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们是老师就要守得住清贫?

陇山之南


老师要守得住清贫,并不是说老师就得贫穷、老师得拿低工资,而是指的是当老师不要有当暴发户的心里,不要想着一夜暴富,要将精力用到教书育人上。

总体来看,我们国家尊师重教,尤其是十八大之后,对传统教育的重塑,对教师地位的提升,对老师待遇的提高都有了极大的促进和进步。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来看。

一是始终要把师德是首位。教师就是教书育人,身正示范,正人先正己。国家的希望在教育,而老师就是教育的实施者和执行者,因此师德才是最重要的。

二是要不断的提升教师地位和待遇。要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当中,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带出优秀的学生。

三是全社会都要尊师重教。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教授给我们知识,教授给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因此全社会都要营造尊重老师的浓厚氛围。

四是对部分生活困难教室实施帮扶。部分教师因为家庭原因,生活较为困难,尤其是山区教师,需要我们的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给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把全部精力用到教书育人上来。

五是对部分违反纪律的老师进行处罚。极个别老师不遵守师德,损害了老师的名声,带坏了社会风气,对这种老师必须予以处罚。

总之,教师是社会进步的指明灯,要让老师专心于教育事业,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强大,民族才会更进步。


林老师教育


再刻意鼓吹教师要耐得住清贫,将会大大动摇优秀学生报考师范的信心。动摇师范生归口当教师的信心,引起教师队伍心理震荡。谁愿意受穷啊?全中国有一个这样的人吗?没有。这是刻意将教师妖魔化,把自己哪怕活一百回也不愿做的事去强要求教师做到,你,你们,清贫一下让我们看看。扯犊子!没安好心!不说了。真气死我了。


用户4722161176435


“当教师就要守得住清贫”是一句流传颇广的所谓“教育名言”,看似褒扬教师职业的崇高,实则对教师进行道德绑架,把师德无限放大,好像当教师可以不食人间烟火,可以不提待遇权益。

“当教师就要守得住清贫”这句话如果任其广为流行,则会破坏教育生态环境和教育伦理。按照这句“教育名言”的语境,不依法保障教师的待遇权益,就是在“成就”教师“守住清贫”的意愿,这是何其荒唐的逻辑。这句话如果是教师自嘲、同事调侃倒也罢了,如果是政府部门官员说出来的话,就非常不妥,会令教师寒心,或者是有意在推卸对教育投入不足的责任。

要办好教育,必须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教师是一种职业,要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就必须拿出有市场吸引力的薪酬待遇,指望用极低的薪酬,吸引优秀人才选择清贫选择奉献,这是违反市场规则的,其结果是不可想象的。

教育的伟大,在于教师的伟大。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提高教师的待遇,让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教育才能健康快速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国梦打好坚实的人才基础。


周南旋


题主你好,虽然我不是老师,但我想过成为老师,之前我也曾回答过类似的问题,以下我就给出我的看法。

我一直认为教师的地位理应是处于这个社会上层的,他们在培养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这是伟大而又艰巨的事业。然而,现实中教师的地位并没有那么高,他们微薄的薪水甚至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这是值得深思的。诚然,国家早已认识到教师的待遇急需提高,也早已出台相关规定,但真正要等这些福利给予到教师个人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很明显,“身为教师就得守得住清贫”这种说法是毫无道理可言的,教师也是人,也要食人间烟火,他们也需要基本的生活资料。我们不能因为别人是警察,是消防员,是教师,就要求“别人生活必须清贫,否则对不起人民大众”,我觉得这是一种道德绑架。教师应该奉献,那是必要的,但要求教师守住清贫则是一种误导,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调侃,而不是一种语重心长的谆谆教导。在我看来,教师,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存在,教师只是一种职业,而并非一种清贫的代名词。另外假如教师过得清清贫贫,也不符合我们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一个战略目标。

公办学校的教师,是一种体制内的工作,故然不求发大财,但也不能与清贫划上等号,否则教育事业很难留住真正的人才,教师行业也难以成为传说中那“人人羡慕的职业”。让教师撸起袖子加油干当然可以,但是你要“马儿要跑”,至少也得给“马儿一些草”吧?

