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的李道宗是怎样的一个人?

勇敢坚强ygjq


在电视剧《薛仁贵传奇》中,成亲王李道宗与张士贵百般阻挠薛仁贵投军。薛仁贵投军后,李道宗又绞尽脑汁,多次设计陷害薛仁贵。最终李道宗伙同张士贵的女儿张美人诬陷薛仁贵强暴翠云郡主,并致郡主身亡。薛仁贵因此入狱。李道宗又指使张仁到狱中对薛仁贵投毒,薛仁贵险遭毒手。最后罪恶多端的李道宗被程咬金用大铁钟扣住,活活烧死,大快人心。剧中的李道宗在历史上确有其人,那么正史上真实的李道宗果真是一个如此卑鄙恶毒的小人吗?



其实不然。正史上的李道宗确实为李唐皇族,不过却是一位战功赫赫的武将。李道宗追随堂兄李世民南征北战,在唐初平定天下、开拓疆域的战争几乎无役不与,长年征战沙场。他因此与李世民的另一位堂兄李孝恭并称为贤。李孝恭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位列第二,由此可知,李道宗的战绩也是非常了得。唐太宗李世民对这位堂弟也不乏赞美之词,称其与名将李勣、薛万彻比肩。

让我们来看一下李道宗的军旅生涯。

武德二年(619年),十七岁的李道宗跟随秦王李世民出战山西,征讨刘武周。时值刘武周部将宋金刚大败唐右仆射裴寂,风头正旺。李道宗献计李世民,暂避与宋金刚决战,对敌人相持,以消耗其粮草,待敌粮草不继,再取而攻之。李世民依计而行,果然不久刘武周军粮尽败走,唐军乘势追击,在晋城介休大胜刘武周。


次年,李道宗出征河南,在与王世充、窦建德部的作战中,李道宗率部再立战功。

此后,李道宗再征刘黑闼。在驰援李勣部时,李道宗陷入刘黑闼的包围,幸得尉迟恭率部相救,李道宗与李世民才逃过一劫。

李道宗随秦王李世民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功苦功高,于武德五年被封为郡王,此时李道宗只有二十岁。不久李道宗率部出征灵州,大败突厥军,被高祖赞为可与任城王曹彰比肩。因此,李道宗受封为任城王。

贞观年间,李道宗授为大同道行军总管,与李勣、李靖、柴绍、李杰、薛万彻共同征讨突厥军,李道宗取得灵州大捷,并在次年三月俘获颉利可汗,平定漠南。李道宗因军功拜为刑部尚书。


贞观八年,李道宗跟随李靖,与侯君集、李大亮、李道彦等再征吐谷浑。李道宗率部在库山一带大败吐谷浑,而后急行军二千余里,在乌海痛击伏允可汗。

在战场上屡立奇功的李道宗不久被李世民升为礼部尚书,改封江夏王。不过令李世民痛心的是军功显赫、钟鼓馔立的江夏王李道宗被发现有贪腐行为。李道宗因此被革职削邑,仅保留了郡王身份。

不过,二年之后,李道宗就复出了。不久,官复原职,再任礼部尚书,再次领兵驻守朔州御防薛延陀军。


贞观十八年,李道宗跟随李世民征讨高句丽,与李勣部联合攻打盖牟城,取得大捷。在安市城一战中,李道宗令士兵在城墙外高筑土山,逼近城墙。但因土山山顶崩塌,守将傅伏爱擅离职守,致使土山被高丽军攻占。安城久攻不克,李道宗向李世民请罪。但李世民念在李道宗的其他军功,还是赦免了他。

此后,李道宗再征薛延陀,与李勣合作,在郁督军山北大败薛延陀,取得大胜。

长年的征战,使李道宗积劳成疾。在贞观晚期,李道宗因健康原因,退居二线。但由于李道宗为开国功臣,实力元老,他还是遭到了长孙无忌的打击。因为李道宗与长孙无忌素来不和,借房遗爱谋反一案,长孙无忌将李道宗牵涉其中。最终李道宗被流放象州,死于流放途中,终年五十六岁。不过,武后当国后,又为李道宗恢复了爵位和食邑,而失势的长孙无忌又被诬陷造反,夺爵流放黔州,最后上吊自杀,这与当初他陷害李道宗是何其得相似。


