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爭中航母真的是“活棺材”嗎?

Futute


一直以來有這麼種說法:

航空母艦就是活靶子

其實兩個例子可以反證航空母艦仍然能夠在現代政治和軍事博弈中發揮重要作用:

  • 中國在2010年代後擁有重型航空母艦並繼續堅持發展更大且技術更先進的航空母艦
  • 五大常任理事國在進入新世紀都沒有放棄航空母艦,包括經濟一直低迷的俄羅斯

如果說中小國家不具備說服力,那麼五大常任理事國還不夠嗎?如果航空母艦真的沒用那麼大國為什麼要拼盡全力擁有航空母艦。


蘇聯不發展航空母艦真的是因為太脆弱?

航空母艦是“活棺材”這個言論最著名的還是上世紀60年代的蘇聯,但我們把這個言論放在當時的蘇聯就會發現:蘇聯的軍事戰略乃至國家戰略都是基於“核戰爭”,所以整個蘇聯其實是在大力發展戰略核力量。而且蘇聯特殊的高緯度地理位置和東西跨度極大的領域範圍限制了水面艦艇的發展,黑海、波羅的海相互獨立且出海口受到遏制,而北方艦隊面對的長時間冰封的北冰洋。所以對蘇聯來說,“斯大林艦隊”計劃流產後發展航空母艦反而不如全面發展“導彈艦”和核潛艇,特別是能夠進行有效二次核反擊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只有這樣才能與美國達成整體戰略上的互相抗衡。

所以對於蘇聯來說,至少蘇聯在80年代前不太注重制空型航空母艦的原因不是簡單地認為航空母艦就是“活棺材”而已,完全是因為蘇聯的實際戰略需求。甚至這些“不倫不類”的載機巡洋艦其實是符合蘇聯戰略要求的,全力確保戰略導彈核潛艇的生存能力就是蘇聯海軍的核心任務。其實,冷戰期間美蘇之間所走的路線並不是一致的,對於蘇聯來說“陸權”是高於“海權”的,而美國為了達成全球部署和經濟壟斷勢必要發展一支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強大海軍,這與蘇聯是反著的。


航空母艦到底有沒有用?

蘇聯因為國家戰略問題而將忽視航空母艦的發展是個特殊的例子,但是對其他海權國家來說航空母艦仍然是最核心和最有效的海上作戰武器。就目前海上作戰模式來說,航空母艦的絕對優勢有以下兩點:

  • 航空母艦戰鬥群是唯一能夠做到空中、水面和水下攻防兼備的海上作戰體系
  • 航空母艦戰鬥群依託艦載機可以達到極限1000公里的作戰半徑,遠超其他海上技術兵器的打擊範圍

基於這兩點,從二次世界大戰開始航空母艦就作為海上作戰的核心出現,包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國所有爆發的大小規模戰爭都有航空母艦的影子:

  • 1950年朝鮮戰爭美國前後動用19艘艦隊級航空母艦和護航航空母艦
  • 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期間英國皇家海軍動用2艘航空母艦
  • 1991年海灣戰爭美英法動用9艘航空母艦
  • 1999年科索沃戰爭美國動用1艘航空母艦
  • 2001年阿富汗戰爭美英法意動用5艘航空母艦
  • 2003年伊拉克戰爭美英動用6艘航空母艦

另外,航空母艦除了應用於直接作戰也作為政治和外交恫嚇直接將問題在戰爭前解決,美國往往以航空母艦作為外交談判的籌碼。典型的例子是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美國以8艘航空母艦封鎖加勒比海地區,將蘇聯海軍拒之門外。2018年敘利亞戰爭期間美國先後派出3艘航空母艦用於海上威懾。所以我們要知道航空母艦實際作用並不僅僅侷限於戰爭本身,對於海權國家來說航空母艦的意義顯然是極為巨大的。


打航空母艦很容易嗎?

