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最明智的举动,7个女儿全都嫁给一个人,究竟是怎样的考虑?

无奈的苍鹰


首先要说,你这问题感觉好像是曹操有七个女儿,一股脑儿全部许配给了汉献帝似的。

但实际上,曹操可考证的女儿只有六个。大妞清河长公主,嫁给了夏侯楙——就是后来在战场上出洋相的那个家伙。五妞安阳公主,嫁给了荀彧的儿子荀恽。六妞金乡公主,嫁给了何进的孙子何晏。所以嫁给汉献帝的,只有二妞曹宪、三妞曹节、四妞曹华。

那么曹操为什么要把三个女儿一口气嫁给汉献帝呢?理由很简单:这样做,你好我也好!

你好——你指的是汉献帝。要知道,汉献帝一直是个苦孩子,刚一出生,老妈王美人就被何进的妹子何皇后毒死,幸免于难的他,则被抱到永乐宫,请董太后抚养。自此,依董氏为外家。汉灵帝病重之际,又来一份遗诏,将他托付给宦官蹇硕。但最终,不论是董太后还是蹇硕,都没能完成这项使命。

而后,董卓登场,9岁的刘协登基做了皇帝,却是个傀儡皇帝。即便在董卓死后,他还是一个傀儡,日子反而不如之前,最严重的时候甚至连口饭都成问题。

曹操,正是在这样的时候救了他,给他吃给他穿,纵然不给他实权,至少给了一份优厚待遇,虚君头衔也一直保持没废。

但问题是汉献帝长大之后,想要掌握实权,这个咋整?

最初,汉献帝身边的女人是伏皇后和董贵人,汉献帝要权,就看中了董贵人的父亲董承、伏皇后的父亲伏完,结果董承动手,被杀!伏完没动手,也被杀!

这时候,刘协终于懂了,曹操保你做的是虚权皇帝,不是实权皇帝。你若再痴心妄想,无非就是一个死字。

汉献帝不想早早驾崩,所以到这个时候他就认输了:朕就是一个虚君的命。

当然曹操还是有点不放心,因为后宫没人,他心里没数。汉献帝也不放心,因为不知道哪天曹操心思一变,逼你驾崩咋整?

所以最终,便有了曹家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的事件。曹操认为,有咱闺女在皇宫里看着皇帝,皇帝就不敢胡来。而皇帝也认为,咱都是你女婿了,你好歹不能害你女婿吧!

于是大家安心。

事实上,汉献帝也确实是历史上命运最好的傀儡皇帝。一直活到曹操死了、曹操的儿子也死了,曹操的孙子曹叡那个时代,他才寿终正寝,曹叡还带着群臣为他哭祭。

所以可以这么说,曹操和汉献帝,确实是历史上关系最和谐的权臣与皇帝,注:在曹操的女儿嫁给汉献帝之后。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曹操有20多个儿子,女儿也不止7个。曹操的女儿都是政治婚姻,曹操把三个女儿嫁给了汉献帝,目的是为了控制皇宫内廷。

1,曹操的女儿们

在史书上有记载的曹操的女儿们:

曹宪,汉献帝贵人。

曹节,汉献帝皇后。

曹华,汉献帝贵人。

清河长公主,夏侯楙之妻,夏侯楙是夏侯惇的儿子。

安阳公主,荀恽之妻,荀恽是荀彧的儿子。荀彧是曹操的主要谋臣,担任尚书令十几年。

金乡公主,何晏之妻。何晏是前大将军何进的孙子,魏晋玄学的创始人之一。

2,汉献帝是一个有胆量、有心计的皇帝

董卓带如狼似虎的西凉兵进京时,路上遇到刘协和少帝刘辩。刘辩吓得哆哩哆嗦,而年龄只有9岁的刘协却不畏惧,让董卓暗暗称奇。

董卓掌权后,就废了少帝,把刘协立为皇帝,就是汉献帝。

建安元年时,汉献帝15岁,曹操把他接到许昌安顿下来。当时因为董卓死后其部下相互攻杀,各地诸侯割据,汉献帝的朝廷连饭都吃不饱,是曹操提供了物资。

但曹操有自己的野心,他想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专横的态度,让渐渐长大的汉献帝越来越不满。

汉献帝也对曹操说过狠话:

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

你曹操能真心辅佐我,那你是真的厚德;如果不是,请你开恩舍弃我吧!

