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最深刻的一句上海话是什么?

8888鹏程万里8888


好多外地朋友想多了,我是上海宝山人,就是人们口中的上海本地人,其实上海话分好多口音,市中心的上海话口音基本相同,像金山,奉贤,南汇,崇明,嘉定,宝山,川沙等各区各地的上海话口音差别很大,大到有很多话相互听不懂,至于上海人口中的“乡下人”在上海市中心的人说的比较多,就是大致现在的内环线以内,但不是他们对外地人的统称,也包括上海郊区的,就是以前十个县的人,我们去市区常被叫做“乡下人”有的也确实有高傲看不起甚至骂人的意思,但现在大部分上海人口中的“乡下人”基本是出于习惯口禅了,外来朋友大可不必太在意,祝大家在上海过的顺利,愉快!


冰红茶ax


香俄林。乡下人的意思。

这句话,是上海人对所有(注意,是所有)不是上海人的称谓。可见当时的上海人多骄傲。连首都人都不放在眼里。是因为上班是十里洋场吗?还是上海的高楼大厦多。其实,我们家亲戚也在上海,问了不少人,也说有亲戚或朋友在上海。他的原来也都是上海以外的城市人。城市大小不同而已。

后来,在新疆和上海人分在了一个连队。这下平等了。我曾经笑话了他们一下:侬也是香俄林了。也终于知道为什么上海人将所有外地人都叫乡下人。原来是觉得外地人土,没上海我洋气。

其实,他们的洋气有时让我们好笑。比如,那时候做衣服要布票的。上海人穿不同颜色的衬衫让我们羡慕。有一次见到他们换衣服才知道那只是一个假领子。可见上海人要面子精到骨头里去了。

不过,现在确实让上海人有资本骄傲了。上海完成国民总产值的40%。是长三角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一带一路的桥头堡。

以前,我瞧不起上海人的小气,现在我为他们的贡献点赞!


荒山无泉


“一墨刹辣奇”,这句话是指赞,太平常的一句闲话,指挂件及摆放的东西的物品整齐划一。

我是上海人,在上世纪90年代,到北京,出差乘特快列车,在卧铺车时,我的同事,在列车上看女列车员在走道坐位窗上挂帘处,整理旅客毛巾的干净利索样,一声感叹。差点引起那北京的列车员误会,我立刻用普通话进行解释一遍,这“一么刹色啦奇”的意思是指你整理得整齐!她听后,笑了。听到时如乌云布天要打雷,听释后如雨后彩霞。

所以上海闲话真的非常有内函的。外地人想融进上海,请多注意,不懂上海话,请勿乱说。慎重!


学诗圣声远振声才


“小赤佬”。

2004年吧,跟朋友甘肃的朋友去过上海那边工厂打工,那都是上海的郊区,工厂刚开始操办,没有多大规模,也就是三百多平,生产铅笔的工厂,工人有20多个,因为刚开始做,所以没有宿舍,老板让我们在附近找房子住。

住的地方第二天就找到了,距离工厂不到两公里。房东是土生土长的五十多岁的上海离婚女人,我也是第一次从她的嘴里听到这个词“小赤佬”,而且我发现这歌词似乎是她的口头禅一样的存在。

每天她都要来到每层住户的楼道里,身上披着一块“围脖”一样的“布”拿着扫把,嘴里念念有词“阿拉.......小赤佬,小赤佬”,一开始总感觉,挺好玩。我也忍不住的好奇“小赤佬”是啥意思?我就问甘肃的朋友,他说,你看她每次从她嘴里说话的表情就知道啦,反正不是什么好话的意思呗。那不好的意思是啥意思?

月底要交房租的时候,她手里拿着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房间号码,对我们说“小赤佬...”,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她说话的表情,充满轻蔑瞧不起的嘲讽意味。

后来我才知道“小赤佬”,像房东嘴里的意思就“穷鬼”!

以后的日子里,无论是公交车站,商场,市场,大街小巷,经常听到“小赤佬”,莫名反感,没有什么好印象。在上海生活不到半年离开了这个充满“小赤佬”的城市。

时隔多年,一次看电视,再一次从周立波的嘴里听到“小赤佬”。尼玛,老子招你惹你了!


大鹏爱电影


讲个笑话吧,读高中的时候我们班转来个齐齐哈尔人,很快打成一片,为了让他听得懂或者说能说几句上海话,他要我们挑几句叫他,于是我们全班男生(除了他一共九个)就选了这么三句教他,什么——“撒呃么事”,厉害——“老卵”,不行——“唔呃来塞”

大约过了几周,突然课间发现他跟别班起冲突,于是为了挺他打了次群架,结束后问怎么回事,他说他只是练习了一下上海话,我们就更迷惑了,仔细问才知道,他在上厕所,撇了旁边一眼后自顾自说,撒呃么事,唔呃来塞。然后低头想最后一句,来了句老卵。


何俊怡1


本人在上海也待了将近七八年,印象最深刻还是刚到上海就听人家说“阿拉……”“阿拉……”,虽然之前都听说过而且也知道意思,但是真正亲自在上海听上海人说标准的上海话还是有特别的感觉!!也是我开始体验上海大都市生活及闯荡生涯的开始,所以阿拉对上海话“阿拉似……”有着深刻的印象!


zsx空谷幽兰


我是上海人,我爸爸爷爷都是。

我最感兴趣的上海话是夜壶蛋,打桩模子,斯不林,鹞子。。。等等我能听出是上海话,有些不懂,有些知道是泊来语,但我终究生出隔膜来的母语。语言首先是工具,又必然有时代地域隔膜。熟悉的陌生,亦如我们的人生:)

说乡下人的,不懂江北(苏北)人的梗:)比我年长的上海人还是会叨叨江北(苏北)人。我也不知道他们的确切说法:)

说上海不包容的,不懂包容。存在本身不需要包容,因为已经在那里:)


吴琬君JessieWu


我印象最深刻的上海话是“流氓”。

好多年以前,我第一次出差到上海。那时候,电梯都是有专人开的,不是小丫头,就是大妈。有次我到6楼的地方办事,电梯停下后,大妈说“搂搂”,我想,上海咋这样?出电梯还要搂搂。我拉着架势想上去搂搂。大妈来了一句“6毛(流氓)”!

当时,单位管理乱,一般出差的费用,都能想办法报销。我心想,6毛就6毛,反正回去能报销。还想去搂搂那个上海不妈,幸亏被一旁笑着的上海同事拉走了。


0老三两0


瓦特已经深入人心了,我说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吧。我婆婆上海人,刚结婚时每次我们说着说着她来一句:几点?我是杭州长大的萧山人,听到第一反应就看时间,然后我婆婆就笑嘻嘻又问:不是几点,是几钿?我一脸懵逼,后来才知道是问我多少钞票,杭州话叫:几块昂钿,萧山话叫:多少洋钿。很长一段时间我几钿跟几点真的是反应不过来😂


望江门宝妈


《弗乃赛》……不来事,不行,不可以的意思。

1962年初去上海住了三个月,小学五年级的堂弟的小同学,不认识我,问堂弟:"伊斯侬噻格宁呀。"听不懂,堂弟翻释原话为"他是你什么人呀"。住了三个月在堂弟辅导下,差不多能听懂上海话。

岁月不饶人,堂弟都是古稀之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