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的高度与作者的人品道德有没有什么关系?

写字那些事儿


很多人可能会以为,艺术作品的高度与作者的人品道德应该是成正比的。理由是没有高尚的人品道德,怎么能创作出优秀的经典的艺术作品呢?但实际中的情形并不完全是这样的。艺术史上有很多德艺双馨的大师楷模,但也有创作出经典艺术作品但个人人品道德并不完美的艺术大家。

被称为天才画家的法国十九世纪画家莫迪里安尼,作品清朗,飘逸洒脱,用笔洗练,色彩浓艳,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他的《侧卧的裸女》被列入世界名画,2000年在纽约嘉德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出1.7亿美元,进入世界单幅油画拍价前三。但莫迪里安尼生活放荡不羁,风流韵事不断,集天才画家与浪荡公子于一身。

西班牙十八世纪艺术大师戈雅的代表油画《裸体的玛哈》是以其情妇为模特创作的。这是西方油画史上第一幅以普通平民女性为主题形象的人体油画,意义非常。但据说戈雅画好这幅画后,担心情妇的丈夫知情后兴师问罪,赶紧又画了一幅《着装的玛哈》以做掩饰。

抽象主义油画鼻祖毕加索是西方画坛著名的长寿画家,活到九十二岁。毕加索一生创作了3万多件作品,其中有多幅被列入经典的世界名画,如《格尔尼卡》、《亚威农女人》等,许多作品被收入卢孚宫等世界著名艺术博物馆。毕加索被西方画坛誉为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画家。但毕加索的个人人品真的不敢让人恭维。特别是从毕加索一生中六个重要创作时期与六个女人发生交集的故事中可以看出的他的为人处事。




灯影书画



我为什么这么认为?举例说明:中国近代大画家张大千,艺术界的大大师级名家,圈内圈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他的画好,人品呢?不有待考证,张大千年轻时混迹上海,穷得叮当响,下顿不接上顿,他有办法,临摹仿作清代石涛的作品,卖了大价钱,才安定生活。

人啦,再穷不能穷志向,仿造别人的作品,人品道德已出问题,过去是,现在也是,这是道德问题。可后来,张大千名声鹊起,人们早已忘了他曾经的人品瑕疵,只知他现在的大名。

再有,德国的人间恶魔希特勒,他如果不是闹了墨尼黑的啤酒屋暴动,他兴许会成为一代大水彩画家,从现在遗留下来的水彩风景画,可以看出他年轻时的梦想就是成为画家,作品也画的很有功底。作品与人不一样啊。

所以我看这问题,得出结论:艺术作品的高度真不能与作者人品道德的高度相比拟,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


陈庄水墨画家


当你在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时,却要先去分析艺术家的人品道德,那么你是没有办法把作品看懂的,因为你很在意作品的创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而不是在意作品的品质如何,要知道

“名人效应,会毁了一个人正确的艺术审美观”,为艺术而去欣赏艺术才是有意义的事,

而且艺术作品的高度与作者的人品道德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道理也很简单,艺术家是不会把自己的“人品道德”表现在艺术作品中的,追求完美是任何一个艺术家对艺术创作的态度,即使是一个完全没有人品道德的艺术家都希望自己可以有好作品,


可以这么去理解“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的表现手法”是艺术家创作时最为重要的,换句话说,人品道德再怎么高尚都和“想象力”没有关系,而且艺术家艺术创作也是为了先把肚子填饱之后,才会去讲究一些“名誉口碑”,当然了,如果每个艺术家都可以“德艺双馨”,那是艺术的幸运,


艺术家有两种,其中一种是作品的名气比创作者自身的名气还要大,这样的情况只有在当代才有,为什么会这样子?因为现在的艺术人才实在太多了,多一个不嫌多,少一个也无妨;还一种是创作者的名气比作品的名气还要大,这样大都很容易知道是为什么了吧,一句话概括“花钱炒作,人有名气了,作品就会被认为有高度有品质啊”,这也是艺术的不幸啊,


诗夜城主


答:准确的讲应该是90%已上的艺术作品质量的高度,当然要和作者的经历,个人修养与所处环境和为人道德等……紧密相连的。这是心里学说的必然规律!简单举例:在三人面前摆上一筐核桃,其中有人抓了一棵,另一人抓了两棵,而最后一人却去直接抓了叁棵。想必同仁们也一定明白这三人的心里了!

