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107將都有威風的江湖綽號,為何唯獨武松沒有?

用戶67572469


武松最得意的事是打虎,但這名號被人搶注了,棒子國的人就喜歡幹這事,所以武松的綽號就是一個俗的掉渣的“行者”!

行者,俗名思議,走路的人,至於怎麼走,去向哪裡,沒有人知道,任性!

如果佛經裡傳出一聲禪唱:行己路修身,去去處安定,這行者便不簡單。

最牛逼的當然是一隻猴子,從石頭裡蹦出來,走了一條讓人驚掉大牙的路。入地府跟閻王搶生意,到龍宮和龍王稱兄弟,上天庭與玉帝搶座位,即使對上佛尊如來,也敢一泡尿水漫五指山,他叫齊天大聖孫悟空,行者是也!

行者武松,愛喝幾口小酒,剝幾個花生,一言不合敢跟老虎打架,即使“打虎從來有李忠,武松綽號尚懸空”,他大不了殺西門慶手癢留個“殺人者打虎武松”,殺張督監也是,他對種惡之人從來不留情,有仇當時就報了。

行者,不僅指走路,也指衛道。

武松的本性就是行,管不平事,除邪惡人。


他替兄報仇殺了潘金蓮,儘管也喜歡這個嫂子,但恪於禮教只好將感情沉默,最後以殺止惡,也將自己流放,繼續前行。

面對孫二孃,武松生了調戲之心。其實母夜叉是指孫二孃行事違背佛理,以惡止惡,不是佛法以慈悲而使人向善,並非指孫二孃醜陋。

相反孫二孃是猶如夜叉女中的一朵神秘的美麗之花。兩人不打不相識,遂成姐弟,猶如一家,武松這時是性情中人,守禮教,感情再次沉靜。

武松上了梁山,發現這裡的好漢並非好漢,在爭權奪利中的舉止跟朝廷並沒區別,於是守著義氣,用手中戒刀斬著不平之氣。

他沒有高僧點化,在梁山默默行著,守著為數不多的知己魯智深、孫二孃幾人。

“幸有夜叉能說法,頓教行者顯神通”,制服孫二孃,是本事,也是武松的心結,是度武松之人。

當孫二孃戰死,武松心境打開,再無阻隔,看破紅塵,成了真正的修行之人,到達行者的彼岸。“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武松在梁山好漢中是為數不多的真正好漢,武藝高強,嫉惡如仇,並不認可宋江把梁山壯大當做向朝廷討賞的籌碼的禮念,只是人盡其事而已。

武松得以善終,八十歲時行完旅程,在梁山好漢中結局並不多見,可見武松如孫悟空一樣,都是凡人內心的一種寫照,對完美的一種詮釋。


西遊夢紅樓


武松太厲害了,不需要有,一句打虎英雄武松足以。

說起水滸108將,確實有不少威風的江湖綽號,如及時雨宋江,玉麒麟-盧俊義,智多星-吳用,入雲龍-公孫勝,大刀-關勝,豹子頭-林沖,霹靂火-秦明,雙鞭-呼延灼,小李廣-花榮,小旋風-柴進,撲天雕-李應等。

多是根據其特點來命名的江湖綽號。

武松,花和尚魯智深,黑旋風李逵等人,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重要人物。

尤其武松,在《金瓶梅》中也有登場,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

景陽岡上打虎成名

遙想當年,武松在路過號稱“三碗不過崗”的景陽岡時,喝了店家十八碗烈酒,不顧店家阻攔,以為店家是故意嚇他,讓他在客棧住一晚,以賺得住宿費,加上在外耽擱太久,想早日回家見哥哥,毅然登上了景陽崗。

後因酒勁上來,在一處大石頭上酣睡時,一陣冷風吹過,近距離的虎嘯龍吟,尤其是一頭會吃人的老虎,嚇得驚出一身冷汗,酒意也退下了許多。

武松急忙一閃身,躲在老虎背後。老虎一縱身,武松又一閃,閃在一邊。老虎急了,大吼一聲,把虎尾巴倒豎起來一剪,武松又一閃,他掄起哨棒舉,使勁平生力氣,不料哨棒打在樹枝上。

老虎又向武松撲過來,武松扔掉半截棒,把老虎頂花皮揪住,只顧亂踢.老虎咆哮起來,掙扎著,武松空出右手,提起拳頭只顧打,沒多久老虎的眼、嘴、鼻、耳都迸出鮮血,趴在地上不能動彈。武松怕老虎裝死,舉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陣,見那老虎確實沒氣了,才住手。

景陽岡武松打虎,原文節選段落

武松聽了,笑道:“我是清河縣人氏,這條景陽岡上少也走過了一二十遭,幾時見說有大蟲,你休說這般鳥話來嚇我!——便有大蟲,我也不怕!”酒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時,進來看官司榜文。”武松道:“你鳥做聲!便真個有虎,老爺也不怕!你留我在家裡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謀我財,害我性命,卻把鳥大蟲唬嚇我?”