当然,如今的各项政策措施已经明显向教师行业倾斜,教师行业的现状人人都在关注,相关落实想必不会很久。各位老师朋友们,无论外界政策如何,但请保持内心波澜不动、宠辱不惊,守得住清明。


如果觉得我的回答有所帮助,就请帮我点个赞或者来个关注。我是知与行,专注中学和大学问题的解答,专注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分享。


知与行的交汇


一、老师要守住清贫是社会强加的。

这要从历史沿革来看待。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学而优则仕”是读书人的理念和终生追求的目标。只有在穷困潦倒走头无路的时候,读书人才会选择给人家做塾师。所以,中国人的潜意识中教师应该是清贫而终生无作为者。

在近代平民教育兴起时,学校多为民间义学甚至家族学馆,教师多为义务性劳动或象征性给点报酬。人们看重的只是办学方而不是教学的老师。

新中国成立的前期,只有那些家庭成份不好的人才读过书进入学校做老师。这些人是思想和劳动改造的对象,不被批斗就认为无限荣幸之至,根本不计较经济待遇,他们的清贫被认为理所当然。后来,教师的来源多样,其中退伍安置犯错处分调入等等。在掌握物质就掌握权力的时代,教师不如供销社员工买白糖甚至手表方便更不如食品店吃肉喝酒粮店吃饱饭方便,所以教师政治上仅是可以团结的对象,而经济上靠边站是无发言权的。清贫仍然是他们的标签。

改革开放后,政策上刻意将教师类别化。其身份由原来的革命干部划定为事业单位专技人员,管理却是全行政化。教师两不靠,待遇上既不是同样从干部中归类的公务员也不是原来的事业单位。

二、知识是可以转化为利益的

物欲横流的社会知识是可以转化成经济利益的,只要有考试,老师的授课就有市场。但是我们周围也唯有用道德绑架老师。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师范生去培训机构年薪二三十万轻松得到。他进入学校通过二十年的历练成为资深的骨干教师年薪就变成了五六万。这不是教师的知识不值钱而是这社会不让教师的知识值钱。


楚天959


有的人看到类似的问题习惯性的就会怼回去,恕我直言,这句话其实没错误,关键是我们没有用变化的目光去看待这句话,我倒觉得对于老师来讲,“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清贫”不但依然受用,而且依然应该坚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时代在变化,我们要用变化的眼光看待“清贫”二字!

过去的老师坚守的清贫是专指物质上的不足:


在过去,比如我们那个年代,老师月工资几十上百,那个年代真真正正的叫守的住清贫,那个时代的清贫是专指物质层次的缺乏,之所以清贫首先是因为那个时候整体的社会发展层次也不是多高,另一个层面是相对于那些以盈利为目的的商贩而言,老师做的是教育,不能被花花世界所迷惑,我们都清楚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人为了赚钱,纷纷下海经商,那个时候提倡老师守得住清贫,实际上是让教师这个行业能够恪守教书育人、拯救灵魂的初心与信仰,作为教师如果有私心杂念,心思不用在教学上,那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且这种影响是群体性的,而且还不可逆!


由此可见,那个年代的老师守得住清贫实际上就是坚守住了教育的底线!

现在的老师坚守的清贫是更加侧重精神层面:


就像狄更斯说的一样: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不好的时代!好在这个社会不管是物质还是在精神层面都比过去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但是不得不说彼此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行业与行业之间,人与人之间都拉开了不小的差距,包括现在的房子、车子、孩子上学等等各种不能承受之压力都让现代人有一种表面挺富裕内心挺压抑的状态,在外以假面示人,回到家才敢仰天长叹,这里面当然也包括我们的老师!


正是这种渐行渐远的差距,就导致了很多人的内心躁动不安,内心里就有了不同的想法,于是现在我们能看到各行各业跳槽的频率是越来越高,个别行业甚至能有一两个老员工就烧高香了,这样的一种心态也影响到了教师!应该说在尊师重教的大环境下,社会整体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追崇度还是蛮高的,像我们那会儿能考上师范院校就相当于找到了铁饭碗,但是现在似乎持这种观点的人少了,因为教师这个行业是一个保温饱却无法奔小康的行业,