由此可见,正史上的李道宗可是一位军功卓著的名将,最后蒙冤致死。决不像文学作品演绎得那样卑劣无耻。自北宋以后,唐朝的一些名臣在文学作品中多有抹黑,像张士贵、苏定方也被黑得体无完肤,这只不过是当时民间的一些文人为发泄对宋朝当权者的不满罢了。


岁月是一条河流


我谈谈我的看法。

根据两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李道宗是唐初的著名将领,他是唐朝宗室成员。关于李道宗,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一、战绩

17岁的时候就跟随李世民讨伐刘武周,后又跟随李世民讨伐窦建德、王世充,立下战功。武德五年(622),李道宗出任灵州总管(后改称灵州都督),击败了盘踞夏州的梁师都,又击败了进犯盐州五原的突厥郁射设。

李世民即位后,李道宗继续受到重用,参加了贞观三年(629)讨伐突厥,贞观八年(634)讨伐吐谷浑,屡立战功。

贞观十九年(645),跟随李世民征讨高句丽,在盖牟城之战和辽东城野战中,立下战功,但是,在进攻安市城时,李道宗负责督建土山,结果土山崩塌,压坏了安市城的城墙,此时,如果唐军能趁机攻入安市城,很可能将安市城攻克。可是,当时负责守卫土山的唐军果毅傅伏爱私自离开,李道宗又没有恰当的部署,结果高句丽守军数百人趁机夺取了唐军的土山,唐军因此错过了一次攻下安市城的良机。

二、品行

李道宗的品行整体上看是比较好的,他比较宽厚温和,晚年比较好学。《旧唐书》说他“晚年颇好学,敬慕贤士,不以地势凌人”。

在贞观六年(632)九月的时候,尉迟敬德因为宴会上有人座次排在自己前面而起了争执,李道宗主动劝解尉迟敬德,还被尉迟敬德给打伤了眼睛。

但是,李道宗也有不完美的地方,那就是贪。贞观十二年(638),李道宗因为坐赃,被免官削封邑。不过,坐赃在唐律中的处罚并不严重,因此,李道宗最后没有受到任何刑罚,顶着王爵回家休息去了。唐太宗与李道宗关系比较密切,次年(639)就重新启用了李道宗。

三、眼光

李道宗的识人能力是比较厉害的,贞观十四年(640),侯君集在成功讨伐高昌以后,颇为自负。李道宗在一次宴会上,就曾对太宗说,侯君集以后一定会作乱。当时太宗还告诫李道宗不要随便猜测。后来,贞观十七年(643),侯君集果然卷入了太子李承乾谋反案。

四、荣誉

李道宗能力出众,早在武德年间,就被封为任城王,后在贞观年间改为江夏王。

李道宗与李世民的关系也比较密切,因此,李道宗在贞观年间一直颇受重用。贞观十一年(637),李世民曾想推行世袭刺史制度,李道宗是李世民亲自圈定的14位世袭刺史之一。贞观十九年(645)李道宗土山失利,按照唐律应处以重刑,李世民回护李道宗,没有追究。李道宗在作战时脚负了伤,李世民还亲自医治,并赐给御膳。

高宗即位后,永徽元年(650),还加授特进,增加实封至六百户。

五、结局

但是,李道宗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关系不好。永徽四年(653),房遗爱和高阳公主谋反案发生,长孙无忌等上奏说,李道宗与房遗爱交往甚密,李道宗因此被流放到象州,在途中抑郁而死,享年54岁。后来,长孙无忌案之后,高宗恢复了李道宗的官爵。

