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大暑小暑不热,大寒小寒不冷”,夏天的冷热为什么会影响到冬天的气候?

村姑说村事


更多农业养殖知识和种植技术,请关注三农堂广讯,诚邀您的关注,共同探讨三农知识。

现在还是处在三伏天里面,下个月就迎来了立秋的节气,在我国小暑大暑这段时间也是非常炎热的,素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可见这段时间是非常的炎热,尤其是大暑的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此时的温度可能会达到40多度,农民常说的热在三伏也就是指的这个时候,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要属大暑小暑,而最冷的时候是大寒小寒的时候,所以这两个节气也是相对应的,一个是热的非常难受,另一个是冻的非常不舒服,那么为什么说大暑小暑不热,大寒小寒不冷呢?

那么就会有很多的人说夏天的天气会影响到冬天的气候呢?其实这句话的是意思是,大暑小暑是炎热的季节,小暑也是炎热的天气开始,也就是说三伏天从小暑开始算下来就是要到立秋之前的这段时间的热的开始,而大暑的节气就是一年中的最热的时候,在有的地区大暑时候的节气温度是比较高的,那么这个也是顺应了节气的规律,那么在大暑小暑的这个节气里,天气没有很热的话,那么到了大寒小寒的时候天气就不会很冷,这样的天气也是属于有违常理的天气,所以这样的天气是非常适合人类的,但是对于农作物也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大暑期间是农作物疯狂生长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不是很热的话,农作物成熟就会很慢!

这种情况在农村里也叫有违农时,农作物在哪个时期生长是有一定规律的,在该有的温度下,如果温度太低于常理的话,那么农作物就不会生长,也会长的很慢,可能在丰收的时间就要延长,这个时候如果是不好的天气,那么就会影响到农作物的减产,这样是对农民不利的!对于大暑小暑不热,大寒小寒不冷的这句话也是属于广西一带的俗语,广西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的时间比较长,冬天只有两个月,最冷也就0到15度之间。如果小暑大暑不热,到了冬天的时候也不是很冷,所以这句俗语也是针对南方季候天气来说的!


三农堂广讯


今天已立秋,大暑已过,热不热各人已有感受。大暑小暑不热,大寒小寒不冷。这话对仗又辨证,是有一定道理,符合冷热守恒之律。我自小也常听到老人唠叨: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南北东西相对,上下左右相对,寒暑冷热干湿相对,凡事一分为二论阴阳,阳极阴生,阴极阳生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阴阳不太过,守恒才好,阴了过阴,阳不过阳,冷不过冷,热不过热才合适。不冷不热正好,有大热便会有太冷,阴阴冷热会守恒,也会失恒,有不及与太过。

地球自转同时也绕太阳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就是一年,一个太阳回归年用时365天约又四分一天。地球自转分昼夜,地球绕太阳公转而分春夏秋冬四季,形成冷热寒暑不同,但又是有规律的。我国古人就重视观察日月运行规律,依月运行规律而制定了阴历,依日运行规律而造阳历,而又再造阴阳合历一一农历。农历最显著特点就是制定并使用二十四节气,以节气反映四季变化,冷热寒暑的不同,以些达到指导农耕不误时的目的。

小暑大暑是夏季最后两节气,是代表阴历六月的。夏的特征是热,暑也是代热,小暑小热,大暑大热,大暑接小暑,小大暑之时是一年最热之候,小暑大暑不热,就是热不透,逢多雨来调温,就会不显热。不然,都可热透难耐。春秋相对,夏冬相对,夏热冬冷,夏暑冬寒。故而冬季有小寒小寒。小寒大寒是冬季最后两节气,也是一年最后两节气,是代表阴历十二月的节气,小寒之后是大寒,正好与小暑大暑成大小寒暑相对,这个不热,那个不冷,也是相对守恒的。自球自转公转是有规律的,气候变化也是有规律的,当然,也会有变异有特殊,但从总体而言是阴阳寒热守恒的。夏天的不热的也会导致并影响冬季不冷。夏大热,会影响冬大冷。这从热量守恒,阴阳寒热变化消长的辨证中可体察出来。





树德汉硕


今天是大暑的第八天,一转眼大暑节气已经过去了一半的时间,大暑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节气,虽然大暑的到来,代表着一年中最热的日子的到来,但是在有些年份大暑节气并不热,在农村关于大暑节气不热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大暑小暑不热,大寒小寒不冷”,为什么夏天的热会影响到冬天的气候呢?

