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的文學價值體現在什麼地方?

戰國君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各時代文學達到高峰,不可超越,於是出現另一種藝術形式。

實話實說,四大名著,《三國演義》,從頭看到尾,還不錯。《水滸》,看到梁山好漢排座次,再沒什麼好看的了。《西遊記》,神怪小說,大鬧天宮之後,西天取經,遇到妖怪,孫悟空的本事打了折扣,要請觀音幫忙,故事情節重複。《紅樓夢》,除了養活一大批紅學專家,沒看出有什麼文學價值。


趙日金141


我第一次看《紅樓夢》那是讀小學四年級的時候,還是繁體字,看得似懂非懂。後文化大革命開始成了禁書。再後來公開發行了,我還是排了一個小時的隊才買上的。

說到《紅樓夢》的文學價值,我認為無外乎這麼幾點:首先是作者的親身經歷和親見親聞,也是在作者最熟悉的,感受最深的生活素材基礎上創作的,實錄實情,把飽含辛酸淚水的真實感受用“滿紙荒唐言”的形式表現出來,以假存真。其次《紅樓夢》生動而真實的展示了廣闊的生活場景,禮儀、習俗、愛情、友誼、倫常關係和喜怒哀樂,以及飲食、穿著、生活起居等瑣事細節。三是《紅樓夢》將傳統的寫人手法打破了,如實描寫從無諱飾,因而使每個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活了。四是結構,《紅樓夢》構思完整,嚴謹精細。從情節安排、人物言行到故事發展,都置於整體結構中,沒有多餘的筆墨。


讀走西藏


巜紅樓夢》是一個奇蹟,正如其它世界名著一樣,歷久彌新,百讀不厭,令人驚歎,它在思想上的價格暫且不談,僅文學上取得的成就,叫人歎服:

第一,從題材上講,上界各國的文學都經歷了從寫神話鬼怪——寫英雄人物——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三大階段。巜紅樓夢》要比歐洲寫平民生活的作品《巴黎的秘密》早一百多年,與英國寫鄉間女僕的巜帕美拉》幾乎同時,可以說在題材方面,與世界近代小說的開創期是同步的。題材的變化,使內容的真實性大大增加。

第二,結構上的變化。古典小說的結構不外乎單線和複線。單線一般來講,情節曲折緊湊,故事單純流暢。但失之單薄,缺乏層次感、立體感,很難展示生活本身的廣泛性、多樣性,比如巜西遊記》、巜水滸佐》等。複線較單線而言,情節複雜多變,也較有層次感,但一個一個故事仍然是塊狀的,之間聯繫不緊密,少一塊兩塊也不影響整體故事發展。而《紅樓夢》是作者生活的綵線織成的一幅藝術巨錦:濃淡、明暗、層次渾然天成。

第三,塑造一批典型人物。人物的類型化還是典型化,是以《紅樓夢》為界線的。巜紅樓夢》成功地塑造了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薛寶釵、史湘雲等藝術形象。只所以如此,就是作者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去寫作,而不是以前那種“惡則無往不嚴,美則無一不美”的類型化模式去描寫。

作者借鑑了巜金瓶梅》的一些寫法的,同時也借簽了古典小說、戲曲、詩詞等藝術形式,創造性地給我們留下了這部鉅著。當然,巜紅樓夢》的文學藝術價值絕非這些,它的情節波瀾、細節提煉、感情表現、環境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活動描寫等等都是出類拔萃的,值得我們研究、繼承和發揚光大。






都市閒翁


《紅樓夢》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學鉅著。在文學價值上體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詩詞歌賦妙不可測,讀紅樓夢,首先是要讀懂這些內容,才能理解其中的酸甜苦辣之味。

其二、是他的隱語,假語稱、真事隱。叫人摸不透、看不明,需要認真研究,因此很多專家、學者、紅學派研究來研究去還是各抒己見,這就是這部鉅著的文學價值所在。話說的太白,就沒啥意思了。

其三、是對各種人物的描寫、刻化真是出神入畫、栩栩如生。從穿戴、舉止、言談、生活習慣、性格、做派、作詩繪畫的內容等,從始到終每一個文學個體都非常鮮活,無一穿邦的。

其四、用文學形式來表述封建家庭的興衰,更據說服力。

其五、用賈黛的愛情故事來揭露封建禮教的腐朽,更具批判性。

其六、《紅樓夢》給了讀者和研究者很大的思考、猜測空間。使這部鉅著產生的懸念讓人們永不停息的去討論去捉摸,讓每個人心中的《紅樓夢》生生不息。


悠閒典雅


文學作品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思想和精神的價值意義上:

  • 是作者擺脫自戀和自我主義的傾向,使讀者體驗到詩性的意味和純正的美感、以健康積極的趣味創造一個真善美的世界;以充滿同情和悲憫的情懷,敘述具有人類性和社會性的經驗內容;以文化自覺客觀地發現社會殘缺和病象;不淪為市場的奴隸,而用娛樂和虛假的方式來粉飾現實以及迴避歷史;擺脫市儈對自己心靈的毀壞,而以昇華力來描寫和敘述;擺脫金錢和權力等異化性力量的消極影響;捍衛作者自己的理想以及內心的尊嚴與自由。

無疑,曹雪芹在《紅樓夢》中讓這一切都做到了完美的契合。

一,佛說:“一切有為法,盡是因緣合和,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

人生何不是如此?世事何不是如此?《紅樓夢》又何不是如此?

看似空空入書,卻又細微入世;看似富貴繁華,卻又悲苦淚流;看似兒女情長,卻又薄涼情枯;看似無所為意,卻又批駁有狀……太虛有幻境,於離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化作一場人間真情事,醉就這一場紅樓夢。緣起時起,緣盡還無,老子·道德經說“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寶玉入“太虛幻境”,“但見珠簾繡幕,畫棟雕簷,說不盡的那光搖朱戶金鋪地,雪照瓊窗玉作宮。更見仙花馥郁,異草芬芳,真好個所在”。見了眾仙女,聞了“群芳髓”香,喝了“千紅一窟(哭)”茶,飲了“萬豔同杯(悲)”酒,聽了《紅樓夢》仙曲十二支,睡了“素所未見”之“鋪陳”……其中盡述“閨閣昭傳”。

曹公以白話文章回體

的形式,把封建禮教下賈府為主的四大貴族的興衰過程,以每一幀生活細節、人物轉換、環境佈景,在悲歡離合,榮華富貴以及世態世道中,栩栩刻畫而來。文中語言精煉流暢、人物形象生動,帶著詩意和美學的高度,處處帶著隱筆,意義深藏。

看似是以愛情為主線,實則是批判和嘲諷封建禮教制度。一切悲劇,都呈現作者心中新生的民主思想。任何跨時代的突破和挑戰,都要讓意識領先進化,這就是文學在相應時代下的社會價值,“共情”,才能引起共鳴


二,“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真事”隱,“假語”存,欲語還休,全書的思想,暴露了作者寫作的意圖,是自己對人生的大徹大悟,也是鼓勵於封建禮教下女子思想的獨立。

十二金釵,就算掙不脫時代束縛,卻也有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和很多文學作品中所描述的清朝女子,裹著小腳迂腐刻板的形象不同,她們每日遊走於大觀園中,嬉笑怒罵,風情萬種。這就是一群被釋放天性的大腳姑娘,每一個女子都妙曼溫柔,才思敏捷,聰慧超脫,全然躍於紙上。而這本書大概成於清朝乾隆年間,雖曹公費勁筆力掩藏起時代背景痕跡,隱隱約約,似是而非,一切全憑讀者在其中去揣摩,但所描述的很多事物風俗都與清朝相符。

書中作者創作出屬於不同人物性格特徵的“詩詞歌賦”,讓人歎為觀止。擬題、捉韻、創作、鑑賞、點評等,作者有成熟的一套創作理論,在書中運用自如,黛玉是黛玉,寶釵是寶釵,湘雲的風格,也別具一格,每一女子的才思,都豐滿而形象,在詩詞間就已使人對作者和虛構的人物,真假難辨。


還有文評,詩評,對佛教、陰陽的評價、還有各種文學樣式(戲劇、古文、方言小說等等)和文學體裁(詞、騷、賦等等),無所不精,無所不達。

《紅樓夢》就是一部百科全書,中華文化的綜合體現,其涉及歷史、醫學、服飾、飲食、風俗、禮儀等諸多方面。在緊湊的情節中,令人目不暇接。

而我認為,這本書最為值得尊崇的價值,就是對女性的尊重,雖全局徹底是一個悲劇,反應了封建制度下女性權利被壓抑的真實狀況,曹公為之痛心吶喊,在封建禮教下,多麼的難能可貴,多麼的高尚而偉大。


