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傅恒是个怎样的人?结局如何?

成泰逸


傅恒是不甘寂寞,希望有所作为的人。他的姐姐是乾隆最喜欢的富察氏皇后,乾隆皇帝很照顾这个小舅子。而他本人出身名门,长得英俊潇洒。凭这两点,十九岁他就成了六品官,二十六岁就当上了户部尚书,还有一大堆头衔,级别是从一品。

他的官是坐火箭上来的,一般通过科举考试,三年一次,即便是非常优秀,很年轻就高中进士,考中后不一定有官当,要进翰林院排号等候,好不容易补个缺,然后一步一步往上爬,能做到从一品大员,基本也都老大不小了。



傅恒这么年轻,当这么大官,那真是志得意满,心情那叫一个爽。不过更爽的他娶了个漂亮媳妇瓜尔佳氏,号称满洲第一美女。

这么年轻,当那么大的官,不免有人嫉妒,闲言碎语也就传到傅恒耳朵里:靠他姐起来的,没啥脓水。傅恒心气盛,就想证明自己有能力,不是吃软饭的。

事儿也凑巧,很快机会就来了。乾隆派川陕总督张广泗和大学士讷亲平定大小金川叛乱,连连受挫,一气之下,把张广泗脑袋砍了,赐讷亲自尽。这时,傅恒毛遂自荐,前去平叛。乾隆答应了。傅恒还真有两下子,是个军事天才,嘁哩喀喳,很快平定了叛乱。



乾隆一看,我这小舅子不白给,还真行,于是边疆有事就派他去。1754年准噶尔内乱,派傅恒去了。1765年缅甸军骚扰边境,乾隆又派他去。可是这次很不幸,久居北方的满洲兵,到了南方水土不服,很多人得了严重的瘴疠,傅恒也染上了这种病。乾隆得知傅恒生病,赶紧撤军,可是回来后傅恒的病也没好,最终病死,时年50岁。

傅恒的一生可圈可点,也算精彩。不过野史更精彩。

说富察皇后举办家宴,把兄弟媳妇瓜尔佳氏叫来了。乾隆一见,哇塞!这么漂亮,立马哈喇子流出一尺多长,时不时眼神就往瓜尔佳氏那儿飘。宴会结束,瓜尔佳氏走了,乾隆像丢了魂似的。



过了一段时间,瓜儿佳氏参加富察皇后的生日派对,喝了不少酒,说自己不胜酒力,要休息一下。乾隆趁大家酒喝得正酣,不注意,偷偷遛出去进了瓜尔佳氏休息的房间,把她拿下了。

乾隆不像顺治那么直接,顺治喜欢弟媳妇就去抢,乾隆还顾忌点面子,只是和瓜尔佳氏偷情。偷情有时有晌,不那么方便。傅恒要去平叛大小金川,乾隆当然乐意。傅恒一离开他就方便多了。

打金川傅恒主动提出的,后来他知道自己的娇妻和皇上偷情,他就不想离开京城了,可是准噶尔叛乱,皇上派他去,他又不能不去。傅恒的离开给乾隆带来机会,乾隆可以从容和瓜尔佳氏偷情,而且生了个小猴子叫福康安。所以,乾隆对福康安非常喜欢,也非常照顾。

偷了人家的媳妇,总得给人家点回报,傅恒死后,乾隆下令,按镇国公规格下葬。


豫有得


去年热播的剧目《延禧攻略》将一位乾隆年间的满清贵族、大清重臣带入亿万观众的眼帘。他的柔情似水、热情专一以及文韬武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就是富察·傅恒。而历史上真正的他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富察·傅恒,字春和,满洲镶黄旗人。他是清朝外戚、名将,是户部尚书米思翰之孙,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第九子,清高宗孝贤纯皇后之弟。傅恒官至领班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授一等忠勇公,可谓是真正的天潢贵胄。

傅恒出身于名门,其先祖旺吉努在努尔哈赤起兵时,便率族人归附。其曾祖父哈什屯在清太宗、清世祖两朝位列议政大臣,跻入当时清朝最高决策中枢。他的祖父米思翰受知于康熙皇帝,擢为户部尚书,位列议政大臣。米思翰受坚定地支持康熙皇帝撤藩政策,对康熙朝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平定三藩之乱都起了积极作用,清圣祖对他大加赞誉。傅恒的伯父马斯喀、马齐和马武都是康、雍两朝非常显赫的人物。傅恒的父亲李荣保,官至察哈尔总管。与此同时,傅恒姐姐,即孝贤纯皇后,是乾隆帝的第一任皇后,因其生性恭俭,颇受乾隆帝喜爱,夫妻感情极深。良好的家庭出身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傅恒在日后成为乾隆朝举足轻重的人物

