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是不是越低越好?有底线吗?

手机用户60952206948


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种运载胆固醇进入外周组织细胞的脂蛋白颗粒,如果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含量偏高,就属于“高血脂”。当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过高时,尤其是氧化后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过多,其携带的胆固醇会逐渐沉积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动脉硬化。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被我们称为“坏胆固醇”。

既然低密度脂蛋白是“坏胆固醇”,那是不是它的含量越低,对身体越有益呢?目前来看,在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越低对人体健康越有利但如果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过低,也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是把胆固醇从肝脏运送到全身各处组织,所以如果其含量过低,胆固醇的运转就会减少,这可能会导致机体营养不良或慢性贫血。

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都是由肝脏合成的,如果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过低,则有可能是肝脏病变引起的。除了肝脏代谢异常会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过低外,饮食结构不合理、脂肪摄入过低以及过度减肥等也会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过低,这些情况都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关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详细介绍如下:

低密度脂蛋白过低或可引起脑中风

法国健康杂志《TOPSANTE》的一篇报道称,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胆固醇过低也会危害身体健康。该报道称,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发表在《神经学》杂志上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每分升血液中低于70毫克)的女性,患出血性脑中风(脑血管破裂引起的颅内出血)的风险更高,约高出2.2倍。

极高危人群的“坏胆固醇”含量越低越好?

纵观各国血脂指南的演变可知,极高危人群“坏蛋固醇”治疗的目标一直在不断降低。比如,2017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和美国内分泌协会的血糖管理共识声明,建议极高危患者将坏胆固醇的目标定为≤1.4mmol/L。

同年,一项降脂领域的研究发现,通过治疗将坏胆固醇降到约0.08mmol/L时,新发糖尿病和认知功能障碍等不良事件并没有显著增加。而且该研究结果提示,若将坏胆固醇水平进一步降低可让患者获益更大。但并非所有研究都支持这一说法,也有研究发现,坏胆固醇降到1.8mmol/L以下时,患者心血管事件并没有减少。

成年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利大于弊

高胆固醇血症是引发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在卒中高发人群中广泛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可有效预防脑卒中和心脏病事件的发生。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每降低1mmol/L,缺血性卒中风险就可降低约15%,而出血性卒中风险会升高15%。虽然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导致的死亡人数相近,但前者的发病率约为后者的4倍。

研究人员对50万名研究对象进行风险评估后发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缺血性卒中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好处,要超过出血性卒中带来的不良影响约五倍,在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中获益更大。

该项研究由英国牛津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共同开展,随访了中国10个地区的50万名中年人。在研究期间的9年中,研究对象共发生了3.3万余例缺血性卒中和8000例出血性卒中。

结果表明,要想在高危人群中预防卒中及其它心血管疾病,需要更广泛地使用他汀类药物。很多人担心在服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药物后,会增大出血性卒中的风险,所以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如他汀类药物)长期常规使用率较低。

该研究表明,无论高风险还是低风险的成年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总的卒中风险和主要心脏病事件的风险都有明显的净收益。

胆固醇对健康状况的影响因人而异

很多高血脂患者都是在体检中血液检查时发现的,所以很多人都非常关心胆固醇指标,那是不是说化验单上没有出现“箭头”就安然无恙呢?专家指出,在胆固醇指标的识别上,很多人都存在一定误区。因为心血管发病风险不同的人,胆固醇控制的目标水平是不一样的,所以合适的胆固醇水平也因人而异。

胆固醇指标有没有箭头,仅适用于健康人。如果是一个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或高血压合并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等,就不能再以化验单上有没有箭头为准了,应依据个人身体状况,将胆固醇水平进行更严格的管理(≤ 2.6mmol/L)。

对于已经确诊有冠心病的人,或者已发生过心梗及中风的患者来说,胆固醇水平应降得更低一些(≤ 1.8mmol/L),也可以说越低越好。这就是为什么医生会给胆固醇位于正常范围内的心脏病患者开出降脂药的原因。

血脂成分的构成

血脂成分比较复杂,其四大指标分别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简单理解成“好胆固醇”,因为它是保护性的脂蛋白,能将血管中的胆固醇运出来送到肝脏代谢掉,所以它对保护血管壁、避免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可简单理解为“坏蛋固醇”,它会沉积到血管壁形成一个粥样硬化斑块,所以要注意监测。在众多因素中,年龄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监测应越来越频繁。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做到膳食平衡对调节胆固醇很重要,日常食谱要以蔬菜、粗纤维食物及水果为主。一个人一天的胆固醇摄入量应不超过300毫克,一个鸡蛋提供的胆固醇就已经够用了。虽然鸡蛋含有很高的胆固醇,但同时也富含对抗胆固醇的卵磷脂,所以它是一种平衡性很好的食品,哪怕是冠心病和心肌梗塞患者都鼓励吃一点。


jianxing2000


一、低密度脂蛋白有什么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也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胆固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转变而来。低密度脂蛋白是运送胆固醇到肝外组织的主要运载工具,也正因为如此,低密度脂蛋白直接参与和引起了动脉粥样硬化,所以低密度脂蛋白的高低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率息息相关!许多研究和结果都证实,低密度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元凶!




二、低密度脂蛋白要降低到多少?

我国基于危险分层制定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的目标值,根据患者的年龄、是否吸烟 、合并疾病、肥胖、心血管病家族史等因素把患者做一个危险分层,危险因素越多,说明其危险分层越高,那么这个患者在开始调脂治疗时,其降低目标值也就越低。 甚至越来越多的专家指出,对于高危高风险的人群,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越低越好!


