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墙上加墙,家破人亡”,是封建迷信吗?

Nguyen_You


农村的一些老话俗语,有的流传至今,还是具有一定的道理,也有很多的老话俗语,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过去的说法已然过时,其实很多的说法都是在特定的年代产生的,就像这一句:墙上加墙,现在不但是墙上必须加墙,而且是一加就是很多层,我们居住的楼房现在也是几十层稀松平常。



这句老话不是迷信,只不过是一句过了时的老话,现在已经不在适用。

这也局限于过去的建筑材料,和建造工艺,建材的匮乏,局限于民宅很不适宜建造高层的住宅,即使是硬在原有的墙上,强加上一层,对于下面的承重墙的承受能力,是有很大的安全隐患的,这种强加于墙上的建筑,缺少合理的规划设计,很难有很好的安全保障,发生一些倒塌情况,势必会对家庭人员造成损伤,所以这句老话搁在过去,还是颇有道理的。


除了受限于建筑材料和建造工艺,还有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没有钱,手头的不宽裕,只能在能力承受范围之内进行建造房屋,通过以后的慢慢积攒,在有钱之后,进行墙上加墙,建造二层或者更高的建筑,由于不是一次性建造而成,作为承重墙是很难有保障支持承受的压力,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之后,自然被慢慢的流传成为了这句老话:墙上加墙,家破人亡,还真的跟迷xin没有关系,说的还是颇有一些道理。

这句老话搁到现在,真的是没有多大的意义,世界最高建筑的记录一直在被打破,几百米高的建筑在大城市已经成为地标性的建筑,这都是墙上加墙建造而成,不但是加墙,而且是加了几百层,安全系数依然是很高的,这也是现在的建筑材料的提升,和建筑工艺的提高,现在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建筑,墙上加墙,是在自然不过的事情,对于这句老话,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


棒奔霸


说到盖房子,在农村绝对是一件大事,记得我家盖现在住的新房子时,就先用很长一段时间来买盖房子时需要的水泥、红砖等等,还要给盖房子工人买烟买茶叶。因为我爸爸以前就是盖房子的,所以现在住的这座房子都是爸爸的工友帮忙盖的不用给工钱,所以盖房子工人的一日三餐也是全部在我家吃,盖房子那段日子我家也非常的热闹。盖房子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好地基,地基的深度和宽度和房子的高低有关系,房子盖的高,地基就要打的深一些宽一些,房子矮的话,地基可以适当浅一些,窄一些,今天要说的俗语“墙上加墙,家破人亡”就和打地基有关系。

墙上加墙,家破人亡的意思是在原有的房子上面继续盖房子的话,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很容易导致房屋倒塌,威胁到家庭成员的人身安全。

这几年很多农村人在盖房子时会选择盖二层小楼,有些人在看到四周的邻居都盖楼后便会产生攀比的心理,但是自己又没有能力去盖二层楼,所以便会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原有房子的基础之上再加盖一层,这样只需要花不到一半的费用就能让自己家也住上楼房。想法虽然很好,但是却千万不能这样做,这是因为平房的地基要比楼房的地基浅很多,也窄很多,尤其是住了很久的旧房子,地基已经变得不结实,如果执意在旧房子上加盖一层的话,地基便会因为承重太重导致旧房子出现房屋开裂的现象,甚至还有可能出现地基下沉,这样的房子住起来肯定会很危险,所以在旧房子上加盖一层万万行不通。

在有些地方对于这句俗语还有另一个解释,那就是在承重墙上开窗户叫做墙上加墙。个人觉得这样解释也是行得通的,因为承重墙主要是承载整个房顶的重量,是一座房子中最厚最结实的一堵墙。相信很多人在城里买房子后装修时会改变原有房子的布局,改变布局的方法就是将原有的墙拆掉,从新再按照自己的想法砌墙,但是装修师傅肯定不会拆掉承重墙,因为拆掉的承重墙很容易导致房子倒塌。承重墙不仅是不能轻易拆掉,也不能轻易在承重墙上加窗户,也会同样影响承重墙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个人觉得“墙上加墙,家破人亡”并不是迷信,很多人会觉得这句话是迷信可能和这句俗语的后半句有关系,细心地朋友会发现,农村中的俗语经常会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其实就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


