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名昭著的明朝北鎮撫司昭獄:進去的人,九死一生

  “詔獄”最初出現在兩漢時期,很難講那個時期的“詔獄”就專門是一座監獄,因為那時候的“詔獄”主要是指兩千石以上的高官、郡守一級別的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詔才能進監獄的案子。

  而到了明代,朱元璋為了加強皇權,延續歷代設立詔獄的傳統,重新開設了詔獄,並由錦衣衛北鎮撫司負責詔獄的日常管理工作。事實上,詔獄具有濃厚的人治色彩,可以不走正常的司法審理程序,由皇帝直接下詔入獄,對象一面也是官員。

臭名昭著的明朝北鎮撫司昭獄:進去的人,九死一生


 明代詔獄的管理

  明代的詔獄有專門的實體監獄,由錦衣衛北鎮撫司管理。一般關押的是牽連重大案件的官員,但實際上到了明英宗正統以後,這個範圍就擴大了,宮門喊冤的也會被監禁到詔獄,宮內的內官太監們也會下詔獄,強盜、妖言罪的案犯同樣也會成為詔獄的犯人。

  詔獄的管理,最注重保密性。詔獄建築為半地下式結構,為防止犯人之間串供、監獄洩密,牢房的牆壁比普通監獄修建得更加厚實,相互之間的隔音效果非常好。同時,詔獄附近也不準人靠近,周圍佈滿了錦衣衛和東廠暗探。

臭名昭著的明朝北鎮撫司昭獄:進去的人,九死一生


  詔獄保密性的管理措施十分嚴格,對洩露獄情、擅自入獄等行為制定了殘酷的懲罰措施,洩密的直接斬首,擅自入獄的砍斷雙腿。在嚴格的制度下,詔獄與外界聯繫基本被割斷,僅僅能通過詔獄的直接管理部門北鎮撫司與外界取得聯繫。所以對於被關押在詔獄內的犯人而言,最殘酷的就是完全與外面的世界割裂,沒有申訴的權力,(犯官上疏基本被北鎮撫司官員阻隔)沒有家屬探望的機會。

  但是,因為詔獄內關押的犯人,以官員居多,大多都是皇帝點的欽犯,所以詔獄犯人的飲食、醫藥供應要比刑部的監獄好,都能做到起碼的保障。

  洪武二十四年以前,刑部監獄犯人的飲食由政府供給,後來就直接廢除了,由犯人家屬自行解決,被廢除的不止刑部監獄,還有詔獄。但到了明英宗正統二年,明英宗恢復了對犯人的每日的米糧供給,但因為土木堡之變而沒有落實,後來英宗復辟後,才開始恢復供米制度。雖然詔獄供給飲食,但是皇帝陛下經常會下令斷絕惹怒自己大臣的飲食,以發洩不滿情緒。

臭名昭著的明朝北鎮撫司昭獄:進去的人,九死一生


  詔獄的犯人時常會受刑,再加上詔獄內的環境惡劣,受刑以後,身體虛弱的人呢很容易死去,因此,詔獄仍然給犯人沒提供一些醫藥,但是並不能挽救許多犯人的生命。許多犯人死後,錦衣衛北鎮撫司官員為了減輕責任,往往會上報犯人死於疾病,這同時也為詔獄內殺人提供了合理的理由。

  儘管詔獄死亡率很高,但仍然有一些北鎮撫司官員在盡忠職守,為降低詔獄死亡率而努力,同時也有一些獄卒在明令犯人不得以外界接觸的情況下,收受賄賂,使得外界可以進入詔獄。

  詔獄犯人的生活

  詔獄的生活環境是相當惡劣的,因為其半地下式的建築結構,使得詔獄內常年非常陰冷,古時候沒有空調(有也不可能在監獄裝),而犯人不能生活,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人多地窄,在加上嚴刑拷打,詔獄十分容易爆發傳染病,死亡率十分之高。

  詔獄的生活艱艱苦,卻也沒有消磨部分官員的一隻,他們把下詔獄看作是一種磨礪,在獄中利用空閒時間讀書。永樂時四朝名臣楊溥因為東宮太子被漢王朱高煦誣陷,東宮屬官紛紛下詔獄,楊溥這一關就是十年,然而十年之中,楊溥堅讀書不綴。有讀書的,還有寫書的,天啟時翰林院編修黃文煥在獄中著書立說,注楚辭八卷,陶淵明詩集析義兩卷。

臭名昭著的明朝北鎮撫司昭獄:進去的人,九死一生


  從北鎮撫司設立的目的來看,詔獄其實僅僅是類似看守所一般的存在。主要是一個犯人在定罪之前的暫時羈押場所。犯人一經打問便宋法司擬罪,無辜株連者立即釋放,但實際上,那些沒有被北鎮撫司判定是否有罪的人,是被“淹禁”的。所謂“淹禁”就是留在詔獄內,等弄清是否有罪,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司法裁判。

  而在詔獄中被“淹禁”的犯人很多,其中不乏名臣。左春坊大學之楊士奇在永樂時被下詔獄,關到了明仁宗即位才被放出來,有十年之久。

  而之所以造成這種“淹禁”問題,一則是皇帝有意拖延;法司審問過後,報經皇帝批准,但皇帝對於司法審理結果不滿意,但又沒有合理理由駁回,於是就把案件處理結果扣下來,於是乎,就導致犯人長期被關押,特別是那些得罪皇帝狠的文臣,進了詔獄,不在於你犯什麼罪,而在於皇帝想不想讓你活著,或者出來。

臭名昭著的明朝北鎮撫司昭獄:進去的人,九死一生


  二則是北鎮撫司官員的不予問理,前面說過,詔獄的犯人主要由北鎮撫司來審訊,要等他們有了結果才能遞交法司裁判,這個犯人才算從詔獄解脫出來。但北鎮撫司的官員常常會以各種藉口拖延,甚至不予問理案件,而使得犯人長期淹禁”。

  詔獄裡最慘的犯人,其實是明明沒有什麼罪,只是得罪了皇帝,或者不小心被株連,然後關進來之後,也不被定罪,就這樣一直關著。根本不知道接下來會怎樣?定罪了,哪怕是斬刑,起碼也有個結果,這種沒有刑期的長期羈留,對人的精神打擊是十分巨大的。

臭名昭著的明朝北鎮撫司昭獄:進去的人,九死一生


  而進了詔獄不代表就出不來,有的朝臣只是因為皇帝氣不過被關了進去,算是一種眼不見心不煩的情緒,實際上皇帝並不想他死,所以往往他們在獄中並不會受到嚴刑拷打,而是在等待被皇帝們想起來開釋的一天,比如前文提到的楊溥、楊士奇。

  還有朝廷還有五年一次的朝審、每年天氣炎熱時的熱審,每月鎮撫司上報見監人數,藉此機會有一部分詔獄犯人會得到開釋,年終見監罪囚,也會有一部分罪犯被開釋以示黃恩浩蕩。

  除了這些常規方式外,還有皇帝大赦天下,官員上疏請求開釋,民眾請願,錦衣衛北鎮撫司官員中間斡旋,宦官矯旨釋放等特殊方式。

臭名昭著的明朝北鎮撫司昭獄:進去的人,九死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