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些評上副高或正高的老師,不願意多上課、更不願意做班主任,你怎麼看?

珊珊來早zs


這個不可一概而論的。在我瞭解的學校,實行了課時津貼制度,不管什麼職稱,每上一節課都有補貼,補貼不論職稱,高中一二年級相同,高三多一點,所以上課越多,課時津貼越多,年輕老師當然願意多上課。評上高級職稱的老師,難道就不願意上課嗎?當然不是,上課多,工作量獎也多。我熟悉的一位正高級老師,上的課不多,學校也不安排高三課程,該老師還感嘆被邊緣化了!為什麼,領導都是喜歡用比自己資歷淺的,年輕的幹活聽話順手的。

現在,某些自媒體有人天天吐糟職稱制度,似乎是中小學教育的萬惡之源,欲加之罪而已!職稱崗位的工資,差異其實是有限的。你一個教齡10年的一級教師和教齡30年以上的高級教師有點差距不正常嗎?

中小學職稱制度應該改革,這是確定的,但妖魔化職稱制度令人反感,這樣的情緒化言論不是實事求是的。

事實上,績效工資獎勵考核的隨意性太大,一個地區的每個學校的考核制度都不同,校長一言堂制定的考核標準引起教師的意見才是最大的。


青霞人文


很正常啊。

我們這現在評職稱要求必須當年是班主任,而且要求評職稱前幾年有若干年班主任,當然了,領導除外,有關係的除外。

誰願意當班主任啊,評了高級當班主任我都不知道是什麼心態。

早上6點到晚上12點,是個人都知道在透支體力。

還沒有周末和假期。

掙得錢還不夠打車上班或者住院治病的任何一種。

我這輩子不準備上高級職稱了,身體要緊。

就算開除我,我也再不會當班主任了。

領導真聰明,我今年帶三個班的課。

每週6個小時早讀。

21節課。

3個晚自習。

你狠。


肉丸子653


我不知道您所在的學校是什麼情況,但在我所在的學校,基本沒有這種情況。現在學校各科老師緊缺,恨不得一個人當兩個人使,更加有實力的教師勇挑重擔。我們五十多歲的正高副校長,年年高三數學。還有副高的幾位副校長,也都在第一線。高三的語數外老師,早讀午練習晚自習週末的輔導課各種課加起來一週也要十幾節,沒人說我是副校長有高級職稱就少上幾節課吧。少不了,沒辦法,你一個班總要帶的吧?一個班就是有這些工作量,逃都逃不掉。


畢竟是書生1


如果我是校長,對於某些評上一級、副高和正高以後不願上課、不願當班主任的,有的是辦法――不予聘任。取得資格,不予聘任,不享受相應待遇,費好大勁評上的職稱還有什麼意義?當然,那些確實已接近退休的、體弱多病的,還是應該適當減輕些工作量,不一定非要把人逼死在講臺上不可;因工作需要調整到中層機構或校級領導崗位了的,按規定當然也應減少些一線教學任務。事實上,除了極個別因年紀老大、各種疾病纏身的老師需要人道主義關懷和因工作需要兼職行政崗位的老師適當減少一線工作量以外,並沒有多少評上一級、副高級、正高級職稱的老師不願多上課,不願當班主任。網上沸沸沸揚揚廣為傳說的“評上(高級)職稱的老師不願多上課,不願當班主任”“評上職稱的老師都不代(帶)課”“評上職稱的老師還有幾個代(帶)課的?”等等,我認為純屬臆想,或者是別有用心的人故意挑弄事非。我國實行的是職稱評聘分開制,取得職稱資格,不等於就享受了這種待遇。評上了高級職稱的教師就敢掉歪?我看真沒有幾個。製造這種輿論的人,用心何在?大家可以繼續議論,發表高見。談論問題時,希望能夠就事論事,多用事實說話,不要搞人身攻擊。謝謝!🙏️🙏️🙏️


