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刘邦是“流氓皇帝”,刘邦究竟有多流氓?

史学达人


1.这家伙会骗吃骗喝。早期,刘邦不喜欢工作,也不事稼穑。成天当个二流子,与一帮狐朋狗友撩鸡逗狗,不务正业,没有人看得起。如此还喜欢喝酒吃肉,时常腆着脸去酒楼大吃大喝,然后赊账。酒楼老板知道他有一帮小弟(樊哙、周勃等),也不敢不赊,但他无信用,从来不还账。

村里面有个姓曹的寡妇,刘邦时常半夜三更去敲她的门,然后行男女苟且之事,后来生下了刘肥。久而久之,如此下作行为为左邻右舍所不齿,也把他老子刘太公气成了高血压。

还喜欢吹大话,吕雉的父亲吕公请客时,刘邦身 无分文。但在大庭广众之中,众目睽睽之 下,他高声喊出自己的礼是“贺一万”,这地痞要吃白食!不想这干云之豪气,感染了吕公,觉得这是英雄气!还把自己的千金小姐吕雉嫁给了他。他有了美女吕雉,又忘了寡妇曹氏。

2.彭城之战时,项羽打败了刘邦。夏侯婴驾车带刘邦及其儿女逃命.由于项羽大军在后边穷追不舍,刘邦为了减轻车的负荷,居然将自己的一双亲生儿女踹下了马车。夏侯婴不忍,重新将他俩抱上马车,后又被刘邦踹下马车,如此反复好几次。你看看,他是怎样的父亲?

楚汉两军鸿沟对峙时,项羽绑了刘邦亲爸刘太公,并隔沟向刘邦喊话,要煮了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并当即架起了大铁锅,以逼刘邦就范。刘邦说“你把咱父亲煮了,别忘了分一杯羹给我喝”,真他妈不孝之子!这样的无赖,连项羽也拿他没办法。

3.郦食其是凭一张嘴就为老刘拿下七十多座城池的主。他初见刘邦时,刘邦正在让两个女人伺候自己,为自己洗脚。郦食其看不下去了,才说:“我来这里,连最起码的尊重都得不到,怎么可能效忠于您呢?”,刘邦才赶走了侍女,和郦食其两人畅谈了一宿。这倒🈶点惺惺相惜的意思了。

4.《史记·卷九十七》记载,刘邦平生最恨读书人。当时,他刚刚拉起一支队伍,最需要的就是广纳贤才。有个儒生前去拜访刘邦,希望能为他效力。刘邦看这个人戴着儒生的帽子,心情很不爽。而这个人却不会察言观色,面对刘邦侃侃而谈,还引经据典。刘邦不耐烦了,就立刻起身,取下他的帽子,然后当众往帽子里撒尿。尿完才把帽子掷给他,并将他赶了出去。我还真搞不懂:这素质怎么能得天下?

5.某日,刘邦正在寝宫跟戚夫人亲热。大臣周昌因为有要事奏报,便闯了进来,自然看到了火辣辣的一幕,又赶紧退了出去。刘邦被周昌败坏了兴致,不依不饶,三步并作两步走,揪住周昌的脖领子。周昌只好下跪谢罪。

刘邦泼皮无赖的本性尽显,顺势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他:“你看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是硬汉,挺直了脖子回答到:“恕臣死罪,以今天的行为看来,陛下跟夏桀、商纣一样,都是暴君。”,刘邦听后却哈哈大笑。

你不认为刘邦是流氓皇帝吗?


希望星晨58298869


未发家起身前

1.出身农家,却不喜种地,用咱庄稼人的话说就是二流子,整天游手好闲的,等着让家里人养活。

2.后来混了个亭长的小官当,和女子私通。后来去见了个有点名望的长者。凭借吹牛皮脸皮厚(其实这是人家的优点,一般的人干不出来。),忽悠来了一个媳妇。

发家致富贵中

3.一次病败逃跑,为了让自己跑的再快点,不被敌人捉住,前前后后几次将自己的亲儿子和亲闺女推下车。

4.对手拿老爹威胁,轻轻一笑,说什么咱俩哥俩好啊,我爹即你爹啊,你要是煮了他,也给我来一碗汤喝呗。

5.有个人才来拜会时,老刘正左边一个美女右边一个美女伺候着洗脚。(想想那画面)

发家致富贵后

6.瞧不起读书人,往儒生的帽子里撒尿。

7.要接见大臣,结果大臣去时,人家正搂着美人玩戏。大臣尴尬又气,一拧着脖子走了。老刘追上去,骑在大臣的脖子上挑衅地问什么,你看老子怎么样!

