財,確又在家國大義面前露出錚錚鐵骨絕不向日本低頭,積極參與賑災救活了無數國人。既有大賺不義之財但又大把拿錢賑濟災民,既有壓迫普羅大眾又為了民公權益拿錢捐款從而導致了一個笑話,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上海大亨杜月笙開著銀行賣著鴉片做著貿易但卻長期資金緊張沒有多餘的錢。

杜月笙常常對他的子女說,別人一輩子是存錢,而我呢?不存錢,存的是交情。杜月笙並不是說漂亮話而已,更不會向其他人一樣說大話使小錢,實際上杜月笙將他賺的大部分錢都用在了幫助他人的身上。

杜月笙在從上海舉家搬到香港的時候只帶了區區45萬美金,這45萬美金還是他賣了自己家的大別墅才得到的賣房款,到他去世時留給子女的遺產只剩下不到11萬美金。大家可能覺得11萬美金很多,但大家要知道杜月笙僅僅在上海自己開辦的銀行都不止100萬美金。


杜月笙進出很大,手裡的錢大進大出外大凡朋友找到他幫忙,他總是會讓朋友滿意,並且每次幫助朋友,拿錢給他們都會說些讓朋友感到暖心的話語,給予所有請他幫忙的人以臉面,具體情況比如借錢給他人總是私下給他們,而且從未有過叫借錢的人還錢,基本上就是借了錢之後讓朋友度過難關但又不要求朋友還錢。

而且杜月笙特別尊重讀書人,他長期無條件的資助給他佩服的文化人士,而且許多人在拿到錢之後才知道杜月笙這個人,常常是別人還沒開口,杜月笙就把錢給人了,正式因為杜月笙這種講義氣,輕金錢的處世態度,所以杜月笙在上海名聲極好,人稱小孟嘗。


在頂峰時,杜月笙每月要拿出數萬元來接濟各類朋友,幫助他們生活,而且杜月笙最操心的就是賑災,凡事遇到災難需要國家賑災但是政府沒有多餘的人力物力賑災時杜月笙總是擔任賑災主委負責募捐,每次都是他自己第一個捐款進而帶著工商業大佬有錢出錢讓災民能夠活下來,這在當時抗戰期間尤為難得,其愛國的心絕非演戲,一次兩次可以說是演戲,但每次都是這樣那麼就不是演戲而是真心的在做慈善,這也是我非常敬佩杜月笙的地方。

正是這樣的處世之道讓杜月笙成了在中國解放後成為及其少數的沒有讓共產黨與國民黨雙方討伐的人之一,並且由於杜月笙這種處事方式,其對於金錢並不看重,而且他又舉家搬到香港,為了讓子女與妻妾在自己死後不至於為了收回欠賬而生事端,所以杜月笙才會當著全家人將朋友們立下的借款字據全部燒燬一張不留,這樣做其實也是杜月笙的大智慧,除了不讓自己的妻妾與子女不會因為討要債務而出事之外,燒燬欠條可以讓江湖上所有的人知道杜月笙雖然已經不在上海,但依然是那個不存金錢存交情的杜月笙,二來燒燬欠條之後借錢的朋友們會內心感激杜月笙,從而幫助他死後的孤兒寡母,至少以後發生了什麼事子女去找到朋友們,這些朋友不會拒絕幫忙,實際上燒燬欠條也相當於是杜月笙存了這輩子最後的一張最大的交情。


綜合以上所說就是,杜月笙為了不讓子女在其去世後天天烏煙瘴氣的去找他在世時借款的朋友們那要錢,並且為了讓借了錢的朋友們安心,表示自己永遠不會將借錢的朋友名字與借款金額洩露出去讓朋友丟了臉面給朋友面子之外,還希望朋友們能看在自己燒燬所有欠條將借款金額與名單爛在肚裡的情況下幫助自己的子女。

不得不說杜月笙這種處事方式讓所有的人都願意與他做朋友,並且由於杜月笙在江湖上黑白兩道上都有極大的名聲,大家也以認識杜月笙為榮,這是在當時上海三大亨裡除杜月笙外的黃金榮與張嘯林所做不到的,所以說杜月笙在自己重病之際燒燬所有欠條完全符合他平時的為人處事,可惜杜月笙的哮喘在當時無特效藥可治,不然我還想知道他到底會不會去臺灣。


公子小可


黃金榮貪“財”;

張嘯林貪“權”;

杜月笙貪“名”。

這裡頭貪權的張嘯林,投靠日本人做漢奸,死的最快,也最被人所唾棄;

這裡頭貪名的杜月笙,廣交天下賓客,做善事,競選上海市長,可惜始終差一口氣,正不了“名”,最後鬱鬱而終;

這裡頭貪財的黃金榮,黑吃黑,明搶暗盜,花天酒地貪圖美色,最後被共產黨抓出來當典型掃掃大街,回家繼續抽大煙,壽終正寢。

以權、名、財三者比較,

權的毒性是最大的,弄不好就家破人亡誅滅九族;名的毒性其次,所以劉邦和朱元璋都不能忍受自己的宰相清正廉明比自己的威望還要高;財的毒性最小,所以歷史上聰明的功臣都拼命貪汙,自汙以求避禍。

杜月笙拼命洗白,用佛教的話語來說叫做“求不得”,為啥呢,他一邊洗白,一邊作惡,賭場大煙公司還是繼續經營的,流氓癟三還是繼續拉幫結派的,這種一邊洗白一邊往身上塗汙泥的行為,大概是一種強迫症。