当时把曹操吓得汗流浃背,心想:这小子哪天说不定叫人把我一斧子砍了!从此以后,曹操就很少上朝去见汉献帝。

建安五年,汉献帝19岁,算是成年了,他想把权力收回来,但手中没有兵权,连皇宫守大门的都是曹操的人。当时袁绍和曹操正在官渡相持。

汉献帝觉的时机到了,就让董贵人的父亲董承传衣带诏,秘密联络王服、种辑、刘备等人,诛杀曹操。

曹操发觉后,就把董承一家人、王服、种辑全部杀掉,连怀孕的董贵人也不放过。刘备因为到徐州做外应而躲过一劫。

这时,曹操对汉献帝是完全不信任,但曹操也没有胆量杀掉汉献帝,一旦这样做了,曹操就成了第二个董卓。

汉献帝也体会到深深的无力感。

3,曹操把三个女儿嫁给了汉献帝,目的是为了控制皇宫内廷。

曹操打败袁绍和他的儿子后,不打仗时,经常住在邺城,把朝廷的大部分官员也都搬到邺城。只给许都的汉献帝留一点充当门面的人。

曹操当然对汉献帝不放心,留下了一条忠心的看门狗王必来监视汉献帝。

王必虽然掌握许都的军权,但也无法天天刺探汉献帝的内宫生活,这是一个大漏洞!

建安十八年,曹操早已击败马超,在南方也挫败了孙权,至少统一了大部分的北方。曹操就自立为魏公,加九锡。

曹操的野心早已膨胀得很臃肿了,只是他不想做王莽和董卓,因为他俩都死得很惨!

曹操自己想当“周文王”,必须加引号。曹操的德行与周文王相差十万八千里,他只不过是给儿子曹丕铺路而已,曹操自己不当皇帝,让儿子当皇帝。

为了控制汉献帝的内宫,曹操就把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贴身刺探情报。

很快就有了情报,第二年就把汉献帝伏皇后的旧事翻了出来。原来董贵人被曹操杀死后,伏皇后非常担心,就秘密给自己的父亲写密信,策划怎么搞倒曹操。伏皇后的父亲胆小,阅后即焚,当作什么事也没有。

曹操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后不久,就把这个天大的情报刺探出来了。

曹操害死了伏皇后,并且把伏皇后与汉献帝生的两个皇子都杀了。

曹操的女儿曹节成了汉献帝的新皇后 。

朝廷内外都是曹家的天下,等曹操死后,曹丕称帝,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曹操要将自己的七个女儿嫁给傀儡天子汉献帝,其实是走了一步很高明的棋。

自从汉献帝衣带诏事件爆发之后,曹操杀死了汉献帝的董贵人,逼迫汉献帝废掉了伏皇后,将其幽禁致死,然后将自己的三个女儿曹节、曹宪、曹华嫁给汉献帝,并立曹节为皇后。这还没完,曹操还告诉汉献帝,自己还有四个未成年的女儿,将来成年了也会一并送入宫中。只不过后来这事没干成,所以曹操实际上只是同时将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

这件事对曹操的冲击很大,因为曹操不是外戚,他是官宦士族。与衣带诏相关的董贵人的父亲车骑将军董承和伏皇后的父亲屯骑校尉伏完,他们都是外戚。外戚在东汉历史上的地位很突出,更何况董承和伏完还都是对皇室忠心耿耿、在臣子当中也颇有威望的人物。这种人很危险,他们上通天下接地,是曹操的心腹大患。