就说这么些吧,应该够了吧!





若愚说


刘邦的流氓名声是由他父亲叫出来的,在农耕时代不干农活,整天游手好闲,和狐朋狗友们喝花酒,嫖娼妓,经常和一个姓曹的女人鬼混,还生下一个儿子。他父亲很不喜欢他,觉得他不如哥哥,就是个不会有出息小流氓。

后来刘邦当了个小亭长,黑白道通吃。小地主吕太公为躲避仇人一家搬迁沛县,很多人带着贺礼参加乔迁宴。热闹的地方少不了刘邦,他嘴里喊着:“送一万钱红包”,其实只带了一张嘴,典型的地痞流氓做派。可是吕太公一看这人胆肥,肯定是黑白道都吃得开的人。沛县这地方民风剽悍,我初来乍到,地方上没个帮手肯定会吃亏,招他当女婿肯定错不了,于是把女儿吕雉嫁给了刘邦。没想到这小流氓娶了大美女,把之前的曹氏抛到九霄云外了。

六亲不认流氓习气重

刘邦起兵之后,为了达到他称王称帝的目的,六亲不认。有一次被项羽的军队追击,刘邦仓皇逃跑,为了加快速度,他把儿子和女儿从车上推了下去,大臣滕公把孩子抱上来,他又推下去,推上推下好几次,滕公生气了,才将两个孩子留在车上。

在打定陶时得了个战利品戚夫人,就把吕雉忘记了。刘邦的父亲和老婆吕雉被项羽活捉当人质,刘邦不闻不问。后来在鸿沟,项羽为了威胁刘邦,支了一口大锅,把刘邦父亲放进大锅,扬言要煮了。没想到刘邦根本没把这当回来,他对项羽说:“我爹就是你爹,你煮咱爹吧,分我口汤喝。”和刘邦玩流氓手段,项羽是徒孙。

政治上的大流氓

刘邦是个大政治流氓。项羽在鸿门设宴准备杀刘邦时,项伯给好朋友张良报信。刘邦知道后,又是称项伯哥哥,又要将女儿嫁给项伯的儿子。老实人项伯信以为真,在鸿门宴上挺身而出为刘邦挡剑。后来刘邦当了皇帝,当年约为“儿女亲家”的事只字不提,赐给项伯“刘姓”,这不但是让他忘记儿女亲家的事,还要让他忘记自己的祖宗。

韩信可谓刘邦的左膀右臂,不可或缺,为创立汉室江山立正赫赫功劳。可刘邦从来没信任过他。刘邦自己的部队被项羽杀光了,直接跑到韩信的营中,理直气壮的抢了人家的部队。韩信一点脾气也没有,只能重敲锣鼓另开张。就这样,打下江山后,刘邦还是借吕后的手,杀了韩信,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社会就是如此,一个人,一旦有了名成了一个大人物,在社会上有所地位,有所成就,那他无论以前做的好事坏事都会被别人一一扒出来,并且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且人们常常更热衷于谈论这些英雄人物的缺点不足之处,刘邦年少时的流氓品性可以成为人们的谈资,项羽小时候不爱读书的行为也可以成为人们的谈资。

人们对这些英雄人物的优良品性固然是深表崇拜,不过人们对于英雄人物的缺点却会更有猎奇心理。从这些英雄人物的缺点不足,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些英雄人物其实也不过是一个凡人而已。


大海里的方舟


刘邦出生在沛郡丰邑的一户普通农家,作为一个农民子弟刘邦却不肯干农活,因此常被他父亲刘太公训斥,但也是无济于事,因此在当地人眼中,刘邦就是一个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小流氓!

刘邦同村有个小寡妇,按说尚未婚配的刘邦不应该对个寡妇感兴趣,然而事实上刘邦却没事就去勾搭这个小寡妇,最后竟令寡妇怀了孕,最终为刘邦生下了的第一个孩子刘肥!



后来刘邦凭着自己的社会关系当上了泗水亭亭长,当时县里搬来了逃难而来的吕太公一家,而刘邦凭着自己“不要脸”的精神,骗得吕太公将自己的爱女吕雉以小15岁的年龄许配给了刘邦!


在楚汉争霸期间,刘邦打下了项羽的老巢彭城。项羽得知彭城被刘邦占领后,直接带着骑兵杀回彭城,吓的刘邦丢下了城中的刘太公和吕雉,自己狼狈而逃。在逃跑的路上,刘邦觉得坐在车上的一对亲生儿女碍事,就把自己两个儿女都推下了车,还好夏侯婴救了两个孩子!

