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轻工业大都喜欢在南方,不喜欢在东北?

入夜


感觉有这么几个原因:1.历史原因:东北在建国后在苏联扶持下打造了庞大的重工业体系,这些是90年代中期以前支撑东北经济发展的关键。直到今天,哈尔滨电站集团,一重等企业依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发展机遇: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通过引进外资迅速建立了强大的轻工电子类相关产业,近些年,通过不断升级换代,这些地区的轻工电子等产业在国际上都具有强大的影响力。3.观念原因:东北社会人文环境不好,思想观念落后,对新兴事物敏感度低(尤其是针对外向型经济业态),抱残守缺,认识不上去,加之人也没有南方人勤快,轻工业发展不起来就正常了。4.地域原因:东北地区相对闭塞,对外(国)交通不够便利,这就导致外向型的轻工电子等产业不易放在东北,交通成本就是大问题(需要进口元器件,出口产品)。虽然守着海边的辽宁也一度发展了服装,IT外包等产业,但总体发展与南方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毕竟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不止地域一个因素。


林国峰组织与绩效


上海曾经是中国的轻工业基地,当时凤凰自行车、永生英雄钢笔、梅林罐头在A股刚成立时就上市了。

后来转移到珠三角,美的、格力、容声、科龙等电器打出名声,现在三大手机品牌华为、小米、ov基本上也是源自广东。此外还有许多服装、化妆品、日化等。

轻工业投资小、见效快,改革开放之初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

对于珠三角乃至广东来说,还有独特的优势。一是毗邻港澳东南亚,可以接触到许多新产品迅速模仿。二是南方本身就是重要的消费市场,各种需求很容易反馈到厂家。

因此从90年代开始,广货逐渐取代上海货。而上海逐渐放弃轻工业,去搞附加值更高的金融服务业。那些曾经很早就在A股上市的轻工业公司有的转型,有的重组转让给民营资本。

在广州,白云区是化妆品生产基地,箱包皮具也很出名。增城新塘镇主打牛仔裤,据说产量达到了全国的一半以上。

浙江也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存在,钮扣、打火机、塑料制品、甚至体育比赛中用来助威的旗子。

现在由于土地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一些产业开始向中西部转移。例如总部在广州芳村的立白,其产品很可能是河南或者四川生产的。


红蓝白郁金香


我认为是历史问题。首先东北人数千年来都有等,靠,要的思想。解放后国家在苏联的帮助下。大力开发东北。东北发展起来。有的方面还强过其他地区。开革开放搞市场经济。东北人的等,靠,要的思维基因又显现岀来了。总之东北人没有经历过没有饭吃的日子。而浙江福建广东在改革开放前老百姓是很苦的。有的地方到八四年还没有饭吃。老百姓自己不努力还能生存吗?有样穷着思变。南方人就先行一步走岀来了。而东北人还是没有跟上。东北就没有家庭作坊式的企业。现在都很少。而南方到处都是家庭小作坊。好了。不说了。要不然东北人拿砖头拍我了。


结伴同行338


每个地方工业的发展和当地的自然条件,国民性格,早期的政府政策,多种因素结合在一起的!早期的港澳台到大陆投资是以劳动密集型,代加工,轻工业为主的,这些产业相对比较简单,学起来也比较快,加之南方人天性相对比较勤快,敢拼、通过30多年的学习基本上生产了所有轻工业的产品、加之南方靠海,比较利于产品的出口、东北由于体制的原因,一直以来以重工业为主,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重工业都在东北,计划经济下那时的东北相对于南方是富裕、这样照旧了东北人“吃大锅饭”的性格,相对于南方不善于学习,按照当下的话说没有创新精神、相对于南方人东北人过的“比较滋润”、人浮于事、没有了敢拼,敢干的精神、改革开放后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东北经济慢慢的被南方超越了、潘石屹说东北没有企业家,投资不过山海关,这还真有一定的道理,所以东北轻工业不发达!这是必然性!


手机用户59468487415


轻工业有几个特点,技术含量不高,零部件小而多,产品分类多,更新换代快,早期作坊型小企也能生产,南方国营企业相对少,乡镇散乱,特别适合这样自负盈亏的小打小闹型生产。

而重工业必须由国家资金,技术,长远投资并支持其无利下生存,而南方当年没资源,煤,铁,石油等资源就近开采使用,长途运输又耗费不必要的资源。所以国家重北方重工业,南方轻工业。

但随着工业原材料大量国外进口,南方才有条件在轻重两工业都有长进。

而北方长期依赖计划经济,才陷入现今困境。


阿克力斯


东北也有轻工业啊,辽宁海城市就俩个批发市场啊,西柳国际服装批发市场,南台国际箱包批发市场(中国三大箱包批发市场之一)业务范围:目前和浙江、广州有生意往来的啊,这边浙江和广州人有很多啊。不要总地域黑,你是什么样人就吸引什么样的人。别用你的圈子代表别人。每个人生活氛围是不一样的。哪里都有好人坏人,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芙匠


工业需要水啊,需要市场啊,南方水资源丰富,港口多,沿海城市人口密集市场广


上海易办公


独生,人口少,学历高,流水工人不足;习惯了国企,外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工作制度,对搞山寨货不屑一顾,丧失原始积累的时机;粗线条、人情风俗不适合创业。


滨城三哥111


主要原因是


712356667770029


事实:改开前辽宁并非纯粹重化工业省份,辽宁以及沈阳、大连都是重工业为主,轻重工业并举、均发达的省份和城市,辽宁省内营口、丹东轻工业都发达,轻工业从电视机到钢琴,辽宁都能生产。以沈阳为例,可以沈阳牌电视机、沈努西电冰箱、沈乐满热水器、白山自行车、黎富服装、第一二三纺织厂、雪花啤酒厂、日用化学厂……。为什么1990年代初突然轻工业都消失了,被扣上一直是重工业城市的定性呢?原因:改革开放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的中外合资、外商独资税费优惠政策、融资政策、土地优惠政策、人才优惠政策给了南方,南方引进发达国家技术设备,而东北设备大多是日本时期留下的和建国初上的老旧设备。当时国内生活物质并不充足,南方先从民生需求极大的轻工业做起,当时民间流行“吃着广东面,喝着珠江水,踩着温州鞋,穿着石狮裤”的民谚,从食品、饮料、服装,电器,等南方产品与发达国家接轨,工艺质量都胜过东北产品,南方商品向东北倾销,短短几年,东北本土的轻工业首先被击垮,轻工业工厂倒闭,基本全军覆没。接下来,重工产品重蹈覆辙,南方原始积累完成后,引进重工业,直接与国际接轨,于是第二波南方重工业产品向东北倾销,击垮了东北的重工业工厂。不仅如此,在改革开放初期,邓总设计师一句话辽宁很多设备,厂子都搬到了深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