以上是我对李道宗的一点分析,欢迎大家讨论。

如对唐朝历史感兴趣,请关注我,继续深入讨论。


详侃历史


影视剧《薛仁贵传奇》中,李道宗是个大反派,历史上一大忠臣被抹黑。在正史上李道宗英勇奋战,胆识惊人,跟随李世民东征高句丽,北灭薛延陀,西破吐谷浑,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可是晚年却含冤负屈,被流放到象州,在流放途中病逝,时年五十岁。

李世民和李道宗都是唐太祖李虎的曾孙,李道宗也算唐朝皇族宗室,李渊即位后,封李道宗为略阳郡公。

  • 公元619年,年仅十七岁的李道宗跟随秦王李世民讨伐刘武周主力宋金刚部,李道宗为李世民献上坚守的妙计,让宋金刚军最终以军粮匮乏而丧失战斗力,李世民派李道宗进城成功劝降敌方将领尉迟敬德,此战中李道宗立下大功。

  • 公元620年,李道宗跟随李世民征讨郑帝王世充与夏王窦建德,成功消灭了这两大势力。
  • 公元622年,窦建德旧部刘黑闼自立为王,依靠突厥起兵造反,李道宗再次跟随李世民讨伐叛贼,结果被刘军包围,后被尉迟敬德救出。不久,李道宗被任命为灵州总管。同年十一月,梁师都派其弟梁洛仁率领几万突厥兵进攻灵州,李道宗誓死捍卫灵州,大败联军,李道宗因功升任为任城王。不久,梁师都与突厥联军进驻五原,李道宗率军大败突厥,为大唐开疆拓土。
  • 公元625年,突厥兵分几路骚扰唐朝边界,李道宗率军击退突厥军。李世民登基后,升任李道宗为灵州都督。
  • 公元629年,突厥军又来骚扰,唐太宗任命李道宗为行军总管,率领十万大军兵分六路回击突厥,大败突厥兵。同年冬天,李道宗接到指令,率军讨伐突厥颉利可汗,次年,突厥军被击溃,突厥颉利可汗向灵州西北方向逃亡,去投靠苏尼失。李道宗率军将苏尼失包围,俘虏突厥颉利可汗,立下大功,不久升任刑部尚书。
  • 公元634年,李道宗被任命为李靖的副将,率军讨伐吐谷浑,大败吐谷浑军,不久将吐谷浑残军一网打尽。
  • 公元637年,李世民封李道宗为江夏郡王,后因贪污获罪,被免职,但是保留江夏郡王的头衔,两年后,李道宗被重新启用为晋州刺史,第二年升任为礼部尚书。
  • 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李道宗与李勣率兵攻打盖牟城(今辽宁抚顺),攻占盖牟城,俘虏两万多人。唐军继续进攻辽东城,高句丽派四万多骑兵支援辽东城,李道宗手下只有四千骑兵,寡不敌众,此时有人建议挖濠沟防守,李道宗说没有必要,敌人从远方急忙赶来,士兵一定疲惫不堪,唐军定能一鼓而灭,李勣也赞同李道宗的建议,准备与敌军展开激烈的一战,在李道宗与李勣英勇抗战下,大败高句丽大军,斩杀敌军一千多人,唐太宗赏赐李道宗奴婢四十人。
  • 公元646年,唐太宗派李道宗率领唐军讨伐薛延陀,薛延陀伊特勿失可汗惧怕唐军而向大唐求和,唐太宗答应了伊特勿失可汗的求和,便派李勣去安抚降军,李勣发现伊特勿失可汗并不是真心诚意归降大唐,而且还密谋反唐,于是李勣和李道宗斩杀薛延陀五千多人,俘虏三万多人。唐灭薛延陀之战,唐军大胜。

李道宗结局

唐高宗李治登基后,房遗爱与高阳公主谋反一案牵连了许多皇族宗室,其中李元景、李恪、高阳公主等被赐死,李道宗也难逃过一劫,他被流放到象州,在流放途中病逝,时年五十四岁。