酒家道:“你看麼!我是一片好心,反做惡意,倒落得你恁地!你不信我時,請尊便自行!”一面說,一面搖著頭,自進店裡去了。

這武松提了哨棒,大著步,自過景陽岡來。約行了四五里路,來到岡子下,見一大樹,颳去了皮,一片白,上寫兩行字。武松也頗識幾字,抬頭看時,上面寫道:“近因景陽岡大蟲傷人,但有過往客商可於巳午未三個時辰結夥成隊過岡,請勿自誤。”

武松看了笑道:“這是酒家詭詐,驚嚇那等客人,便去那廝家裡歇宿。我卻怕甚麼鳥!”

其實真要說起來,武松也有一個江湖綽號,叫行者武松。

血濺鴛鴦樓後,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頭陀打扮,江湖人稱“行者武松”。

西遊記中最厲害的人物,孫悟空,也叫,孫行者,所以行者二字,看似簡單,實際

“一身好武藝,天下任我行!”

由此可見武松之名,是名不虛傳的。

文丨歷史天下


歷史天下


這個問題,原著曾有一首詩,說道:
打虎從來有李忠,武松綽號尚懸空。幸有夜叉能說法,頓教行者顯神通。

其實二龍山七人組的綽號都與佛教有那麼一些關係。

魯智深是花和尚,不多說了。

武松飛雲浦後斬斷七情,自然入得空門,頭陀行者。

菜園子張青,光明寺園丁,個人猜想寓意是種植福田。

母夜叉孫二孃,“夜叉是梵文“Yakşa”的譯音,民間傳說意思是“捷疾鬼”、“能咬鬼”、“輕捷”、“勇健”。若從音譯上來看,他又被譯成“藥叉”、“閱叉”、“夜乞叉”等。中國佛教、陰間、民間傳說中的夜叉,也不盡相同”(摘自百度百科)

青面獸楊志,佛教有很多青面獠牙的妖獸、菩薩、天王。

操刀鬼曹正——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金眼彪施恩,這個乍看與佛教關係不大,但是二龍山前任老大鄧龍,以前是和尚,還俗後綽號叫金眼虎,我以前的一個朋友就認為是“趕走金眼虎,善待金眼彪”。

他們七個人的據點還是“寶珠寺”,又是一座佛廟。所以二龍山確實是一座“佛山”!


何處登高望神州


首先是因為就武松的戰鬥力來說,他不需要威風凜凜的綽號。

所謂綽號,只是朋友們捧場,為了稱讚本人的能力而起的,其中當然就少不了誇大其詞的成分,李忠就是一個最能說明問題的典型例子。

李忠是史進的武術啟蒙教師,然而史進的功夫在禁軍教頭王進看來,卻只是花架子,上陣時全不頂用。二人比武時,史進被王進一招撂倒,可見史進的開手師傅李忠的功夫,也強不到哪兒去。



可是,李忠的綽號卻是“打虎將”,他打過老虎麼?是像武松一樣,赤手空拳打死一隻老虎麼?絕對沒有,這只是眾人對李忠功夫的一種誇張而已,而且還有點兒太過了。

可武松卻是真正的赤手空拳打死過一隻老虎的,還能怎麼誇大他的功夫呢?算了,不提這事兒了,因為他的武功已經是超群出眾了。


其次,作者更願意讓讀者重視武松的高情商,或者說,是他的佛性。

在《水滸傳》中的好漢中,佛性最高的,不過魯智深了,自從他一出家,就被智真長老看出了這一點,而且在平方臘之後,智真長老又進一步為魯智深指明瞭方向。

武松就沒有這樣的慧根和高人的指點了,但是,他是魯智深的好朋友,而且斷臂後,武松就選擇了在六合寺出家。

武松的結局是八十歲後壽終正寢,高壽而又善終,“行者”的綽號,其實更適合武松,這遠比那些誇張的讚頌武功高強的綽號更有意義。


煙雨江南話紅樓


『文·羌人山裡漢』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以獨特視角和歷史背景,以其高超的藝術筆觸為讀者們勾勒出了宋江、林沖、武松、魯智深等108位英雄好漢。濃墨重彩地描寫了北宋年間奸臣當道,民不聊生 ,108位好漢被逼梁山,“替天行道”,鬥貪官、除惡霸,英勇善戰的故事。

故事中除了讓人感慨108位好漢的忠義和兄弟情深外,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們赫赫有名的綽號,如及時雨宋江,玉麒麟盧俊義,智多星吳用,花和尚魯智深,大刀關勝,豹子頭林沖,小李廣花榮,黑旋風李逵等。108位好漢,107位皆有綽號,唯獨讓讀者難以釋懷的是武松武二哥沒有威風八面的綽號。

其實不然,武二哥不是沒有綽號,而是有比綽號更響亮的頭銜。為什麼這樣說?