曹操在诛杀了董氏家族和伏氏家族,并将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之后,好处有以下几个:

一、保证自己即是权臣又是外戚。在道德制高点来说,曹操有了外戚这个身份之后,掌控朝政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二、同时让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甭管质量如何,只要数量上去了,汉献帝再宠信其他妃子,从而产生新的外戚的几率就变小了;

三。利于曹操掌控汉献帝。之前衣带诏之所以会发生,就是因为曹操在汉献帝身边无人,这才给了汉献帝可乘之机。现在自己的三个女儿都进宫了,汉献帝身边就有了自己的耳目,那汉献帝再有什么新动作,曹操就能提前知晓并采取行动了。

当然,以上都是明面上看得到的。在曹操的内心深处,她将自己的三个女儿同时嫁给汉献帝,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我们都知道,曹操乃当世枭雄,当他文治武功到达巅峰、自己也越来越老的时候,要说他不想当皇帝,我看是没人相信的。可是曹操心里苦啊,他虽然兵多将广、粮草充足又位极人臣,但是他始终有一道坎过不去,那就是名声。

简单来说,曹操就是太在乎名声了,所以一直不敢篡位。为何?因为曹操虽然对汉献帝很不好,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底线。

我们都知道,曹操当年因为刺杀董卓而名扬天下,后来又参与袁绍讨伐董卓的行列,俨然一副汉室忠臣的模样。虽然后来曹操迎汉献帝还许都,走了当年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老路,但是要说让曹操篡位于汉室,他是绝对不会走这一步的。因为这是他的底线,名不正言不顺的事情他是不能干的。

为什么他不能干?因为曹操祖上蒙恩于汉室,自己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汉室的忠臣,自己不能做出太有损于人臣形象的事,不然就太对不起自己家族的光荣传统了;再者,曹操接受的教育是忠君爱国的传统教育,自己又是一个文化水平很高的人,对于思想品德的认知也是很高的。虽然曹操在现实上与忠臣的形象有所偏差,曹操自己心里也清楚。但是,在这样的乱世,很多事是迫不得已,是这个世道改变了他。

可是,篡位这件事太过于重大,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是人臣应该做的事。

但是在当时,几乎所有臣子都在劝他篡位,甚至连他的儿子也在劝他。本来曹操因为这诸多限制而放弃了篡位的想法,可是现在臣子们这么一闹,全天下都以为他要篡位了。为了堵住悠悠众口,曹操做了两件事来表明自己的想法。

其一,曹操写了个《让县自明本志令》,明确表示自己只想当王而不像当皇帝;

其二,将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与汉献帝成为一家人,表明自己只想当权臣外戚,天下也没有岳父篡女婿皇位这种事。

曹操将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简单来说一是抓权二是表明不篡位的心意。曹操虽有能力篡位而致死未走这一步,实在是明智之举,起码他守住了自己的底线。


围炉煮酒话春秋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老婆众多,历史上有记载的老婆便多达16个,而且曹操有一个特殊的癖好,就是抢别人的老婆,并且为此不亦乐乎。他就是不光要征服他的敌人,连他的女人也不放过。曹操有二十五个儿子,女儿有七个,曹操原本是打算将七个女儿全部嫁给汉献帝刘协,但是只有三个女儿成功嫁给刘协,其他四个女儿因为年纪小,所以曹操在世的时候并未嫁给刘协。后来曹丕逼迫刘协退位,自己当了皇帝,曹丕自然不能将自己的四个妹妹送入虎口。



汉朝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为了控制皇权,所以他迎接汉献帝刘协来到许昌,名义上是保护天子,实际上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皇宫之中,处处都是曹操的眼线,文武百官也都是曹操的部下,任何不听话的官员基本都被曹操除去。


曹操虽然已经完全控制天子,但是他又想留个好名声,不想让世人骂他是奸臣。曹操便想了一个招,将女儿全部嫁给汉献帝,这样一来他就是皇帝的老丈人。老丈人率兵保护女婿,听起来合情合理。除此之外,她的女儿们也可以成为他的眼线,随时监视汉献帝的一举一动。前朝由曹操直接把控,后宫由女儿操持,这一前一后让汉献帝根本无法动弹。

