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蘇軾“三次貶謫”之後仍然豁達樂觀的心態,他究竟對宋朝抱有何種態度?

亮郎才不盡


蘇軾一生的詩詞數量極多,今存世的有三千多首,內容豐富多彩,或雄奇奔放,或簡單自然,又或富於理趣。但對後人影響最大的應是抒發人生感慨和歌詠自然物景的詩詞。如《念奴嬌..大江東去》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而這二首,東坡運用新奇形象的比喻傾瀉感受,闡述哲理,讓人聯想無窮,感佩新奇,他的詩詞突破了唐五代以來詞為“豔科”的舊調,開創了北宋豪放詞派的嶄新一頁!………也真因如此,我們在看待蘇軾雖曾遭到“三次貶謫″,為什麼總有一種精神力量在支撐著他?這就是胸襟坦蕩的氣魄、自得其樂的瀟灑,自始至終都在相伴著東坡的心魂!………然而在遭貶之際,難免會有情緒的忿慨與鬱結,這也是極會自然滋生的,而東坡,他竟會用浪漫主義的手法,且幻實融合,清曠寄姱的想象,運用奇妙的藝術構思,寫下了這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便是個創舉。……史稱丙辰年中秋,東坡喝酒大醉,寫了這首詞(一併思念弟弟蘇轍)。此詞的意思大致是:………[明月從何時才開始呢?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天上的宮殿,已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風升達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了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裡是人間?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絲毫沒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以來(始終)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都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可愛]…[玫瑰]…[祈禱]…[心]…[666]!!


桃花塢裡桃花扇


苦難教會了他自食其力。蘇軾被貶到黃岡,任團練副使,相當於現在縣級武裝部副部長,但只是空頭官銜,沒有簽字權。按朝廷規定,他這樣的犯官,只有一份微薄的物資供應,沒有俸祿,沒有住所。一家人的生活開支怎麼辦,總不能一直住在寺廟裡。蘇軾只好帶上家人去東坡開荒,並自建幾間草棚,因為上面覆蓋著白色的茅草,遂命名為雪堂,蘇軾就乾脆為自己起了一個別名,叫蘇東坡。從此,蘇東坡便成了家喻戶曉的名字,實際上,蘇軾意思是我能夠自力更生了。

評價一個人,主要看他處於人生低谷之中做了什麼?蘇軾沒有自我頹廢,而是能積極去生活,做到了儒家提倡的理想境界,君子獨立不懼,遁世而無悶。也正是此時,蘇軾留下了赤壁絕唱,《念奴嬌,赤壁懷古》。

後來,神宗去世,新皇帝還小,高太后臨朝聽政,太后廢除新法,起用以司馬光,蘇軾為首的舊黨,蘇軾連升四級,一躍成為三品要員,離宰相只有一步之遙。可惜,直來直去的蘇軾認為不該完全廢除新法,一直不能把朝中的各派人士融合在一起。

後來,太后去世,哲宗登基,一朝天子一朝臣,天下形勢,風雲突變,哲宗又要起用新黨人物了。

蘇軾很快被連降數級,貶到嶺南的廣東惠州。兩鬢斑白,年近六旬的蘇軾行程數千裡,才到達惠州,後來又貶到海南的儋州,這一次算是貶到了天涯海角。蘇軾在惠州仍然關心百姓疾苦,建議知州飲水入城。在儋州,他鼓勵當地百姓讀書,學習文化,其中一位黎族子弟在他的教導下,後來考中進士。

結束語:蘇軾因為精通儒,釋,道三家文化,不管他處於何種境地,總能隨遇而安,隨緣自適,他也曾又過骨折心驚的傷痛,但很快,他會把這種憤懣澆注在美麗的大自然中。不信,請看他對自己的人生總結: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在北歸的途中,把他貶謫到嶺南的章惇也被降職流放,蘇軾聽說後,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怨恨。他已經真正做到了,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江湖夜雨92


蘇軾被貶,屢遭挫折,但他卻以樂觀的天性,活成千古風流人物。林語堂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集作家、詩人、書法家於一身的大文豪。在《蘇東坡傳》中,林語堂用細膩的筆觸,為我們展現了蘇軾跌巖起伏、坎坷曲折卻又不失快樂通透的一生。蘇軾為什麼屢遭挫折,堅定樂觀?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是有造福百姓的赤子之心。蘇軾對自己的主張堅定不移,在過山車式的官場生涯中,他始終不改初心,不諂媚權貴,只想為百姓造福,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二是有與靈魂對話的通達之心。林語堂稱蘇軾為“大自然的頑童”,頑字中帶有倔強,童字中透著靈性。稍作分析,我們就可以看出,在蘇軾身上,儒釋道文化得到了完美的融合,他有文人的優點,卻沒有文人的酸腐,善於在生活中闡述真理,隨遇而安,找到生活的樂趣,保持浩然正氣。

三是有感知幸福的豁達之心。蘇軾說過:我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街邊乞丐,在我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也正是他的這份豁達之心,讓他在人生沉浮中,始終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蘇軾豪放縱橫的詩才,為民請命的堅持,樂觀豁達的態度,都完美地闡述了孟子所說的處世哲學: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他面對嫉妒排擠的正直率真,面對坎坷生活的堅忍不拔,面對苦難打擊的達觀樂天精神,讓他成為了千百年文壇的閃爍之星!