不管工资怎么涨,总是有限度的,但是架不住背后的巨大的生活开支压力的上升速度,所以很多老师内心里也开始起了变化,于是在以前是铁板一块稳固的教师队伍也开始变得人心涣散了,很多老师主动辞职开始转行做其他的,这已经不是个别现象!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觉得提出教师要守得住清贫才更加的富有意义,首先这里的清贫不再单纯指过去物质层面,而是主要指精神层面的清贫,虽说我们教师行业的工资不是最高,但是在

每个地方来说,教师工资跟公务员工资相当,应该说达到了中档以上的收入水平,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考虑精神层面的提升,我们当老师是为了什么?必须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的教师从业之路才会变得更加的富有意义,我觉得作为教师行业来说有一点是从来没有变过的,那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教育就是一种传承,就是一种一代又一代的提升与蜕变,教师正是这样一群承前启后的群体,我们理应坚守自己的精神“清贫”,让自己的思想单纯一些,再单纯一些,让我们的学生精神“富裕”一些,再“富裕”一些,这是我们的使命,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反过来,作为社会上的所有人理应更加的秉持尊师重道的理念,更加的尊重老师,尊重教育,你再有钱买不来知识,买不来教育,买不来孩子的未来,只有教师的存在才为你孩子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没有老师,你的孩子的未来将充满未知与渺茫,这就是教师职业的重要意义之所在!全民尊重老师,老师尊重职业,让教育这个本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行业,迎来生气勃勃的第二春!


欢迎关注葛老师教育新智汇,一起关注行进中的中国教育!

葛老师教育新智汇


我们是老师,确实可以守得住清贫,但是,我们国家的教育,却不是用清贫守得住的。

我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让教师清贫,教育队伍就会留不住人才。

  • 我们不是在嫌弃现在的教师没有文化素质么?读书不好才去当教师。

  • 我们不是经常在吐槽教育里的那些“体罚”学生的事件么?师德师风每况愈下。

  • 我们不是经常在担忧,现在的教育怎么没有男教师么?教师队伍阴盛阳衰。


这些问题,不是我们用嫌弃、吐槽和担忧就能够解决的。解决之道就在于: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 等更多的人才来了,那教师的文化素质就有了;

  • 因为对于“职业的珍惜”,那么师德师风也好抓了;

  • 因为男老师的工资也够养家糊口了、见得了人了,那么,阴盛阳衰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所以,常年来,我一直在表达这样的观点:

给教师加工资,这不仅仅是让教师暗爽的事情,而是关乎到整个中国的未来的事情。因为,只有增加教师的收入待遇,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而只有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那么,才会有更多的人才愿意加入到中国的教师队伍中来。也才能实现教师队伍的良币驱逐劣币,进入到良性循环。

近些年来,国家也是看到了这个问题。

在这些年,国家不断把教育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

更是在12月份的时候,教育部特别发出了通知:将于2020年开展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情况督导。

通知提到,各地要高度重视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工作,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法》和中央有关文件中对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规定。对发现政策落实不到位的,要采取约谈、问责等多种措施督促整改。

不让教师清贫,这已经是上升到国家层面的一个共识了。

以后,我特别不想再看到,“我们是老师就要守得住清贫”这句话了。

因为,这是在非常时期,教师在国家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为了国家的发展,教师们聊以自我安慰的一句话。

这句话,我们自我安慰当然可以,但是,并不代表“教师”就等于或约等于了“清贫”。

现在,国家发展了,为了国家更好地发展,为了祖国的未来更有未来,理应还教师待遇一个本来面目。

那教师待遇的本来面目是什么?

尊师重教,师道尊严,这是古已有之的传统美德。

这才就是教师待遇的本来面目!


你好,我是君山,爱谈一点教育,如果你也喜欢,欢迎关注我,君山期待与你进行交流!