大暑小暑不热,大寒小寒不冷的意思是如果在一年中最热的大暑小暑时天气没那么炎热,那么到了一年中最冷的大寒小寒时,天气也不会那么冷。

夏天炎热,冬天寒冷,是最鲜明的四季特点,如果在一年中最热的小暑大暑节气时天气不热,或者是天气炎热的时间推迟到立秋后,这样的天气就很反常,那么到了冬天最冷的大寒大寒时天气也不会很冷,或者是到了立春时会出现倒春寒。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太阳周年运动对气候、物候以及时令的特点,将太阳周年运动平均分成24等分,每六个等分为一个季节,后来人们又根据节气对农事安排的影响,慢慢成为现在的二十四节气。夏季是由立夏开始,到大暑结束,小暑大暑是夏季节气中的最后两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小热,天气开始炎热的意思,大暑则时大热,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但是节气只是作为天气的参考,每年天气都会有很炎热的那么几天,通常最热的时候会出现在小暑和大暑之间,如果最热的时间并没在小暑和大暑之间,那么今年整个天气就会提前或者是推后,所以到了小寒大寒时天气就不会那么冷。

农村中关于节气的俗语都是老一辈的人们根据多年的生活和劳作经验总结出来的,虽然从表面上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是往往要比现在很先进的天气预报还要灵验,让人不得不服。


悠悠乡村路


在农村有很多关于农耕的谚语都是大白话,而且都是节气和气温等预兆性的说法,这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过去,对种植农作物防旱、防寒、排灾尤为重要,所以你要问一个常种地的农民会不会这些节气谚语,估计几个小时都扯不完,就像这句“大暑小暑不热,大寒小寒不冷”,那么夏天的节气变化为何会影响到冬天的气候呢?这就要从这四个节气说起了。


过去古人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而小暑则是第十一个节气,位于每年的7月7日或8日,也是夏至过后的第一个节气,预示着夏季炎热即将到来,此时太阳到达了黄经105度。而大暑是紧随其后的节气,每年的23日或24日出现,此时太阳达到黄经120度,一般此时位于中伏的初期。俗话说:三伏热在中伏,自然此时为真正的炎热到来,也是农民农忙最累的时期,因为此时炎热干旱、雷雨頻多、又有台风灾害,所以抗旱、排涝关乎着农民一年的收成,此时阳光、雨、风相互作用形成了农作物生长最快的气候条件。


而今年的三伏天初伏为7月12日至7月21日;中伏为7月22日至8月10日;末伏为8月11日至8月20日。以此看今年小暑7月7日,距离初伏还有5天,并不是很热,而且年年都是如此。而大暑今年是7月23日正直中伏的第二天,如果推算往年都在这个时期,就我个人40多年记忆没有一年大暑是不热的,那么是否预示着冬天的大寒小寒会很冷吗?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今年小寒是2020年1月6日代表着冬天真的到来了,也是立冬后的第16天,此时被誉为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据近年的气温对比,千百年来只有少数大寒比小寒冷,所以小寒很难出现不冷的情况。而大寒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今年大寒是1月20日,此时黄经达到了300度,也被誉为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但实际上小寒已经比大寒还要寒冷。因此,像往年一样都会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可为何根本看不到夏季大暑小暑对此时的影响!



因此,大暑小暑不热和大寒小寒不冷都不会出现,其这句话的说法真实意义在于,如果大暑小暑不热,则说明今年不是个风调雨顺的一年,而且极为反常,自然冬天大寒小寒也会不同于以往出现不冷的情况。这些都是过去古人对该热时候不热,该冷的时候不冷,一种不好年份的一种猜测,毕竟暑和寒代表的两个气温的极端,很容易被拿出来做对比,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所以,你懂了吗?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想了解更多三农信息,请关注“瞳影简生”!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