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名昭著的明朝北镇抚司昭狱:进去的人,九死一生

  “诏狱”最初出现在两汉时期,很难讲那个时期的“诏狱”就专门是一座监狱,因为那时候的“诏狱”主要是指两千石以上的高官、郡守一级别的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才能进监狱的案子。

  而到了明代,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延续历代设立诏狱的传统,重新开设了诏狱,并由锦衣卫北镇抚司负责诏狱的日常管理工作。事实上,诏狱具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可以不走正常的司法审理程序,由皇帝直接下诏入狱,对象一面也是官员。

臭名昭著的明朝北镇抚司昭狱:进去的人,九死一生


 明代诏狱的管理

  明代的诏狱有专门的实体监狱,由锦衣卫北镇抚司管理。一般关押的是牵连重大案件的官员,但实际上到了明英宗正统以后,这个范围就扩大了,宫门喊冤的也会被监禁到诏狱,宫内的内官太监们也会下诏狱,强盗、妖言罪的案犯同样也会成为诏狱的犯人。

  诏狱的管理,最注重保密性。诏狱建筑为半地下式结构,为防止犯人之间串供、监狱泄密,牢房的墙壁比普通监狱修建得更加厚实,相互之间的隔音效果非常好。同时,诏狱附近也不准人靠近,周围布满了锦衣卫和东厂暗探。

臭名昭著的明朝北镇抚司昭狱:进去的人,九死一生


  诏狱保密性的管理措施十分严格,对泄露狱情、擅自入狱等行为制定了残酷的惩罚措施,泄密的直接斩首,擅自入狱的砍断双腿。在严格的制度下,诏狱与外界联系基本被割断,仅仅能通过诏狱的直接管理部门北镇抚司与外界取得联系。所以对于被关押在诏狱内的犯人而言,最残酷的就是完全与外面的世界割裂,没有申诉的权力,(犯官上疏基本被北镇抚司官员阻隔)没有家属探望的机会。

  但是,因为诏狱内关押的犯人,以官员居多,大多都是皇帝点的钦犯,所以诏狱犯人的饮食、医药供应要比刑部的监狱好,都能做到起码的保障。

  洪武二十四年以前,刑部监狱犯人的饮食由政府供给,后来就直接废除了,由犯人家属自行解决,被废除的不止刑部监狱,还有诏狱。但到了明英宗正统二年,明英宗恢复了对犯人的每日的米粮供给,但因为土木堡之变而没有落实,后来英宗复辟后,才开始恢复供米制度。虽然诏狱供给饮食,但是皇帝陛下经常会下令断绝惹怒自己大臣的饮食,以发泄不满情绪。

臭名昭著的明朝北镇抚司昭狱:进去的人,九死一生


  诏狱的犯人时常会受刑,再加上诏狱内的环境恶劣,受刑以后,身体虚弱的人呢很容易死去,因此,诏狱仍然给犯人没提供一些医药,但是并不能挽救许多犯人的生命。许多犯人死后,锦衣卫北镇抚司官员为了减轻责任,往往会上报犯人死于疾病,这同时也为诏狱内杀人提供了合理的理由。

  尽管诏狱死亡率很高,但仍然有一些北镇抚司官员在尽忠职守,为降低诏狱死亡率而努力,同时也有一些狱卒在明令犯人不得以外界接触的情况下,收受贿赂,使得外界可以进入诏狱。

  诏狱犯人的生活

  诏狱的生活环境是相当恶劣的,因为其半地下式的建筑结构,使得诏狱内常年非常阴冷,古时候没有空调(有也不可能在监狱装),而犯人不能生活,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人多地窄,在加上严刑拷打,诏狱十分容易爆发传染病,死亡率十分之高。

  诏狱的生活艰艰苦,却也没有消磨部分官员的一只,他们把下诏狱看作是一种磨砺,在狱中利用空闲时间读书。永乐时四朝名臣杨溥因为东宫太子被汉王朱高煦诬陷,东宫属官纷纷下诏狱,杨溥这一关就是十年,然而十年之中,杨溥坚读书不缀。有读书的,还有写书的,天启时翰林院编修黄文焕在狱中著书立说,注楚辞八卷,陶渊明诗集析义两卷。

臭名昭著的明朝北镇抚司昭狱:进去的人,九死一生


  从北镇抚司设立的目的来看,诏狱其实仅仅是类似看守所一般的存在。主要是一个犯人在定罪之前的暂时羁押场所。犯人一经打问便宋法司拟罪,无辜株连者立即释放,但实际上,那些没有被北镇抚司判定是否有罪的人,是被“淹禁”的。所谓“淹禁”就是留在诏狱内,等弄清是否有罪,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司法裁判。

  而在诏狱中被“淹禁”的犯人很多,其中不乏名臣。左春坊大学之杨士奇在永乐时被下诏狱,关到了明仁宗即位才被放出来,有十年之久。

  而之所以造成这种“淹禁”问题,一则是皇帝有意拖延;法司审问过后,报经皇帝批准,但皇帝对于司法审理结果不满意,但又没有合理理由驳回,于是就把案件处理结果扣下来,于是乎,就导致犯人长期被关押,特别是那些得罪皇帝狠的文臣,进了诏狱,不在于你犯什么罪,而在于皇帝想不想让你活着,或者出来。

臭名昭著的明朝北镇抚司昭狱:进去的人,九死一生


  二则是北镇抚司官员的不予问理,前面说过,诏狱的犯人主要由北镇抚司来审讯,要等他们有了结果才能递交法司裁判,这个犯人才算从诏狱解脱出来。但北镇抚司的官员常常会以各种借口拖延,甚至不予问理案件,而使得犯人长期淹禁”。

  诏狱里最惨的犯人,其实是明明没有什么罪,只是得罪了皇帝,或者不小心被株连,然后关进来之后,也不被定罪,就这样一直关着。根本不知道接下来会怎样?定罪了,哪怕是斩刑,起码也有个结果,这种没有刑期的长期羁留,对人的精神打击是十分巨大的。

臭名昭著的明朝北镇抚司昭狱:进去的人,九死一生


  而进了诏狱不代表就出不来,有的朝臣只是因为皇帝气不过被关了进去,算是一种眼不见心不烦的情绪,实际上皇帝并不想他死,所以往往他们在狱中并不会受到严刑拷打,而是在等待被皇帝们想起来开释的一天,比如前文提到的杨溥、杨士奇。

  还有朝廷还有五年一次的朝审、每年天气炎热时的热审,每月镇抚司上报见监人数,借此机会有一部分诏狱犯人会得到开释,年终见监罪囚,也会有一部分罪犯被开释以示黄恩浩荡。

  除了这些常规方式外,还有皇帝大赦天下,官员上疏请求开释,民众请愿,锦衣卫北镇抚司官员中间斡旋,宦官矫旨释放等特殊方式。

臭名昭著的明朝北镇抚司昭狱:进去的人,九死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