有人说过:货像人形,不难看出就连有些人养的小狗,小猫的形象都有些像自家的主人。同仁们有何见解,欢迎直言!

祝各位:

安康如顺,

吉祥幸福。


茶壶哥2


在“人品”和“书品、画品”的关系上,历来就有“书如其人”,“书画清高,首重人品”之说。

如果从笔迹学角度来说,一个人的笔迹能流露出此人的性格气质,甚至当时的心理状态。但若以人品来论其作品的优劣,就有点太绝对了。尽管在我国历史上,有蔡京、秦桧等人因为人品而影响了他在艺术上公允的地位,但这毕竟只是多数人情感上的态度,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鉴赏者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这一件事,做到不因人废书、废论。

关键词

人品画品书品颜体古意南北宗

引言

在中国的艺术史中,凡是有成就的艺术家,首重“人品”的修养,所谓“人品不高,用墨无法”。清唐岱曰:“古今画家,无论轩冕岩穴,其人之品必高。”清方薰也曾曰:“笔墨亦由人品为高下”。所以艺术家的人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艺术作品的成就高低。人品的问题反映在绘画中便有“气韵不可学”、“气韵必在生知”等说法。人品不是天生的,后天的修养决定人品的高低。

颜真卿的书法,代表着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高峰,他的颜体结束了王羲之书法一统天下的格局,后人几乎无人能够超越。他年少的时候家穷缺纸笔,便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他先师从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张旭是唐代的大书法家,尤擅写草书,他从张旭那里学到了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他在书法上的最大的贡献就是结束了王羲之书法一统天下的格局,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出现了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与王羲之飘逸、简远的书风分庭抗礼的局面。他的刚健挺拔的颜体书法与其固执耿直的性格是难以分开的。历来,他的人品与书品都是相提并论的。《集古录》云:“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他在开元(713-741)年间中举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但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任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

之乱,他抗贼有功,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兴元元年(784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奸相卢杞借李希烈之手杀害他,相传,闻听颜真卿遇害,三军将士纷纷痛哭失声。半年后,叛乱平定。颜真卿的灵柩才被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德宗皇帝痛诏废朝八日,举国悼念。德宗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他在书法史上拥有的地位,当然和其书法水准有关,但是作为后人对他书法成就的看法,不仅是因其书法气势恢宏,大气磅礴,筋骨刚劲,而更带有尊其人品的因素,他尽忠唐室,在反对叛军的战争中殉国,成为后代忠臣的典范。

但是,他的人品只能为他的书法成就添彩,并不能做为成就他书法地位的决定因素。因为,中国的书画史中还存在着许多人品为后世鄙夷的人物。就书法而言,仅仅一个宋朝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佞臣蔡京的书法形似米南宫,字势豪健沉着。当时“苏黄米蔡”中的蔡,原来指的是蔡京,但是后来因为他是一个大奸臣,所以被蔡襄代替;以“莫须有”罪名害死岳飞的秦桧,也是一位大书家,他综前人所长自成一家,创立了一种用于印刷的字体——宋体字。他们的人品可以说坏到了极点,他们的作品也因为人品受到了牵连,但作为真正的品评家,绝对不会因为这个而放弃对好的作品的欣赏。

而明代的赵孟頫和董其昌这两位大艺术家,他们的艺术成就却丝毫没有因为他们人品而受到世人的唾弃。赵孟頫是宋朝遗民,是宋朝宗室

赵德芳的后裔,却在宋朝灭亡后出仕于元朝,他对宋朝的不忠在当时是为后人所不耻的,但是他工书法,八体皆能而无经不妙,在绘画中,他作为以为集大成者,占据了元代、乃至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反映了美术创作的文人画趋势。

众所周知,赵孟頫在我国的书法史上与“颜、柳、欧”并称“四大家”。他的书法妩媚流畅,开一代流派,他熔铸古今,妙悟“八法”,同时又是元代的尚古尊贴的书学代表人物,他的楷书结体严密,用笔深得古法,并且温润秀美,于归正端庄中见洒脱之气蕴。张谦说:“子昂书名天下,今观小楷《过秦论》之篇如花舞风中,云生眼底”;他的行书笔意流动而神含不露,清丽而隽永。方孝儒评其为“文敏书法妙在真行,奕奕得晋人气度”;