這些年來一直有一種宣傳:航空母艦就是活靶子。對於攻擊航空母艦大家往往想的比較簡單,覺得這個事情是很簡單的。但其大型航空母艦的防禦範圍是遠遠超過我們的想想,比如下圖為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戰鬥群在上世紀90年代的常見編隊形式,基本上編隊外圍已經達到50海里以上,而外圍防禦範圍基本可以達到400公里以上。而目前世界上現役的反艦導彈射程都是集中在200公里以下,想要對航空母艦直接實施打擊必須首先突破至少4艘盾艦和30架制空戰鬥機組成的防空網。美國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行動也證明原子彈並不是萬能的武器,參與實驗的“獨立”號輕型航空母艦在原子彈打擊下得以倖存。

另外還有種所謂“反艦彈道導彈”的東西,其實反艦彈道導彈這種東西實際是需要一套極為完整的作戰體系來支撐。蘇聯在上世紀60年代開始就部署過相關的反艦打擊體系,包括US-A雷達海洋偵察衛星系統和US-P電子情報型海洋偵查系統,末端再以Tu-95RTS偵察機和Ka-25RTS直升機對目標實施動態數據並引導導彈實施攻擊。然而在這種情況下蘇聯的R-27K潛射反艦彈道導彈只有1次是精準命中目標的。中國的東風-21D和東風-26系列反艦彈道導彈實際是依託最近幾十年來建立的天基和空基偵查力量才能達到打擊航空母艦的效果,而且覆蓋範圍集中在2000公里內,對於海外遠海沒有實際控制能力。所以“反艦彈道導彈”這種東西打擊動態運行的航空母艦編隊根本不是隨便哪個國家都具備這個實力的。


我們要注意的是,有能力說航空母艦隻是“靶子”的國家這個世界上一共只有中美俄這三個國家,而剩下的200個主權國家並沒有這個底氣說這種話。所以航空母艦在解決世界上大部分問題中仍然是最有效的工具,包括經濟實力極為困難的俄羅斯也在儘量修復嚴重受損的“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並不斷推出自己的航空母艦發展計劃。作為海上實力的象徵,一旦俄羅斯徹底喪失航空母艦那麼他的水面艦艇就徹底淪為“地區性海軍”,在國際的話語權也是會受到影響的,所以他不能喪失唯一的航空母艦。

而中國作為一個海洋大國,為保證海上貿易、能源生命線發展航空母艦是重中之重。而航空母艦作為海上“浮動”的作戰基地也是走向深藍的基本“配置”。就目前世界上的形勢來看,有能力的發展大型航空母艦,沒能力的發展輕型航空母艦,這就已經說明航空母艦對於一個存在海上利益的國家來說是極為重要的。所謂“活棺材”,這句話根本不是一般國家說得起的,所以就現階段該來說航空母艦還要要發展的。


雛菊西瓜Peterpan


如果說航空母艦是“活棺材”的話,那麼美國也沒有必要花費鉅額美金去建造10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以及準備再建造10艘“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去取代“尼米茲”級了。事實上,航空母艦的防禦能力極強,根本不是很容易就會被擊沉的。此外,航空母艦也不可能單獨出行,都有護航艦艇的跟隨。

航空母艦自身的抗毀傷能力就比較強。

一艘大型航空母艦的滿載排水量在10萬噸上下,僅僅所用的鋼板的重量就高達50000噸。美國國防部研究之後發現,在建造斯坦尼斯號航母時,用了60000噸的鋼板,在建造林肯號航母時,用了70000噸的鋼板。以美海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為例,全艦共有2000多個水密艙區。航母內部一共有23道橫向水密隔艙壁板,以及10道防火隔艙壁板。其水線以下有4道縱向防魚雷和水雷的艙壁板,並裝備了大量的先進滅火系統。而在艦殼體所用的鋼板強度相當高,厚度比較大。在水線一下的部位鋼板厚度在15cm—20cm之間,動力室和指揮室的鋼板最厚,達到33cm。此外,“尼米茲”級航母還設計有10%的儲備浮力。而在建造“尼米茲”級航母時,前幾艘使用了HY-100,HY-80高強度鋼板,其屈服強度在550Mpa—690Mpa之間。後面幾艘則使用了HSLA-80,HSLA-100而“福特”級航母的飛行甲板則使用了HSLA-115型鋼板,其屈服強度為800Mpa。可見,航空母艦對鋼板的強度要求極高。