君山老师


我是一名老师,听到这句话我的内心很矛盾,我认同这句话提到的教师要守得住清,但不认同教师要守得住贫,我认为对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清和贫两个字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应该把清和贫分开来看。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教师行业确实需要风清气正。
  1. 目前社会关注的总是一小撮三观不正的败类教师,而不关心其它爱岗敬业的好教师。某些人为了博取流量,赚取利益,一旦发现哪里有老师出了事,就立马出来博眼球。要知道教师行业因为体量大,必不可少的会有一些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的人也参与到了教师队伍。这部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好好的教学,一心为钱、一心为权,确实不应该。但大家一定

    不能因为少部分不好的教师就谈师色变。

  2. 我们能够从师范学校毕业,能够取得教师资格证,都是思想态度端正的。我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爱国的、爱岗的、敬业的。是的,我们也需要钱,但我们也奉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法律不允许的,我们绝对不犯;道德不提倡的,我们从来不做。

穷者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1. 教师不该贫的是物质。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2. 教师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师。为人父则需照顾好孩子,为人子则需孝顺父母。教师若连自己家都照顾不好,那工作一定也是做不好的。所以,我认为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即照顾好了家庭又教好了书的那部分老师。
  3. 教师也是需要金钱才能在社会上面立足的,为什么其他人就不能支持国家提高教师待遇的决心呢。这可能还是很多人只看到一部分老师进行补课,眼红了说出来的话。
  4. 教师只有无后顾之忧,才能潜心教学。本来身为文人,骨子里就有一股傲气,可现实生活中却要为五斗米折腰,这样就太可悲了。


个人不成熟观点:

  1. 我只想安安静静的教书。

  2. 我认为教师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不要去在意别人说什么,只要是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庭,对得起自己的内心,那就放心大胆的去做教育吧,让我们静待花开,相信明天会更好。

  3. 请大家心怀美好。





雷鸣地理


中国的文化有时很奇怪,特别在长期的传播流传中,往往会将一些观点或言论变得是面目全非。如本题中说的:教师就要守得住清贫,这个其实是“安贫乐道”的延伸。出自《后汉书·杨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意思为:安于贫穷的境遇,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 。我想古人最早说这些话,应该是一句自嘲的话,因为自己处在贫穷的状态下,不在贫穷下乐道,难道在富裕状态下乐道吗?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对安富乐道的一种向往!


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道都是在富的情况保存并发展的,正如现今社会一样,只有祖上昌盛的家族才会有一些古董流传下来,而很少见一些贫寒家庭有古董。所以,真正想让道长久,只有在富的情况才能做到。

师者,传道解惑也。要想让教师在清贫状态下乐于道,这样的道很难长久,在传递过程中也很难保证原汁原味。教育发展,靠教师,教师的成长要有富的状态,而不是所谓的清贫乐道。从来没有人愿意过清贫的生活,而在清贫状态下,生存是第一的,道则在后。正如"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样。

现在的社会,往往是自己做到的事情,却强加于教师身上,要求教师做到;自己不愿过得生活,却让教师去过。用一句话来总结: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


个人浅见,欢迎交流!


从容一点儿


“老师就要守得住清贫!”这是很多人的共同认识!

社会上部分人为什么看到老师开豪车就要质疑?为什么看到老师又要放寒假了就不高兴?就因为是“老师”这两个字。“老师”就意味着清贫,“老师”是“没钱”的同义词,“老师”意味着早出晚归,老师就得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点亮别人!

一、老师也有权利追求自己的物质生活!

现在都已经是21世纪20年代了,追求自己的应得利益,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只要这收入是合理合法的,有什么不对? 20多年前,我上大学的时候,隔壁外贸班的老师个个身价不菲。90年代中期盛行摩托车的时候,他们已经开着豪车了。他们有的在外贸公司兼职,有的甚至是自己开公司。

现在对中小学老师严厉打击有偿家教,可是大学的老师照样租着房子做家教、开公司。



二、老师首先得做好本职工作!

其实无论是哪行哪业自己的本职工作首先都要做好。

禁止有偿家教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怕老师课上不讲课后讲。

如果老师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出色,工作态度让家长放心,教学成绩让家长满意,社会上对教师进行有偿家教也会抱有宽容的态度(这里不包括那些自己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自己对孩子不负责任,还要找老师的不是的那些家长)。



三、这里的“清贫”可以理解为思想上的廉洁!

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一大批老师一心扑在教学上。 他们思想单纯,在大是大非面前毫不含糊。他们面对学生的进步,毫不吝啬的地表扬。他们面对学生的退步,痛心疾首地批评。他们不钻营,他们一步一个脚印…

这样的老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者”!


我是绿衣黄裳99,一线老师,讲述教育,讲述成长。如果你喜欢我的故事,请【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