刘邦虽然跑了,但是被他丟下的刘太公和吕雉却被项羽俘虏了。项羽本想用刘太公和吕雉要挟刘邦,并发下狠话说要活煮了刘太公,这个时候刘邦却对项羽说:当初我们曾对天起誓结为异性兄弟,那么我爹就是你爹,你煮我爹就是煮你自己的亲爹,你如果真的要煮了你爹,一定记得分我一碗汤。把项羽气得竟无言以对!



抛妻弃子,不顾亲爹死活,这就是历史上的“流氓皇帝”刘邦!


唐古看今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其实司马迁他的这句话说的没有错。刘邦他在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就是被人称为流氓皇

帝。有一句话叫做“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说的竖子就是刘邦。


刘邦的流氓我认为是因为在他在举事前是市井里面的小混混,天天混迹在妓院旁边,而

且不好的事情样样都沾手。

每天什么正事都不做,举事后,更加是所有亲人都被他利用,为了达成目的不管什么手

段都能使出来。

刘邦从小就懒,整天的没有一个正经的营生,而且喜欢喝酒,喜欢女人,在还没有成亲

之前就跟寡妇勾搭上了,还生下了一个儿子,他父亲一直认为他就是个小流氓。

后来他花钱谋了个亭长的差事,又多年在樊哙的狗肉铺赊账吃肉,后因樊哙不忍其扰,

搬离了地方,他直接没收了樊哙的刀,不让他再杀狗卖肉,断了樊哙的生计来源。

刘邦起兵造反后,大军攻下彭城,项羽派兵增援,刘邦大军溃不成军,刘邦本人差点被

俘,在逃跑的路上,他为了让马车跑得更快,刘邦几次把自己的儿女推到马车外,不让

他们在马车上,幸好车夫夏侯婴几次把他们救上马车。老虎狠毒还不吃儿子了,刘邦这

一举动,多为世人所诟病。


后来在战争中,项羽抓了刘邦的爸爸,并且想用他的父亲来让刘邦投降,说要将刘邦的

父亲煮了,刘邦直接回答,煮好了也分他一碗。

这种话,说出来简直不止是流氓了,简直连畜生都比不上。

刘邦登基后,因自己学识不够,所以轻视文人,时长在朝廷上做出侮辱文人的举动。

据记载,刘邦觉得文臣繁文缛节特别多,说话酸溜溜的,所以刘邦把这些读书人的帽子

扯下来并且还往里面拉尿,用这种举动来表示他对文臣的不满。

不仅文臣,武将也经常被刘邦侮辱。


江水趣谈


古今凡成大事者,必是有特别能力之人,刘邦的特别能力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流氓”,这种流氓精神刚好是那个时代所需要的,所谓时代造就英雄,刘邦刚好就是这样。至于他究竟有多流氓呢?我下边通过几件广为流传的事情与大家略谈一二。


一、刘邦与村里曹寡妇的事迹

刘邦从小就喜欢广交朋友,而且出手阔绰,深得朋友喜欢,大家也都愿意与刘邦在一起相处。可是问题来了,刘邦虽然广交友,总是游手好闲,但是他是个无业游民,家里没矿,这就尴尬了。



刘邦每次与朋友去吃喝玩乐,都是赊账,但是从来不会去结算,因为他确实也没钱,实在为难。好就好在刘邦没钱但是有志气、有抱负,他总觉得自己以后会出人头地,总相信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这种精神很不错。

不过即使今天也一样,你会发现只要谁家孩子成天不务正业,大家就会把这个人与流氓一词联系起来,这是因为人们评价一个人的标准就很肤浅,大多数人评价一个人就是以工作怎么样,挣多少钱,但是从来不会考虑这个人心地如何,心胸如何,抱负又如何?

所以大家都觉得刘邦是一个成不了气候的流氓,甚至他的父亲也这样认为,经常骂刘邦没有出息,好就好在刘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不拘小节,死皮赖脸,不管别人怎么评价自己,怎么骂他,他都觉得无所谓,心里有理想,又何必在乎别人眼光。

就是这些无所事事的日子,他遇到村里的一个曹姓寡妇,人美心善,于是刘邦就与曹寡妇逐渐来往密切,并在一来二去的过程中让曹寡妇怀孕,生下刘邦的第一个儿子刘肥,后来担任齐王,还是很不错的一个小伙。

也许有人会觉得刘邦与寡妇混在一起,就是一种耍流氓,可是我们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一下,有什么奇怪呢?两人情投意合,为什么要管世俗的眼光,这件事情恰好从侧面突出刘邦不在乎世俗眼光的远见卓识,难道不是么?