此外,在航母服役之前,美國還會對其進行抗毀傷能力實驗。在2005年美國對“小鷹”級航母之中的“美國”號,進行了長達25天的狂轟濫炸,使用了各種導彈,魚雷進行攻擊。而“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可以經受住5枚以上重型魚雷的攻擊,以及15枚以上反艦導彈的攻擊而不至於沉沒。

那麼使用核武器能否瞬間摧毀“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呢?

在1946年7月,美國做了一個試驗。將一枚MK23A型406mm核炮彈放在福萊斯特級“獨立號”航空母艦的800米處,爆炸之後,“獨立”號航空母艦艦體受損嚴重,但依然沒有沉沒,可見,航空母艦的抗損傷能力有多強。事實上,MK23A型核炮彈的當量僅為2萬噸TNT,其威力和當初的“胖子”一模一樣。要知道如今的核武器大都是氫彈,那威力要比原子彈高的多。如果用核武器攻擊美國航母的話,那不就是要與美國打核戰爭。所以說,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用核武器去攻擊航空母艦的。

航母戰鬥群的防空,反潛能力極強,不是那麼容易接近的。

美國一支航母戰鬥群,一般來說包括:1-2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2-3艘“阿利伯克”宙斯盾級驅逐艦,1-2艘“洛杉磯”攻擊型核潛艇,1-3艘補給艦。如果按最大數量編組的話,且都按防空為主進行武器分配。那麼2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可以裝載244枚“標準-2”防空導彈,3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可以裝載270枚“標準-2”防空導彈,一共就是514枚“標準-2”防空導彈,按2枚導彈攔截一個目標的話,也可以攔截257枚反艦導彈。此外,還有60架F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E-2C/D預警機。



航母戰鬥群除了兩艘“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之外,還有近30架的“海鷹反潛直升機。雖說,“洛杉磯”級核潛艇的性能不如海狼和弗吉尼亞,但是也絲毫不差。其水下排水量6900噸,最大下潛深度530米。儘管“洛杉磯”級核潛艇的服役時間比較早,但是其聲吶系統很先進。“洛杉磯”級核潛艇的聲吶系統的型號是BQQ-5,其中包括了AN/BQS-13DNA艇艏部球形聲吶基陣,BQG5D艇舷側陣聲吶,BQR23/25型型拖曳線列陣聲吶、BQS-15型主動式高頻聲吶。極大的提高了“洛杉磯”級核潛艇搜潛,攻潛的能力。而現在射程最遠的魚雷是德國製造的DM2A4型,其射程為140千米。一般重型魚雷的射程在60千米左右,也就是說,想要用魚雷攻擊航空母艦,就必須突破到其60千米以內。美軍航母戰鬥群,的反潛網由兩艘核潛艇打頭陣,艦載反潛直升機緊隨其後,緊接著就是驅逐艦的聲吶系統。這環環相扣的反潛網,是很難被突破的。

所以說,航空母艦是“活棺材”純屬是無稽之談的。(圖片來自網絡)