悠悠乡村路


我们农村家庭近几年经济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基本每家都有一定的存款,很多家庭都选择用这部分存款在重新翻盖两层的房子。翻盖房子的时候基本都是重新打地基,重新垒墙,而不是选择在以前平房的基础上直接加高,因为我们这边人盖房子都深信一句话,那就是“墙上加墙,家破人亡”。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盖房子的时候在以前房子的基础上按照以前的墙根往上加盖往往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一不小心就会导致家破人亡。说到这里可能大家感觉我在胡说,感觉这句农村俗语就是封建迷信,其实不然,这句话绝对不是封建迷信,这句话是非常有科学依据的,因为我就亲眼见过盖房子“墙上加墙”导致的一系列的麻烦事。

我们隔壁村的老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老李有三个女儿,都在外地工作,平常只有老伴他们两个人相依为命,因为年轻的时候挣得钱都供养女儿们上大学了,所以到老了也没有多少存款,住的都是以前的单层砖瓦房。老李看着别人家近两年都盖两层小洋楼了,心里看的痒痒的,奈何自己囊中羞涩无法拿出来太多的钱重新盖房子。于是后来他就跟老伴商量不如拿手里这些存款在现在房子的基础上加上一层,不但能住上两层小楼而且还省钱。

老伴也没上过学不懂其中危险就同意了,于是两个人就叫上施工队要盖房子,施工队看到房子基础不行劝老李不要盖,可是老李就是想住两层小楼,根本听不进去,于是施工队没办法就给他加盖了。在刚盖好住的时候还挺好,不过住了半年就不行了,地基开始往下塌陷,以前一楼的墙面也出现了裂痕,房子还有倾倒的趋势,没办法老李和老伴两个人只能在隔壁邻居家借住了一段时间,等女儿们回到家又扒掉那个快要塌陷的房子,重新兑钱盖了两间小平房。现在我们这几个村每次见到老李都会拿这件事情取笑他,老李也是有苦说不出,只能自己后悔万分。


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以前的地基还有墙横截面都非常不耐力,所以如果在旧墙上加新墙会造成旧墙还有地基塌陷,严重的会发生墙倒屋塌,如果有人恰好在里面,会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情发生。这句农村俗语“墙上加墙,家破人亡”是老祖宗就给我们的建造房子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可以在旧房子上面建造新房子,否则后患无穷。所以说这句农村俗语并不是封建迷信,是非常有科学道理的。


农业经济第一线


农村“墙上加墙,家破人亡”,是封建迷信吗?

有人觉得农村代表了封建和迷信,但是往上数几代,城市人也是农村人。农村是文化的瑰宝地,尤其是很多谚语,用流畅的语言表达生活的哲学。虽然有时候有些夸张,但是细想起来觉得不无道理。比如“墙上加墙,家破人亡”,听起来好像有些夸张,但是确实如此。


中国人都有房子情节,尤其是农村,但凡有些存款,就喜欢盖新房,而且一辈子要有一套房的思想尤为突出。在短期资金不足,原有住房又破损严重的情况下,有些农户会选择盖平房,这个在二十年前比较常见。等后来有了钱,在此基础上加盖二层。

但是,按照一直以来的说法,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每个建筑的承重能力是不一样的,在原有基础上加一截墙,或者加一层,可能导致原有承重系统支撑不住,导致房屋倒塌,经济损失就算了,砸到人事态就严重了。


回到刚才提到的我们村的情况,为什么以前有人盖平房。现在没有了呢,除了经济好了,可以一步到位之外,之前确实发生过加层导致住房倒塌的。就在我家后门不多远的地方,在加完一层之后,过了两三年,在下暴雨的一天,半边上倒了,还砸伤了两个人,所幸没有生命危险,后来再也没有加层的了。去年,有一户人家,只是在原有平房的基础了,加了屋顶,重新装修,也没有盖两层,就是担心出现这个问题。

