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朝建立后称为汉族,唐、宋、明朝建立后没有相应改名为唐族、宋族、明族呢?

Justgo58618976


汉族是华夏其中一个民族,是中国大家庭的一个成员。

的确是从汉朝建立以后,才开始出现这个汉族这个名词的。但并非是平地里突然冒出这个民族。

汉族早就存在,只不过名称不同而已。

我们知道中国人是炎黄子孙,从黄帝炎帝之后,中国人就诞生了。但那时候的中国人只能说是华夏民族,还没有汉族这个概念。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没有一个统一的称呼,秦国的人叫秦人,楚国的人叫楚人。

这种按照国家去区分人群的说法根深蒂固,三国的大将张飞在罗贯中笔下,因为出生在河北保定,还自称"燕人张翼德"。

不过在秦朝统一中国后,所有在秦朝疆域内的生活的人,被外界统称为"秦人"。

秦始皇死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项羽刘邦也随之响应,楚怀王跟天下英雄相约,"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带兵先进攻破了秦王的国都咸阳,于是被刘邦顺理成章成为汉中王,萧何一分析,"汉"这个名字不错,是天河的意思,于是就把"汉"当做新政权的名号。

但随着汉朝的崛起,其影响也越来越大,汉朝作为统治了中国四个多世纪的王朝,无论是疆域,还是经济、文化和军事实力,都是空前的 。

另外,汉王朝国势强盛,在对外交往中,其他民族称汉朝的军队为"汉兵",汉朝的使者为"汉使",汉朝的人为"汉人"。为汉朝之名兼华夏民族之名提供了历史条件。

于是,在汉王朝统治时期,汉人、汉族已经成为汉朝主要民族的代名词,成为中原及周围地区人民的统称。

中国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吕思勉说:"汉族之名,起于刘邦称帝之后。"

中国当代历史学大佬吕振羽则说:"华族自前汉的武帝宣帝以后,便开始叫汉族。"

因此可以这么说,汉族这个名称诞生在汉朝。

不过也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在明朝以前并没有旗帜鲜明地强调汉人、汉族这个词汇。之所以把汉人作为一个民族提出来,都是让蒙古统治者逼出来的。

元朝是占据中原地区第一个统一的异族政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汉人来说就是外来政权。而且蒙古人得到中原后,把天下人分为四等、大搞种族歧视:纯正的蒙古人为一等民族,色目人为二等民族,中原地区的女真族、汉族和党项人为三等人,江南一带的汉人和少数民族为最低等人。

在此情况下,朱元璋为了推翻元朝的反动统治,就搞统一战线,把在中原地区生活的人都拉到自己这边,统称为汉人,号召大家齐心协力反抗蒙古人的压迫。

朱元璋在自己的智囊协助下,搞这个统一战线确实非常伟大,把所有已经在中原地区扎根的所有民族,包括辽国人、西夏人、匈奴人和金人以及苗族人都成为汉人,壮大了自己的力量,把蒙古统治者孤立起来。

不过朱元璋在发迹的时候,主子就是蒙古人,曾经在元朝做官,拿元朝的俸禄,当元朝的打工仔。一日为主,终身为君。朱元璋即位后,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再把蒙古人当做外人。

可叹明朝灭亡后,汉人再次被异族统治,沦为满人的奴隶。清朝统治的几百年间,汉人精英们早已把满人当做自己的合法统治者,不遗余力、死心塌地为他们服务。从曾国藩、左宗棠到李鸿章、张之洞以及前期的袁世凯,莫不如此。

真正为汉人争气的,还是孙中山,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彻底推翻了满清的反动统治,汉人才真正重新做了主人。

时代在进步,历史在前进,过去很多的少数民族包括壮族、满族,都已融入汉族大家庭,他们的文字、语言、服饰和信仰跟汉人几无区别,失去了本民族的很多特征。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这个大家庭,无论什么民族都一律平等,不分高低贵贱。

正如那首歌唱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因此说,所有民族亲如一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华民族,都为民族的复兴和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历来现实


你被误导了,只有汉朝和汉国的人才自称为汉人,在明朝以前,中原人并没有“汉族”这个称呼。曹魏的人都自称魏人,晋朝的自称晋人,隋朝自称隋人,唐朝自称唐人,比如网络战神冉闵,他建立魏国后只会自称魏人,那时自称汉人的只有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国。同样,宋人、金人、辽人,这都是定的。