正是:常與同好爭高下,莫與傻瓜論短長。


平潭老兵曾7089889


蘇軾是一個典型的儒家弟子,有濃厚的家國情懷,儘管懷才不遇,壯志難酬,但是,他對個人的際遇看的開,豁達樂觀,從容淡定,對國家的命運則有九死不悔忠貞不渝的赤心。從他的詩文可以看出,三次被貶官並沒有影響他對朝廷的忠誠。這就是儒家思想強大的凝聚力,是堅定信仰的感召力。當年清朝皇帝割讓臺灣,但是臺灣百姓奮起反抗外來侵略者,麥克馬洪想吞併西藏,清政府束手無策而西藏百姓奮起反抗,都顯示了儒家思想文化基因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慎獨精思


蘇軾在政治的逆境中,把佛老思想作為自己的處世哲學。把生死,是非,貴賤,譭譽,得失看作無區別的東西。他說:"佛書舊亦嘗看,但暗塞不能通其妙,獨時取其粗淺假說以自洗濯"。(答畢仲舉書)。但他並不完全沉溺於佛學,只是為了保持其達觀的人生態度。而且他並沒有放棄經世濟時的儒家思想。他既手抄"金剛經。"又做"論語說"五捲來闡發孔子的政治思想。"粗有益於世,瞑目無憾"。

當他聽說宋朝大將種諤取得勝利。寫詩道:"聞說官軍取乞誾,將軍旗鼓捷如神。故知無定河邊柳,得共中原雪絮春。"以邊塞柳絮,猶如中原春雪,表示失地重回宋朝版圖。他並一再表達自己為國破敵的雄心:"聖朝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祭常山回小獵)"千金買戰馬,百寶妝刀環。何時逐汝去,與虜試周旋,"(和子由苦寒見寄)"臂弓腰箭何時去,直上陰山取可汗"。(謝陳季常惠一揞中)。這些,都看出他對朝廷的忠心。i



木山文


三次被貶依然豁達,說明了學佛學的不錯,看得破放得下。到哪裡都自在隨緣,他對大宋應該很熱愛,既然信佛人,就必定是報國土恩,報父母恩,不謗國主。


謙衡858360


蘇軾雖然生不逢時,但他是一個能兼容幷蓄和榮辱不頹的大師,他雖為守舊派但能看到革新派的亮點,這是很難得。他也因此兩面不討好,左右受迫擠。但他並沒因此而消沉頹廢,而是隨遇而安,積極為所在之處民眾謀福址,而且屢有建樹,這是最令人敬佩的。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和嶺南的一些古蹟都是蘇軾永不抹滅的成績,這不能不令人肅然起敬。蘇軾不僅是傑出的文學詩詞大師,而且是一個不尋常的政治家,雖然他一生坎坷,生不逢時。


白髮漁樵52


三起三落的蘇東坡對朝廷抱有負面情緒,但他把愁思化為赤壁上的一片雲,“一蓑煙雨任平生”是最多情的遊子呤。

蘇東坡遭受官場挫折,對人生社會已有所徹悟,看待世相和朝廷有一種冷靜的態度,因此雨既不怕,晴亦不喜,何妨呤嘯且徐行,超越寵辱得失,任憑風雨肆虐,始終堅持自己的人生信仰,“一蓑煙雨任平生”只有抱著這樣的生活態度,才會履險如夷,坦然自若,無視一切險阻,才會感到,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哲理。

蘇東坡三起三落失志不移,因為他有一個豁達樂觀的好心態,也足以證明他的心胸,有坦蕩之懷。


曙光179237098姚曙光


蘇軾三次被貶,對宋朝並無希望。

改變不了世事,只能改變自己。強裝笑臉而矣!


身份證原名叫潘雲忠


蘇軾這個人有些文采並正派,但其聰明度卻不及王安石,他為宋朝好,但其為宋朝好的方法卻不及王安石,並也不能在根本上理解王安石新政的進步意義和現實作用,他為人正派,在王安石落難之際,他同情王安石並也說些支持王安石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