無量天真


《紅樓夢》是清代著名小說家曹雪芹寫的一部文學名著。曹雪芹名霑,滿族正白旗包衣管領下人。出身大官僚地主家庭,前輩連續做了三代江南織造。1727年,父親獲罪落職,家產被抄。從此他住在北京,過著貧困的生活。少年時代的豪華生活,使他熟悉了貴族大家庭和封建統治階級的種種人情和世態。晚年貧困潦倒,使他能夠更清醒地、更深刻地觀察生活,看清剝削階級的腐朽和罪惡。他以滿族貴族官僚封建家庭生活的素材做基礎,廣泛深刻的反映了當時中國封建制度走向沒落的社會現實。通過對大地主大官僚賈家興衰的描述,進一步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反動腐朽本質,抨擊了罪惡的封建社會制度,反映了適應當時社會進步的民主思想。但是《紅樓夢》中也雜有一定的封建糟粕,應當有所批判。

一,《紅樓夢》的藝術成就首表現在塑造了性格鮮明、血肉豐滿的眾多人物形象,不少人物有著典型意義。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晴雯、王熙風,,,,,這些人場既有深刻的賈府統治階層地位的本性,又有鮮明的個性特徵,能激起讀者強烈的愛憎感情。《紅樓夢》不同於《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寫的都是男人,男子漢英雄人物,《三國演義》中的劉備、關羽、張飛、趙雲、曹操、典韋、張郃、等,《水滸傳》衝李逵、武松、魯智深、林沖等,這些人物的鬥爭故事本身就具有激動人心的力量,這是一。這些典型是在民間長期傳說中豐富起來的,這是二。曹雪芹創的創作典型與《三國》和《水滸》相反,他創造了許多婦女的典型形象,反映了貴族家庭中時生活,都寫的激動人心。他能探索到這些婦女的靈魂深處,揭示被封建禮教壓迫者反抗精神和高貴品質,也是暴露封建家統治者的醜惡。他成功描繪了各個少女不同的精神面貌,塑造出不同的典型。在藝術上,比起《三國》和《水滸》又有新的發展。

《紅樓夢》是以日常生活和愛情題材來塑造人物形象的,並且善於通過反覆細緻的描寫來刻劃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出人物的性格。在這些日常生活、具體細節真實性、生動的描寫中,各個人物都以自己的言行,充分地顯示出自己的性格特徵,同時又表現出不同性格是由不同時階層出身,不同的社會地位,不同的文化教養、經歷所造成的。(賈寶玉和林黛玉同是貴族叛逆者,但由於種種原因,寶玉身上卻沒有黛玉的多愁善感、孤傲寡歡的特點)。因此,這些人物的命運、經歷和相互關係的描繪,就反映了種種社會矛盾,揭示一定的歷史本質,有著深厚的思想意義。除描寫日常生活細節外,作者更把人物安放在尖銳的社會衝突裡,以顯示其性格的本質特徵和精神面貌。例如寶玉捱打這個事件,不但集中地表現了封建正統的擁護者和叛逆者之間的矛盾,而且鮮明地寫出了賈母、賈環等人的性格。搜查大觀園,是封建勢力向叛逆者和反抗者的一次鎮壓,矛盾達到高潮。通過這次新舊勢力的矛盾和鬥爭,刻劃了許多人物。風姐的兩面三刀,王善保老婆的狐假虎威的奴才相,惜春的膽小怕事,迎春的懦弱無能,探春的敢說敢當,都一齊活躍在紙上。尤其是晴雯,她桀驁不馴,“豁郎一聲,將箱子掀開,兩手提著底子,將所有之物都倒出來。”並把王善保老婆痛罵了一頓,充分表明了這是一堅強不屈的女性。

《紅樓夢》在塑造典型形象時,細緻入徽、簡潔扼要的心裡刻劃,揭示了人物內心深處的思想感情。如三十二回,黛玉聽到寶玉在湘雲、襲人面前說她不說那些混帳說”以後,作品用了一大段筆墨,寫出了“黛玉聽了這話,覺得又喜又驚,又悲又嘆”,使我們瞭解到這個少女對真摯愛情的追求,對惡劣環境的警惕,以及對自已孤苦無依的命運的感嘆。《紅樓夢》還注意到景物的描寫,達到了“情景交融”的絕妙境界。瀟湘館的一草一木,似呼都賦有黛玉性格的特徵,它們與黛玉的性格融合成為一體,對黛玉純潔孤傲、多愁善感性格的刻劃,起到了有力的陪襯作用。

《紅樓夢》在語言創作上也有它的特色,不同於《三國》《水滸》。《三國》的語言半文半白,不夠純粹;《水滸》的語言是生動精粹的,主要表現出英雄人物的精神面貌。其特色,有著河北,山東人的方言和語音。《紅樓夢》塑造了很多婦女典型,寫出了她們的不同性格,尤其在人物對話時,顯示出豐富多采的語言風格,有柔婉的南方情調,有潑辣的北京直白,有豪爽的東北大姑娘腔調的表現,和《水滸》不同,在語言上有新的創造。