江山何沉


自從世上有了航母,多少國家和地區都在研究打航母。航母越造越強,反航母手段越來越先進,可是你知道嗎?二戰以來數之不清的戰爭,被擊沉的航母卻越來越少,強國航母就在大洋馳騁,雖有潛艇不時在航母身邊冒出來,但只能說明有反擊的手段罷了。所以,航母生來就不是給人打的,更不是什麼“活棺材”,從來攻重於防,航母正是海上進攻的利矛一支。前蘇聯建設航母走了彎路,發展導彈和潛艇,後來卻發現,航母無時無地不在大洋馳騁,威懾看得見,而潛艇只能藏之水下才有意義,導彈亦不能扔著玩,後期終於認清了一條道,也開始發展自已的航母,然而為時已晚。

越造越強

世上航母走過百年路,只剩下唯一的一個航母強國,戰後經過五型數十艘航母發展,現在以十萬噸,核動力,電彈射,固定預,五代機,無人加油與攻擊機等,一型“福特”級,成為國際上絕對的王者和建設的標杆。其所控制的海域,如果面對中等軍事強國用兵的話,可至10多萬平方公里,正是海洋利器與重器,威懾全球的大殺器。綜合性能高,可前出航母1000公里之外作戰;制空,70多架F-35以其隱身能力,在遠海尚無人可以對陣;制海,“弗吉尼亞”核潛艇加“阿利伯克”IIA,其所表現出的能量巨大。作戰要素一應俱全,抽空反潛反艦對陸打擊,樣樣手段上乘,裝備極為先進,這樣的航母,打得嗎?

越來越少

現在擁有航母的國家十來個,中美俄英法印意西巴日㤗,或6萬噸,或4萬噸,最小的只有1萬噸,距離航母強國相去甚遠。航母從來就是真正大國能玩而且玩得起的重器,像美國新造“福特”級,裸艦的價格150億美元,加上艦載機,編隊艦隻和維護費用,這樣的一支航母戰鬥群,高達450億美元之巨,不是強國沒人玩得起。英國打造了兩艘6萬噸航母,正在遭遇裸艦飛奔;俄羅斯一次次亮出自已的未來航母模型,受制於國力的原因,打造不起;印度一艘航母要開去俄羅斯大修,正面臨二年內沒有航母可用的尷尬,國造4萬噸航母,投資70多億美元,13年不能成功。戰後歷屆美國總統,每當地球有點大事小情,每有一句航母在哪裡,一艘能破一國,絕不是給人打的,所謂“活棺材”一說,值得商榷。

裸艦飛奔的英國航母↓:


魂舞大漠


 在當前的戰爭中,如果航空母艦真的是活棺材,那麼如何解釋為什麼這麼多國家爭相發展航空母艦,即使直升機航母被改裝成輕型航空母艦。

  因此,航空母艦對海軍來說,確實是非常重要的,作為海上機動機場,形成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戰鬥群,可以遠走他鄉,幾乎可以到達世界各地。

  航空母艦的這種能力被其他陸軍坦克、步兵車輛、自導火炮、武裝直升機等以及空軍戰鬥機和轟炸機等無法勝任,因為在和平時期,坦克、大炮、戰鬥機等不能進入其他國家的領土和領空,即侵略別國的領土和領空。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實戰證明了航空母艦的作用、海空控制等,航空母艦的巨大作用是其他武器無法比擬的。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強大編隊有時可以打敗一個國家,甚至起威懾作用,因此航空母艦本身是軍事力量的乘數,是對國家的強大威懾。

  航空母艦,其戰鬥力來源於艦載戰鬥機,強大的航空母艦一般能控制500×1000公里的海、空區域,具有強大的空中和海上力量,再加上護航攻擊核潛艇和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等戰艦,因此航空母艦對戰鬥群的綜合打擊能力實際上已經超出了許多軍迷的想象。

  設想一個強國的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可以突然停止某個國家準備的跨海作戰,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航空母艦作為戰鬥群的強大威懾力,這是任何其他作戰平臺都無法利用的。