在那样的年代,,封建思想束缚严重,很多人都深受影响,思想被禁锢,根本没法做出什么成就,而刘邦则不同,他的思想从来都没有局限,让人根本无法捉摸得透,这也是后来刘邦取得江山的一个原因,不拘小节,思想开放而没有束缚。


二、刘邦开空头支票

刘邦的岳父也就是吕雉的父亲,当时是当地县令的好友,地位与刘邦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吕公举家迁到沛县,在家中设宴,招待当地名流。既然是乔迁之喜,去参加宴会之人自然少不了要送礼,负责收礼的人是萧何,他根据礼金多少来安排座位,送的越多,座位越好,档次越高。

原本刘邦这样的角色,没钱没地位,自然就要坐级别很低的座位,可是他不走寻常路,在参加宴会送礼时,高声喊道“贺一万金”,送这么多钱,别人都对他刮目相看,让他坐在上上座。

可是事实上,刘邦一分钱也没有送,只是开了一张空头支票,说钱以后佣人会送去,当然事情过后,对方肯定不好意思专门差人去要贺礼,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是很传统,没人想到刘邦居然会这样干。



在宴会上,刘邦在上上座,认识的人也都是社会名流,非富即贵,刘邦继续侃侃而谈,一点没有畏惧的感觉,让大家感觉这个人器宇不凡,确实是一个成大事之人,于是宴会上宾客都对刘邦刮目相看,这其中就包括宴会的主人吕公,觉得刘邦日后定能成大事,后来还把女儿吕雉嫁给了刘邦,让刘邦摇身一变地位提高。

也许在普通人眼里,会觉得这是刘邦流氓,或者大言不惭,可是如果经过深入分析,就会彻底否决自己的想法。刘邦的做法完全已经把人性了解得足够透彻,所谓的上流社会,都有一个准入标准,很多人因为这个标准导致无法接触上流社会,也就无法让自己认识比自己优秀很多的人。

一个人一旦失去认识更加优秀的人之机会,就会因为认识的局限性而变得越来越坐井观天,要是与比自己厉害很多的人交往之后,你会发现你受益颇多。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选择圈子很重要,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研究,将一个人与一群社会精英放在一起生活,不久后这个人也就成了社会精英,,因为周围人的耳濡目染以及大力支持,这个人很快脱离原来模样。

而将一个精英和一群无所事事的人放在一起,这个精英最后也变得不再是精英,因为他一个人的思想很难左右周围人,反而周围人的思想左右了他。同样的道理,刘邦要是继续与以前的那些混混在一起,他不可能有后来的成就。

但是刘邦明白这个道理,就想方设法攀高枝进入那个圈子,获取更多的资源。当然,要是你在那个圈子里是最差的,别人一样看不上你,所以刘邦假装自己很有钱的样子,引起别人注意,这样一来就可以获得别人的青睐,以后做事情就顺利简单很多。


这是一种做人的大智慧,也是一般普通人所不能理解的,普通人觉得刘邦是流氓,而刘邦却在不断往上爬。这样的事情在今天一样普遍存在,有很多专门骗钱的人就靠这种行为在各个圈子混迹。


三、项羽煮刘太公事件

项羽攻克刘邦,刘邦落荒而逃,剩下自己父亲被项羽俘虏,并且传话给刘邦,意思就是说要煮了刘邦的父亲,叫刘邦及时出现。结果刘邦不仅不出现,还说“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项羽听完刘邦的话,气得不行,大骂刘邦不是人,居然连自己父亲都不救,遂下令要杀掉刘太公,可是项羽手下劝项羽说要是刘邦真的只想要天下,即使项羽杀了他父亲也无济于事,,并且还会落下骂名,又何必呢?最终项羽只能作罢,放过刘太公一马。


我们来看一下这件事情,单纯从表面上看,确实觉得刘邦很不是人,可是深入分析一下,刘邦当时的处境,,他去救父亲又能救得了么?只会让自己被一锅端,然而他叫项羽煮了刘太公,这样一来,所有问题都抛给项羽,项羽要是真煮了刘太公,天下所有人都会觉得项羽不是人,这样一来项羽的英雄形象不是毁于一旦,所以项羽断然不敢那样做。

这里也说明刘邦对项羽足够了解,这为他后来战胜项羽奠定了基础,而项羽则不仅对刘邦捉摸不透,还自己给自己设限太多。我想这件事情要是角色互换,刘邦肯定会煮了项羽他爹,并且大肆宣传说项羽不孝,这就是两个人的差别,在夺取天下这种生死大事上,谁的手段最多,谁就能取得最终胜利,束缚越多,顾及的道义越多,越不可能取得胜利。



结语

其实人的成与败都是有原因的,并不是一句简单的成王败寇就可以总结,几乎所有成功者都是对人性研究得足够透彻之人,从而顺应人性而为之,这样才更加容易成功!