鶴舞水鄉


沐雲的風

7月28日 · 教育問答達人

詬病已久的中小學職稱評審的真正痛點在職稱等級與工資掛鉤。職稱等級制度越來越成為廣大教師討論的熱點,也是引起教師種種矛盾的重要因素。那是為什麼呢?我們接下來來探討一下。

教師的職稱等級數量都是有限的,等級越高數量就越低,所以高級教師的名額很少,評上高級教師這個職稱所需要滿足的條件也就越多,所以很多教師為了能夠早日評上高級職稱,花了很多心思在學術研究、發表文章、教學成果等上面,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有能力的教師滿足高級職稱這些條件,但是職稱的名額很少,無法滿足每個符合條件的人都可以有機會評選高級職稱,有些教師教了三十多年甚至是一輩子,都沒有等到那個機會。

但是,職稱等級與教師工資掛鉤,職稱等級越高,教師的工資就越高,有時候職稱等級相差一級,教師的工資就可能想差好幾千,所以才有這麼多人擠破頭想要評高級職稱。評上高級職稱就像拿到金飯碗一樣,有時候很多人在想明明大家工作差不多,工資卻相差這麼多,導致同工不同酬。就因為一個職稱,要是有名額的話很多人都符合這個條件,就是沒有機會。

除此之外,一些教師還利用各種關係、人脈,送禮等不正當手段評選職稱,更加引起了廣大教師的不滿,職稱等級與教師工資掛鉤的矛盾越來越深,是很多教師心裡的痛點。

沐雲的風

教育問答達人

1332粉絲 · 7863贊

搜索

教齡35年認定高級職稱

教師教齡滿40年

中級職稱改革

30年鄉村教師職稱

教師現狀順口溜

培訓機構教師資格證


今天空氣流通暢


評上副高或是正高,不是不願多上課,而是“沒時間多上課”。不是不願意做班主任,而是沒有時間做班主任。我想,這才是評上副高或者正高的老師要說的心裡話。呵呵……

一、凡是評上正高或是副高的人員中,領導居多,既然是領導,開會的時間多了,對外的雜七雜八的工作多了,因此,上課的時間少了。

於是,這類正高或副高的老師就沒有時間上課了。而且名正言順的說,工作太忙,沒有時間上課了。於是,我們不妨可以看看,哪個學校的校長還在兼課?在小學,兼語文、數學教學工作的校長几乎沒有。

二、評上副高或正高,“名”就來了,有名了,就有人邀請講課了呀。於是,一個課件到處講學,財源廣進,上課的那點課時補貼算得上什麼?而且,同一個課件能到東家講課,也能到西家講課,做一個課件,上N次課,寫一份講稿,賺N次錢。而在學校上課,一個課件最多上一兩個班,你總不能天天給學生上重複的內容吧。於是,聽說,我們的學時培訓,正高、副高的老師們是賺大了。因為負責培訓的學校都得找人上課呀。

於是,評上正副高的老師就名正言順地說,我工作量大,到處講學,沒有精力再多上課了。

三、評上正高或副高,多上課可能還會給他們帶來負面影響呢?因為多上課,就會教到更多的學會,萬一碰上幾個渣,那可是毀了這些高級職稱老師的英名啊。於是承擔風險,不如少教一點,少上點課。最好不用上課,工資也照樣不會少。

四、評上正高或副高老師肯定不願當班主任,因為當班主任是太辛苦了。在小學,就是一全職保姆,事事都得管。班主任的國發津貼每月280元,正高級別每月都不止這些呀。

因此,人都是會算的。再怎麼算,多上課或是當班主任,對於職業無益、對於收入無益、對於名聲無益、對於身體無益,誰願意幹呢?

如果要問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哪裡?