  雖然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反艦導彈,包括重魚雷,層出不窮,但航空母艦自身的護航水平,包括護航編隊,也在不斷提高,相控陣雷達、艦載垂直髮射系統、中遠距離防空導彈、近炮防禦系統、干擾導彈等技術手段使反艦導彈的攔截、欺騙和干擾得到了改善,提高了航空母艦在戰爭中的生存能力。

  除非兩國之間的矛盾上升到死亡和死亡的地步,否則是不可調和的。一般來說,它不會擊沉敵人的航空母艦,但充其量只能被趕走。航母的沉沒是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所無法承受的損失,尤其是核大國之間的損失,即當皮被完全撕裂時,就不能通過向對方投擲核彈來實現。

  因此,如果一艘航空母艦是活棺材,它不一定是可靠的。航空母艦可以使用,但要沉下去,你必須考慮成熟,經歷敵人航空母艦沉沒造成的無法控制的戰爭,以及戰爭的無限升級,甚至相互投擲核彈。

  一般說來,能夠擊沉航空母艦的國家也是強國,實力中等或低於國家實力的國家有能力或勇氣擊沉航空母艦,即使它們有100種勇氣,也不敢擊沉航空母艦,當然,它們也無法擊沉航空母艦;那些能夠擊沉航空母艦的國家,使航空母艦能夠成為所謂的活靈棺材的國家,都是強大的國家。







老農民123


美國三艘航母將要齊聚東亞,意欲何為?其實,近來美國航母一直在中國周邊耀武揚威搞軍演,其核心目的就是為反華勢力壯膽助威。不過,中國對付航母的殺手鐧多得是,其中在中國核潛艇上載著無數顆航母剋星靜音魚雷。

另外,中國大陸還有許多超遠程精準導彈鎖定瞄準了航母戰鬥群。在中國軍事高科面前,美國12艘超大目標航空母艦都是名副其實的海上活棺材。

從軍事戰爭成本上來講, 一艘航母幾十億美元,目標又有十幾層樓那麼高和好幾個足球場那麼大。而中國一顆航母殺手的靜音魚雷成本只有幾萬美元,一顆能夠精準獵殺航母的飛彈成本只不過幾十萬美元而已。既使是萬箭齊發滅一艘航母和幾十架飛機,引爆上萬發炮彈炸燬滅幾千美軍,那也是十分划算的。

如果是1萬顆靜音魚雷滅掉一個航母戰鬥群,那就更加經濟實惠了。因此,從萬里之外耀武揚威到東亞來攪局,破壞該地區“和平發展”的美國佬,還是把航母活棺材開得離中國遠一點更安全。否則惹毛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炮部隊,那可不是鬧著玩得,他們不需要亂花一分錢,不耗費掉一噸柴油,就可以在大中國的天然航母基地上發射成千上萬顆能至航母於死地的精準飛彈。

從前些天成都軍區導彈旅打到渤海目標的六顆炸彈全中的效果來看,中國飛彈打航母的水平可是指哪打哪呀!

由此可見,中國只需造兩艘航空母艦擺在南中國海先試一下威風就行了。其實航母這個龐然大物在現代遠程導彈利器面前並不是強者,要說咬人厲害的還是不吭聲的核潛艇好使啊!


悲傷繞扌芷若


航母是不是活棺材,我覺得是,但是也不是,航母本身造價很高,上面還有很多價格昂貴的艦載機,以及數千士兵,你要是真把它打了,那它就成活棺材了,但是沒打著那就不是了。航母雖然在現在的戰爭條件下剋星越來越多,但是還沒有問題中說得這麼不堪,成了活棺材,首先航母被打掉很不容易,而且它的作戰能力很強有很大價值的。



航母是活棺材這個說法我們應該理智地聽,有人這麼說可能就是單純地表達觀點,學術討論,各抒己見,我就認為航母是活棺材,不好用,持這樣想法的人肯定有,人家肯定也有自己的理由,問題討論本身就允許不同觀點的存在。但是現實就是航母雖然可能是活棺材,但是不至於一定是活棺材,不至於在戰場上就是送。