而他在绘画中提倡“古意”、力排南宋画风,追求清雅朴素画风,并努力使书法用笔结合到山水画表现之中。他的山水画形成文人山水的标准样式,对黄公望等元四家产生了影响,而他极具“古意”的青绿,结构谨严,赋色清妍,但已将唐宋青绿山水的富贵转变成士大夫情志的文人士青绿了;他的人物画,也颇具古意,在画法上,用线凝重,赋色浑穆、沉着、人物造型古拙而有意趣,代表了元人的典型画风;他的花鸟画,是画竹中精品,为世人所重。虽然的他与同为封建遗民的朱耷、石涛等人的政治态度大相径庭,但是他的艺术成就却没有因为他的降元而埋没。

再来说说明代的董其昌,他精于鉴赏,长于书法,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为克服板结与粗简的流行时弊,他在山水画上追求以书法入画所

导致的笔墨联系变幻的表现力,并把宋元诸家绘画中来自大自然的山石树木形象加以简化、以笔势的运动作意象组合。董其昌特别强调布局中的势、笔墨中的虚与实,追求画面“暗”的含蓄性,发展了前人的墨法。他的画风有两种格调,一是枯笔水墨,另一个是没骨或浅绛。他标榜师古,崇尚士气,笔墨技法娴熟精妙,远追文人画风,扭转了明代浙派和院体的风格与士大夫审美观背道而驰的局面,他的画在画坛影响之大,并被后世视为正脉和一代宗师。

董其昌在他的《画禅室随笔》中记述,走上书法艺术的道路,是出于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他在十七岁时参加会考,松江知府衷贞吉在批阅考卷时,本可因董其昌的文才而将他名列第一,但嫌其考卷上字写得太差,遂将第一改为第二,同时将字写得较好些的董其昌堂侄董源正拔为第一。这件事极大地刺激了董其昌,自此钻研书法。董其昌回忆说:“郡守江西衷洪溪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始发愤临池矣。初师颜平原(真卿)《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世南),以为唐书不如魏晋,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繇)《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谓逼古,不复以文征仲(征明)、祝希哲(允明)置之眼角。”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董其昌几乎学习研究了以前绝大部分名家,从钟王到颜、柳,从怀素到杨式凝、米芾直至元代的赵孟頫。董其昌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书画家,还是一位杰出的鉴赏家,他用他毕生的精力研究前人的成果,建立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南北宗论”。“南北宗论”虽然重南轻北,但是他所提倡的美学观念,即:尚率真,轻功力,崇士气,斥画工,重笔墨,轻丘壑,

尊变化,黜刻画,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清初的“四王”有着巨大的影响。艺术成就如此之高的董其昌,在生活中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霸。也许是因为他年幼时的家贫,所以,一旦拥有的财富和权力,便贪婪到对钱财的攫取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他在仕途上春风得意,青云直上。公元1589年,(万历十七年)三十四岁的董其昌考上进士,开始了他此后几十年的仕途生涯。当过编修、讲官,后来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但是他骄奢淫逸,妻妾成群。他强抢民女、封钉民房,捉锁男妇,无日无之的罪行,引发了一场群众自发的抄家运动,是为《民抄董宦事实》。就这一事件,人们对董其昌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不意优游林下以书画鉴赏负盛名之董文敏家教如此,声名如此!”“思白书画,可行双绝,而作恶如此,异特有玷风雅?”可见他的恶已经达到人见人怨的地步,但是这些仍然不会抹杀他在中国艺术史中的地位。

且不说这些古代的艺术家,拿前段时间的著名钢琴家刘诗昆涉嫌殴妻事件来

说,刘诗昆在为自己辩白的时候说:“我是名艺术家,不会,也从未打过人。”这话说的就很让人寻味,艺术家难道是神,难道就不会犯错?固然艺术家应该德艺双馨,但是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呢。

由上可见,一个人品高的艺术家固然是需要修养的,而人的修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作品格调的高低,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如果仅仅凭一幅作品,我们很难断定艺术家的人品。其实,有的人品好,不见得写出好的书法作品;反之,也不一定写不好。因此,“书如其人”,不可绝对化,书品、画品与人品的关系,决不可等量齐观。所以,我们不应因人而废书、废论。

我们应当这样说,作为一名艺术家,人格的完善非常重要,但是艺术的水准同样非常重要,二者不可偏废。不能因为人格,忽视艺术水准,或者仅仅以艺术水准代替品格,以人品替代艺术水准。