中国自古以来以政权称呼人,比如回纥人、吐蕃人。没有具体的民族区分,所谓“夷入夏则夏,夏入夷则夷”。秦国和楚国、吴越,都是黄帝的后裔,但是在春秋时期就被中原各国认为是蛮夷,因为他们的文化习俗与南蛮西戎类似。可是经过商鞅、吴起变法,而且两国努力学习中原文化,所以到了战国时期,其它国家就不再把他们当做蛮夷。像仆固怀恩、高仙芝这些人,论血统并不是中原人,可是他们在唐朝生活,接受的中原文化,所以对其它政权和唐朝人来说,他们都是唐人。

汉人这个称呼起源不明,据清朝某小说所说,起源是元朝把百姓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但是这本书是清朝才诞生的,其地位也没被民国和新中国承认为正史,作者也不是史学家,所以可信度存疑,而明朝官方编写的《元史》并没有提到这种四等人制度。

抛去这本清朝小说不谈,汉人这个叫法是朱元璋区别于蒙古人提的。在八国时期,蒙古政权就是蒙古人,宋政权就是宋人,金政权就是金人。但是蒙古国后来一统天下,分为元朝宗主国与四大汗国。按理说这时所有人都应该叫元人或者蒙古人,但是蒙古部族的文化习俗确实与中原人不同,所以虽然在一国之内,却分得较开。后来朱元璋就把所有中原人统称为汉人,来争取天下人对自己政权的认同。这时的汉人其实不光指的是传统的中原人,也包括已经融入中原文化的原金、辽、西夏等血统的人,甚至包括历史上匈奴、鲜卑、突厥等民族融入中原的后裔。因为那时这些人与传统夏商周人已经完全混合,不分彼此,朱元璋也不可能把这些人挑出来削弱自己的力量。

之所以用汉人这个称呼,朱元璋说过,自己佩服的君王只有刘邦,因为刘邦和他一样是平头百姓起家的。另外,两汉传承久远,“卯金刀”成为一个谶语,历史上很多人造反都打着刘家的旗号并得到广泛认同,即使唐朝李家也对这个现象寝食难安。汉家刘氏的影响直到元朝也没有消除,所有人都认为可能出现西汉、东汉之后的第三代汉朝,也就是“季汉”,刘备没能完成这个任务,所有人都认为会有另一个刘家人出来完成。所以,朱元璋用“汉人”这个称呼能吸引更多的人。

汉人这个说法也是有时效的。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多次招揽王保保和北元皇室,并把元朝名将列入武庙祭祀,把元朝皇帝放在皇帝庙宇祭祀,这时的朱元璋主要目的不是招揽汉人支持自己,而是招揽所有人支持自己,所以他就不再提什么汉人了。明朝很多人也都自称明人,包括对外的使臣都自称“我大明人”。本来,“汉人”这个称呼是要就此消亡的,更不可能有“汉族”这个称呼。

可是明朝后期腐败太严重了,导致民不聊生,百姓纷纷造反。平常造反也不过是改朝换代,这次李自成推翻明朝,按理说该是“大顺”朝了。可是偏偏满洲人入关了,建立了又一个少数民族朝代。满洲人不像蒙古人那样心大,什么都不管。经历过明朝后,读书人里出了很多唯利是图的小人,他们按照明朝立国的手段,建议移风易俗、文字狱、闭关锁国这三条。移风易俗也就是剃辫子。偏偏这些读书人以身作则带头示范,要求严刑重法。清朝统治者被他们说动,认为这样或许有利于统治,于是强制执行,后面的事情就众所周知。满洲人,听名字也知道,这也是以政权名来命名的称呼。后来简称为满人。

因为清朝初期手段残暴,而且严格区分满洲人与非满洲人,而明朝遗民也学朱元璋,想用“汉人”这种称呼来团结其他人,所以他们不自称明人,反而自称“汉人”。满洲人接受这种说法,于是有了满汉之分,而“明人”这个称呼就此被遗弃。

但是不到二十年,“剃发易服”政策因为不得民心而被满人统治者抛弃,康熙南巡时,放眼望去,街道两旁满满的百姓都是长袍长发,与明朝无异。清朝已经彻底放弃让百姓剃发易服,唯一需要遵守这个规矩的,是“官员”这个群体。

另外两个政策,因为交易需要,所以清朝也放弃了闭关锁国,开放了广州十三行,那时与外国的交易量很大,后来中国人甚至富裕到直接用来作为交易货币,甚至逼得英国打了鸦片战争。但是,“文字狱”被严格执行了下来,不过,认真执行这政策的不是满人,反而是那些汉臣,他们延续了明朝东林党人的传统,为了表忠心、打击政敌、获得利益这三个目的,整天诬蔑、嫁祸、告发其他汉人,而满人对此很敏感,基本上告了就能屈打成招升官发财,所以这个政策被保留下来了,并且在20世纪后半叶的某个动乱年代发挥了更大的威力,使当朝一夜退回xx前。