人物語言是表現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紅樓夢》里人物的語言,都達到高度的個性化。許多性格相似的人物,因其身份教養與處境不同,語言也呈現出極大的差異。黛玉對襲人說:“好嫂子,你告訴我,必是你們(指襲人和寶玉)兩口兒拌了嘴,告訴妹妹,替你們和息和息(南方伊呀調)。“晴雯諷刺襲人:“我倒不如‘你們’是誰?別教我替你們害臊了!便是你們鬼鬼祟崇乾的那些事,也瞞不過我去(東北大姑娘的直爽)。”前者含蓄又尖銳,顯示出說話人的伶牙俐齒;後者值截顯豁,象燃點了爆竹,一下子爆炸開來。

《紅樓夢》繼承並發展了中國白話小說的優秀傳統,在語言運用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卡。古典詞語的熔鑄和口語、俗語的加工,都達到較高的水平。它的語言新鮮活潑,準確精煉,豐富多采,富有想象力。不管是敘事、狀物、寫景都做到了高度筒潔傳神。如,一天賈寶玉在賈母處正“喜之不勝”,忽聽賈政叫他:

,,,,,,寶玉呆了半響,登時掃了興,臉上轉了色。便拉著賈母,扭得扭股糖似的,死也不敢去,,,,,,寶玉只得前去,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這邊來,,,,,,寶玉只得挨門進去,,,,,,寶玉連連答應了幾個"是",,,,,,賈政說畢,斷喝了一聲;“作孽的畜生,還不出去!”,,,,,,寶玉答應了,慢慢的退出去,向金釧兒笑著,伸伸舌頭,一溜煙去了。

這裡,把寶玉因賈政呼喊而引起的感情變化,多麼鮮明、生動地表現來。“呆”、“扭”、“挪”、“蹭”、“挨”、“退”、“笑”、“一溜煙”幾個詞語,維妙維肖地描繪了寶玉當時的神態變化。

《紅樓夢》高度的語言成就,對我國文學語言和現代白話文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紅樓夢》在結構上也有它的獨創性。《水滸傳》的結構如百川歸海,敘述一個個人物怎樣被逼上梁山。《三國演義》結構象紀事本末,從一件事發展到另一件事。《紅樓夢》的結構象一棵大樹,根乾枝葉花實合成一個整體,而枝幹清楚,脈絡分明。它在第五回《警幻仙曲演紅樓夢》裡,把全書中人物作了概括而暗示性的描寫,就籠罩全書。首尾相應,各面貫通,筋絡縱橫交錯,眾多的人物、眾多的事件構成為一個整體。作者善於認識和把握生活現象間的內在聯繫,通過藝術形象完美的表現出來。寶、黛愛情悲劇是小說的中心線索,這中心線索又和賈府的興衰交織在一起,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形成小說的主幹,每一情節的發展都深入而細緻熨貼,引人入勝,不是一瀉到底,而是波瀾橫生。

《紅樓夢》篇幅巨大,為了便於讀者掌握全書的人物、事件,書中在第二回借冷子興演說賈府,對全書作了概括的介紹,然後才逐步展開主要情節的描寫。而安排故事情節時,又能抓住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如劉姥姥三進榮國府的安排,對全書的結構有扱大意義。初進、二進的描寫,介紹了賈府的繁華奢侈和許多主要人物,到劉姥姥三進大觀圓時,賈府已衰敗了。前後的對比,給讀者以鮮明強烈的的印象,也揭示了賈府興衰的原因與發展過程。《紅樓夢》中許多日常生活場景的描寫,通過情節的安排,巧妙地和刻劃人物結合起來,把生活寫得生動逼真,使作品充滿了生活的興味。

才疏學淺,請批評指正。


用戶王者孝


紅樓夢,是一部文學類小說而非論述之文。它是一部自述式的寫實小說而非自轉。它是一部以文論史的架構敏思而成的小說而非言情小說。

此書的輪次在於作者自演歷史,是以自身己家的過往繁榮與破敗為中心題材。以親戚四大家族代替自家的歷史並以真假模糊的筆法來呈現給後世讀者的。此書的價值就在於書作的構思安排上。也就是文學筆法上是如何落筆,如何轉換內容的。

