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不容三姓人”是指哪三姓?老祖宗的話有借鑑意義,不可輕視

正所謂“聽人勸,吃飽飯”,這些俗語不見得都正確,但必然對我們有借鑑意義,有些俗語看起來“不著四六”,深究之下卻有很深的道理,比如老祖宗時常告誡我們“一家不容三姓人”!

“一家不容三姓人”是指哪三姓?老祖宗的話有借鑑意義,不可輕視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一個“標準”的中國家庭有兩個構成要素:父母和子女,子女一般隨父姓,所以一個家庭也就是兩種姓氏,如果出現三種姓氏,就意味著這個家庭有了“外人”,這不外乎兩種情況:婆媳同在屋簷下、二婚家庭。

所以“老祖宗”真正要表達的意思是:婆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和二婚家庭不利於家庭和睦!有一定的道理。

“一家不容三姓人”是指哪三姓?老祖宗的話有借鑑意義,不可輕視


婆媳關係是一種比較特殊、比較難處理的人際關係,從古至今都是如此,可謂“千古難題”。

這裡面涉及的問題很多,首當其衝的就是“誰當家”的問題,中國式的家庭一般是男主外女主內,家庭的日常事務都由女主人決定。

但若是婆媳生活在一起,一個家中就出現了兩個“女主人”,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兩人都想掌管家庭,彼此之間必然會出現糾紛,產生矛盾!

其次婆媳關係還涉及到男人的“歸屬”問題,婆婆認為兒子是自己一手養大的,應該“屬於”自己。

而媳婦認為丈夫是自己的男人,理應“屬於”自己,這中間就產生了“歸屬權”的糾紛,婆媳之間彼此嫉妒,水火不容,長此以往,家庭如何能夠和睦?

“一家不容三姓人”是指哪三姓?老祖宗的話有借鑑意義,不可輕視


此外婆媳之間還涉及到育兒觀念的分歧等諸多問題,而婆媳之間又沒有血緣關係,很難做到彼此體諒,互相寬容,這會給家庭的男主人造成很大的困擾,所以為了家庭和睦,婆媳最好還是不要處在同一個屋簷下,萬不得已也要相互謙讓。

“一家不容三姓人”是指哪三姓?老祖宗的話有借鑑意義,不可輕視


二婚家庭若是出現“三個姓氏”,必然是有一方帶了孩子或者兩方都帶了孩子,重組家庭若是沒有孩子,兩人可能會如同新婚夫婦那般甜蜜,但若是帶上孩子,則會矛盾頻發,這是常事。

這也是情理之中的,從孩子的角度看,他們會認為自己的“後爸或者後媽”是破壞自己家庭的罪魁禍首,心裡會有敵意。

從“後爸後媽”的角度來看,如何對待自己的繼子繼女也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自己的孩子可以毫無顧忌的管教,犯了錯誤該懲罰就懲罰,而對於自己的繼子繼女則不知如何著手,對他們太過寬容會被別人說,不是自己的孩子就是不一樣,管都不管,也不全是不管,有時候管的話會帶來不必要的誤會,本來是為了孩子好,錯理解成什麼都要管,就麻煩了,所以很多這樣家庭只能說“不管”,這裡的不管只是讓他親媽或者親爸去管。

而如果對他們嚴厲一點又會被別人說“到底不是親生的,好狠的心”,“後爸後媽”無論怎麼做,都是錯的,這就相當於進了一個“死衚衕”,非常難做,所以選擇沉默最好。

“一家不容三姓人”是指哪三姓?老祖宗的話有借鑑意義,不可輕視


如果重組家庭的兩人都帶了孩子就更“熱鬧了”,不僅有孩子與家長之間的矛盾,還有孩子與孩子之間的矛盾,長此以往,家庭談何和睦?


最後想說的是,凡事都有例外,我們所說的“一家不容三姓人”是一種比較普遍的情況,現實生活中也不乏婆媳關係和睦,重組家庭幸福的例子,像電視劇《家有兒女》不就是講述重組家庭的幸福生活嗎?

所以我們既不能把老祖宗的告誡當成金口玉言,也不能對其視若無睹,老祖宗在生產生活中得出的經驗必然對我們有借鑑意義,不可輕視,實際問題實際對待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