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低越好吗?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有其用处,所以,完全没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肯定会有其坏处!但基于目前的临床实验,似乎是低密度脂蛋白越低,获益越大!所以,有很多人认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至少在目前的条件下,我们还没有能力把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到对人体有害的程度!但我们猜测或推理,低密度脂蛋白至少在一定范围内,还是越低越好的!但至于多低以后会有坏处,依然不得而知!



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心健康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患者或者有高危发病风险的患者来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一点,对于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是很重要的,但对于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虽然没有低限的说法,但控制达标就很好,没必要降得太低。

低密度脂蛋白是什么?在人体血液中,胆固醇是无法溶解于血液中的油性成分,为了能够更好的溶解和运输胆固醇,人体血液中的脂蛋白会与胆固醇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多种形式,低密度脂蛋白运载着胆固醇到身体的各个组织细胞,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作用,而高密度脂蛋白就负责运载多余的胆固醇,回到肝脏,经过肝脏代谢分解后,变成胆酸进入排泄系统,排出体外。

因此,在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控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的高低,是指征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指标。很多朋友都知道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但降到什么程度好呢?在体检单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上限是3.4mmol/L左右,但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我们一般建议将其低密度脂蛋白的值降到1.8以下更为安全,如果实在做不到,也应该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原有基础上下降50%以上。

低密度脂蛋白是不是降得越低越好呢?实际上,这个低只能是相对的低,而不是绝对的低,由于人体的代谢需要,低密度脂蛋白不可能降低到零,我们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达标值是1.8以内,如果能够良好的生活控制,加上合理的服用降脂药物,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了比1.8还低的范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也没有一个低限说低密度脂蛋白不能低于这个值的说法。

但有一点需要明确:对于低密度脂蛋白如果降到远远低于1.8的情况,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健康获益,也不会更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减量服用降脂药物,一方面控制血脂达标,另一方面,减少长期服用降脂药物(如他汀药)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风险,是更好的选择。

最后总结一下,首先低密度脂蛋白是运载胆固醇的重要物质,并非一无是处的垃圾,因此不能将其降到底,也不可能降到底;对于心血管疾病控制低密度脂蛋白,应当尽量的控制达标,如果远低于达标值,也没有太大风险,但这也说明您对服用血脂调节药物较敏感,或者用药剂量偏大,可以通过合理调整用药方案来减少长期服药风险。


李药师谈健康


人体血液中有4种脂肪,胆固醇、中性脂肪、游离脂肪酸和磷脂类。胆固醇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人体激素的制造、人体细胞膜的构成以及消化脂肪的胆汁都离不开胆固醇作为原料,然而胆固醇单独是无法进入血液的,必须与脂蛋白结合才能进入血液,这就是脂蛋白胆固醇。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主要作用就是通过血液循环把胆固醇送往组织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主要作用恰恰相反,就是把低密度脂蛋白运送回肝。从这一基本作用可以看出:脂蛋白无所谓好坏只是功能上的差异!因此低密度脂蛋白不可能是越低越好,可以想象,太低的低密度脂蛋白必然导致人体消化脂肪能力的下降,必然导致人体各种激素合成的减少而影响人体的内分泌功能。


必须提醒的是:临床上检查的低密度脂蛋白高低反应的是浓度,即单位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体积,其结果是有缺陷的。实际上导致动脉硬化的根源不在于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而在于低密度脂蛋白颗粒被氧化的数量!这才是导致动脉硬化的关键!




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检查中需要重点观察的一项指标,它可间接反映出我们心血管所处的环境是否健康。由于低密度脂蛋白被称为“坏胆固醇”,故很多朋友一贯认为低密度脂蛋越低越好,那低密度脂蛋白是不是越低越好呢?



当然不是。首先,从逻辑上讲,任何指标都有一个正常范围,低密度脂蛋白也不例外,不是越低越好,底线肯定是有的,否则,它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其次,从专业的角度讲,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将胆固醇转运到肝外组织,胆固醇主要用于构成细胞膜、生成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等,如果低密度脂蛋白低到几乎都不存在了,那么谁来转运胆固醇呢,人体就无法合成细胞膜、类固醇激素等必须的物质。所以,低密度脂蛋白依然有它存在的价值,不是越低越好。

那么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多少合适呢?

低密度脂蛋白之所以被称为“坏胆固醇”,是因为它将胆固醇转运至外周组织的同时,也将胆固醇转运到了血管内膜下,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继发斑块形成,这些病理变化恰好是冠心病、脑梗死的罪魁祸首,所以,我们称低密度脂蛋白为“坏胆固醇”:它太高了,就会对我们的心血管造成伤害。

正常情况下,低密度脂蛋白不应超过3.37mmol/L;高危患者,即合并冠心病的多项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等,低密度脂蛋白应低于2.6mmol/L;合并冠心病,低密度脂蛋白应控制在2.07mmol/L以下为宜。

怎么控制低密度脂蛋白呢?

首先是饮食干预,这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重中之重。少吃富含胆固醇、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等,多吃富含植物固醇和可容纤维的食物,如植物油、粗粮、豆类等。

其次是药物治疗。以他汀作为首选,如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但需在专科医师评估后才能使用,使用后需定期监测转氨酶、肌酶、血糖、血脂等指标。


医学莘


心血管支架后低密度脂蛋白以降至0.98可以吗


二一后二


我4.05,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脂蛋白a1400,太高。怎么办?医生!


缙云情怀


参考值是1.38一3.11,我个人认为也不能太少于最低值吧,尽作参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