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原著中哪些细节可以看出罗琳缺乏相应的常识或冷门知识?

小方说历史1990


之所以想写下这篇文章,源自于最近在观看哈迷大规模讨论巫师与麻瓜之间的战争引发种种滑稽言论有感而发。其中“巫胜党”最喜欢用的就是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第一章哈利写下的论文《在十四世纪焚烧巫婆完全是无稽之谈》所查找的魔法史材料中“温德琳冻火咒”作为巫师胜过麻瓜的论据。而关于这种设定的不合理性也已经有过大量质疑,由此延伸出魔法世界的厉火与麻瓜火焰谁更厉害的讨论也是尘嚣至上。
中世纪的时候,非魔法界人士(更普遍的叫法是“麻瓜”)是特别害怕魔法的,但是他们并不善于识别魔法。他们偶尔真地抓到男巫或女巫,但在这种时候,焚烧并没有收到什么效果。男巫或女巫在被焚烧的时候,会施展一种冻结火焰的基本魔法,一面享受着火焰所产生的温和的刺痒快感,一面假装痛苦而发出尖叫。占卜者温德林十分喜欢被焚烧,曾让自己在各种各样的化装形态下被人们抓住,其次数达四十七次之多。
——摘自《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首先,温德琳作为因多次在火刑中逃生的女巫上了巧克力画片就已经在罗琳的角度证明她掌握了别人不擅长的魔法。如果冻火咒是稀松平常、别的巫师也能轻松学会的魔法,温德琳也就没有资格上巧克力蛙画片了。
温德琳逃脱了火刑,至少证明了她除了冻火咒以外,还掌握无魔杖魔法、无声咒、人体变形咒、普通变形术、火葬学物理化学知识和一副强有力的肺脏及呼吸道器官。
请问,掌握以上所有技能的巫师在罗琳笔下的魔法世界能有几人?
那么为什么除了冻火咒以外,温德琳还要掌握那么多技术才能通过火刑的考验而幸存下来呢?因为从字面意思看,冻火咒是降低了麻瓜火焰的温度,使之保持在人体能够忍受的温度以下,因为受刑者是在享受一种温和酥痒的感觉。但是用常识考虑一下,能保持40摄氏度上下的火焰只有磷化氢火焰(鬼火儿),而麻瓜的火刑柱的温度有多高?嘻嘻,1600华氏度(约800摄氏度)。而这个温度,已经和严重的麻瓜房屋火灾温度差不多。
当1600度的高温火焰降低至40度左右会发生什么?显而易见,木柴立即停止燃烧,燃点在480华氏度(250摄氏度左右)的人体也会停止燃烧。这个时候的温德琳要做的就是在没有魔杖也不能发声的情况下将木柴变成正在燃烧的样子(实际没有燃烧),把自己的身体变成烧焦的焦尸。如果受刑者不掌握这两种变形技术,那么麻瓜就会发现火刑柱已经熄灭,然后重新点燃。
在欧洲中世纪历史中,火刑行刑期间熄灭的情况屡见不鲜,这种状态木柴总会重新被点燃,直到受刑者被烧死为止。行刑结束后,骨灰或焦尸会被查验,确认死亡。那么温德琳就还会面临一个关卡:让自己变成一堆骨灰——这又是考验她变形能力的地方,试问就罗琳笔下的巫师水平看,能给自身整体变形成多种状态的能有几人?而且附加前提是没有魔杖。
同时,温德琳还要不断变出滚滚浓烟,并保持自己在惨叫的同时(她不就是爱叫唤么)不会因为吸入大量一氧化碳而窒息。emmmm……温德琳姐姐你依靠什么魔法过这一关呢?我给你支个招,用遗忘咒吧,让麻瓜以为你被烧死了,而事实上你根本没有碰触真正的火焰。
还有一个难关就是,当温德琳用冻火咒降低了火刑咒的温度后,近旁观看的麻瓜是可以感受到热空气的变化的。你怎么糊弄这些麻瓜是个问题。与此同时,温德琳必须知道正常烧死的尸体会在高温中呈现出什么样的生理状态(火焚尸体的肌肉收缩反应),演得不像会被一眼看穿哦。
当然,温德琳在这套把戏上有着十足的经验,能N次逃过火刑,说明她早就在其他人的火刑中掌握了这一套流程,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魔法瞒混过世人。那么罗琳笔下的巫师们,又有谁拥有这种临床经验呢?何况现在距离中世纪已经过去很久,这种体验机会压根也就灭绝了吧?
罗琳笔下的巫师们,绝大部分失掉魔杖后就和麻瓜没甚两样。比如差点没头的尼克失去魔杖后就被麻瓜用钝斧子砍了头。而已经绑在火刑柱上的人,管你是巫师还是麻瓜,此刻已经是手无寸铁。没有魔杖的巫师在这种时刻,是一样会被烧死的。
假设那些没有魔杖的巫师还不乏一些高手,他们不用魔杖也会使用所谓的“冻火咒”。但是不知道有多少人亲身体验过火场的滋味,因为从行刑角度看,烈火被点燃后即便火苗还没碰到受刑人,高温气浪已经和一氧化碳一起将受刑人熏得开不了口。因为他们只要一张嘴呼吸,高热气体就会灼烧他们的呼吸道,这时候别说喊什么魔咒,就连“上帝”这个词都难以出口。因为人体的本能会让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屏住呼吸保护气道和肺腔。
至于没有魔杖也能使无声咒的巫师,这就是更少的一部分人了。想在火刑下逃生,他们还得在高温热浪和一氧化碳中保证自己的头脑正常运转。不过能做到这一步的巫师,八成早在绑上火刑柱之前就逃生了……