一是職稱制度的不合理的地方。

二是各個學校制定的不同的績效考核方案欠合理的地方。

因為不合理,所以有了許多不正常的事。

名醫都在給病人看疑難雜症,而名師都在給老師做講課培訓。


大路口人


我經常喜歡調查這方面的事情,所以關於一些評上副高或正高的老師,不願意多上課、更不願意做班主任的問題。我確實知道大多數時候就是這樣的情況。按理說,職稱已經是正高或者副高的級別,應該是教授級別了,無論知識還是經驗在學校都是一流的,那為什麼就會不願意上課了?

一、高級職稱評定前後的變化哪裡來?

1、高級教師職稱評定對教師的上課節數和是否當班主任有嚴格要求:

不管是中級職稱還是高級職稱,對教師的最基本要求是必須上課而且帶班主任。我們當地高級教師評定對教師最的基本的要求是必須完成規定每週不少於十幾節的教學課程,而且在評職稱前的五年裡,最少要連續三年班主任。這是基本條件,如果缺少這兩個條件,就算你又多大的貢獻也不能參與評職稱。所以這種職稱評定發導向讓想評職稱的教師不得不上課、當班主任。

2、評定之前不管有多麼艱難,為了高級職稱,強撐著當班主任和上課:

許多評高級職稱的老師都屬於“大齡教師”了,其身體健康狀況大都處於亞健康狀態,但是為了評職稱,必須硬撐著上課和當班主任,他們內心早已不想幹的這麼累,但與高級職稱相比,吃點虧,又算得了什麼。於是,寧可拖著患病的身體也要帶課,也要當班主任。我身邊這樣的事例太多了,我們學校有兩個56歲左右的老師,都患有疾病,一個常年腰腿疼,行動不便,另一個慢性胃炎、慢性膽囊炎。校長不讓多帶課當班主任,但是他們兩不行,必須帶課還要當班主任。其中一個前半年評上了高級教師,這學期已經不來學校,去醫院治療疾病去了。

3、評上高級職稱的教師大都接近退休年齡了,年邁、身體欠佳沒有更多精力上好課了:

我們知道,生薑越老越辣,但是教師未必越老越好。許多評上高級職稱的教師已經年邁體弱了,再說了教學不是一件多麼輕鬆的事情,既要專研教材、熟悉學情,又要寫教學設計、製作課件,如果再當一個班的班主任那就真的無法做好。評職稱前硬撐,評上職稱後就沒有必要這麼做了。我們學校的幾個老師教無論是當班主任也好、上課也好真的做不好了,班上的學生數他們幾個老教師的最亂,教學成績排在學校的後面,要不是為了高級職稱,早就打雜了。據調查大多數老教師的課堂和班主任工作學生並不是很喜歡。

4、既然職稱都評到頭了,許多老師就只想休息休息:

沒有評上高級職稱前,教師還有一種極大的希望,論資排輩也該輪上自己了。但是當高級職稱評上之後,感覺作為一名基層中小學教師,最高的級別就是正高級教師,已經落在自己頭上了,之後就要想辦法過的輕鬆些,人人都最想通過最少的勞動,賺取更多的錢。更有許多老教師想,自己辛辛苦苦一輩子了,到了老年階段,活輕鬆些就是一種很好的滿足與願望。

二、對於評上高級職稱的老師,我的建議:

1、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喜歡上課就讓好好上課:

沒有評上高級職稱前,寧可累死牛,也不翻倒車。評上職稱後,一下子由原來的天上掉入地下,課也不想帶了,班主任也不再當了。這一定要分清情況在做判斷,有些老師確實體力不好,但有些老師,老當益壯,完全沒有問題,既然身體可以,就要繼續上課、繼續當班主任,繼續發揮餘熱。一名高級教師最少在教育崗位兢兢業業幾十年,知識經驗各方面都是非常豐富的,堅持好好上課、好好帶班,給年輕教師樹立榜樣。

2、對於體力不支的教師,轉換角色,讓培養年輕教師:

對於評職稱前身體就不好的教師,就根據他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適當工作最好。比如可以減少上課的節數,當一名年輕班主任的“師傅”、為年輕教師的職業發展出謀劃策、培養年輕教師儘快成長都是非常好的“出路”。這樣脫離教學一線,但自己的價值都得到了有效運用,身體也能得到保養。

