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没有生根及成长欲望的国民党该如何再起?

台媒:没有生根及成长欲望的国民党该如何再起?

2016年国民党惨败后,社论《没有生根欲望的国民党如何再起》呼吁国民党必须彻底改造革新。历经了四年,国民党又再一次在大选中受挫,文章的某些论点在今天的国民党依旧适用:刚愎自用的领导人,陈旧的大佬文化,被压抑的青壮年世代,用人不当必须改革。今天的社论加上"成长"二字,期待青壮年世代发奋兴革,在国民党内注入新动力,否则,一个奄奄一息的政党已失去任何价值。

台媒:没有生根及成长欲望的国民党该如何再起?

除了不可避免的结构性因素,主客观因素也造成了此次败选:

首先,韩国瑜当选高雄市长还不久就参选,正当性则会受到怀疑;绿营"抹黑"他,他被形容为一个"瑕疵品",不适合担任领导人角色。

其次,国民党内部混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郭台铭和王金平的"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庶民被精英看不起,县市长游离在外等。除了几场关键造势,团队整合也没有做到有效。

台媒:没有生根及成长欲望的国民党该如何再起?

最重要的,是党主席吴敦义的刚愎自用:刚开始他有意参选2020而拉韩卡朱;韩国瑜加入后,他又拉郭卡韩;然后他又不愿意辅选,还有造成国民党形象受损,士气受挫,步步差错,终走入败境。

这种自以为是的主席,国民党的运作,又怎么可能是把政党的利益看做高于一切?又怎么可能维护形象来博取民众的支持?在不分区名单公布前,国民党趁着气势和热气,本来有希望成为台立法机构最大党,但吴敦义的"私房名单"公布后,外界的期待幻灭。于是,从南到北国民党的选情都走下坡路。

台媒:没有生根及成长欲望的国民党该如何再起?

2016年大选,国民党因为怯战和"换柱"风波而遭遇不信任。在本次元大选中,蓝军选情虽略见起色,却因领导不力让中间选民心失去信心。

二十年来,民进党民间经营十分活跃,并与社运团体结交良好,打下厚实基础。但是再看国民党,众多大牌都拥有一个基金会,可是除了社交联谊或举办演讲,他们并未做了什么关怀民生、团结社会的工作?在培育人才、发展论述方面也鲜有成绩?在民进党的"抹红"及"亡国感"宣传下,年轻世代的"反中"意识几乎全被绿营收编入伍。这支"反中"大军,从一百万的首投族,再到三、四十岁的族群。然而,国民党对此却毫无所觉,也没有汲取经验教训。这种懒散的态度,新世代选民怎么会被说服?

台媒:没有生根及成长欲望的国民党该如何再起?

两次大选,泛蓝的得票都不如绿营,亲民党和新党的泡沫化,可见"绿大于蓝"的版图已是大势所趋,这个局面的逆转,只有靠国民党自身的救赎,改变形象与提升战斗力。也就是吴敦义必须退场出局、大佬退居二线、青壮年世代应积极接班、漫长无效的组织及决策流程要简化无效组织和流程。一个政党必须响应社会节奏,争取民心,扎根筑牢,才有向上成长的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