所以,直到此时,还只有“汉人”这种称呼,而没有“汉族”。到了晚清,慈禧不顾民生,疏于国防而重享乐,出卖国家利益,内忧外患之下,百姓纷纷揭竿而起,这时,朱元璋推翻明朝的事迹被所有人当做可以复刻的案例,所有人纷纷模仿。所以,“驱除外族政权,恢复汉人天下”这种口号纷纷被打了出来。然而,既然复刻就要做全套。朱元璋得了天下之后就不再提“汉人”这种说法,而是整天夸元朝好,一门心思要争取北元的支持。晚清也是一样。推翻清朝后,所有人就不再拿种族说事儿,而是夸清朝的贡献,要争取各民族的支持。

说白了,“汉人”这个旗号,就是打天下的工具而已,打完天下,这武器就过时了,反而成为不利于统治的因素,一定要藏起来。民族情结或许是有的,但一定不是主要的。

此时,清朝已亡,虽然已经有了“汉人”这种称呼,但很多人还是会自称为“大清人”,两种称呼混用。这时的“汉人”就已经不是单纯政权称呼,而是有区分族群的含义了。同样,“大清人”也有这层含义,但它包括了“汉人”,而是指所有中国人。假如清朝没亡,而是最后成功把各民族融合为一,那么“大清人”就等于“汉人”,那时的“汉人”自然包括已经融入中原文化的满人后裔。

这个现象持续存在。新中国成立后,关于怎样建国,斯大林建议中国学苏联,把各个不同文化的族群独立建国,然后这些各民族国家联合起来组建新中国联合体,类似于列宁把沙俄分裂成十六国再联合成苏联。但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直在融合,很难彻底区分,于是我国改变策略,按照地域把某些地区整片地划分为不同民族搞自治区,网上很多人直到现在都还在抱怨,自己祖祖辈辈是汉人,怎么几十年前突然成了少数民族,而且整个村整个镇子都变了。但这是当时国情,没办法。那时,为了区别于其它族,中原人需要一个族名,而那时“汉人”这个称呼流传很广,于是摇身一变成了汉族。现在,很多地区的汉族拿出家谱,都能找到自己的祖先是游牧民族的记录,但是文化融入中原,所以成了汉族、汉人。

幸好中国没完全采取那种建国方法,不然,苏联解体令人心惊胆颤。不过就算如此,这种方法至今贻害无穷。一个是网络上“皇汉”群体的诞生,一个是某些地区觉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门心思想出去,一个是至今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歌曲小说等等方面都害怕扯到种族歧视所以束手束脚,统治者们也谨小慎微。欧美没有采用这种民族分法,所以即使他们对某些群体不好,也不会有这种后果,因为全世界都没有证据证明被欺负的是外族,顶多说他们是某些族裔,却绝不会承认他们是外族。可是中国采用了这种分法,一句话就可能被外国媒体抓住,说你打压少数民族,因为你承认了他们的身份的。所以现在开玩笑都要谨慎。并且很多“皇汉”极端仇视元朝和清朝。

综合一下,就是,并不是只有汉朝留下了“汉人”这个称呼,而是每个政权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称呼。只是“卯金刀”这个迷信谶语影响太大,加上刘邦出身,于是被朱元璋采用,又被清朝采用,等等等等,以上各种机缘巧合连续巧合了几百年之下,“汉人”这个称呼才诞生并演变成“汉族”,与汉朝本身的操作没关系,完全是后世的操作。任何一个朝代的称呼(比如秦人秦族、魏人魏族、隋人隋族,等等)如果遇到这一系列巧合,都会代替“汉人”“汉族”这种称呼。


触手皇帝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即炎黄子孙。“汉”原指天河、宇宙或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汉族还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可是中国古代朝代更迭,为何汉朝建立后称为汉族,唐、宋、明朝建立后没有相应改为唐族、宋族、明族呢?