此書重點在於人物安排上。時間,地點,地位,作為及人物能帶給讀者心中的喜怒哀樂和可喜可恨可惡可悲的心靈感應。

此書的文學價值觀念在於對後世的影響:如何看待清王朝的黑暗與腐敗,如何看待官史勾結欺壓良善的一面。如何理解下層貧民的遭遇和苦難。如何看待清王朝十四次的文字獄對後世官民的可怕影響。如何看待舊王朝兩種不同階級的鬥爭和人民大眾對清王朝的不滿和清王朝最後滅亡的原因。但此書的直白文學造化在於宣揚儒家思想的仁義禮智信及孔子召示的中庸之道。關鍵在於禮制天下,官就是官,民就是民,貴與賤都是宿命,官與民不可逾越,一切世道不可違禮,以禮制來束縛大眾的思想與意念等。通過這些,曹雪芹的用心著書的目的便一目瞭然了。曹雪芹有心反抗家庭和社會,但苦於儒禮束縛了人心,他便無所作為了。他的家是如何敗落的。賈寶玉出場代表了誰?林黛玉的悲慘結局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後人是否可恨王熙鳳而可憐林黛玉,書中的貧民傭人丫頭和主人等都代表了哪個階級的立場和利益,賈寶寶是不是曹雪芹,這大觀園究竟在什麼地方。曹雪芹為什麼給後人留下這麼多謎等等。所以後世為什麼出現那麼多紅學研究家,紅學專家,此書為什麼那麼被人著迷等,原因是都想弄明白此書內容的真象而並非喜愛幾個女子或幾篇詩作而已。


福自福地來wjf


用奔流的血流作誠實的見證

——兼論曹頫“白茫茫大地一片真乾淨”與T.S.艾略特《荒原》之比較


現存120回《石頭記》的真正作者、清代大文豪曹頫(1706年6月8日~1775年?)長久埋沒在歷史塵埃的深處,這是中國文學界、文化界和思想界的沉重悲哀,是中國知識分子在學術和道德上的巨大傷口。

儘管如此,曹頫的作品在中國卻始終擁有龐大而狂熱的讀者群,並使來自歐美的文學和歷史領域的專業研究者深感著迷。不為人知的曹頫可謂“孤篇獨絕,竟成大家”,他以廣為人知的《紅樓夢》(本名《石頭記》)而註定成為世界文學歷程中一座偉岸的里程碑。

曹頫的《石頭記》既有華美精緻的文字表象,又有博大莊嚴的精神氣質;他繼承了東方文明古國源遠流長的文學傳統,然而又在語言文字和思想情感的複雜性與穿透力等方面達到了古往今來漢語寫作者難以企及的高度、廣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在曹頫的作品裡,大家又不難發現世界各國、各民族、各語種裡最優秀的小說家、戲劇家和詩人所共同遵循的藝術法則與道德取向。

曹頫的獨特性在於他以個人成長的經驗和始終如一的純真之心觀察、辨析其生活環境,揭示了假醜惡肆行於世、真善美慘遭摧殘的悲哀現實,摧毀了古中國存在任何所謂“盛世”的神話。

與此同時,曹頫的博大與悲憫使世界的複雜性在其筆下得到了自然而真實的再現,不但人性的真善美與假醜惡有機地統一於作品中的各種角色,而且一個古老而封閉的文明陷入死亡荒原的大趨勢,以及這種文明獲得新生的內在資質,都得到了形象而深刻的呈現與闡釋。

《石頭記》以一個小男孩賈寶玉的成長過程為主線,逐步揭示生活環境對於他的全部意義。賈寶玉對世界的觀察是敏感的,他在幼年時期就指出男人們是一群“濁臭逼人”的“國賊”、“祿蠹”,表達了不願按既定生活程序進入成年人世界的志向。賈寶玉對其生活環境口無遮攔的尖刻抨擊,一開始只是被他周遭的男人女人們當作小孩子的無知戲言。然而小說接下來展開的一個又一個的情節,卻充分映證了賈寶玉的觀感。

在這個男人佔絕對統治地位的世界裡,男人們道德敗壞,愚蠢無能,貪婪虛偽,他們駕馭的國家機器充斥著黑暗和腐敗,官僚貴族驕奢淫逸,寡廉鮮恥,肆行貪汙掠奪,法律如同兒戲,禮教徒有其表。《石頭記》甚至尖刻地諷刺了皇帝,這個位於國家機器頂端的所謂“聖人”,其實不過是沉溺於“聖朝”“聖世”謊言中的昏君和暴君。賈寶玉終於明白,這樣的皇帝所統治的世界,不過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末世”,它摧毀一切美好的事物,包括愛情,因此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遠遠逃離。