李道宗尊敬贤才,从不仗势欺人,不管是史书还是唐太宗李世民对他评价都很高,李道宗为皇族宗室,他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战功显赫,深受世人尊敬。他成功把文成公主送入西藏和亲,为汉藏两族的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李世民屡战屡胜跟李道宗密不可分的。


小龙谈历史


1、征伐突厥战争、高句丽战争


(图为电视剧中的李道宗)

李渊称帝后,李道宗追随李渊、李世民征讨各地。屡建奇功。李世民即位后,参与征突厥战争、高句丽战争。在高句丽战争中,深入敌后,勘察敌情。为征服高句丽立下了汗马功劳。

2、勤奋好学


(图为电视剧中的李道宗)

李道宗,可以说是能文能武。他勤奋好学,虚心求学,善于与士大夫交往。很受百姓的喜欢,受人们的爱戴。

3、被发配象州


(图为电视剧中的李道宗)

就是这样一位,能文能武的人才,最后却落得了个发配象州的结局。原因是高阳公主与房遗爱的事情,因为李道宗与长孙无忌等人素来不和,所以在这件事中长孙无忌诬陷李道宗与房遗爱结交。最后使李道宗被发配象州。

如果李道宗不是被长孙无忌等人诬陷,或者能有更大的作为!不过成王败寇是历史上不变的规则!


历史解说员


李道宗是初唐李氏宗室名将,也是历史上被抹黑最严重的人之一!


李道宗,字承范,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朝初年著名开国将领,参与了唐朝建立过程中和建立初年的破刘武周、破王世充、灭东突厥、灭吐谷浑等数次重大战役。



李道宗谦恭好学,敬慕贤士,从不仗势凌人,和河间郡王李孝恭被并称为李唐宗室的贤王,李世民晚年曾评价称李道宗是和李绩、薛万彻齐名的名将,被封为任城郡王,后改封为江夏郡王!

值得一提的是,据后人猜测,著名的和亲公主文成公主是李道宗的女儿。

虽然历史记载中李道宗曾经有过贪腐行为,但是这不能否定他在初唐时期的巨大功勋和历史地位,但是李道宗晚年被长孙无忌等人诬陷牵涉谋反案被流放,病死于途中。

李道宗可以算的是历史上被抹黑最严重的人之一了,因为历史演义小说和后世影视剧的广泛热播(主要是《薛家将》系列《薛仁贵传奇》),李道宗留给大众的印象是:阴险狡诈、妒贤嫉能、陷害忠良、昏庸无能的小人。一代名将如果在天有灵,也只能无言泪千行了!


公子皇铘


李世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今将帅,惟李勣、道宗、薛万彻。勣、道宗用兵不大胜亦不大败;万彻若不大胜即须大败。”

这其中的道宗,就是指的李道宗。从某种意义上说,李世民的这番话并没有吹嘘,在唐朝宗室将领中,李道宗的用兵能力,确实可以排在第一位。

只不过,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李道宗这个人物恐怕就是个士兵甲的角色,就算是在现代的电视剧中,李道宗也只是的出现在《薛仁贵传奇》中,还是作为一个只会耍心机的反派人物,这样一来,大家对他就更难有什么印象。

这里,就来给大家好好介绍一下这位大唐宗室战神级别的名将。

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也是李世民的堂弟。在李渊开始起兵造反时,李道宗就开始跟随李世民打天下,当时李道宗的年龄不过才十七岁而已,但却丝毫不影响他的军事才能,在随后的三年的时间里,他跟随李世民先后击败王世充、窦建德军两大势力,其在战场上的勇猛令敌人闻风丧胆。



二十岁时,李道宗被封为灵州总管,当时恰好遇到突厥进犯,李道宗辖下的孤城,在突厥的大军中仿佛似一叶孤舟飘摇不定,但李道宗却是寸土不让,坚守孤城,甚至主动出击,配合赶来的支援部队大破突厥大军。因此大功,李道宗升为任城王。

之后,李道宗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他多次击败南下的突厥,向北开拓疆土千余里。等到李世民登基后,他先是跟随李靖平定东突厥,大破颉利可汗部,因此被拜刑部尚书。