综上所述,能掌握温德琳技术的巫师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所以根本不存在巫师不会被麻瓜火焰烧死这一说。

下面说说罗琳对于温德琳冻火咒这一设定的微词之处。
由于中世纪焚烧女巫是全人类历史上最为骇人听闻的惨剧,在一部魔幻小说中以巫师用冻火咒来娱乐这种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是非常短视和不负责任的。这相当于在国外的一部魔幻小说告诉你南京大屠杀里面很多死者并没有死,他们依靠障眼法在日军屠刀下活得很滋润,请问那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之所以这种设定没有集齐什么太大的风浪,主要是那段历史比南京大屠杀远得多,亲眼见过的人早已不在人世,那些伤痛也就平息了。但是时间的流逝不能洗掉沉重的历史,就像时间的流逝不能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一样。
更何况中世纪焚烧女巫事件弥漫整个欧洲,祸及美洲,根本不是英国自己的国殇。所以《哈利波特》这种关于冻火咒的不负责任的设定,无论是从科学严谨角度还是从尊重历史的角度,如此骇人听闻的大规模残酷屠杀女性的恶性事件,在罗琳笔下一个凝火咒就轻描淡写而过——

这种设定显然在沉重的历史面前太不严肃了。


欢迎关注知乎‘雲绯’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雲绯文学号:芳绯文学

雲绯


关于《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哈利在魔法部受审的情况我有一大堆问题要问,观客要是有懂一些法律法规和司法常识的欢迎来解答疑难。
关于《哈利波特》系列的法律常识漏洞:
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哈利因用守护神魔咒驱赶摄魂怪被魔法部以二次违反《未成年巫师条例》起诉。在这场匪夷所思的庭审中,如果不是罗琳对司法制度有着自己独到而魔幻的见解,那么我很好奇魔法部长康奈利·福吉在威森加摩法庭又当法官又当检方算怎么回事?
法官是司法权的执行者。在不同法系的国家中法官的角色不尽相同,但要求都是不偏不倚、不受他人影响或掣肘、刚正无私地根据法律判案。
法官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原告和被告之间扮演公正无私的角色,就像上世纪末轰动世界的辛普森杀妻案中由于原告是白人,被告是黑人,考虑到绝对的公正,法官请了个日本裔的美国人。而在哈利的庭审上,法官福吉几乎用绝对明显的语言指控哈利触犯法律,并带着谁都看得出来的个人情绪色彩妄图主导整场庭审。福吉作为法官,煽动庭审检方成员的情绪并咆哮法庭,不断打断被告的自我辩护,这种匪夷所思的公然偏袒检方的违法行为是如何被允许出现在神圣的司法庭审之上的?司法正义在巫师的世界就是这样被践踏的么?
这是法官?再混蛋的律师也没这么明目张胆挑衅法律吧?