所以,不能把所有老话都认为是封建迷信,其中蕴含很多历史经验,看起来粗糙不堪,实际上饱含深刻道理。这就是我对这句话的看法,你有什么不同看法,欢迎发表你的评论。


指尖三农


农村“墙上加墙,家破人亡”,是封建迷信吗?这个问题问得好,现在村里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其实很多时候“墙上加墙,家破人亡”并不是危言耸听胡言乱语,不仅有很强烈的现实意义也有着很重要的居家和睦思想在内。

从现在存留的一些老房子结构可以看出过去盖房子都是土木结构,外面是一层青砖里面是一层土坯砖,挑大梁的是木檩条承重墙基本上就是用土坯砖垒起来的厚墙。

农村穷人建造的土木房子可不能和达官贵人构建的土木房子相比,农村穷人构建的房子最怕夏季漏水和墙角泡水,土坯砖一经水冲刷或者一泡水就有可能成泥毁掉。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农村老人最忌讳下雨的原因,房子漏水都不敢上去修,担心一脚踩不对付会把房顶踩个窟窿,这是真事儿不信问问身边的老人,他们基本上都听说过。

担心漏水泡水还不是主要问题,土坯房子有个最大弊端就是不承重,你别说在上面重新盖一层就是给房屋补点房顶土都要算着用量,闹不好檩条承受不住重量就要坍塌。

很多时候农村对墙上加墙是非常避讳的,有些时候你对屋顶补土或者加一层,当时看不出什么影响也不会立即坍塌,或许就在放松警惕的时候突发灾难真就家破人亡了。

前两年垫院子厕所变得相对低了,我就合计着把厕所墙向上垒两层砖,结果就被家里老人说不吉利给挡住了。厕所墙也是墙向上加转也属于墙上加墙,最后码放了两层花砖。

敲个黑板:老房子承受能力弱担心房屋出问题是一个方面,可毕竟很少有人会在选择在老房子上加盖一层,有财力完全可以重新构建新房子。墙上加墙主要就是指把现有墙头加高,加高墙头会影响庭院居住环境,院子低洼墙头高住宅面积再小些会给人庭院如井的感觉,所以加高墙头需要垫院子做到居住环境和谐,一垫院子会导致老房子相对较低,各种不舒服就不如重新盖。


海棠小醉


农村俗语“墙上加墙,家破人亡”说的是已经在地基上砌好的墙体,若是还在墙体上又加砌墙,这样高度、重量增加了,超过地基的承重力,房子可能会出现开裂、倾斜、倒塌等安全隐患,影响房子、人的安全,不要冒险胡乱的墙上加墙。

一、墙上加墙的存在

而关于墙上加墙,在过去的农村,虽然不算常见,但也是存在的,就乡居小菜山区老家农村来说,这样的情况一般是在泥土瓦房边再建一个小房子煮东西用或者是养鸡鸭用,而这个小房子也是泥土瓦房,而且有一面墙是跟旁边的泥土瓦房紧贴着的,共用一个地基。

以前建泥土瓦房打的地基比较宽但深度浅的,而且所用的材料比较简单,有些甚至不放些大石头圈底;再在地基上面多砌道2米高、3米长、宽度三十多厘米厚的泥土墙,超过地基的承重力也是不奇怪了。

二、墙上加墙,家破人亡,不是迷信,说的是安全隐患

而这样建的小房子多年后也是出现问题的,倒塌我是没有见过,但墙体开裂、倾斜的,见过不少,而人们不舍得推倒重建,就拿大木头、木板去弄支撑顶住了,平时养鸡鸭也没什么影响,还可以用。

但如果是建人住的大房子,面积大又比较高,若是房子倾斜、开裂可不是几根木头几块木板能顶住的,真倒塌了容易闹出人命的,到时候“家破人亡”就不是开玩笑了;所以,还是好好的打地基,想建几层的房子就打几层的房子地基,这样房子承重力有保障,先做一层,后面再升层也没有影响;当然了,若是在老房子上面起新房子的话,也是要把老房子原来的地基清理干净再重新打地基的,不能马虎。

三、现在起房子还有墙上加墙吗?

