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完了,国库里的钱去哪里了?

Ren嘚嘚


在我国古代有一个专门放置国家税款钱财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国库。它可是一个国家最有钱的地方,它对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如果国家国库中的存银不够,一旦国家出现一些突发情况,比如荒年,战争等,国家就没有足够的钱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问题解决不了就会导致国家的动乱,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致命的。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是知道这个道理的,他们都不会轻易地去动国库的钱。

但是在离我们最近的清朝灭亡的时候,有人打开了国库,却发现了一个非常让人吃惊的现象,那就是里面基本上没有剩余,只有十个银元。那国库中的钱去哪里了呢?

一、 清朝中后期由于战争和挥霍,让国库的存钱急剧减少

清朝早期,皇帝都是兢兢业业地工作,为了本国能够富强繁荣,他们确实做出了很多值得肯定的工作。

同时,经济也确实发展了起来,清朝的国库也一天天地丰盈了起来。

但是在康熙末年,由于官吏的腐败导致了国库亏空。

到康熙去世时,国库中只有700万两白银。雍正帝接了班,他可深知贪污造成的危害性,所以雍正帝在位时,可是清理了一大批贪污官员,并且他把清理的钱全都充入国库了。这下国库可是有钱了,到雍正去世时,国库中的存银已经超过了5000万两。哇,这可比康熙那会多出来太多了,可算是有钱了,这样后世的皇帝也就享福了。

所以说也正是因为有雍正的积累,才有了乾隆的盛世。而乾隆时期,经济各方面还比较发达,国库也是到达了历史最高点,有8000多万两白银。但是到了乾隆后期,国家的国库储存量开始下跌。为什么呢?

因为乾隆这个人好大喜功,他觉得自己统治时期清朝可以说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所以他在晚年就给自己封了个“十全老人”,认为自己样样能。而为了这个“十全老人”的荣誉,他必须还要有功绩。所以他开始发动边疆战事,以战争来代表自己的强大。他又开始大兴土木,而且还经常外出 巡游,最出名的就是乾隆数次下江南了,这每一件事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所以到了乾隆晚年,国库就不算充盈了。

而到了嘉庆的时候,虽然嘉庆把大贪官和珅的家给抄了,但是这银子经过层层官吏的剥削,到了嘉庆手里是缩了不少水。不管怎样吧,国库总算充盈点了。但当时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为了镇压起义,嘉庆皇帝整整用了九年的时间,光花费白银就近2亿两。这下国库肯定要吃不消的,只见银子是嗖嗖地往外出。

而晚清后来的皇帝因为执政能力也不强,国家也开始从兴盛一步步地走向衰竭,在道光年间国库已经从平均7000两库银下降到2000两。但是就算这样清朝灭亡时,也不至于一分钱都没有啊。是的,后来的各国对中国的战争,也造成了大清国库的亏空。

二、清末各种战争赔款,也造成了国库亏空

我们都知道清朝末年战争不断,尤其是一些侵华战争,清政府几乎全败,国家需要赔偿。

学过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中国近代以来一直都被西方列强欺负,从鸦片战争开始,我们国家也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了。

并且之后不断地有列强侵略入侵大清,而清政府也实在是无能,真是一败到底。可以说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是一个接着一个。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签订了《南京条约》不仅割地,签订了许多不平等的内容,而且还赔了1491万银元。之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又被迫跟英国、法国、俄国、美国签订了《天津条约》,这次赔偿了400万两白银。

再到后来的《北京条约》清政府又赔了400万两。这前前后后2000多万两白银就没有了,真是感觉很憋屈。但憋屈的事还在后面。

到慈禧掌权的时候,她不仅不思考如何增强国力,反而一味的守旧,更是在庚子年因为一己私欲挑战八个强国,造成了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倒好,赶紧逃跑了,只是百姓苦了,八国联军在北京是烧杀掠夺的事,一件都不会落下。最后清政府只能签订《辛丑条约》来摆平这个局面。《辛丑条约》的签订还真是天价,赔款数额达到了4.5亿两白银,其中赔偿4.5亿,分39年还清,一共本息合合计9.8亿两。

可以说这一系列的赔款真是压的朝廷喘不过气了,所以更不要提往国库里积累钱财了。当然,这样的情况国库里肯定也是不剩什么了。

三、慈禧的奢靡造成国库亏空

大家都知道慈禧是个特别喜欢讲大排场的人,她一个人舒心了,天下就跟着遭殃了。

在吃饭上,慈禧可是讲究着呢。她的一顿饭要吃一百零八道菜,冷热大菜,烧烤炉食,各种小吃,那是应有尽有。在水果上,慈禧的用量也是吓人,为了闻果香这个爱好,她一年用苹果15万个,香蕉更是超过15万个。

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慈禧就会把注意打到了国库身上。甲午海战时期,慈禧挪用国库给自己办寿的事情,被人骂到今天还没有停止。