乾隆五年(1740),傅恒官任蓝翎侍卫,随后不久升任头等侍卫。乾隆七年(1742),傅恒任御前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管理圆明园事务。乾隆八年(1743),他又出任户部右侍郎,不久后即担任山西巡抚。乾隆十年(1745)傅恒进入军机处。次年,在山西巡抚任上,傅恒兼任军机大臣、户部右侍郎、内大臣,不久后转任户部左侍郎。乾隆十二年(1747),傅恒升任户部尚书,兼任銮仪卫、议政大臣、殿试读卷官、会典馆副总裁、正总裁。在短短七年之间,傅恒由一名普通的正六品侍卫,一路升为从一品大员,其升迁速度不可谓不快。

乾隆十一年(1746)大小金川叛乱,乾隆皇帝先后派遣川陕总督张广泗、大学士讷亲前往前线平定叛乱,均连连受挫。张广泗、讷亲先后被处死。乾隆十三年(1478)九月,傅恒毛遂自荐参赞军务,随后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署理川陕总督,经略军务,授保和殿大学士。十一月,傅恒启行,乾隆帝赐宴重华宫,亲至堂子行告祭典礼,并命皇子及大学士来保等送傅恒至良乡。

乾隆十四年(1479)正月,傅恒亲自督师攻下金川险碉数座。金川土司莎罗奔等因久战乏力,畏死乞降。

历时近两年的金川之役以傅恒亲往督师宣告结束。傅恒于同年二月胜利班师,因功封一等忠勇公,赐宝石顶、四团龙补服。不久后,乾隆帝还为富察氏建立宗祠,并为傅恒在东安门内建造府第。《清史稿·傅恒传》记载:"三月,师至京师,命皇长子及裕亲王等郊迎。上御殿受贺,行饮至礼。傅恒疏辞四团龙补服,上命服以入朝,复命用额亦都、佟国维故事,建宗祠,祀曾祖哈什屯以下,并追予李荣保谥,赐第东安门内,以诗落其成。"

乾隆十九年(1754),准噶尔内乱,乾隆帝打算对其用兵。但群臣皆持反对或观望意见,只有傅恒挺身而出,请求筹划此次战役。傅恒协助乾隆皇帝于后方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以及调兵拨饷,保证必要的军需,深受乾隆帝称赞。次年,清军师克伊犁,并俘获达瓦齐。同年六月,准噶尔之乱被清军平息。之后皇帝论功行赏,傅恒被再次授为一等忠勇公。

傅恒在平金川之役中已获一等忠勇公爵位,再次封公,实属殊典旷恩。对此,傅恒上疏力辞,并向皇上当面恳陈辞谢之意,声称自己在金川之役中"叨封公爵已为过分",执意谢绝再赐他一顶公爵桂冠。不久,乾隆帝将百名功臣画像陈列于紫光阁,傅恒荣居首位。

乾隆三十年(1765),缅甸军队多次侵扰西南边陲。刘藻、杨应琚、明瑞前后三任云贵总督,因征缅战争先后自杀。新任云贵总督鄂宁与尚书、参赞大臣舒赫德也因为上书认为清军毫无胜算而被贬官。进缅剿匪的重任,最后落在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身上。

傅恒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三月入云南。傅恒制定水路作战计划,随后开始建造战船,于七月发兵腾越,对缅发动突袭,初战告捷。

九月,野牛坝战船造成,清军水陆并进,击溃缅甸水军。清军在十一月攻克前被缅军攻占的军事重镇新街,十一月进攻水陆交通咽老官屯。

可此地易守难攻,清军多为北方人,水土不服。官兵染上瘴疠之疾纷纷病倒,有的甚至一命呜呼。清军原有水陆军三万一千余人,结果因病死亡过半。傅显、总兵吴士胜、副将军阿里衮、副都统永瑞、提督五福、叶相德等重要将领,均被恶性传染病夺去生命。主帅傅恒,也未能幸免,染上恶疾,腹泻一天比一天厉害,以致一病不起。乾隆帝获悉大惊,颁谕令傅恒立即班师回京。碰巧缅甸国王、缅军主帅慑于清军兵威,也有罢兵乞和之意。乾隆帝趁机同意了前方清军与缅方议和息战。