嗔痴历史观


刘邦最流氓的行为,不是在男女关系上,而是在对自己的亲人方面。

楚汉相争之时,有一次刘邦的父亲被项羽捉住,绑在城头上要挟:我要架起锅来煮死你爹!(项羽也不知是什么趣味,特别喜欢煮人。当初有人向他进言献计,他不接受,进言人生气说了一句“沐猴而冠”,他就把人煮了)。

刘邦就站在城下看着,说了这么一番话:“想当初咱们曾约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煮了你爹,请分一杯肉汤给我尝尝。”要尝尝亲爹的肉,还有比他更流氓的吗?

如果说,这还可以理解为刘邦故意这么说、打心理战的话,看看下一个场面吧。

这次又是打了败仗,带着一儿一女逃命。车上坐着好几个人,重量比较大,所以速度有点慢——其实也不一定慢,儿女尚未成年,能有多大重量?但是逃命唯恐跑得慢,刘邦就想减轻马车的载重,于是——他把儿女推下了马车。

他的车夫是夏侯婴,看不惯刘邦的行为,停车把孩子们抱上车来。继续往前跑,刘邦继续推——史记中记载如此“三次”。考虑文言文的习惯,“三”往往不是概数,所以刘邦把儿女推下车的次数,可能比三次更多。

虎毒不食子。危险之中,不管自己的儿女,甚至推儿女坠车,还有比他更流氓的吗?


栖鸿看红楼


都别抢,我来答。

这么说吧,吕雉嫁给刘邦的时候,刘邦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即刘肥。而给他生下这个儿子的女人没名没分,刘邦也没有娶人家。这事即便在我们今天看来都是一种道德败坏,更不用受在那种思想保守的年代了。

一般来说,流氓分为两种。一种是喜欢调戏女人的流氓,还有一种就是像杜月笙这种专干违法乱纪之事的流氓。早年的刘邦显然属于前一种,属于那种徘徊在社会边缘的市井浪荡子。刘邦娶吕雉的时候已经35岁,这个年纪在任何年代都属于晚婚了。

估计也是因为刘邦穷,所以没有找不到一个看得上眼的女人,他看得上的,人家又看不上他。但是刘邦虽然穷,但人家还是有魅力,会找女人,不然也不会有一个未婚先生的儿子。从这一点来看,早年的刘邦应该属于那种浪子。

《史记》中记载他早年的生活说:

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其实这里面都有一丝美化刘邦的成分,说到底刘邦就是那种不踏实生活,不愿意从事劳动的浪荡子。他更喜欢在社会上混迹,结交朋友,这种人怎么说呢?如果有机遇的话,再加上自己擅长社交,一般都会混的比较好。

但如果没遇上这种机遇,那一辈子基本上就等于是一事无成了。所以刘邦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解释了樊哙、卢绾、萧何他们,而这些人也成为他后来打江山时的得力助手。但刘邦这个人总体上其实还算是比较正规的。

虽然一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估计要不是老天爷要他当皇帝,他这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大的发展了。吕雉嫁给他以后,刘邦也是三天两头不落屋,基本上就是在外面鬼混,所以那时候吕雉是又要照顾孩子,又要自己找钱生活。

刘邦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流氓,但他有流氓的气质。这没有办法,是环境造就的。他还没有娶吕雉之前,吕雉一家为了躲避家乡的仇人搬到沛县时,由于和沛县的县令关系还不错,所以当时很多人就去巴结他家。

当时在那场宴会上萧何专门负责接待这些客人,他立下规定说: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刘邦的胆子很大,明明身无分文,却口放狂言说:我出一万钱贺礼。

结果惊的吕太公亲自来迎接他,但最后一个子也没给人家。但吕太公瞧得起刘邦,觉得他龙行虎步,将来有大出息,还把自己的千金女儿嫁给了一穷二白的刘邦。这种事情要是换在今天,估计早就被人家乱棍打出了。

