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歷史上的人口大遷徙:湖廣填四川

從明清時期開始,從湖廣到四川的大規模移民形成風潮,史稱“湖廣填四川”。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段時期就是從康熙十年到乾隆四十一年之間,歷時105年,人口遷移的規模之大幾乎可以用“轟轟烈烈”來形容。

明清歷史上的人口大遷徙:湖廣填四川

“湖廣”並不是湖北或者湖南和廣州,而就是特指湖南、湖北兩省。這一說法源自於元朝,那時的湖廣行中書省就包括了湖南和湖北在內。明清兩朝沿襲了這個說法,就仍然將湖北、湖南兩省稱為“湖廣”。

明清歷史上的人口大遷徙:湖廣填四川


也是因為“湖廣填四川”這項運動,如今許多四川人的祖籍其實在湖北或者湖南。至今為止,湖廣兩省的人在四川都佔據了不小的比重。

也是因為在明清時期的四川戰亂不休,於是導致了戰亂之後的四川十分殘破,而四川“千里沃野”的條件又難以讓統治者放棄,於是在清初,政府對於湖廣人民進入四川十分鼓勵。

明清歷史上的人口大遷徙:湖廣填四川

但很快,四川的人口達到飽和狀態,生產也逐漸恢復,大約到康熙五十年開始,當時的朝廷就不再鼓勵移民。但移民的勢頭已經無法抑制,到乾隆時期,進入四川的湖廣移民還在大幅度增加,後來造成了嚴重的人口過剩。

明清歷史上的人口大遷徙:湖廣填四川

這些過剩的人口造成了“流民”、“災害”甚至白蓮教等反清復明的活動,以至於為清政府埋下了許多社會癥結。

“湖廣填四川”給四川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和變化,對原本單一的四川文化也進行了一次大規模重塑,與兩湖文明的碰撞才使得今天的四川擁有了眾多飲食、娛樂文化。

明清歷史上的人口大遷徙:湖廣填四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