乾隆三十五年(1770)二月,傅恒班师回朝。两个月后,他病情恶化。七月十三日,傅恒病逝,未满五十岁。

乾隆帝对傅恒一生予以充分肯定。《清史稿·傅恒传》记载,乾隆帝亲登其府在灵前祭酒,并谕示丧礼按宗室镇国公规格办理,赐谥号"文忠"。后来乾隆帝赋诗悼念傅恒,嘉许他为"社稷臣"。嘉庆元年(1796),朝廷赠予傅恒郡王衔,并配享太庙。

富察·傅恒文韬武略均为大清的佼佼者。他平定大小金川叛乱,平定准噶尔叛乱,出征缅甸,为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参与编撰的《皇清职贡图》、《钦定大清会典》、《钦定旗务则例》、《西域图志》等,充分展现了他的文采。历史学家萧一山评论说:"乾隆中,满大学士之声威卓著,备蒙恩眷者,前有傅恒,后有阿桂,而中叶尹继善、舒赫德亦并以阃外之功,入赞纶机,皆满人中之佼佼者也。"


高会民


《延禧攻略》中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御前侍卫富察傅恒守护了魏璎珞一生,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富察傅恒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且听九歌为诸位细细道来。

首先一个词概括下富察傅恒的一生:传奇


出身名门平步青云


富察傅恒,表字春和,满洲镶黄旗人,生年1720年。出生在富察家族,这个家族早在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皇帝、康熙皇帝时代就能人辈出,地位显赫。傅恒的父亲,几位伯父在雍正时期更是皇帝身边红人。再到乾隆时期,姐姐作为乾隆最珍爱的皇后,更是给了青年傅恒莫大的台阶。


所以普通人家小孩还在埋头苦读的时候,傅恒已经站在了巅峰——乾隆皇帝的身旁。一出仕就是蓝翎侍卫(正六品),关于蓝翎侍卫九歌在之前的一篇关于清宫住了多少人的文章中提过,有兴趣的可以去点九歌头像了解一下。

交代下傅恒升迁之旅,头衔变化:

头等侍卫、御前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右侍郎、山西巡抚、军机大臣、户部右侍郎、内大臣、户部左侍郎、户部尚书、议政大臣

看头衔可能不是很直观,再给一条信息,蓝翎侍卫是正六品,而议政大臣已经是标准的一品大员,最重要的是,20岁傅恒成为蓝翎侍卫,而成为议政大臣的傅恒只用了7年!放现在那就是27岁的部长。

这里面姐姐富察皇后起了不小的作用,《清史稿》记载了一个美丽而衣着朴素的富察皇后,乾隆对其“钟爱异常”。想来也是爱屋及乌之下,乾隆也是格外栽培傅恒,“大学士公傅恒之加恩,亦由于皇后”

抱得佳人美满婚姻

能配得上的富察傅恒这个级别的女人,自然不会是一个宫女。联姻对象同是豪门瓜尔佳氏,瓜尔佳氏出过很多能人,朗格、鳌拜都是出自这个氏族。富察和瓜尔佳门当户对。傅恒一生也只有这一位妻子,瓜尔佳氏更是号称“满清第一美女”,两人育有四子二女。

谨小慎微超高情商

不要以为有背景被宠爱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历史上恃宠若娇最后落得身死名灭下场的数不胜数。而傅恒可以算得上是一个高情商典范了。居功不自傲,谦逊识大体,多次拒绝皇帝的过高的奖赏,这点下面有提。执掌军机处的时候总是让诸大臣一起觐见,避免专擅嫌疑。对于犯错的大臣,哪怕是王公贵族也照样训斥毫不留情。但是一旦皇帝对傅恒有所不满,立马诚惶诚恐“战栗失色”、“神气不宁数日”这样子能干听话还关系亲的臣子哪位皇帝不喜欢呢?