而且即便是作为检方,福吉的话也非常不专业不严谨。当他说明一个巧合的可能性很微小的时候,等于告诉人们这个巧合是还有可能性的。(检方:部长你真是猪队友)而福吉这种依靠想象断案的行径很容易造成陪审人员的怀疑,即便不想偏袒哈利恐怕也会因为福吉这些言论改变立场。
再说说被告这边的情况。阿拉贝拉·费格作为被告方的证人,说实在的,她虽然可以准确无误地描述摄魂怪的样貌和低温等特点,但这在法庭上却是不能够被人信服的。因为费格完全有可能在庭审前做好充足的摄魂怪的储备知识,尤其是她完全受邓布利多的指派。有这样一个聪明的律师指点,费格太太肯定会把摄魂怪描述地非常清楚。
在巫师世界如果没有摄像等实锤证据来证实证人的话,那么很多案件都会进入死胡同。费格太太这个证人只靠一张嘴,没有任何确实的凭证证明摄魂怪确实在案发当日出现在女贞路。但是费格太太的证词却被采信了??
其实这个案件还有个很好的突破点,就是现场要求查看阿兹卡班所有摄魂怪的出勤记录。但是福吉法官根本没有任何记录凭证,就非常武断专横地说没有一个摄魂怪不受魔法部的控制。而这正好是被告律师最好的武器,强烈要求查看摄魂怪的出勤记录(当然有可能被乌姆里奇作伪修改过)。但是乌姆里奇是魔法部的官员而非阿兹卡班的典狱长,为何不找管理阿兹卡班的巫师出庭作证?这个法院所有的陪审人员好像一点都不专业,全是摆设。
福吉还犯了个让人大跌眼镜的错误,就是连续两次拒绝被告的证人出庭。第一次是不想听费格的“胡言乱语”,第二次是不想听一个家养小精灵多比胡扯。
而法律规定除非经过法院同意许可(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否则,作为证人必须出庭作证。福吉拒绝被告证人出庭作证,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很奇怪威森加摩的陪审员居然没有人立即指出这一点。
与此同时,世人皆知魔法部的踪丝能够监测魔法却无法断定施魔法的人是谁。威森加摩检方根本没有任何证据证实是哈利·波特本人在女贞路施展了守护神魔咒!一个根本没有证据的检方发起的诉讼,你tm是在嘲笑自己创立的司法制度么?哪怕要求现场闪回哈利的魔杖也好啊。而且闪回咒只能查找凶器,不能断定是谁使用凶器犯罪。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阿莫斯·迪戈里发现冬青木魔杖闪回黑魔标记,就武断地认为哈利是凶手。后来发现持魔杖的是小精灵闪闪,有武断地认为闪闪是凶手。事实上我们知道,真正的凶手是小巴蒂·克劳奇,由此可见魔法世界的司法证据链真是一片混乱,难怪乎有小天狼星这样的冤假错案了。


小方说历史1990


哎,哈利波特本身就不是什么出色的小说……

他的成功主要原因是结合现实世界的魔法世界设定跟为数不多的原创亮点。

剧情设置,人物设定,衔接处理都是普通一流的。

尤其是电影版,因为jk的强势介入,造成八部电影完全是按照小说内容单线进行(小说的优秀写法跟剧本有天壤之别,分不清这个的哈迷就别回了),这种方式的小说改电影,如同嚼蜡。


哎今天挺好


霍格沃兹建立于公元990年,然后罗琳说梅林是斯莱特林的学生然而亚瑟王的故事是公园500年左右的一位400年前的大法师在400后去霍格沃兹上学可还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