鮮為人知的是,《石頭記》的這種徹底批判有著鮮明的指向性。小說在敘事時間的安排上極為精妙,曹頫按照從自己出生的1706年6月8日(農曆四月二十八乙卯日,“藥王聖誕”日)到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年底這樣一個真實的年代序列逐年展開敘述;這個時間序列隱藏在120回小說情節之中,同時又被曹頫用曆法特徵、元旦朝賀、皇家殯葬、黃河在河南境內大決口以及八字命理、科舉考試等情節暗示出來。從1706年到1724年這一時期,恰好是被吹噓為超越中國曆朝歷代的“康熙盛世”,而曹頫筆下的賈寶玉如同安徒生筆下的小男孩,毫不客氣地指出所謂“盛世”的華美新裝不過是一絲不掛的荒唐醜態。

曹頫在時間敘述上的精妙安排,是徹底澄清二百多年來關於《石頭記》的幾個基本疑問的“時間密碼”,同時又是射向造假者的穿心利箭。

《石頭記》傳遞了曹頫對於古代中國社會和歷史的深刻洞見。黑格爾在《歷史哲學》中批判道:“中國的歷史從本質上看是沒有歷史的,它只是君主覆滅的一再重複而已,任何進步都不可能從中產生。”曹頫的《石頭記》顯然早已詳盡透徹地表達了類似的絕望觀察。

曹頫的絕望使我想起曾經站在諾貝爾文學獎領獎臺上的英國大詩人T.S.艾略特。將《石頭記》的批判意識與艾略特的《荒原》作一番比較,大家就會發現:中國作家與詩人的“荒原意識”在曹頫筆下已經構築了完整的思想體系。曹頫對社會、時代和歷史的批判是全面的、徹底的和義無返顧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恰恰是“荒原意識”曹頫式的表達。

1922年10月,T.S.艾略特發表長篇詩作《荒原》(The Waste Land),在英美詩壇上引起了巨大震動,在現代派詩人那裡引起了思想共識和藝術趨同,有人將這種文化心態稱之為“荒原意識”。所謂“荒原意識”,就是在《荒原》的影響下,一部分現代派詩人頭腦中產生的對於西方社會乃至人類整體悲劇命運的現代性關照,以及對於荒謬與黑暗現實社會的批判意識。

《石頭記》不僅是一部愛情悲劇,而且還包涵了更為深廣的內容。作品以曹頫從出生到18歲的真實年代序列為敘事的時間主線,以其親身經歷為小說情節和人物原型,對其所處的家庭和社會作了全景式的生動描寫,真實而充分地展示了曹頫的心路歷程。其中既有對愛情刻骨銘心的體驗,也有對家庭和婚姻的冷峻透視;然而更多和更主要的方面,是曹頫對其所處的以男權為中心的傳統社會進行了全面的批判和徹底的否定。

魯迅先生用《狂人日記》揭露了傳統社會“吃人”的本質,《石頭記》的“滿紙荒唐言”則是曹頫對其所處的那個社會和時代所發出的血淚控訴:荒唐!這種荒唐的表現,就是明末大思想家李贄所揭露的“說假話,行假事,做假人”,“滿場是假,無所不假”;這種荒唐的文化本質,當然是曹頫巨筆所描畫的“皇權至上”這一暴政體制所造就的自欺欺人的奴性。

從政治意義的角度來看,曹頫用一部小說粉碎了康雍乾所謂“盛世”的謊言;從文化思想的角度來看,曹頫通過描寫賈寶玉的離家出走,對自己身處其中的那個封閉的文化圈作了全盤否定。

曹頫是絕望的,但絕望不是他的全部,他還有清醒和傲岸的一面。曹頫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在歷史長河中的地位,充分了解自己獨有的高貴价值,因此他可以對皇權的淫威、科舉仕進的規範道路,以及富貴貧賤的無常採取無比藐視的態度。

這種價值取向,絕非出於血勇匹夫的鹵莽,而是源自“不失赤子之心”的聖賢君子對庸常價值體系的決絕立場。曹頫在小說中所提出的“不失赤子之心”,顯然承繼了李贄李卓吾的“童心說”;而曹頫對於現實及他所理解的傳統社會的徹底否定,顯然又與後世龔自珍的“四海皆秋氣,一室難為春”心意相通。

在艾略特置身其中的西方文明“荒原”之上,畢竟有拯救的聲音——雷霆開始說話了,它說的是梵語:“佈施。慈悲。忍辱。/平安。平安。平安。” 這被一些研究者認為是詩人已經對西方文明絕望,轉而試圖從異質的東方文明中尋找西方社會的復興之路。

艾略特最終當然沒有轉向東方文明,在經歷了人生的種種挫折和精神上的困惑之後,他轉向了天主教。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認為,艾略特早期作品反映了現代資產階級社會中人們的絕望,但另一方面,“一個人不能老是對生活絕望!一直絕望到成熟的晚年……或早或晚不得不對生活和社會採取一種肯定的態度”。而艾略特的好朋友艾肯則認為,艾略特從大學時充滿銳氣和激情的寫作逐漸退卻到“遵從規範的安全境地”,是一種奇蹟般的轉變,但也是一種投降,是他所知道的“最令人悲傷的事情”。