一方面除了说刘邦运气好;同时也说明他胆子大,善于社交,这可能也是他赢得吕太公喜欢的原因。而且刘邦虽然有点流氓,但人家好歹是一个维护治安的亭长,说到底还是有官方身份的,是有正式工作的。

而这些肯定都是他在社会上活动的结果。当然,随着刘邦慢慢有了权势,开始参与到角逐天下的争夺中,他也开始变得残忍无情。譬如彭城之战中刘邦输给了项羽,在逃命的过程中他为了让身子减轻重量。

竟然把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踹下马车,即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幸亏夏侯婴多次搭救,因为这事刘邦当时很生气,认为夏侯婴拖累了自己,还打算把夏侯婴杀掉。但刘邦的妻子吕雉和家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都被项羽俘虏,后来楚汉对峙的时候,项羽还说要煮掉刘邦的父亲,以此要挟他。刘邦也是一个狠人,叫项羽煮好以后分一碗给自己,“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汉朝建立后,刘邦大杀功臣这些事都不说了。这时候其实已经是权力斗争了,事情虽然做的很流氓,但是仔细想想其实也是人之常情。毕竟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谁不想让江山永远都是自家人来享受。

刘邦这个人总体来说还算比较正派,虽然早年游手好闲,但也不是那种专干偷鸡摸狗,调戏良家妇女的市井无赖。虽然他在社会上四处游荡,但还是干出了成绩,譬如当了亭长,娶了一个漂亮老婆,关键老丈人家有钱,而且人家还看得起他。

就这一点来说,即便他将来不当皇帝,其实在普通人当中也算是有能力的表现了。

关注【围炉谈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围炉谈史


题主这个“流氓皇帝”的引号加得特别巧妙,既说明了刘邦的某些“流氓”行径,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些“流氓”并非真流氓。

“流氓”娶妻

当年汉高祖刘邦能娶到吕雉这等如意娇妻正是靠着他的“流氓”行径,刚刚来到沛县的大户人家吕公宴会,县长是座上宾,主薄萧何负责接待,可是送贺礼的人太多,所以萧主薄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可高祖刘邦岂是常人,当堂喊出“贺钱一万”,直挺挺地就冲进去了,没等萧何阻拦,里面的吕太公已经迎接出来,一见刘邦,便觉仪表不凡,当场决定,我女儿非刘邦不嫁了。

烹翁分羹

如果说做亭长的刘邦“流氓”一些也就罢了,可做了汉王以后的刘邦却丝毫未改。

楚汉战争中,项羽抓住了刘邦的爹刘太公和妻子吕雉,威胁刘邦,如若不降,就把他的老爹给煮了。正在此时,刘邦发表了他一生当中最流氓的一段话:“咱们俩都是楚怀王的臣子,曾经相约做兄弟,我爹也就是你爹,你要是真的把你爹给煮了,那就分哥哥一碗汤吧。”

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这段话流氓确实是够流氓的了,不过从后面刘邦对刘太公的种种所作所为,却一点也不流氓,相反非常的孝顺。不但把他的爹封为了太上皇,让他的爹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世的太上皇,而且看着爹闷闷不乐,还特意造了一座“新丰城”,把老街坊都找来,陪老爹蹴鞠、斗鸡取乐,让刘太公度过了一个开心愉悦的晚年。

泡脚迎宾

刘邦的“流氓”行径很多时候主要还是他的不拘小节,其中体现最明显的就是一边泡脚一边迎贵客。

当初“高阳酒徒”郦食其与刘邦初次见面之时,刘邦正坐在床边大喇喇地让两个女人为他洗脚,根本不觉得有丝毫的尴尬。两个人的对话也是互相都非常地不客气。

郦食其连拜都没拜,只是作了个揖,就对刘邦说:“你这是想要帮秦国打诸侯,还是想带着诸侯伐暴秦?”刘邦一听就火了,“你个死奴才,臭酸儒,天下人都吃了这么久秦朝的苦头了,如今这么多诸侯站出来反抗暴秦,你还在这里说帮秦国打诸侯?”