在慈禧的六十大寿,她为自己准备的首饰盒,用去黄金1万两。购置衣服花去黄金23万两,特制金辇轿舆耗银76913两。从颐和园回紫禁城所经路途的景点设置与装修一共花去白银240万两。搭设戏台,请戏班来唱戏花了520000两等等。总之慈禧的这个生日花了约白银1000万两。这相当于全部北洋舰队的经费。

慈禧的穿衣、用物的摆阔更是不用说了。最后死了也整了个奢华的葬礼,花费了一百多万两白银呢。

慈禧的这种折腾,国家能有好日子过吗,国库能有钱吗?亡国那是肯定的。

由此可见,清朝结束了,国库里的钱并没有去哪,而是一点点地耗光了。从清中期开始,由于战争还有统治者的浪费,国库的钱就开始逐年减少。

再加上后期的统治者也实在没有能力提高国家的经济水平,所以国库的钱就不会超越前面的几位帝王。

清晚期,战争不断,各种不平等的条约签订,让我国的白银是哗哗地外流。而且晚期的大清还出了个奢靡有名的慈禧,这钱花的真是如流水,不仅花自己的,还要动国库的,全都为了她的高消费来买单。这样的大清国库还能有银子,那就怪了。

国强,国库就充盈,国弱,国库肯定要亏空。所以说,一个国家的强弱,还是要看它的国库的。如果晚清清政府能强大起来,凡事都要以利国利民为主,那也不至于让外国一直欺负,当然更不会落个国库亏空的下场。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清朝国库分为内府库和外府库,内府库在紫禁城里,直接由皇帝管辖,受皇帝自由调配,紫禁城内一切花销基本上都是从内府库里调拨,包括紫禁城内日常开销,皇帝妃子起居等等。


外府库是户部府库,听名字就知道是由户部负责管辖,整个国家的支出都是从户部府库出,比方说某地出现灾害,需要拨款赈灾,还有边疆发生战事,需要筹集军饷粮草等,都是由户部府库调拨钱财。

清朝灭亡时,国库早就已经没有钱财,只有十来个银元,还欠了列强一屁股债,大清国落到如此地步实在是悲哀。随着清朝对外战争的不断失败,清朝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不但要赔款,还要割地,而这些战争赔款都是从国库里出。



可惜清朝数位帝王的励精图治,才让清朝国富民强,使清朝成为天朝上国。清朝国库里的白银最多曾达到8000万两,这是清朝最富裕的时候,可惜这一切都被慈禧太后给败光了。


史中醉


清朝已经没有钱了,甚至它为了活命,还借了大量的外债。这些外债,并没有因为清朝的灭亡而一笔勾销。民国的时候依然还在还,可以说这些外债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为什么清朝需要借外债呢?主要原因还是晚期的时候,内忧外患,朝廷没有钱。为了维持朝廷的运转,镇压国内的农民起义,不得不向外国借钱。比如从1853年到1893年,清朝借了4592万两银子。

那么外国为什么愿意借钱给大清呢?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

第一,利息高。一般当时的利息是三厘,而清朝向外国借外债的利息是九厘,甚至十厘以上。比如1867年,1869年的西征借款年利息达到了18%左右。放到现在的话,相当于借人家10000块,一年下来光利息就要还1800块。

第二、采用金融手段大肆勒索。比如大清朝还钱的时候,外国则压低汇价多收银两。金融手段带来的损失,有时候高达上千万两银子。比如甲午赔款的三次借款,清政府实际收到的钱有时候只有83%。当时中国是银本位,而外国是金本位,计算方式的不一样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比如克萨镑款的亏损总额有173万两。

第三、迫使清朝以关税、盐税作抵押,从而控制了清朝的财政收入。要向别人借钱,自己肯定要拿东西抵押。这样下来,清朝的关税、盐税、厘金常常成为外债的担保。这样他们便直接控制了经济命脉。

甲午战争之前,外债总共4600万两银子,基本做到了有借有还。但是甲午战争以及随后的庚子赔款,清朝在1911年已经欠下了12亿多两的白银。这个时候,国库哪里可能还有钱?巨大的债务基本上把地方以及中央的国库洗劫一空。为了还钱,朝廷不惜另立各种名目来搜刮银子。

清朝灭亡以后,这些外债成了外国控制中国关税的理由。大批的海关税收直接进入了他们的手中,用来偿还这些债务。


历史是什么


晚清在中国封建皇朝中算是最落魄的吧,到了最后国库都空了。由于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国库入不敷出,再加上统治者的无能,各种战争各种赔,早把老祖宗留下的财产败的差不多了。再有慈禧把国库私有化,慈禧为了过个生日,竟然不惜动用海军的军费来操办,这也是醉了,国库里的钱都被慈禧这样赔完花光了,导致后来末代皇帝溥仪生活费都没了,沦落到贱卖皇宫家当来维持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