其一頭銜,“打虎英雄”武松;

其二頭銜,“行者”武松。

前者是武松獨飲十八碗酒後,獨上景陽岡,打死危害百姓的大蟲(老虎),為民除害,聲名大噪,威震陽穀縣,自此有了“打虎英雄”的稱號。

後者是武松在孟州殺了人,逃亡時遇到母大蟲孫二孃和菜園子張青,兩人給武松喬裝打扮成一個頭陀,躲避官府追殺,至此,武松就有了綽號“行者”,伴其一生,直至坐化六合寺。

武二哥的兩個“綽號”,最響亮莫過於“打虎英雄”這一稱號,該榮譽稱號相當於當下為國為民做實事辦實事、捨己救人的英雄人物一樣,是國家授予的最高榮譽,是老百姓發至內心的聲音,是真實的、可觸摸的,而不是飄渺、敷衍、嚇唬人的虛名。

山民認為,施公之所以用“打虎英雄”這一榮譽稱號冠名武松,而不另取綽號,就是為了讓武松英雄人設更鮮活、更突出,有血有肉、有稜有角,有正義、有真情的男子漢象形。

事實上,武林人士取綽號,是江湖上對別人的一種恭維和討好行為。當然,綽號的來歷不一,有的是自己取的,有的是因特殊形態、相貌而取,更多的是江湖人士根據特定事件、武功高強、辦事能力贈送的。

水滸梁山,天罡地煞,一百單八將,個個皆好漢,但英雄只有一個,那就是“打虎英雄”武松,武二哥。

真英雄,真好漢,無需取綽號,依然威震天下!


羌人看世界


武松之所以沒有一個威風的綽號,是因為他喜歡的綽號被人“搶注”了。

武松也有綽號,即行者武松。但這個綽號確實稀鬆平常,毫無個性,不夠威風不夠響亮,很中性的一個綽號。行者,泛指苦行僧,頭陀。比如孫悟空,也稱為孫行者(但孫悟空一般對外都自稱為齊天大聖)。

魯智深同樣是出家人,他被稱為花和尚,你看,和武松比,他的頭銜前加了個“花”字,意指這個和尚身上有紋身,又指這個和尚不戒葷不戒酒。也不是很威風,但概括出這個和尚的特點,比武松的綽號要好些。

其實綽號都是別人給起的(宋朝這個風俗可能比較盛行),是約定俗成的,就像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一樣,喊的人多了就有了綽號。綽號往往能精準地概括出一個人的特徵(特點),包括性格上的、品行上的,外貌上的、或特別的本事、職業、技能等,綽號不一定都是褒義的(威風的),也有貶義的(比如武大郎也有個綽號叫三寸釘,就很不尊重人),當然也有中性的。

武松其實更喜歡自己取的綽號,你看,他殺張都監一家滿門後,在牆上題的字是:“殺人者,打虎武松也”,後來擒方臘時,他對方臘自報家門也是“吾乃打虎武松也”。可見他本人頗以能徒手打死老虎自傲。

然而108將裡卻已經有個人搶先把這綽號佔了,好比被人搶注了商標,此人即江湖上賣打藥的打虎將李忠也。

武松無奈,只好以毫無個性的行者為號行走江湖矣。


核桃讀詩


我是文開石我有靠譜答案

梁山一百單八將,大小人物都有外號,只有武松沒有。

因為就是用這種方式來突出作者對武松的喜愛和突出。

梁山108將,除了武松、魯智深、林沖、宋江等少數人物,絕大多數都是一筆帶過,彷彿是湊數的。在武松身上,施耐奄用筆很重,簡直嘔心瀝血的構思武松英雄事蹟。因此,其他人都有外號,唯獨武松沒有,這也算是一種突出!

這種方法在古代小說演義中經常使用。另外一部四大名著之一,為什麼大家報名都要喊點什麼,比如“常山趙子龍”“燕人張翼德”,到了最有名的,忠義代表的關二爺偏偏不給這個待遇,只是一句“某家關雲長”,是不是一下就和其他人獨立開了?