艾略特崇尚的是“模式和秩序”,追求“絕對秩序的世界”和“絕對真理”。他宣稱,“絕對真理”是以“信仰行為”為基礎的,如果信仰消滅了,理性認識與知覺的架構也就倒塌了。他參加英國天主教運動,正是因為他認為這一運動是傳統的繼續,是歷史和儀式的延續。與艾略特不同的是,曹頫在現實社會中的任何宗教活動中都找不到精神的寄託。在曹頫筆下,寺院、道觀和庵堂基本上是流氓、騙子、殺人犯和柺子等作奸犯科之輩的庇護所。這表明曹頫註定不會以任何方式與其置身其中的社會達成任何妥協。

艾略特曾解釋說,基督教調和了他與人類存在的關係,否則這種存在就會顯得空洞無物,令人噁心。沒有宗教信仰的曹頫如果不願意調和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他又是依靠什麼來維繫自己的精神世界,使其不至於崩潰呢?

我認為,由太史公司馬遷所總結的“發憤著述”的人文傳統是曹頫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柱;而從根本上來說,中華文化裡固有的博大、剛健、豪邁的君子之風和浩然之氣已經內化為曹頫個人的精神氣質。

這種精神氣質是不可複製的,但它又似曾相識;是個人的,而又歸類於群體;是歷史的,卻將再現於未來;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這種精神氣質的內涵,就是傲然獨得的個體敢於以其同時代人難與比肩的高妙才華和熔金裂石的道德勇氣,堅決反抗歷史進程中的一切暴政、強權和謊言;是不惜以生命的慘痛為代價,以奔流的血淚作一個時代誠實而永久的見證。

中國歷史舞臺上從來不缺乏“這一個”,“這一個”所體現出來的精神氣質構成了中華文化綿延不絕、至大至剛的人文傳統。這一個,被砍掉膝蓋卻可以站得更直;這一個,被流放到千里之外卻可以流芳千古;這一個,為救民於水火累累若喪家之狗而不失其志;這一個,慘遭暴君閹割卻可以將帝王將相眩目的光環打得粉碎,盡顯流氓無賴的猥瑣原形;這一個,敢於為變法而引頸就戮;這一個,身陷囹圄卻矢志以監獄為戰場,以淋漓的鮮血譜寫自由的華章。

曹頫出現在這樣一個群體裡,是一種偶然,也是一種必然;他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奇蹟。作為一個思想者,他遺憾地沒有艾略特那樣多元選擇的天空;但作為一個文學家,曹頫綻放了他最絢爛的才華,完成了一個偉大的文學家應該竭盡的義務和使命——用奔流的血淚去作誠實的見證。在曹頫的時代裡,我們看不到希望;但是在曹頫的文采和風骨中,我們卻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一個民族、一種文化涅槃新生的優良資質。

曠世奇才曹頫其寂寞而慘痛的生命,以其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表現力和思想穿透力,以其無與倫比的奇思妙想,鍛造了世人無法繞開且難以逾越的藝術高峰。如此令人震撼的一座豐碑,足以成為曹頫身後中國每一個時代文學藝術、教育學術,以及思想道德等多個領域的試金石。



(好了)


廣百宋齋


一、以切身感受的事為題材

它是在作者親見親聞、親身經歷和自己最熟悉的、感受最深切的生活素材基礎上創作的。這在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史上還是第一次。從這一點上說,它已經跨入了近代小說的門坎。

二、再現生活的廣闊畫面

紅樓夢》具體、細緻、生動、真實地展示了作者所處時代社會環境中廣闊的生活場景,禮儀、習俗、愛情、友誼、倫常關係,種種喜、怒、哀、樂,以至飲食穿著、生活起居等等瑣事細節,無不一一畢現。這也是以前小說從未有過的。

三、突破傳統的舊方法寫人

《紅樓夢》一出來,傳統的寫人的手法都打破了,不再是好人都好、壞人都壞了。作者如實描寫,從無諱飾,因而每個人物形象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這一看法是魯迅先生首先提出來的。

