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就要讓孩子玩好

有人對人生每個階段該幹什麼做過總結,將10歲以下孩童統稱黃口小兒

,而黃口小兒的任務就是吃好玩好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就要讓孩子玩好

陳鶴琴先生說孩子是以遊戲為生命的。在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工作,在遊戲中身心才能獲得充分、健康的發展。

遊戲就是玩。別小看玩,它能讓孩子身體、心靈、智力都得到發展。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就要讓孩子玩好

如果單單看重智力,孩子成人之後,即便聰明超凡,如果病懨懨,因不會與人相處而憂鬱,也是家長們所不願見到的吧。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就要讓孩子玩好

我們的一些家長,一再壓縮幼兒甚至嬰兒的遊戲時間,結果是損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學習成績也並不理想。

一些孩子家長,自以為非常疼愛孩子,怕他生病,勤搞衛生,結果呢,孩子倒生病了。太乾淨,孩子抵禦細菌能力降低,一旦換個環境就容易生病。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就要讓孩子玩好

一些家長心太重,想讓孩子出人頭地,想讓孩子一世順遂,比自己更強,更聰明,更幸福。他想越俎代庖而不能,就不顧孩子的身心、意志,替他做人生規劃。

孩子成了縮小的成人,讓孩子在自己的指揮棒下做這做那,最後倒有礙孩子的發展。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就要讓孩子玩好

就連魯迅奉勸家長要解放孩子,因為他們“非我”,是一個獨立的人我們要讓孩子玩好。我們從許多事例都能看到,違背天性,任何拔苗助長的行為,最後都是事與願違。

去學習班學習只是學習某種教條的技能或者知識。然而玩,卻能獲得人在世界上生存的幾乎全部技能

可以增強體能

有的家長說,學游泳也可以增加體能啊,不錯,但是游泳館只是提供一種相對穩定安全的環境。

但是在大自然裡就不一樣了,地面是不平整的,會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陽光空氣可以讓孩子變得健康。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就要讓孩子玩好

增強溝通能力

溝通能力不是讀書能讀來的,孩子通過許多的實踐,和不同孩子交往,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積累經驗,解決問題。

這些對於成年人來說都是重要的能力,其實,這些都是在兒童時期打下的基礎。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就要讓孩子玩好

孩子可以在玩耍的時候察覺到其他孩子的情緒,更重要的是孩子會在和別的小朋友搶玩具等矛盾中學會解決問題。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就要讓孩子玩好

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當孩子在外面玩的時候,玩什麼,和誰玩,怎麼玩,怎麼樣讓其他的小朋友同意自己的意見,這些都是要動腦思考的。

就是在這種無形中鍛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