敢打敢拼风流人物

九歌敢说把随便一个人摆在富察傅恒同样的位置上,多半是选择吃吃祖宗饭,再不济也是在皇城里做一个安稳的大臣安身立命即可。

这就回到九歌开篇提到的傅恒一生的关键词“传奇”,如果傅恒只是一个锦衣玉食享受生活的官二代那自然没什么传奇可言。

这点和电视剧《延禧攻略》中傅恒重合,只是电视剧里是有点没了爱情,又遇到失败婚姻一心死志的意思,现实中的傅恒还真的可以称之为国家英雄,每次叛乱,内乱不辞风险第一个请辞上阵。

1746年大小金川那边叛乱,川陕总督张广泗、大学士讷亲前去平乱,惨败而归,两位也是一个被斩一个被赐死,朝堂无人愿意接这烫手山芋,最后傅恒主动请愿上前线平乱,花了两年,把大小金川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乾隆也是欣喜万分,直接封傅恒一等忠勇公。

1754年准噶尔发生内乱,准噶尔这个地方有历史根源的,早在雍正时期就出兵失败过,清廷很多大臣都是没有底的,纷纷反对出兵。没错,咱们的传奇傅恒又揽下了这苦差事,也就到来年2月份,征讨准噶尔的清军连战告捷,直接把准噶尔大大小小打的服服帖帖,连首领都直接抓回京城。乾隆高兴坏了,再次封一等忠勇公,傅恒婉拒。

因为这些彪悍的战绩,乾隆把傅恒画像放在了紫光阁功臣画像首位!

(紫光阁傅恒画像)

1765年缅甸那边一直骚扰清朝边境,因为地处偏远,南方又多瘴气,蛇虫鼠蚁清军水土不服。好几次征讨行动都是大败而归。当时好几个总督因此而死,到这个时候乾隆也是对缅甸问题头疼起来了,打嘛,打不下来,也没人愿意去打,不打嘛,面子挂不住,老百姓天天被蛮子骚扰,搞得皇帝很没面子。

还是傅恒出马了,没多久傅恒就带着军队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就在这个时候,傅恒不幸染上了恶疾。乾隆虽然召回了傅恒,同时也接受了缅甸的议和,但傅恒终究因此病而殒命,享年50岁。

儿子福康安更优秀

就是《还珠格格》面尔康的原型了,嘉庆元年被封贝子,成为宗室之外,活着被封皇族爵位第一人。因为给乾隆立下诸多汗马功劳,非常优秀,去世多年的富察傅恒还因此被追封郡王,配享太庙。


总结一下傅恒传奇的一生:虽然是红的发紫的富二代一枚,哪怕家里有个第一美女老婆,也不怕难不怕死,就是要上前线去收拾敌人,建立属于自己的功勋。



点我头像可以查看更多往期精彩问答

中国古代建筑是如何防火的?
有哪些在现在习以为常而古代却没有的食物?
清代故宫里面,算上侍卫、宫女、太监以及皇亲贵族,一共住着多少人?
古代人们是怎么防蚊子的?
古代在没有洗发露、肥皂时,用什么洗头和洗澡?
萧美娘为什么能先后服侍六个皇上?

我们下个问题


朝暮九歌


在《延禧攻略》中,有一位“男神”分外醒目,他就是傅恒。傅恒,文武全才,英气逼人,而且出身高贵。如此“男神”,不少宫女想要设计“偶遇”戏码,晕倒在他怀里,以图得到一个半婢半妾的位置。宫中的纯妃娘娘,曾经对他有过一段单相思;令妃娘娘,未嫁时也曾和他有过口头婚约,夸张吗?不算夸张。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傅恒男神有这么多风花雪月吗?

真实版的傅恒,出身满洲八大姓之一的富察氏,他的姐姐就是乾隆皇帝的原配--富察皇后。伯父马齐,是康雍乾三朝都倚重的老臣。父亲李荣保,是察哈尔总管。

傅恒本人,自二十岁开始担任正六品蓝翎侍卫开始,一路担任过御前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右侍郎,一直升任到正一品户部尚书,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

如果说这其中要充分考虑到家世和“皇后姐姐”的关系,那么之后傅恒的提升原因,主要靠的是他的个人能力:

乾隆十四年,平定大金川莎罗奔叛乱,封一等忠勇公。

乾隆二十年,平定准噶尔叛乱,力辞乾隆再次封赏的一等公,后乾隆将其画像列为紫光阁百名功臣之首。

乾隆三十四年,出师缅甸。感染了当地瘴气,回师后两月病逝,不满五十岁。谥号文忠,嘉庆年间加郡王衔,配享太庙。

可以说,乾隆的所谓“十全武功”中,傅恒参与了多个,并功勋显著。

当然,自从《延禧攻略》播出,大家更感兴趣的是,傅恒是否真的和魏璎珞,后来的令妃,有过一段恋情。这一点,真的没有史料记载,应该是小说家言。

不过另一段“小说家言”,倒是更为流行——傅恒的夫人,曾经和乾隆皇帝有过私情,还生了一个儿子——福康安。

这段故事,《延禧攻略》里处理得比较简单。和魏璎珞同为皇后侍女的尔晴也暗恋傅恒,因此设计嫁给了傅恒。

因为贪心和嫉妒,尔晴得不到傅恒的爱和尊重,为了报复,就在进宫拜见皇后时找机会“爬”上了龙床……

而台湾小说家高阳的《乾隆韵事》中则说,傅恒的夫人因为经常进宫拜见皇后,被乾隆看上,后来生了福康安,还被养在宫中。

富察皇后虽然知道,却不能发怒,一直郁郁。这一年皇后的小儿子永琮得了痘疫而夭折,之后乾隆东巡泰山,却要带上傅恒夫人和福康安。

船到德州,皇后忍无可忍,和皇上发生龃龉,一个想不开,投水自尽……

因为歉疚,乾隆之后对傅恒非常优待,让他去金川前线立功(给他安排很好的帮手),回来封了公爵。

事实如何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对福康安,乾隆的确分外地疼爱,一直养在宫里。

长大后的福康安,在平定大小金川、廓尔喀战役等“武功”中功勋卓著,被封为“贝子”,是有清一代除爱新觉罗宗室外唯一受封“贝子”的人。

福康安由于长期军旅生涯,伤病严重,年仅41岁就去世了,死后被乾隆追封为郡王。福康安生前死后殊荣,超乎常规,所以有人怀疑他是乾隆的私生子。

有趣的倒是傅恒曾经的一个举动。据说傅恒的儿子们,除福康安之外都娶了公主(或郡主),所以傅恒也曾请求乾隆下嫁一位公主给福康安,但是乾隆死活不同意……

傅恒,你是不是傻?

难道你真的不知道……如果明知故犯,岂不是在找死……

好吧,这段话估计也是后人杜撰的。傅恒一共有四个儿子,长子福灵安娶了一位郡王家的女儿,福隆安娶了乾隆的四公主(纯妃的女儿)。

三子福康安和四子福长安却没有“攀”上皇亲。

不过,这一点,并不能作为福康安“私生子”的身份。 也许,恰好相反,正因为福康安是傅恒亲子,傅恒又知道乾隆很疼惜这个“外甥”,才敢提出“尚主”的请求来。否则,脑袋不要了吗?

至于乾隆为什么不答应下嫁公主,不一定是因为福康安是自己的私生子,而有可能是,因为并没有合适的“公主”,或者说,公主下嫁臣下,本来就是特例。

要知道,清朝皇家公主婚姻的第一选择,是联姻蒙古,也就是作为满蒙联姻的“棋子”。乾隆的十个女儿们中,一、二、五、六、八都夭折。

长大的五个女儿中,富察皇后的女儿和敬公主(三公主。前两位公主夭折),就嫁给了蒙古科尔沁部的继承人。和福康安年龄相当的七公主和九公主,最后也是联姻蒙古。

嫁给福隆安的四公主是一个特例,不知是否和她的称号“佛手公主”有关——这位公主,生下来手指间有“蹼”相连,虽然美称为“佛手公主”,毕竟是一种残疾。

再加上她的母亲纯贵妃病重,可能是为了“冲喜”,所以才破例下嫁给富察家(纯贵妃在四公主下嫁的当年去世,如果纯贵妃去世,公主需要守孝,就不能在当年出嫁,因此可以推测,公主是母亲去世前出嫁的)。

至于最后的十公主,下嫁给和珅的儿子,实在是因为乾隆太看重和珅的缘故。

好,关于“男神”傅恒及其家族的故事就是这样。真实版的傅恒,一生戎马,其实并没有那么多时间浪漫。

虽然如此,《延禧攻略》的那首《雪落下的声音》还是很经典的,对于傅恒这个人物的塑造功不可没。


边读边看话历史


为人谨慎。本性善良。

是攻打缅甸时,因为水土不服染上了疟疾,回京后两个月后就病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