首先,全世界民族这样的共同体产生不到200年,传入中国不到100年。而56个民族,也是近代产物,古代没有这一说。民族的命名一般根据重大事件、统治王朝、标志地名等一些比较有特点的东西。汉族的命名更多的是历史原因。

中国在秦朝大一统,但秦太短命。而汉朝统治有400多年,且声誉不错。根据中国人追本溯源的本性,人们把民族命名为汉族。“唐族”、“宋族”没成为主流,是因为朝代出现的晚,且朝代寿命没有汉朝长,影响力不够大。

其次,汉朝时,四周蛮夷出现汉化,归化后亦为汉人汉族。汉朝时期,是中原地区与四周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冲突或交流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张骞通西域,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勒石燕然,文景之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些汉文化同化着他们,教他们汉人的礼仪,传授他们汉人思想,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

汉王朝国势强盛,在对外交往中,西域各族称汉朝的军队为“汉兵”,汉朝的使者为“汉使”,汉朝的人为“汉人”。在西域的丝绸之路上行走,汉人的身份比什么都重要。汉人在外被欺侮,军队往往会挺身而出。就比如,在西域的汉族商人几乎从未受到外族威胁。这就是因为当地有许多汉族的军队在驻扎保护。如果商人有危险,汉族军队都会出来帮忙讨公道。这足可见当时汉朝影响力之大。

再者,在秦始皇时期,秦始皇将六国合体并且还将八地的饥荒解决了。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创建了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拉开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序幕。当时西域诸国和匈奴都将秦朝的人称之为秦人,然而秦二世而亡,转瞬,秦始皇“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的梦想破灭。“秦人”这一称呼也就随之消失。

而楚汉之争之后建立起了汉朝。汉朝绵延经营了接近500年的时间,是封建时期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叫了几百年的名称,又怎会轻易改变。这也是汉族这个称谓如今都还一直留存的原因之一。

国家最终统一,文化深厚、国力强盛、国家更具威望,让汉人、汉族这些称谓绵延至今。唐、宋、明固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不可缺失的部分,甚至唐朝也达到过文化交流的巅峰。但之后更多的是文化输出,而非对民族的接纳、交融。人们对“唐族”、“宋族”这样的称谓的接受程度有限,接受时间也有限。这就是为何汉朝建立后称为汉族,唐、宋、明朝建立后没有相应改为唐族、宋族、明族的原因。


煮酒君


古代并没有“汉族”这个名称,也没有“什么族”之类的,一般都是称为“什么人”,如秦人、汉人、唐人、宋人、明人等等,所以题主的改名之问就无需赘言了。

普及一下

“汉族”这个名称,大多学者认为在”民族“这个名称引进中国之后出现,“民族”一词,据今人考证,从日本引入,始出现于1898年梁启超的《东籍月旦》一文,“民族”一词始此普遍使用。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韩景春、李毅夫两位研究,最早使用“汉族”一词的是黄遵宪,是在1903年的《驳革命书》中:“倡类族者,不愿汉族、鲜卑族、蒙古族之杂居共治,转不免受治于条顿民族、斯拉夫民族、拉丁民族之下也。”

“中华民族”一词也是由梁启超最早提出,出现于1902年他的《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上古时代,我

中华民族之有四海思想者,厥惟齐。”


过去理它作甚


那么,汉代之后,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唐、宋、明等中原王朝,为何不改名为唐族、宋族、明族呢?实际上,古代并无民族之说,只有某国人或某朝人,而古代的国家,恰恰又是又某一族群建立,国家代表着族群,族群也代表着国家。因此,秦朝称为秦人,汉朝称为汉人,唐朝称为唐人、宋朝称为宋人,明朝称为明人。

如果以强盛论传承,盛唐不比汉朝差,但唐代虽盛,毕竟也是沿袭汉代的民族风格和礼仪文化。而且唐朝包容性较强,从西域到塞北都成了大唐的治下,国内民族混杂,有野史和民间传说认为,唐太宗李世民还有鲜卑血统,唐代自然不能代表中原主体民族。宋朝就不用说了,是历史上积贫积弱的朝代,谁也不愿意以一个弱势的朝代代表自己的民族。

那明朝呢?朱元璋提出“驱逐鞑虏,恢复华夏”的口嗨,就是为了恢复汉唐礼制。推翻蒙元后,明朝从人们的发型、衣着、礼仪和国家制度都效仿了汉唐。但就明朝的历史地位而言,无根本无法与唐朝相比,连唐朝都是汉朝的晚辈,明朝就更年轻了,汉朝当然就理所应当地成为中原民族民族称谓了。


若愚趣谈


《哈佛中国史·秦与汉》里有一句话说得好:“把天下想象为由游牧民族和中国二者所构成,标志着一个巨大的进步,就是通过内部的同质化,通过外部的“他者”塑造‘我者’意识,形成国族的自我认识,于是有了明晰的‘中国’ ”。

也就是说,包括族群、中国的这些概念是在秦汉时期才形成的!!!