墙联盟


记得钱钟书曾经说过:你只管吃鸡蛋就是,何必非要了解那只下蛋的母鸡呢?我们欣赏艺术品的时候也应该本着这样的态度。

历史上有很多大艺术家成就斐然,但人品却不敢恭维。举个例子董其昌,书画皆堪称绝品,我更喜欢他的书法,犹如美人。肥无赘肉,瘦不露骨。真是没的说。可他人品极差,可以说是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甚至专门有人著书立说记录他的恶行,可见多么招人恨。现在传世的有《民抄董宦事实》、《黑白传》两种。还有我们现在最常见的印刷字体,宋体字始创是秦桧。可见其影响力之大。但后人称此体为宋体,而不是秦体。

所以我觉得一个艺术家,整体就像一个香甜可口的大西瓜,吃瓤就好,瓜皮扔了。











山颠一寺一壶茶


你提的问题看似简单,但要表述的是二个方面,

一,艺术作品,

二,人品道德,

归根结蒂,为社会和阶级服务。属政冶层面的东西,人微言轻,不能乱讲,

艺术作品是有标准的,

人品道德也是有标准的,

严格意义上是有区分的,艺术是艺术,人品道德是人品道德,二者不能混谈,但现实生活中,二者有着千丝万缕,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糸,因此产生了社会乱象,流毒,

简单地说,各有所需,各有所求,一句话″面子″工程,人因艺术作品添彩,艺术作品因人增辉,

且不说过去,只讲现在,有权有钱有地位的人,家中挂几幅名人作品,华堂生晖,同时也表现主人的文化修养与艺术作品抬高的身份,

一日,去某地访友,见到一商铺,进门看到一幅字,且不论水平高低,讨教中得知是″县太爷"大作,从老板眉飞色舞的神态中,我读懂了″名人效应",也看懂了″艺术"价值,更明白了″互补"的关係,

这就是你要知道的,(个人看法,不参加讨论,谢谢!)


老鬼画符


《藏经阁》——拍摄于苏州还带寺

一个人的道德情操,思想境界,决定他的艺术作品的高度。据说秦桧的书法也不错,就从过去的科举制度来说,没有一定的真才实学,也不可能爬到那么高的位置。然而,他留给后人的只有骂名,让后人唾弃万年。而岳飞因精忠报国,名留青史。一首气吞山河的《满江红》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同样是演小品的陈佩斯和赵本山,从小品的内容,表现的风格,人物的性格,格调等,就能看到一个人艺术修养的高低。从事摄影创作的摄影爱好者,在进行摄影艺术创作中,拍摄者对摄影艺术修养追求的深度,也决定了其摄影作品艺术表现的高度。

前一段时间,有些人提到摄影拍摄人体艺术与绘画中有关裸模方面的问题,我当时没有就这些问题进行回答,今天在这里说一个苏东坡与佛印的一次对话,在过去文人墨客都喜欢与和尚为友,谈经论道。苏东坡也不例外,一次在寺庙里,苏东坡问佛印: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佛印道: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苏东坡闻后大喜,看着佛印肥胖的身体,却对佛印打趣地说道: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屎一堆。佛印听苏东坡把自己比作一堆牛粪,不仅没生气,却心平气和的说到: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


摄汇纪实


艺术作品的高度和个人人品道德没有根本的关系,艺术家的思维超乎常人,也惟有如此才能到达普通人无法到达的高度。比如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毕加索,他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是西方现代立体画派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人们誉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但是他的个人作风并不良好,多次见异思迁,这个事不论中外都是个污点。扎个小辫辫,留个披肩发,言谈举止不与常人同,在常人眼中艺术家就是个异类。他们是活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至少在西方没有“德艺双馨”这个词。

再比如宋徽宗,独创“瘦金体”流传千古,书法艺术造诣颇高,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不好,丢了江山还被人囚禁。蔡京是北宋大奸臣,但他是实力派书法家,原为“宋四家”之一,后因道德问题被蔡襄代替。为什么在东方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爱屋及鸟还是求全心理在作怪。孔子是思想家教育家当初还诛杀异己少正卯,但这并不影响他儒家文化的流传。所以说追求艺术的高度和个人道德没有直接的关系,在当代明星歌唱家闹出丑闻比比皆是,太多了,但毕竟不是主流。


影动九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