接着他又和李靖一同西灭吐谷浑。在这一战中,李道宗率军追截南逃的吐谷浑军。在无人的苦寒之地行军二千余里,在乌海(今青海苦海)追上伏允可汗,大破其众,俘其名王骁将。因此迁礼部尚书,改封江夏郡王。

等到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出兵征讨高句丽时,李道宗更是将自己善奇兵的优势完完全全的发挥出来,他亲率百余骑兵,深入敌后,侦查敌情,期间曾被高句丽大军发现,但却被他轻易摆脱,以至于连李世民都忍不住称赞这位堂弟:“贲、育之勇何以过!”

两年后,他又奉命率军讨伐薛延陀,这一战他深入到沙漠,与数万余众激战,斩首五千余级,俘虏薛延陀男女三万余人,取得完胜。

可以说,李道宗作为大唐的皇亲国戚,就犹如汉朝的卫青和霍去病,征战四方,功勋显赫,唐朝初期的所有大战,基本都有他的身影。




并且,除了作战英勇,李道宗还勤奋好学,喜欢与士大夫交往,一点王爷的架子都没有,因此很有贤名,史书称“道宗军谋武勇,好学下贤,于群从之中,称一时之杰”。

与此同时,李道宗还为大唐的和平做出了巨大牺牲,他的女儿,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文成公主。当年松赞干布想和大唐联姻,但李世民不肯同意,于是大怒之下的松赞干布便亲率20万吐蕃大军不断骚扰唐朝边境。

虽然唐军不断击败吐蕃大军,但是,这旷日持久的战争让大唐军民都不堪重负,尤其是边境的百姓,每天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最终,李世民只能同意松赞干布的联姻请求,但李世民却不想把自己女儿嫁过去,于是李道宗主动站出来,让自己的女儿文成公主前去和亲。

当时,李道宗亲自护送自己的女儿到吐蕃的边境青海一带,松赞干布向行子婿之礼。其后,李道宗告别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回朝复命,胜利完成了他的历史史命。文成公主入藏后,为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切和李道宗都是密不可分。

但可惜的是,这样一个为大唐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最后却没有好下场。

在李世民去世时,他立软弱的李治为皇帝,同时让吴王李恪和江夏王李道宗为代表的皇族、和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外戚联合辅政,结果长孙无忌为独揽大权,便以房遗爱谋反之事,将吴王李恪逼死,李道宗也被发配象州,途中不治身亡,可怜一代名将!


我是赵帅锅


唐朝是一个尚武的朝代。像是李靖,尉迟恭,尉迟敬德还有李元吉等等都是一顶一的武术好手。


李道宗自然也是。说到李道宗,很多人很自然的就会想到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就是陷害薛仁贵的那个人。薛仁贵是何许人也,于是众多人对李道宗的第一印象总是不太好,认为这就是一个陷害忠良的混蛋。

从辈分上来说,李道宗还是唐王李世民的堂弟,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更随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过汗马功劳,所以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李渊对于李道宗都是十分的欣赏的。


李道宗骁勇善战,在唐朝那个功臣比牛毛还多的时代,他李道宗都是排进前几名的,当时李世民和李靖谈论到此事时,对李道宗可是毫不吝啬的夸奖。所以他在当时位居朝廷的三大名将之一。


李道宗不仅骁勇善战,还十分好学。在唐朝李道宗除了勇名之外,还很有贤名。后来他退居二线,很少再参加宫中事物了。

但是天妒英才,即使他已经退居二线,但是他依旧逃不过灾难的到来。在高阳公主案中,长孙无忌和几位大臣因和他素来不和,所以一把就将他推进了深渊,于是他就被剥夺了官职,流放了出去,后来死在了半道上。


围知历史


现在的历史剧都喜欢强行洗白历史人物,李道宗算是个比较倒霉的例外存在,没有主角光环就算了,还成了衬托主角光辉形象的大反派,例如热播剧《薛仁贵传奇》,为了衬托薛仁贵的官场不易,硬是把李道宗演绎成是一个睚眦必报、心胸狭窄的奸佞小人,在军队排挤薛仁贵、还诬告陷害差点要了薛仁贵的小命。

李道宗要是知道被后人抹黑成这样子,恐怕棺材板早就压不住了,玩笑归玩笑,时过千年,李道宗骨头渣都没有了,也不可能跳出来为自己辩护,但是黑白不能不明、是非不能不辨,正史上的李道宗绝非此类奸佞无能之辈!