在官渡之战时,曹操率领大军与袁绍决一死战,汉献帝认为此时机会已经来了,便让董贵妃的父亲带兵杀曹操,事情败露之后,董贵妃与其父亲统统被杀。汉献帝的皇后伏皇后也是想对曹操不利,同样事情败露被杀,伏皇后一死,曹操的二女儿曹节也顺理成章当上了皇后。只是曹操估计没有想到,曹节会后来会为了汉献帝刘协反抗他的哥哥曹丕称帝。刘协退位之后被封为山阳公,曹节成了山阳公夫人,他们夫妻后来深入民间,当起了郎中,悬壶济世,也算是过了一段时光的幸福生活。


麦地传奇


曹操的老婆多,能叫出名字的达16个,而且个个貌美如花,戎马倥偬的曹丞相从来没有放弃对女人的爱,导致儿女众多,留下儿子25个,可考证的女儿也有6个,曹操的女儿中,曹宪、曹节、曹华都嫁给了汉献帝刘协。

众所周知,曹操嫁女儿给刘协并非要求女儿恪守妇道,照顾皇帝的生活起居,实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有安好心”,他是要自己的“小情人”在皇帝身边做卧底,监督朝廷上的动态再告诉自己,曹丞相常年在外边南征北战,开疆拓土,不知道刘协在背后干啥,安排间谍是必须的!



但嫁过去一个女儿,会被策反的,就加派一个,但二人容易同心,于是又嫁了个,这样取到了既监督刘协,又相互监督的作用,自此,曹丞在外边行军打仗,就不用曾牵挂汉献帝了。

刘协手无缚鸡之力,为什么曹操对他防不胜防呢,这要从曹操搞的“许田打围”活动开始讲起;打猎时,技术很差的汉献帝刘协,只射中了空气,自已尴尬、沮丧,曹操见了,借来刘协的镶金弓箭,然后一箭中的,一史兔子应声而倒,众人以为是刘协射中的,都山呼“万岁”;这时: 刘协红脸了,曹操不要脸了,曹操策马而出接受“万岁”的祝福, 刘协从此就有了除掉曹操想法。

于是献帝弄了个“衣带诏”,准备暗杀曹操,后来,国舅董承几经鼓捣,发展了七人,其中有刘备,马腾、王子服等;但暗杀还没有开始,由于董承与王子服等做事不密,有人发现后向曹操告了密,结果衣带绍成员被一窝端了。 衣带诏也被搜了出来了,人证物证面前,刘协抵赖不成。


曹操怒不可遏,下决心“清君侧”,不仅灭了国舅董承的三族,还把董承的亲妹董贵妃给弄死了,曹操从来不是善良的主,后来伏皇后的也遭 曹操毒手了,如此,刘协身边骤然清净下来,曹操又一鼓作气嫁女儿,而且接二连三的,嫁过去三个,又撤换了刘协身边人太监,自此,直到魏文帝废献帝,刘协再没搞什么名堂了!


希望星晨58298869


这个男的自然是汉献帝刘协。

那时,曹操身为当朝丞相,只是“协天子以令诸侯”,还没想过要自立为帝,为了让自己的政权能够更稳定,他先是把自己年长的三个女儿一起献给了皇帝。

为何是几个女儿都嫁过去呢?我猜测,他可能是担心若是只嫁一个女儿,她在后宫没有什么地位,而且孤孤单单的,没一个出主意的人,不容易在后宫站稳脚跟,也不容易对刘协起到监督的作用,只有都嫁过去,才能互相照顾,也能引起刘协的重视和忌惮,这样,女儿在后宫才容易站稳脚跟,他也才可以更稳固自己的权势。