乡居小菜去年起房子,也是在老房子那块地方起的,当时叫人来推倒老房子之后,也是要挖出地下的地基的,而那些地基也是比较简单,浅浅的一排石头,现在那些石头还放在路边呢。

而乡居小菜起的房子是打算做两层半的,最上面那半层是楼梯屋跟一个房间装平时收晒的东西的,不过钱不够,目前也就起的平房住着先,而去年打的地基深度、宽度、盘数是做足了的,过几年再升层是没有影响的,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升层墙上加墙会倒塌啥的,我们老家那边很多人起房子也都是先做一层,但地基做足了,过几年再做两三层的楼房,没有问题的。

以前村里比较早起现代楼房的那些,10年前又升层了,也是住得好好的,因为当时地基都是做好的,不用担心其承重力的,现在算起来他们那些楼房也有二十几年了,除了看起来旧点,其他都还好好的,一家几代人一起住着。

所以说农村“墙上加墙,家破人亡”,不是什么封建迷信,而是说建房子要注意,胡乱的墙上加墙导致地基承重力负载了,房子出现安全隐患进而影响人的安危。


乡居小菜


千百年来,农村流传下来许多俗语,绝大多数俗语都是有科学道理的。例如“墙上加墙,家破人亡”,这句话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封建迷信,但是仔细地琢磨一下,道理却十分清楚,这绝不是封建迷信。


“墙上加墙,家破人亡”,说的是一种生活禁忌,阐明的是盖房子的一个原则。以前农村盖房子,基础都是比较薄弱的,墙体都是土墙,承重能力有限。有时候,农村人家想加高一下围墙,或者想加高一层房屋,为了省钱,就会考虑在原来的墙体上再垒砌上一段。其实,这样做安全隐患是很大的,在原来的墙上再加上一截墙,那么很容易超出它的承重能力,最后造成了房屋坍塌,这就是家破人亡的根源。

这句话用到现在的建筑中,也很在理。现在搞建设,首先要科学规划,设计图纸。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进行施工,这样才能确保房屋安全。我们的邻村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户人家的厢房是平房,后来,在平房上面又加了一层,变成两层的平房。结果,一天晚上,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这座二层平房倒塌了,万幸的是,里面没有住人。

我们当地农村人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所以,农村流传下来的俗语,都是经验的积累,还是必须要听的。


【以上仅代表我的观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或者启发。您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建议,欢迎关注交流,或者在下面留言评论】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农里农气


首先很高兴的回答你的提问,户农家都有自己家里流传的一些俗语,这些话通过祖辈传下来也历经艰辛。很多人都觉得农村俗语都是落后的封建传统思想,那些风水鬼神之说到今天都成了封建迷信,文明科学时代的人们都不信这些俗语。但是有一些俗语经过人们仔细研究,还是有科学道理在里头的,这些都是农民生活经验的结合。今天我们来看农村有句俗语:“墙上加墙,家破人亡”,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

如果从字面上来理解,大家可能很难看懂这句话的意思。其实这句话是农民从建房子的经验里总结出来的,说的是一面墙体或者其他承重体,不可以轻易破坏,否则就会带来家破人亡的严重后果。并不是像大家所想的那样,在墙上加盖一面墙。这句话的流传度其实非常广,农民们如果有兴趣,也可以仔细听一听老一辈的忠告。

从古至今,无论贫穷或是富有,大家都期盼自己能够有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因此对于建造房子也很重视,民间的一些风水学在今天依然有专人研究,我们也发现这些看似不靠谱的话却藏着一定的道理。就比如这句“墙上加墙,家破人亡”,虽然用词有点过激,但却是很多农民建房之后得出来的宝贵经验。

承重体一般都布置在一面墙上,面积大,足够承受建筑物的重量。但是有些人买房子的时候不注意看清楚房子结构,也不懂建房的道理,竟然在这些承重墙上面凿门开窗。这样一来,墙体支撑力量难免会减弱,如果建筑物年岁一久,很容易发生倒塌事故。而且当地震和泥石流来临时,这样的房子是抵挡不住冲击的。

也难怪说会家破人亡,房屋的根基背靠都不稳固了,经受不住什么大风大雨,家破人亡也就看上天安排了。如果农民想要重修自家新房子,一定要分析好自家的墙体结构图,避免惨案发生。从这句俗语上我们也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俗语都有害,有时我们也可以静下心来听听老一辈的劝诫。






农民冬梅


农村“墙上加墙,家破人亡”是封建迷信吗?