年少成名,被李世民看重

李道宗是李渊的堂侄,也就是李世民的堂弟,曾多次追随李世民出征打仗,是唐朝初期备受倚重的名将。

李道宗十七岁时,便跟随李世民出征前去抵御刘武周主力宋金刚的军队,李世民征询李道宗意见,李道宗分析:刘武周军虽然是乘胜追击,气势势不可挡,但是恰好可以用这点来打败他们,等到他们粮草用尽之时,便只能不战而退,李世民和李道宗不谋而合。果不其然,刘武周军连夜退兵,唐军加以追击,大胜而归,这一战唐朝夺回了河东要地,意义极其重大,李道宗也因此立了一大功,得到了李渊和李世民的赞赏和重视。

随后又多次跟随李世民出兵,立下了累累战功。李世民登基之后,李道宗仍然受其重用,为唐朝国家土地的扩张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利用计策守住边疆城门,还一举将突厥击败,安定了大唐边界,不惧环境的艰苦,将吐谷浑军队顺利歼灭;在和高句丽、薛延陀的战役中,李道宗均功不可没,尤其在和高句丽的战役中,李道宗以四千骑兵对阵敌方四万余人,准确地分析了当时的情形,以少胜多,李世民曾将他比作三国名将,可以看出李世民对其信任和赞赏了。

李道宗宽厚善良,更没有迫害薛仁贵一说

首先,在任何史书上都没有记载过薛仁贵和李道宗两人之间有什么过节的,就是电视剧为了顺应故事情节,突出主角特征而虚构的,李道宗差点杀死薛仁贵一说纯属无稽之谈。

李道宗待人宽厚,礼贤下士,从不摆官架子,而且经常向士大夫们虚心请教、共同讨论问题。

贞观六年,唐太宗李世民要请诸位王公大臣、皇亲国戚在庆善宫举行宴会,来参加的大臣们都是一些为国家开疆拓土的功臣,古代座位的排列很有讲究,更不用说皇家宴会了,那就更加讲究了。

尉迟恭跟随李世民多年,而且在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恭不仅是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和实施者之一,还帮助李世民射杀了李元吉,立了头等功,论功行赏排位第一,且尉迟恭还在北邙山时击败单雄信,救了李世民一命,理当坐上第一把交椅。

可偏偏还有人不长眼的坐在尉迟恭之上,尉迟恭当场就发火了,李道宗上前劝解,却被无辜及,一只眼睛都差点被他打瞎,但是李道宗并没有跟尉迟恭计较,可以看出其为人真是宽厚之至了,倒是尉迟恭被李世民教育了一番之后,收敛了很多。

晚年被害入狱

李道宗晚年因为身体不适申请了闲职,基本不参与朝中争斗,但是还是不幸被牵扯政斗的漩涡中。当时房遗爱、高阳公主谋反一案,牵带出了很多皇亲国戚,本来这件事和李道宗毫无关系,李道宗隐退就是想安享晚年,可谁知有些人还是不肯放过他,借此事参了他一本。

由于谋反一案中恰牵连了众多皇亲国戚,长孙无忌等人便趁此机会来消除异己,李道宗素来与长孙无忌等人关系不好,便上了长孙无忌的清算名单,借机诬陷李道宗。

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但是再正的身子也敌不过恶意的权力之争、报复之心。就这样,唐朝一代名将李道宗在本该安度晚年的时候,被罢黜夺官,流放到象州,并且在流放的路上由于本身就已经年迈,身体不抵当年,没有挨过病痛的折磨,就这么病逝了。