其次,他这样也是为了让刘协和朝廷百官信任自己。把自己所有的女儿都嫁给当今天子了,还有谁会怀疑他会对大汉有不臣之心呢?这样做,百官信任他,便都愿意听命于他,刘协也不怀疑他,他便可以更好掌权。

再者,他成了国舅爷后,权势进一步扩大。同时,若是这几个女儿能生下一儿半女,那刘家将有一半的血统,是自己的后代,将来有谁继承大统,曹家的命运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这点,他确实想得很远。

后来,在有个女儿被打入冷宫之后,他又向刘协许诺,将自己剩下的四个女儿,成年后都嫁给他,也是一种巩固而已。

不过说句题外话,这曹操,也是真的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女儿的幸福啊。可怜她们都沦为了自己父亲的牺牲品。


桐湘雨


曹操的老婆是真的多,有名有姓的就有16个之多,那些无名无姓的,随便拉过来临幸的就数不胜数了。

曹操身体好,女人多,欲望强,所以生的孩子也多,儿子生了25个,女儿可考证的有6个,不可考证的估计也得有10多个吧。

曹操的这些有名有姓的女儿中,曹宪嫁给了汉献帝刘协,曹节嫁给了刘协,曹华还是嫁给了刘协。



曹操的女儿怎么都嫁给刘协呢?曹操就这么想当刘协的丈母爷吗?魏国没有男人了吗?

这不算啥,曹操还曾准备再嫁4个女儿给刘协,凑成曹氏七仙女组合呢。只是最后没能实现,或许是曹操女儿不够了吧!

曹操嫁女儿上瘾了吗?

不是,曹操之所以嫁女儿给刘协,还一连嫁了三个,是因为刘协老是不服管,老是喜欢搞事情,曹操嫁去的女儿,其实就是去做卧底的。

可是呢,曹操担心一个卧底容易被策反,于是又派去了一个,后来还是有些担心,于是又派了一个。三个女人,既监督刘协,又相互监督,这下曹操可以高枕无忧了。



刘协到底干了啥事?让曹操如此不放心呢。

其实这事还得怪曹操自己,他闲着没事非要搞个许田打围活动,刘协吧,手无缚鸡之力,射箭技术差的很,射来射去,连只兔子都射不中,脸上挂不住。

这边曹操看见了,借了刘协的镶金弓箭,然后一家伙射过去,射中了一只兔子,众人看到了镶金的箭,以为是刘协射中的,都山呼万岁。

刘协搞了个大红脸,因为不是自己射的,这边曹操更不要脸了,策马而出,笑嘻嘻地迎了过去。



刘协心中相当不爽,这是干嘛呢?曹阿瞒这是有不臣之心啊,他又联想起曹操专权跋扈的种种表现,于是就想除掉曹操。

于是,刘协搞了个衣带诏,准备暗杀曹操。后来,国舅董承找来了马腾、王子服、吴硕、吴子兰、种辑、董承、刘备七人,成立了秘密暗杀小组。

董承是个强迫症患者,他觉得7个人不好,因为7是个单数,不吉利,他非要凑齐10个人,可能10是他的幸运数字吧!

可是,左凑右凑始终没凑够,董承闷闷不乐,于是就找王子服、马腾等5人在家中商量来商量去。



一来二去,就泄密了。这天,董承看见家奴与他的小妾窃窃私语,他感觉他俩有私情,于是就把家奴暴揍了一顿,撵出去了。

家奴怀恨在心,于是就报复董承,家奴经常看见董承与王子服等在密室窃窃私语,他感觉不对,于是就向曹操告了密,这个暗杀小组就被一窝端了。

结果衣带诏被搜出来了,人证物证确凿,刘协想抵赖都不成。

曹操大为恼火,于是开始清君侧,把国舅董承三族,还有董承的妹妹董贵妃全给弄死了。

后来曹操又把伏皇后杀了。这下,刘协身边清净了许多。紧接着,曹操就把刘协的身边人全给换了,又接二连三的,嫁过去三个女儿。

从此以后,刘协老实多了,再也没有乱搞事情。曹操这步棋相当高明啊!