這個觀點不乏是一些說“航母無用論”的人傳出來的,一些西方國家、一些航母強國,它為了維護自己地位肯定不希望其他國家也搞航母,於是就放出各種“航母無用論”,說航母就是活棺材,造出來還浪費錢,總之就是把航母說的弊大於利,或者乾脆就說的一無是處。然而航母可能會無用,但是絕不是現在,未來當一種武器能碾壓航母時,或是新的作戰形式航母跟不上潮流了 ,那時候就不需要航母了。



可是當下,在茫茫大洋上作戰,航母能快速投入空中力量對敵人進行立體打擊,無論是制空還是制海都能發揮巨大作用,所以不能把航母完全當作一個活棺材來看待,航母還是要發展,並且發展出更好的航母,航母發展好了就不容易被打成活棺材,在消耗上也會減少很多。


鍋蓋頭司令


將航母稱為“活棺材”最早是蘇聯赫魯曉夫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經典語錄,當時的觀點就是在核武器和彈道導彈大行其道的時代,航母就是完全無用的海上靶子。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蘇聯很快就在古巴危機中付出了代價,核武器不敢隨便使用,海軍又完全沒有遠洋支援能力,只好灰頭土臉地鎩羽而歸,從此老老實實地從頭開始發展航母。同時為了剋制美國的航母戰鬥群,又不惜巨資打造了一套龐大的反航母作戰體系。

蘇聯軍隊經過幾十年苦心經營的反航母作戰方式可謂是不折不扣的簡單粗暴,主要是通過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光榮級巡洋艦、現代級驅逐艦等大中型水面艦艇,圖22M超音速轟炸機,奧斯卡級巡航導彈核潛艇等海空潛多種打擊平臺,在神話衛星系統、圖95遠程偵察機、陸基超視距預警雷達、遠洋漁船等探測手段的引導下,密集發射數量眾多的大型超音速反艦導彈實施飽和攻擊,強行撕開美國航母戰鬥群的多層防禦體系。

但是這套看起來很好很強大的反航母作戰體系依然存在很大的缺陷,比如神話衛星系統的探測精度差、使用壽命短,即便是在蘇聯最鼎盛的時期也沒有能夠維持神話衛星系統的長期有效運轉,很難實現對機動能力極強的航母戰鬥群的持續穩定跟蹤,圖95遠程偵察機在戰時又容易遭到敵方的攔截和攻擊,大機群大艦隊指揮調度困難,兵力集結週期長,要想發動協調一致的反航母飽和攻擊絕非易事。蘇聯分家以後這套體系分崩離析,威力更是大打折扣。

由此可見即便以當年蘇聯國力之強,對付美國的航母戰鬥群也絕非易事,怎麼能夠說航母是“活棺材”呢?中國是繼蘇聯之後第二個建立反航母作戰體系的國家,當然隨著時代的進步,技術水平和打擊威力都遠非蘇聯時代可比。中方的天基衛星偵察系統比起蘇聯的神話衛星系統,功能更加強大、種類更加完善、更加具備實戰能力,由電子偵察衛星、雷達偵察衛星、光學偵察衛星、通信中繼衛星、導航定位衛星綜合構成。

再加上高速數據鏈和大數據分析處理技術,並且輔以長航時無人機、超視距預警雷達、隱身無人偵察機等等,實現了對全球19艘大型艦船的自動識別、持續跟蹤。打擊手段則是以東風21D、東風26為代表的反艦彈道導彈作為突擊主力,還有鷹擊12、鷹擊18等超音速反艦導彈跟進撿漏,能夠對航母實施單向不對稱打擊。但是航母戰鬥群也可以採用電子干擾、反導攔截等措施進行對抗,並非只能束手就擒的弱雞。而且當今世界有能力構建反航母作戰體系的國家滿打滿算也不過兩三個,對於絕大部分國家而言,航母戰鬥群依然是難以應對的巨大威脅。


晨曦談兵


現代戰爭中什麼最為寶貴?人的生命。因此,各國紛紛研製無人機;另外,美國的智庫就曾經發表文章,規劃了“六代機”的藍圖,就是無人機!