直到武则天当政,长孙无忌等人失势,李道宗才被洗白,并且追复了爵邑。


史论纵横


正史上,李道宗为唐高祖李渊的堂侄。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李道宗的父亲李韶,被追封东平王,赠户部尚书。李道宗则封为左千牛备身、略阳郡公。

619年,李世民率军自龙门关(今山西河津西北)乘坚冰过黄河,屯兵柏壁,与刘武周主力宋金刚军对峙,并同固守绛州(今山西新绛)的唐军形成犄角之势,进逼宋金刚军。李道宗时年十七岁,随李世民前去抵抗。


李世民登玉壁城观察军情,回头问李道宗应该怎么退敌?他说敌军是乌合之众,只要坚守,等他们粮尽,就不攻自破。这正和李世民之意。果然,后来刘武周军果因粮尽连夜退走,唐军追至介州,一战而胜。唐军夺回河东要地,对巩固关中,尔后争夺中原具有重要意义,李道宗功不可没。


可见,年少的李道宗已经显现出来超人的才能。后来在多次战争中,屡建奇功:战突厥,灭吐谷浑,击高句丽,破薛延陀。李道宗作为大唐的皇亲国戚,征战四方,功勋显赫,深受敬仰,唐初的辉煌战果,与军中存在一个关陇贵族集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旧唐书》:“道宗晚年颇好学,敬慕贤士,不以地势凌人,宗室中唯道宗及河间王孝恭昆季最为当代所重。”

“河间节贯神明,志匡宗社,故妖不胜德明矣。道宗军谋武勇,好学下贤,于群从之中,称一时之杰。”

《新唐书》:“道宗晚好学,接士大夫,不倨於贵。国初宗室,唯道宗、孝恭为最贤。”

“景、元子孙,当草昧之初,乘运而奋,方高祖攘除四方,所以宣力,皆显显为世豪英。至河间之功,江夏之略,可谓宗室标的者也。”

史书对于李道宗的评价还是积极肯定的。不过,晚年受到高阳公主谋反案的牵连,被流放象州(今广西柳州东南),在路上就病逝了,享年五十四岁。直到武则天得势,他才被追复爵邑。


Anna人生物语


很多人对于李道宗的认识来源于和薛仁贵有关的各种演义和传说,在那些演义传说中,李道宗和张士贵都被黑化,成为反面人物,为的自然是衬托薛仁贵的好。但这并不是真实的历史,真实的历史上,薛仁贵受重用的时候,这两人已经死了,两人不会也不可能去针对薛仁贵做些什么事。实际上,两唐书等对于李道宗的评价都是非常正面的。

比如《旧唐书》:“宗室中唯道宗及河间王孝恭昆季最为当代所重。”《新唐书》:“国初宗室,唯道宗、孝恭为最贤。”以及“至河间之功,江夏之略,可谓宗室标的者也。”唐初的李唐宗室中,李道宗和李孝恭齐名,称得上是宗室的标杆,更是唐初的名将。为李唐江山贡献了自己的汗马功劳,但李道宗的解决却并不怎么好,被长孙无忌牵扯进房遗爱谋反案中,流放象州,落得个客死他乡。

李道宗是李渊的堂侄,比李世民还要小那么几岁,算起来应该是李世民的堂弟,在唐朝平定天下的各大战役中,基本都能看到李道宗的身影,当时李渊是比较信任自己人的,军事统帅基本都是自己的儿子或者宗室,比如我们熟知的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李孝恭、李道宗和李神通等人。

唐朝刚刚建立的时候,李道宗才16岁,被选为千牛备身,然后在第二年跟随李世民讨伐刘武周,当时的刘武周有备而来,李世民登上城门查看敌情,顺便询问身边的李道宗该如何做才能打败刘武周,李道宗说的头头是道,大意就是刘武周兵锋正强,没有必然正面对决,应该采取一些别的措施,比如坚壁不出,这样既可以挫其锐气又能耗尽他们的粮草,到那时候就能以最少的兵力将对方拿下。