另外還有一個待遇就是,其他人很多都用形象特徵來起外號,不過增加辨識度,比如赤發鬼劉唐、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但是武松呢?除了後期開始做行者打扮,沒有其他什麼形象上特別突出的,一眼就能讓人認出來的。反倒是他的事蹟著墨甚多,景陽岡打虎;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刀劈飛天蜈蚣,擊殺耶律得重;斬殺貝應夔、方貌,徵田虎。整個經歷多姿多彩,反而不用管什麼形象上再做設定了。


文開石


誰說武松沒有綽號?武松的綽號是:行者武松!!!對於武松來說,送給他這個綽號,既威風又貼切!!!①武松為躲避官府追殺,化裝成頭陀,其外觀特像《西遊記》中戴著緊箍的孫行者~孫悟空。孫悟空無腳力,只是徒步行走,武松也沒有坐騎,全靠雙腳走江湖。②凡為行者,必然步履矯健行走如飛,而武松的“玉環步鴛鴦腳"乃武學中上乘功夫,也是武松的絕活!正因為武松有玉環步鴛鴦腳的功夫,才能在雙手被縛的不利形勢下,大鬧飛雲浦,使手持利刃的歹人先後斃命,又飛速返回鴛鴦樓斬殺了張都監和蔣門神等惡人。由此可知,只有武松,才能佩戴“行者”的綽號。


張永科38


在水滸中,我們都知道武松的外號是“行者”,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武松在民間傳說和演繹評書中還有另一個外號:“灌口二郎神”。

灌口二郎神應該是在他尚未真正成名之前,因為武松自幼就練武,而且喜歡行俠仗義,路見不平就會拔刀相助,所以人送他灌口二郎神的稱號。 在《水滸傳》第二十三回裡,宋江初見武松時,作者對武松做了這樣的描寫:“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語話軒昂,吐千丈凌雲之志氣。心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雲端;骨健筋強,如搖地貔貅臨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可見,他真是一個了不得的英雄豪傑。


而在水滸傳中,武松的長相、行事方式都很像二郎神,他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心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雲端,骨健筋強,如搖地貔貅臨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可以說,武松這幅模樣就是活脫脫的二郎神下凡,加上武功實在高強,也只要他才配得上“灌口二郎神”這個稱號。

但是隨著武松在景陽岡打虎成功,加上後來殺了西門和小潘,在經過十字坡時認識了張青和孫二孃之後,他的外號就逐漸變成了行者。從二郎神到行者,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武松得到了張青和孫二孃送給他的幾樣東西。

水滸種對此有過描述,當時張青說,有一個頭陀,身高七八尺,被他和孫二孃用藥放翻之後,然後就地殺了,把他隨身所帶的幾樣東西留了下來,一是箍頭的鐵界尺,一領皂直裰,一張度牒。這些都還不算什麼,最厲害的是他身邊還有兩樣寶貝,一個是一百單八顆人頂骨做成的念珠,一件是兩把雪花鑌鐵打成的戒刀。而這把刀更是寶刀,每到半夜都會嗚嗚作響。

張青說了這番話只是個前提,孫二孃的補充才是重要的,孫二孃對武松說,你既要逃難,只要把頭髮剪了,做個行者,然後遮住額上的金印,加上有這本度牒做護身符,還有誰會來盤問你呢?

孫二孃的話說得很清楚,武松當了行者以後,就可以不被官府捉拿,確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而武松戴上人骨念珠,穿上頭陀的衣服之後又是一個什麼模樣呢,水滸中描述道:前面發掩映齊眉,事面發參差際頸。皂直裰好似烏雲遮體,雜色絛如同花蟒纏身。額上界箍兒燦爛,依稀火眼金睛。身間布衲襖斑斕,彷彿銅筋鐵骨。戒刀兩口,拿來殺氣橫秋。頂骨百顆,念處悲風滿路。神通廣大,遠過回生起死佛圖澄。相貌威嚴,好似伏虎降龍盧六祖。直饒揭帝也歸心,便是金剛須拱手。

結合武松一生的事蹟,其實不難發現,無論是灌口二郎神還是行者,這兩個稱號都是非常適合武松。前者體現了武松的霸氣、武功、兇狠,後者體現了武松的灑脫、放下以及迴歸。


綠茵藍齊奧


誰說沒有,行者武松,但是其它綽號威風的頭領卻虛有其名,而真實本事太差,如小霸王周通,打虎將李忠,雲裡金鋼宋萬,鐵扇子宋清,摸著天杜遷,等都是浪得虛名之士。而行者武松,花和尚魯智深,九紋龍史進這些名聲不響亮的英雄人物卻大有作為。這就是歷史的奇異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