言歸正傳。航空母艦是不是現代戰爭中的“活棺材”呢?

先彆著急下結論;航空母艦的相對安全範圍或者說距離,應該取決於它艦載機的飛行半徑以及潛在的導彈攻擊的距離;

舉個例子。如果艦載機飛行半徑為一千公里,這個時候的航空母艦就必須在一千公里距離之內遊弋等待回收艦載機;

如果這時有射程為一千二百公里的岸基反艦導彈,那麼航空母艦的安全係數就要大打折扣了;它就必須在更遠的地方遊弋;而艦載機的飛行半徑也要相應提高;

但是,這個距離的提高在理論上應該有個限度,比如兩千公里吧——因為即使考慮空中加油,艦載機的飛行半徑也很難達到兩千公里。

即使達到了兩千公里,航空母艦也可以在兩千公里以外等待艦載機,那麼,這樣就可以放心大膽保證安全了嗎?

現在的岸基反艦導彈射程可以達到兩千至兩千五百公里!如果航空母艦繼續退避三舍,在更加遙遠的地方遊弋,就會失去其戰略打擊意義——將艦載機部署在島嶼上,更加容易攻擊!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問題,那就是反艦導彈能不能夠擊中正在航行中的航空母艦;換言之,反艦導彈能夠擊中移動目標的概率到底有多大呢?

這裡其實涉及到了兩個問題;第一,就是導彈的制導問題,如何為導彈定位準確命中目標;第二,飽和攻擊;

只要解決了上述兩個問題,特別是制導問題,第二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導彈的價格比航空母艦不知要便宜多少,一枚不行,十枚?一百枚呢?

如果天上的衛星足夠多,實時傳輸數據的能力足夠大,導彈的制導問題應該不是什麼難題——如此一來,航空母艦不就是“活棺材”了嗎?


閒看秋風999


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戰場上以及在朝鮮戰場與越南戰爭中的表現來看,航母是最為優秀的進攻型武器,雖然是常規型的戰術武器,但是卻可以達到震國級的戰略武器的作用。而活棺材這個說法是上世紀60年代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提出的一個理論,他認為進入導彈時代之後航母的作用越來越小,甚至在導彈的攻擊下變得不堪一擊。而這就是那個年代導彈萬能論的觀點,但是經過古巴導彈危機之後,赫魯曉夫才意識到想依靠潛艇來對抗航母是不現實的,面對美國人用航母封鎖古巴海域威逼蘇聯,蘇聯人在海上幾乎毫無招架之力,所以自古巴導彈事件之後,蘇聯便大力發展航母。



首先我們要知道航母的作戰地點並不是大陸沿岸,而是在公海大洋上,特別是在廣袤的太平洋上非常適合航母機動作戰,按目前航母艦載機性能來看,雙方航母的作戰距離至少得有1000公里左右,而能在公海大洋上威脅到航母的軍艦除了潛艇以外幾乎沒有。而當年蘇聯想要搞飽和攻擊是想靠大量的潛艇在公海大洋上發射導彈對敵方航母進行打擊。而那些想用導彈艇攻擊敵方航母的人可以歇歇,因為到戰時敵方航母不會出現在你的雷達上,出現在你雷達上的只有敵方航母的艦載機。



所以這個活棺材理論基本上也就隨著古巴導彈危機的過去而過時,更何況現代航母的抗打擊能力越來越強,用導彈擊沉航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從二戰到今天對於航母威脅最大的武器仍然是魚雷,任何一艘航母寧願挨一發重型反艦導彈都不願挨一發重型魚雷。一發導彈不會擊沉一艘航母,頂多也就重創航母,如果不打中要害部位,對航母的戰鬥力並沒有多大影響,而且在水線上的攻擊損害還可以管控。但是魚雷在水線下帶來的攻擊損害管控難度太大,造成的附加傷害也多,而艦體傾斜對航母的作戰能力的影響更大,而且最主要的是魚雷的攔截難度遠比導彈高。