李世民对于李道宗的回答很是满意,这也正是他所考虑到的,最终这一战就按照这一策略取得了胜利。后来李世民在攻打王世充和窦建德以及后来的刘黑闼的时候,李道宗都跟随出征,在军中立了不小的功劳。

等到天下平定之后,李道宗被任命为灵州总管,在灵州与突厥对抗,在此后的十年时间里,李道宗护卫着大唐的边疆,数次与突厥作战基本都取得了胜利,并未大唐拓地千里,称得上是边疆的保护神。

之后的李道宗更是参与了攻灭土谷浑之战、东征高句丽之战和攻破薛延陀之战等等,在这些战役中,李道宗都是主要将领之一,在作战中异常勇猛,立下了大功,备受李世民倚重。在东征高句丽的驻跸山之役中,李道宗曾经提议率领五千精兵奇袭平壤,以期以最小的兵力攻下高句丽来,但是这个建议并没有得到李世民的许可,而这一建议便是因病重无法出征的李靖也是赞成的。

李世民到底还是太自信了些,以至于错过了攻下高句丽的机会,这成为他一辈子的遗憾。当然,李道宗也不是没有犯过错,637年,李道宗升任礼部尚书,改封为江夏郡王,结果不久就因为贪污被李世民免去官职,削去封邑,只保留了一个郡王的称号回了家。

当时李世民痛心疾首地说:“道宗俸料甚高,宴赐不少,足有余财,而贪婪如此,使人嗟惋,岂不鄙乎!”不过即便是如此,李道宗毕竟是国家的栋梁,还是李世民需要的人才,因此不过两年就被起复了。

在李世民亲征高句丽,进攻安市城的时候,李道宗再次获罪,当时的李道宗实际上已经在征讨高句丽的过程中立了很多大功,甚至还受了伤,但在李道宗奉命率部将在安市城外筑土山的时候,土山是筑成了,但却在还没有使用的情况下就崩塌了,李道宗有失职之罪,而且高句丽的士兵还趁机攻占了土山。

负责看守的果毅都尉被处斩,而李道宗则光脚请罪,李世民固然生气,但还是说:“汉武杀王恢,不如秦穆赦孟明,土山之失,且非其罪。”并没有追究李道宗的罪。

李道宗并不是单纯的武将,他实际上和李靖、李绩等人一样,都是出将入相的人物,在待人接物方面也不辱没皇家风范,并且礼贤下士,在李唐宗室中名声应该是相当好的。当年尉迟敬德回京参加李世民的宴会,在宴会上,尉迟敬德见有人的位置在自己之上,就很不痛快,而旁边的李道宗好心提醒一下,竟差点被尉迟敬德打瞎了眼睛。但李道宗并没有伺机报复。

李道宗的一生都在为李唐王室服务,甚至他的女儿也为了李唐王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她就是嫁往吐蕃和亲的文成公主。但是这样劳苦功高的李道宗并没有一个好的结局。

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嫁给了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高阳公主在房家并不低调,和大伯哥也就是房玄龄的嫡长子房遗直有矛盾,后期这个矛盾扩大,不仅引出了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的风流案,更引出了房遗爱谋反案,李治将该案交给长孙无忌审问。

长孙无忌趁机将该案扩大化,将李唐王室的很多成员都拉进了案件中,其中就包括李道宗、李恪等,李恪被杀,四个儿子都被流放,李道宗也被流放,在流放的途中病死,可以说,长孙无忌利用房遗爱谋反案对李唐王室来了一个大清洗,为的不过是巩固自己的权势,但是这对于长孙无忌来说并不只有好处。

因为几年之后,李治和武则天来了一个废王立武,长孙无忌作为反对武则天的一方被流放,后自缢身亡,倘若不是李唐王室都死得差不多了,李唐王室不至于任由武则天上位。历史的偶然与必然正是如此,谁也不知道曾经做过的哪件事就会在后来影响巨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