郦食其不禁一阵冷笑,“就你这样的态度,来迎接长者,还想诛暴秦?”刘邦听郦食其这么说,才觉得此人不凡,当即停止泡脚,穿好衣服,将郦食其拜为上宾,连声道歉。

刘邦是不懂自己是不是无礼么?显然不是,只是他不在意而已,他知道如何尊重该尊重的人。

被撞破好事

别说做了汉王的刘邦“流氓”,做了皇帝以后的刘邦也没改。

有一回,大臣周昌进宫奏事,一不小心就撞见刘邦正和戚夫人两个搂搂抱抱、卿卿我我,周昌一见,掉头就跑。这时候,刘邦也发现周昌来了,也三步并作两步赶了上去,久经沙场的刘邦,自然速度惊人,毕竟逃跑经验丰富,很快就追上了周昌,一下把周昌推倒,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这皇帝做得咋样?”

周昌也没好气,昂着脖子,怒道:“我看你啊,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昏君。”刘邦一听,哈哈大笑,不但没处置周昌,反而对他更加敬畏了。

刘邦在征战天下的这些年,最对不起的也许就是他的父亲、妻子、孩子,尤其是两个孩子,曾经在逃跑途中几次将孩子推下车,可他确实是个好君主,不管他有多“流氓”。刘邦对楚汉战争中的众多功臣论功行赏之时,一共封了145个侯,其中只有6个是他的亲属,足见其有多么懂得分享胜利的果实。可能也正是他身上的这股子“流氓”习气,才让他能在48岁“高龄”在7年的时间里便统一天下了吧。


水一白聊历史


评价刘邦的人品,让我想起了一句广告语:七匹狼,男人不止一面!

刘邦,堪称男人中的七匹狼——

时而狂浪,时而庄重;

时而猥琐,时而大气;

时而温和,时而阴绝;

时而可怜,时而可恨!

刘邦七面之“轻浮”

《史记》中对于早期刘邦描述的关键词是: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刘邦作为根儿红苗儿正的农民二代,却不事生产、不喜阡陌、不好农桑、不专稼穑,只爱游手好闲,追猫逗狗,言行轻浮,是个“喝雉呼卢”的酒色之徒,成色十足的草根儿加盲流!

首先,刘邦与寡妇有染,居然还未婚生了个儿子,还给儿子取了个特别暴漏性格和体型的名字——刘肥,听起来就傻乎乎!

其次,刘邦属于手比较欠的人!有一次开玩笑误伤了好朋友夏侯婴,史书中没有记载是如何伤到夏侯婴的,我猜测是刘邦拿着剑等利器瞎比划,自吹自擂如何英勇,结果一不小心划伤了夏侯婴。属于东北人讲的“闹着玩儿下死手”!

按照当时的秦律,伤害同僚是重罪,刘邦被抓走问罪,遭鞭挞数百下,差点下了大狱,幸亏受伤的夏侯婴宅心仁厚,主动为刘邦开脱,向官府说明刘邦是在和他开玩笑,刘邦才被关了一年放出来!

试想,如果不是夏侯婴的厚道义气,按照秦国的严刑酷法,刘邦就算不斩首,也得判个三五年徒刑,等刑满释放的时候,项羽都已经登基了,哪还有什么楚汉相争的历史。所以,可以说夏侯婴用自己的仁慈挽救了西汉!

刘邦七面之“粗鄙”

刘邦认为“每一个不曾喝酒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所以,当别人寒窗苦读的时候,刘邦却在沉醉、或者沉睡!

刘邦自己不学习也就罢了,还十分憎恶读书人,而且举止粗鄙!

曾经有“陈留狂生、高阳酒徒”郦食其(li yi ji)在拜见刘邦之前,曾经跟刘邦的手下骑士有过这样有趣的对话:

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史记·卷九十七》

也就是说,刘邦鄙视那些夸夸其谈的腐儒,往他们的脑子里尿尿,可谓粗鄙,可谓搞笑!

刘邦七面之“深谋”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唐章碣》

貌似刘邦、项羽都是文盲!

实则不然!刘邦的发小卢绾可以用童年起誓:刘邦小时候是读过书的,只是读的有点“吊儿郎当”。

刘邦读书少,被世人诟病,仿佛不配一朝人王帝主。但是刘邦懂兵法,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

少年张良在桥上乐于助人,帮一个老头捡鞋,得黄石公赐《太公兵法》,日夜推演,俯仰天下,待学成出世,悉数讲解给刘邦,刘邦深以为然,张良感叹道:沛公殆天授。意思是说,刘邦乃上天赐给苍生的一代大略雄才,足见刘邦对于兵法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

刘邦在得天下之后,曾经对这场千古帝师对决,给了精准的打分: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取也。”

刘邦对张良等谋事的画策言听计从,所以在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抉择上,都做出了精准的选择!

如果没有张良七出奇计,刘邦早就死一万多次了!