在先秦时期,我们虽然生活的这一片土地上,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族认识。这就像我们小时候在自己家乡,没有本地人和外地人概念,但是当我们去外地念大学以后,和别人相处就会有“我们来自不同地方、你和我不是老乡、我们不一样”的概念。

民族的概念形成于秦汉,但是秦朝的时间比较短,在对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上可能就不如汉朝,所以就更有可能叫汉族,而不是叫秦族。

至于为什么不叫唐族、宋族,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汉朝在他们前面!这就好比说百家姓的顺序,是宋朝开始排列的顺序。宋朝之后还有元朝、明朝、清朝,但是百家姓的顺序却也没有因此而改变啊。


鼓楼博牛志


因为汉朝以后开始形成了真正的汉文化,在春秋战国那时候根本没有什么民族概念。只有中原和边陲,那时候除了长江黄河都是老少边陲。

之后的魏晋南北朝,唐五代宋元明清,汉族文化习俗都是源自于汉朝。

但是,今天汉族也仅仅,是个称号了,而不是文化概念,因为清朝和那几年盛世早给汉文化毁坏殆尽。

清朝入关以后,强迫百姓剃发易服,毁坏百家思想,文化作品,礼崩乐坏。

盛世那十年,中国传统文化又一次浩劫。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五个有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唯独汉族没有。

所谓的五千年文化,只剩下清朝了,还是在电视剧里面,而且清朝除了搞破坏,开世界的倒车啥都没留下过。

上古尧舜禹给了我们华夏,商周给了我们礼仪。

汉族给了我们凝聚。

唐宋给了我们眼界。

明朝让我们知晓了世界。

清朝和那些年的盛世,对不起,一切清零。发达国家变成发展中国家。


放学后的teatime


汉唐是中国的最为鼎盛和辉煌的时期!

疆域辽阔,文化兴盛!

汉代第一次彻底解决了匈奴问题!

第一次出现张骞通西域!

第一次开辟丝绸之路!

第一次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第一次出现历史有名的一个治世文景之治!

第一次出现盛世汉武盛世!

第一次出现了一本纪传体通史史记!

第一次出了汉赋大家司马相如!

第一次中华大地上出现的一个疆域最辽阔,最强胜的王朝!

所以刘邦建了一个汉!

刘秀建了一个汉!

刘备建了一个汉!

刘渊建了一个汉!

刘知远建了一个汉!

刘崇建了一个汉!

刘岩建了一个汉!

历代人民最怀念的就是汉唐!

除了汉,就是唐!

汉在前,唐在后!

梁启超第一次提出汉族的说法!国内就有了汉族,之前一直叫华夏,中国!

国内称汉族,国外称唐人!

梦回汉唐,如是哉!


鹏程日志


汉朝是大一统的朝代,繁荣强大,所以我们的祖先自豪地称"汉族",这个称呼渐渐地得到了国外公认,代替了之前对中国人的称呼"秦人"。唐是又一个统一富强的朝代,"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在许多方面超越了汉的"文景之治",虽然由于称"汉族"已习惯了,沒有改称唐族,但国外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现在在许多国家的中国人聚居区都被称为"唐人街"而不是"汉人街“,足见唐的影响并不比汉逊色。至于宋朝,屡受辽、夏、金欺压,当然不能和汉唐盛世相比,明朝的影响也沒有超过"开元之治",所以至今我们还是称为汉族,国外则俗称我们为"唐人"。

此外,还有一个现像很有意思:由契丹建立的辽朝与宋对峙,在宋人眼里,契丹也是外国。"杨家将"抗辽故事流传甚广。但其实契丹族高度汉化,其文化、服饰、生活习惯与汉族没有什么区別,辽国的汉人也认自己是辽人。尤其是金灭辽后,辽贵族耶律大石率众西迁,在中亚重建辽国,史称西辽,把汉文化传播到了中亚广大地区,以致当地各国都认为西辽就是中国。直到今天,在俄语里仍称中国为"契丹",而不是汉人,更不是唐人。


阿斌270202161


秦汉在华夏文明史上是划时代的变迁时期。是天下分封制转化为中央集权制的关键时期。

秦朝只是个不太成熟的开始,而汉朝则让中央集权制走向稳定,成为天下人都接受的共识。从而意味着一个新的社会形态诞生了,伴随而来的是新的社会意识得以形成,新的价值观丶人生观、世界观得以铸造成功。也就是说汉魂得以铸就。因此汉由朝代的称谓,进而成为了汉帝国各族裔共同的称谓。因为将有共同的社会意识,共同的价值观丶人生观丶世界观的国人称为一族,是十分恰当的。

唐、宋丶明等朝代都是袭汉制、承汉德丶习汉礼,是汉文化的延续。汉朝以后的朝代,都可以视为奉天意,承汉制。因此唐人、宋人丶明人都是汉人。那些奉天承运的开国之君,也不会数典忘祖,改换族裔的称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