一半秋色


曹操共有二十六个儿子,《三国志》上记载是二十五个,没有把曹操家乡老婆生的那个儿子算在内。那么曹操有几个女儿呢?应该不止七个吧?既使曹操只有七个女儿,也没有都嫁给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汉献帝吧。

曹操的大老婆原配夫人是丁氏,与曹操是谯县的小老乡,她为曹操生了一个儿子,名叫曹修,是曹操众多儿子中的老大,可惜在个征讨张绣时死了。不然,就没有后边曹丕什么事了。丁夫人只生了一个儿子,她生了几个女儿呢?这个无考,知道的是最少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后来让曹操嫁给了夏侯惇的二儿子夏侯琳,分明没有嫁给汉献帝嘛。或许这是曹操的第八个女儿?也未可知吧。

曹操把女儿送给汉献帝,在宫中当贵人此事属实,但不是把什么七个女儿都送给了汉献帝,而是送了三个。这三姐妹的名字分别是曹宪,曹节,曹华。她们开始在宫中都是普通的贵人,并无特殊身份和地位。

后来宫中发生了一件大事,才使得曹操的女儿有了上位当皇后的机会。这件大事就是汉献帝的老婆伏皇后要杀曹操,结果事情败露。伏皇后被从夹壁中揪了出来,她与汉献帝生的两个皇子,以及伏氏家族一百多人,全部被杀了。

伏皇后死了,汉献帝皇后位置暂时空缺。曹操大概是被伏皇后吓着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考虑到皇后的位置十分重要,又很特殊,让外姓人坐在这个位置上,他实在是不放心,万一再出现第二个伏皇后怎么办?也许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曹操基于安全上的考虑,让汉献帝在他三个女儿中选一个做新皇后。汉献帝无奈,也许心里暗喜,无考。总之,在那种情况下,汉献帝选也得选,不选也得选,不然就给你来个拉女配,不如自己主动选一个。于是,汉献帝就选了曹氏三姐妹中中间的曹节做了新皇后。

这样一来,后宫这边曹操可以放心不少了,总不至于亲生女儿做出谋害亲爹的事吧。这或许就是曹操当初把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的原因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曹操的深谋远虑,精准的预判,置女儿感受于不顾的做法,真的让人既佩服又不耻。因为,这是一次交易,也是一桩政治婚姻。

在对待女儿嫁人的问题上,三国里面最让人佩服的是关羽。孙权面子够大了,他主动为儿子提亲,要娶关羽的女儿,被关羽一句虎女不嫁犬子给顶了回去。因为关羽知道,这是孙权拉拢自己的手段,吴蜀早晚会有一战,到那时女儿怎么办?当父母的不能为了自己把女儿往火坑里推,在这个问题上,应该为关羽点赞。

曹操的女儿曹节上位做了皇后,颇受中国传统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理念的影响。她的姓氏无法改变,但她心却都放在了夫家刘氏身上。曹丕曾几次派人向她索要传国玉玺,她都给顶了回去。最后一次,眼见无法推托了,曹皇后干脆把玉玺摔到了楼下,哭着大骂曹丕;天不会保佑你的。

这就是曹操的女儿,她的名字叫曹节,名如其人,她真的有贞节有气节。


滨城老王


曹操可谓三国时代的“种马”,他有16个妻妾,可考证的子女为31人,其中儿子25个,女儿6个,所以题目中说的曹操有7个女儿是不准确的。

而这6个女儿也并没有嫁给同一人,其中:

长女清河长公主嫁给了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就是演义中被魏延藐视的那位)。

老五安阳公主嫁给了荀彧的长子荀恽。

老六金乡公主嫁给了自己的养子何晏(大将军何进的孙子,有名的伪娘,曹操娶了他的母亲尹氏)。

不过曹操却把自己的二女儿曹宪、三女儿曹节和四女儿曹华嫁给了同一人。能连娶曹操三位千金的肯定不是普通人,此人正是汉献帝刘协,而曹节后来还被汉献帝立为东汉皇后。

这样一来曹操既是汉献帝的臣子,又是汉献帝的国丈,东汉最大的外戚。曹操这样做的动机很明显,那就是将女儿们安插在汉献帝身边,以便更好地控制汉献帝。

其实曹操本来不愿这样做,这都是被血淋淋的现实所逼迫的。因为自从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来,汉献帝虽然形同傀儡,但仍然有过数次反抗,甚至险些危机曹操的性命,而那些每次反抗的背后都有“外戚”的身影。

比如有名的

“衣带诏”事件,事件主谋董承便是汉献帝董贵人的父亲,计划泄露后被曹操满门抄斩。汉献帝的伏皇后见此甚为忧虑,也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够出力铲除国贼。此事被曹操得知后,曹操不仅派人从汉献帝的身边将伏皇后拖走,甚至还鸩杀了两位皇子,断了东汉的血脉。

曹操心想,既然每次都有外戚在后面掺和,那他干脆自己成为外戚不就完事了。再加上自己亲手断了汉献帝的后嗣,也确实有些过分,于是就把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了汉献帝,同为贵人。

214年伏皇后被曹操软禁而死后,汉献帝便很识时务地册立曹节为皇后。曹操得以彻底将汉献帝架空。

而曹皇后虽然是曹操的女儿,但她身为东汉皇后,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站在汉献帝一旁的。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后,派人向曹皇后索要国玺。曹皇后对使者破口大骂,不仅说他们枉为大汉臣子,还说你们这样做是不会长久的。

不过事已至此,曹皇后也就骂两句罢了,她还是将玉玺交给了使者。曹丕称帝后,贬汉献帝为山阳公,曹皇后也就成了山阳公夫人,随刘协到封地生活。260年曹节去世,以东汉皇后礼仪与汉献帝合葬于禅陵。


石头说历史


历史记载,曹操共有六个女儿,分别是清河长公主,曹宪,曹节,曹华,安阳公主,金乡公主,另外还有一个临汾公主,虽然没有明确说,但有些人认为也是曹操的女儿。

不过,题主的说法有错误,曹操的这七个女儿,史书上没有记载她们的容貌,所以不能说她们都倾国倾城,另外,她们也没有都嫁给同一个人,而是基中的三个嫁给了汉献帝,也就是曹节,曹宪,曹华三姐妹。

汉献帝有一个董贵人,她的父亲叫董承,是车骑将军,建安四年的时候,董承奉汉献帝的衣带诏,联合刘备、王子服、吴兰等人诛杀曹操,可是事情败露,最后除了刘备,全部被曹操杀死。

建安十八年,曹操将曹华、曹节、曹宪送入宫中,成为汉献帝的夫人,建安十九年,三个人都封为贵人,汉献帝的皇后叫伏皇后,因为写信给她的父亲伏完,要铲除曹操,被曹操发现,伏皇后及皇子,连同伏家一百多人都被杀害。

建安二十年,曹节被封为皇后。曹操将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原因也很简单,第一,为了监视汉献帝,第二,提高曹操的地位,曹操就成为汉献帝的国丈了。不过,曹节不跟曹操一条心,而是跟汉献帝一条心。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成为魏王,逼迫汉献帝禅让。但是曹节不肯交出玉玺,每次曹丕派使者去,都被曹节骂走,最后一次,曹节直接把玉玺给扔到地下,然后痛哭说:上天是不会保佑你们的!

曹丕封汉献帝为山阳公,曹节就成为山阳公夫人,汉献帝死于公元234年,曹节死于公元260年。

清河长公主嫁给了夏侯惇之子夏侯楙。

安阳公主嫁给了荀彧之荀恽。

金乡公主嫁给了何进的孙子何晏,何晏之母尹氏被曹操所纳,所以也是曹操的养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