被三枚魚雷擊沉的巴勒姆號戰列艦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當然不是了,活棺材是什麼?我想在這裡活棺材的意思是,航母的生存能力很差,很容易被集火秒掉。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航母的生存能力在現代反艦武器的攻擊下顯得很差嗎?

並不是這樣的,我們看待問題首先要擺正航母所處的位置,我們要時刻知道航母艦隊和航母的區別。航母組建了以其為核心的集群作戰系統,所以在預估航母的生存能力,攻擊能力等性能指標時,我們必須時刻以航母艦隊為單位,而不是以單艘航母為單位。

在明白這點之後,我們就已經可以知曉航母不是活棺材了,而是具有很強防禦和進攻能力的硬骨頭。

在之前的二戰時期,航母就已經取代戰列艦成為艦隊規模正面作戰的主角。早在當時,對於如何擊沉航母這個問題就是各大海軍的需要考慮的。

尼米茲級是當今美國航母力量的中堅力量,航母艦隊中根據航母數量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程度的防護力量

一支航母艦隊的防禦能力和生存能力是成遞進關係的,航母艦隊的防禦能力越強,它的生存能力相對來說就越強。

那麼航母艦隊的防禦能力到底有多強呢?我們通過一篇文章來參考一下。

國內在本世紀初有一篇《美國航母的生存能力初步分析》的論文,這篇論文雖然是論述美國現代航母的生存能力的,但是在探討現代航母的防禦能力以及進攻手段等方面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在本篇論文中,作者對於航母艦隊的防衛能力的評價是:美國航母艦隊已建立完整統一的多層次的對空對海防禦體系,但在反導能力的幾個方面還有較大欠缺。

如果按照這篇文章2000年的著筆日期來看的話,作者的話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現在是2019年,美國的海基反導系統比起2000年已經完善太多了,毫不誇張的說標準-3和很標準-6可以構建起目前世界上最為穩妥的海基反導防空系統。這樣的話,對現代航母最有威脅的反艦導彈反而降到了最小。

標準-6是美國海基防空反導力量的重要一環,其能力十分突出,可以優秀的完成反導和防空任務

作者在文中統計在二戰時期擊沉航母最多的武器是魚雷,包括以飛機為平臺的航空魚雷和以潛艇為平臺的大中型魚雷。擊沉航母最多的平臺是潛艇和飛機。(兩者的數據信息基本一致

但是為什麼我認為反艦導彈才是最有威脅的武器呢?我認為現在和二戰時期完全不同,我個人主張潛艇在現代戰爭中最大的作用是核威懾能力和近海防禦。

因為現在的水聲技術和航母作業水平同以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潛艇和魚雷的生存能力比起以往可以說弱勢很多。

而且潛艇使用狼群戰術在二戰獲得的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狼群戰術的目標是盟國後方的補給線,這些艦船大多沒有武裝力量。後期在盟國組織規模的防衛力量之後,所謂的“狼群”就因為損失過大基本破產了。
德國的狼群戰術的確在初期利用潛艇的天然優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給盟軍造成了巨大損失


所以現代航母艦隊的防衛能力和生存能力是很強大的,以美國航母艦隊為例,想要通過其防衛網絡,使用反艦武器去擊沉對方的航母是很難的,雖然不是各個國家的航母艦隊都像美國一樣強大,但是通過這個例子我們還是可以看出來航母不是活棺材。

說白了,擊沉航母的條件是我方必須在本次海戰中達到與對方實力相近的水平,當然也有特例,但是中途島海戰這樣的戰例還是太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