結束語:

評職稱前許多教師都變的非常殷勤,這屬於評職稱前的突擊現象。原則上說非常不好,但換種角度看,也沒有什麼,畢竟教育教學一輩子了,為了職稱就算是拼一把又何妨?職稱評定好了,再“退出江湖,隱居田園”。這是多少老師評上高級職稱後的“詩意棲居”。


我是教育博覽,您有任何意見建議,請分享出來。歡迎您點贊、轉發、評論,能給個關注更好啦。


教育博覽


之所以這種情況在我們這個地方比較普遍,比較常見,主要原因我覺得還是以下幾點。

第一個是正高特別難評,一個縣也就一兩個人。所以很多老師覺得評了副高以後,就覺得這輩子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再上升的空間,沒有了目標,也就沒有了動力,所以也不願意再去努力。

第二個是現在我們這個地方不管每個月代課多少,課時費都是200塊錢左右,工資與帶課多少也不掛鉤,所以帶的課再多也拿不到更多錢,所以老教師就想辦法不代課,因為代課多少或者不代課,不影響他們的工資。

第三是老教師現在大多的精力也大不如前,對新知識新科技的接受也比較困難,而現在的學校大量的使用現代的一些多媒體、電腦、軟件等等,老教師由於年齡大了,記性不好,很難學會,很難熟練操作,運用上很難和年輕人比。

第四是他們的家庭事務也比較多 ,而且父母年齡都比較大,要照顧年邁的父母,還要幫獨生兒女看管孫子孫女,有很多的繁雜事要幹,所以他們就想更多的騰出一些時間來幹他們的家庭事務,來彌補年輕時候對家人的虧欠。


夢裡人生


不要這樣妖魔化副高一線教師,正高一線教師一般都不想,當一個一線教師走到副高職稱也意味著他們的年齡大多也到了心力衰減的地步了,而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況且還要給年輕人讓位,給機會,職稱評審的條件象有幾年班主任經歷什麼的,如果年齡大的教師不讓位,不退出,年輕教師就沒有機會,也就上不去,他們也就無法評上職稱,新陳代謝,是自然法則,不要老是拿一線副高教師說事,當然學校領導職稱走的快,個別能力突出的教師職稱走的也比較快,這是另外的事,也不排除一些職稱走的快的較年輕的教師評上高職後有拈輕怕重現象的存在,但是絕大多數一線教師並不是評上高職就想著逃避,我不是高職,但是我看到的一線高職教師絕大多數還是在兢兢業業工作,盡力在幫助年輕人成長,別胡亂噴他們了,教育環境都成這樣了,一線教師活的都成狗了,為教育著想,為下一代的健康成長著想,請你們別胡說八道了,絕大多數教師是有師德,有師德的教師一定有責任心,為什麼要傳播那麼多的教育負能量,你想讓中國亡國滅種嗎?居心何在?


用戶4917183444599


其實出現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不能人人到退休前都評上高級職稱,接近評上高級職稱的就有讓已評上高級職稱老師退休倒崗的想法,其做法就是抨擊高級職稱老師沒有承擔最重的教學任務。現任高級教師(大多50歲以上),都是當年國家很窮,教師薪資很低,教師職業流失很嚴重的情況下,熬過來的。也可以說,是在國家教育最困難的時期,用自己的艱辛與清貧,挺起了挺過了困難的中國教育。清貧與辛苦,過早的偷支了健康,現在再拼命工作的身體資本已經不再。於是,領導給他們安排適當的工作,這既是對國家教育有功的老者的關懷與尊重,也是兼顧教育現實需要必要方案。作為下面職稱層級的老師,要理性對待,相關部門和人員也要做必要的解釋宣傳。同時,政府部門是否也要考慮,在國家困難時期堅持工作人員的離退休政策設計,就像對建國前老同志離退休待遇類似的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