1、如果没有张良“财帛动人心”之计,重金贿赂峣关守将,刘邦怎能兵不血刃,先入咸阳?

2、如果不是项伯念及张良旧情,在鸿门宴上从中作梗,刘邦早就被项庄一剑封喉了!

3、因为有张良和樊哙的力谏,刘邦才从关中温柔乡里苏醒,厚待秦王子婴、不取关中财宝、看护秦陵遗冢、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为日后“东出函谷关、还定三秦、定都关中”奠定了坚实群众基础

4、如果没有张良“火烧栈道”之计,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将失去照耀古今的光辉!

5、刘邦采用了张良的“下邑之谋”,才成功策反项羽分封的九江王英布和游击战神彭越,此二者后来与韩信并列“汉初三将”。

6、如果没有张良的直谏,刘邦将按照郦食其之计分封六国后人为王,那么汉军将士将失去职业军人的理想和目标,悲催无望,分崩离析!

7、因为听取了张良和娄敬的建议,刘邦才定都关中,进可攻、退可守,百姓拥戴、固若金汤!

关中左肴、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刘邦七面之“致远”

《史记》说: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史记·高祖本纪》

《史记》中说刘邦“常鳐”,而“鳐”这个字的读音,接近于“游”,所以有人误认为是刘邦是在旅游途中。实则不然,“鳐”音yao,意思是“徭役”,而不是旅游。彼时,刘邦还属于秦国的苦力,能发出这样的慨叹,已经是大大超出其社会身份地位了,与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遥相呼应,皆为苦力大众中“有文化、有理想、有志向”之魁首!但刘邦也只能是羡慕、嫉妒,陈胜也只能是恨!

一个文盲、草根、盲流、苦力能跳出自己的身份地位,发出这样的赞叹,想常人所不敢想,足见刘邦放浪形骸的内心深处藏着一个巨大的梦——家国天下!

刘邦七面之“玲珑”

刘邦是个非常圆滑的人,从一开始没钱装大爷,去吕公家赴宴,捎带手顺走吕雉开始,刘邦的情商就一路高歌猛进!

1、在鸿门宴之前,项羽的败家二叔项伯,因为曾经欠过张良人情,所以给张良通风报信,泄漏军机,张良急报刘邦。刘邦立刻问张良:您跟项伯说年纪大?张良说项伯打一下钱,刘邦立刻对项伯行兄长之礼,并结为儿女亲家!好亲家项伯在鸿门宴救刘邦去;帮刘邦向项羽讨回汉中之地;劝说项羽不要烹杀刘邦的老父亲,救了刘邦很多次!刘邦登基后,也厚待相比起,封其为侯爵!

2、刘邦吃透了项羽高大上的性格弱点,在自己的父亲即将被项羽垮炖之际,呵呵一笑:吾与若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汝翁。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这并非刘邦无情,而是他算准了项羽这样的大英雄,不屑于干拿人质要挟敌人这样的龌龊之事,所以故作镇定。果然,项羽释放了刘邦的父母和妻子!

3、如果没有刘邦,原来项羽账下的“执戟郎”韩信如何能登坛拜将?如果没有刘邦,韩信将一辈子都在“胯下之辱、漂母饭信”的流言中苟活!刘邦、萧何、夏侯婴,都对韩信有救命之恩、知遇之恩,可是韩信却似乎并不感恩,还在刘邦被困荥阳的危难之际,向刘邦隔空喊话,要齐王爵位,此时此景,此种要求,对于刘邦而言,无异于“城下之盟”,幸亏张良、陈平从中提醒,刘邦才熄灭怒火,封韩信为齐王,避免韩信在楚汉之间,再立门户,成三国鼎立!

刘邦七面之“狠绝”

刘邦登基后,先是默许吕雉杀死邯下去,再听取吕雉之言,把本来判流放的彭越剁成肉酱,分给各诸侯品尝,再然后御驾亲征,灭了叛乱的英布!

至此,在垓下合围项羽的“汉初三将”屠戮殆尽!

不过,刘邦也有温暖的一毛钱,那就是对他的老司机夏侯婴!

因为这名老司机在年轻的时候被刘邦误伤,但依然为刘邦开拖免罪,够义气!

而且老司机夏侯婴在驾车带刘邦逃命的时候,偶遇刘邦的儿女——鲁元公主和汉惠帝,刘邦狠心把孩子推下车,而夏侯婴则几次再把孩子抱上车,救了孩子的命,也得到了刘邦和吕雉的感恩,是刘邦和吕雉阴霾世界里的一道亮光和暖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