到了後期,為了求名,經常性的要借債來轉圜。

這幾乎和紅樓夢中的賈府類似了,外面雖然沒倒,內囊兒也盡上來了。

歷朝歷代,最恨的就是這種沽名釣譽之徒了,郭解是怎麼死的,讀過史書的人都知道。

杜月笙,高看一眼,也就是個民國的遊俠。

名與身孰親? 身與貨孰多? 得與亡孰病?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道德經》


用戶102313130712


杜月笙究竟有多少錢?沒人統計過,只知道巔峰時期的杜月笙,他的家產總額是上海灘三大銀行存款的總和。可見杜月笙是多麼的有錢。


杜月笙以青幫起家,早期獲利的手段離不開“黃、賭、毒”。


在“毒”方面:二三十年代的上海,鴉片氾濫,杜月笙和張嘯林等人合夥開了一家公司,經營煙土生意。依仗著杜月笙等人的名氣,公司賺得是盆滿缽滿,每年的純收入超過三千萬大洋,當時國民政府一年的稅收也就八千萬,可見杜月笙真的有“富可敵國”的實力。


在“黃”方面:杜月笙更是與國際接軌,開設了很多高規格上檔次的高級妓院,裝修富麗堂皇,類似於現在的會所。妓院高檔,裡面的小姐自然也是走上層路線。每一個進去的小姐都是層層把關,不論是身材、身高、樣貌,都屬精品。由於民國時期窮苦家庭太多,加上重男輕女,導致有源源不斷的女孩向杜月笙開辦的妓院裡送。不論是女孩的數量還是質量都是最佳,引來了大批人來光顧,民國時期的上流人物都是杜月笙店裡的常客。


至於“賭”,更是杜月笙賴以起家的手段,每一家賭場都成為了杜月笙的印鈔機。

在抗戰勝利後,杜月笙開始轉型,走正經商人的路子,想以此從政,最多時兼任七十多家公司的職務,這些公司大部分都是壟斷行業或者是金融行業,可謂是杜月笙的錢袋子。


杜月笙有這麼多的收入來源,按理說應該是不缺錢的。可是與我們印象中的正好相反,在1947年之後,杜月笙的財政窘迫,入不敷出,甚至到了經常向別人伸手借錢的地步。在臨死前,更是僅有11萬美金在手,使得杜月笙帶著愧疚離開了妻子和兒女們。


那杜月笙的錢到底去哪裡了?使得杜月笙要向別人借錢度日。


第一,杜月笙財政收入的最大進項:煙土生意,在抗戰勝利後就洗手不幹了。

因為杜月笙想轉型商而優則仕,想做上海市市長,自然是不能帶頭違法犯罪的。即便後來沒有當上市長,也因為大環境的問題,杜月笙再沒有插手煙土生意,使得杜月笙的收入少了一半以上。


第二,杜月笙的“三碗麵”:“人面、場面、情面”。

杜月笙很重視場面,行走江湖,最重要的就是面子。沒有排場,怎麼能有面子呢?很顯然,杜月笙做到了。要說上海最熱鬧的地方肯定少不了“杜公館”,杜月笙交友廣泛,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每天進進出出杜公館的客人沒一千也有八百,他們在裡面吃喝玩樂,走的時候還有禮物相贈。至於過年過節,更是人山人海,白吃白拿白玩。可見這個開銷是多大。



他為了兄弟、朋友可以一擲千金,哪怕是普通人來向杜月笙求救,杜月笙也會給點錢讓他度過危機,更何況是身居高位的人呢?這種不求回報的饋贈,使得大家對這位靠販賣鴉片發財的黑社會老大充滿了敬意,連誰都不服的章太炎,都對杜月笙佩服的五體投地。


張學良因“不抵抗”下野後,躲到了上海,受到了斧頭幫王亞樵的威脅。杜月笙和張學良沒有交集,而且又是在全國人民一片聲討中,但杜月笙為了盡地主之誼,主動伸出援手,不但保證張學良的人生安全,還負責張學良一行人的吃喝住行,在一個月時間裡光是給馬吃的飼料就花了幾萬大洋,可見這花錢的速度。


每當天災人禍降臨,杜月笙就會積極帶頭捐款,雖然也有想洗白自己的成分,但更多的還是杜月笙發自內心的善意。抗戰期間,杜月笙積極投入到抗日中,捐款捐物。據說杜月笙在抗戰前的身家有一半都投入到了抗日對敵中。


杜月笙妻子:孟小冬


花錢如流水的速度,再也經不起杜月笙這麼折騰,再加上杜月笙不善理財,使得杜月笙逃到香港後,身上僅有11萬美金。與昔日杜月笙龐大的資產相比,這11萬美金就是九牛一毛。


在杜月笙臨死前,還把“情面”發揮到了極致,把所有的欠條都燒了。希望子女們不要去要錢,其實也是變相保護自己的家人。杜月笙知道,離開上海灘,杜月笙就不是杜月笙了。


對此,你認同杜月笙的金錢觀嗎?歡迎留言評論。


歷史局中人


國家世界最強大的幾個國家,中國,美國,俄羅斯還在發國債!


專題知識


簡單的說比如馬雲很有錢吧 那麼借唄的錢是哪來的 是通過信託公司發佈信託產品讓人投資的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