吃住行永远都是离不开我们人类的,而房子也是我们当代人一直在努力奋斗都想挣钱一套的东西,所以极为重要,在农村家庭因为人口的增加而又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大城市买房,有部分人就会选择在原有的房屋上再增加楼层,来改善一下原本拥挤的生活条件,但这种做法真的可行吗?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吗?

那为什么农村老人说“墙上加墙,家破人亡”呢?你们认为说的有道理吗?

“墙上加墙,家破人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老房子因为地基做的不够结实,如果还在往上增加楼层的话,是极度危险的,像我们旧社会农村里建房子好像也没多考虑地基这个问题,而且用的还不是红砖墙,而是用黄土泥弄的,对于安全系数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如果还在往上继续这家楼层,

老房子肯定承受不了它原本能承受的重量,最终有可能出现坍塌现象,但也不是百分百会出现这种情况哈,可能个别!但始终不建议在老房屋上进行加建楼层,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因为我的家乡就发现过这样的问题。

对于提问题说“墙上加墙,家破人亡”是不是迷信我就不做回答是还是不是了,但在我家乡曾经确实发生过因为老房子上增加楼层而造成坍塌现象的事故,虽然房屋一边全部坍塌了但好在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因为还在修建主人们都搬到亲戚家去住了,而且坍塌的时间在晚上,大家都下班了,这也是不幸中的万辛。但也有的家庭在老房子上增加楼层的,也没出现什么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说“迷信还是不迷信”我确实说不出来,但这样做的行为确实不安全,但有时候也是无奈之选,有钱谁不想建一套或者买一套新房子呢,谁也不想在老房子上费精力啊,你说对不对!以上是阿军的个人观点,如你对本问题有其他看法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鲜果农阿军


了解农民血泪史,方知沧海变桑田。

这句老话是不是带有迷信色彩呢?看我分析:

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这就是旧社会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写照。

我国有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3,下层劳动人民居住的都是茅屋、土屋,你不见现在农村还有50多年前的土屋呢!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开头便是: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狂风怒号,茅屋上的茅草刮得到处乱飞,阴雨连绵,茅屋顶上处处都是雨珠,茅屋里到处湿漉漉的,没有一点干地方。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我少小时候,夏秋两季阴雨大的年份,就经历过几年大阴雨,屋顶漏雨,屋内很少干地方。床头床边漏雨的地方就用盆接上,有的地方雨水顺着墙往下流,连墙上的土都冲了下来。村里呢?墙倒屋塌时有发生。这都是新社会了分,尚且如此,那旧社会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我相信杜甫写的是千真万确的他自己的生活,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

如果这两个事例还嫌不足的话,我们再来看看元代散曲家、朝廷官员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句吗: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是元朝的大清官,爱民如子,为了食不果腹的百姓,他散尽家财。元明宗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大旱,张养浩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路途中,他看到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禁不住内心的悲愤,写下了这千古绝唱。

旱年如此,涝年呢?和平年代如此,战乱之年呢?无论兴亡,百姓都苦啊!


话题再回到房屋漏雨上来。墙被雨水淋坏了,扒了盖新的又盖不起,只好翻修。翻修的话,要想让墙达到原来的高度,就必须墙上加墙。大家看是不是这个理。等到房屋翻修好了,能住人了。而旱涝呢?可能随时发生,因而百姓也就可能随时颠沛流离,战乱呢?可能随时发生,因而百姓也就可能随时背井离乡。百姓离开了家,逃难的路上又不知道能活到哪一天,难道这不是“家破人亡”吗?

到这里,朋友们看明白“墙上加墙,家破人亡”是怎么一回事了吧!难道墙上不加墙,住露天屋就不“家破人亡”了吗?


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的血泪斑史!请朋友们珍惜今天的幸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