四、全書有機的整體結構《紅樓夢》全書的結構

構思完整,精細而嚴密。情節的安排、人物的言行、故事的發展,都置於有機的整體結構中,沒有率意的、多餘的、遊離的筆墨。

五、以假存真的特殊手法

紅樓夢》第一回以“甄士隱”、“賈雨村”兩個名字標為回目,實有“真事隱(去),假語存(焉)”的寓意在(曹雪芹一定對為他的書加評語的脂硯齋說過這一意圖,可脂硯齋將後半句“假語存焉”錯聽成“假語村言”--說錯,是因為這四字組不成短語,除非是說“假語虛言”或“俚語村言”方可;若只諧音三個字,則“假語村”更不成短語;還將聽錯的話寫入《凡例》末段,後來這一段又移作首回回前評,並被傳抄者混為正文,“假語村言”四字,遂訛傳至今)。作者想以假存真(用假的原因自有政治的、社會的、倫理道德的、文學創作的等等),實錄世情,把飽含辛酸淚水的真實感受,用“滿紙荒唐言”的形式表達出來,其內涵和手法,自然都很值得研究





歷史回放機999


《紅樓夢》的文學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一、《紅樓夢》自身所擁有的文學藝術和思想價值

紅樓夢經曹雪芹十年如一日的批閱,幾度校對和刪減,最終塵埃落定,如同那一塊沉重的“補天石”,重重的落在了文壇,成為了新秀,並作為代表步入新的境界。

《紅樓夢》語言文學藝術價值令人欣慰,語言流暢有情趣,自然規範生動,有詩意和美學的高度,生動形象精煉,含蓄委婉,多處隱筆來表達深層意思。文中的詩歌朗朗上口,思想明確,用詞恰當,符合人物特徵,並展現人物個性,情景交融,用意深刻,回味無窮。

《紅樓夢》的思想價值很高,俗話說一部唯美的文學作品,如果沒有了思想價值,就失去了靈魂,而紅樓夢看似一部愛情故事,實則借愛情故事寫封建社會,把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化為情而去描述,用各種瑣碎得矛盾體現社會現狀和社會矛盾,用意極為深刻,具有思想的空間跨越和年代跨越,闡述一個末世的到來,借仙人之口,石頭之錄訴說了一個盛世中存在的末世情緣。

用賈寶玉和林黛玉這種有違封建傳統禮教的超前愛情價值觀為主線,來延伸和體現民主思想,批判和諷刺禮教制度,以悲劇的情節暗示一種境界的出現,萌芽和發展,那就是打破傳統的思想,敢於挑戰的思維,所以《紅樓夢》的主題思想價值是進取的,是值得肯定的。

二、《紅樓夢》所涵蓋的人文歷史以及社會現象

《紅樓夢》中有古代官制的縮影,寧榮功臣的世襲,朝廷的官員配置和用途,以及當時官員的權力,比如賈政輕而易舉的就可以為賈雨村弄個官職,護身符的說法,古代官員的禮儀服飾等等細節足矣說明《紅樓夢》是一部歷史大作。

同時它也是一本哲學文獻,其中就出現了矛盾的思維,比如晴雯的死亡就是矛盾的激化,階級矛盾鬥爭的結果,還有賈雨村、王熙鳳等人的結局,都是因果關係,極具哲理性,除了這些比較深刻的意韻外,《紅樓夢》還在當時的文化形態領悟、民俗風情現象,各種用具等製造業方面也有很大的貢獻,是有利於研究古代文明發展的的重要史料。

三、《紅樓夢》的社會影響力

《紅樓夢》凝聚了中國文化的精髓,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現在來研究紅樓夢其實就是保護和推崇國學和傳承中華五千年文化,這是《紅樓夢》的價值取向,也是紅學研究的真實目的。

這部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幾經周折,從《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鑑》、《金陵十二釵》直到後來的《紅樓夢》,可惜後數十回成為了遺憾,雖然有了續寫,且不解奇夢,這部小說是世界公認的文學鉅著,900多個人物,有姓名稱謂的就有700多人,這樣一個龐大的群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業生涯和環境生活,可謂是實打實的人間百態。

從胡適先生《紅樓夢考證》再到周汝昌先生所著《紅樓夢新證》,紅學人物及紅學著作如午後春雨,下的大又下的急,就當今作家寫的《紅樓夢》續集就好幾十部,更別提《紅樓夢》點評,解說這一類的書籍和作品,其影響力不僅僅在國內,國外也頗受關注,可謂影響深遠。

《紅樓夢》雖然深奧,有廣度,可是讀者千萬不能人云亦云,無中生有,千思百想,扭曲了這本中國文化經典所具備的文學藝術和思想價值,要拘泥於文本內容和思想去研讀,再結合相關點評書籍和紅學專家的點撥深入淺出的分析,才能更好的學習,用已知的文學去解釋遺留的未知問題,從而倡導進取和超越,來更好的傳承和發揚中國文化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