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需要注意哪些病害?

乡村零点


广东梅州梅县石扇镇中蜂养殖户和金柚种植户为您解答:养蜂需要注意哪些病害?

防治蜜蜂的病害是养蜂成败的关键之一,在平时养蜂中要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理念,搞好蜜蜂的饲养管理工作,注意水源、饲料、蜂具、场地的清洁卫生,选育培养抗病能力强的蜂种,抓好蜜蜂防疫工作。下面是中蜂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也必须要中蜂农必须要重视几个病害:

一、中蜂囊状幼虫病

1、简介

中蜂囊状幼虫病简称中囊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性疾病,西方蜜蜂对该病的抵抗能力很强,感染后通常可以自愈,而中蜂对此病的抵抗能力较弱,发病后,易使蜂群遭受重大损失。该病的病原为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一个感染中囊病的幼虫尸体所含的病毒粒子,可使3000个以上的幼虫患病,该病毒粒子在离开活体后能在59度热水和70度的蜂蜜中存活10分钟,在干燥情况下可存活半个月,悬浮在蜂蜜巢房上1个月。


2、症状

中囊病的病毒主要感染1-2日龄的幼虫,潜伏期为5-6天,因此感染的幼虫一般都在5-6日龄大量死去,约 1/3 死于封盖前,2/3 死于刚封盖,很少见到幼虫化蛹后再死去的现象。工蜂常在幼虫刚封盖不久就死亡的房盖上咬孔,再将房盖起开,故封盖子脾上常见到麻麻点点的穿孔,病死的幼虫头尖上翘,体色灰白或黄白色,用镊子夹出可观察到上小下大的囊袋状,刺破幼虫可流出乳白色液体。时间较久的蜂尸会结成稍硬的块状,在巢房里还有一层淡黄色液体,该液体无臭味,挑起不会拉丝。待虫尸干燥后平卧于巢房壁下,头部略上翘,有一层扁平的硬皮。

3、发病后的蜂群

在发病初期,工蜂就会开始清理死虫,因此,病情较轻的蜂群,子脾常呈现出卵,幼虫、蛹和空房相间的插花子脾,病情较重的蜂群,子脾上一整片幼虫死亡,工蜂劳动强度加大并且清理不过来,群势严重削弱,群内混乱,不护脾,体色变黑,出现飞逃。群势较强的蜂群对该病的抵抗能力强,如果不是很严重,一般待气温升高或者蜜源来临,常常会自愈,或者经过断子一段时间,不利于病毒增值时也可以自愈。



该病目前没有特效药可以治疗,大多数药物都是增加蜂群的抵抗力为主,因此,治疗该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蜂密集,尤其是春秋两季,气温不稳定时,不管你的蜂是强还是弱,都要让蜂爬满整张巢脾,增强蜂群的抵抗能力。如果已经发病,可以用元胡 20 g、清水 250 g 煎后过滤,加病毒灵 1 片,扑尔敏 1 片,加糖液喂蜂,隔 3 天喂1 次,连喂 3 次。若不加糖液喂,直接用药液喷雾蜂脾也可

二、欧洲幼虫腐臭病

欧洲幼虫腐臭病简称欧腐病,属于细菌性疾病,主要致病细菌为蜂房链球菌。

1、症状

该病主要感染1-2日龄的小幼虫,潜伏期为2-3天,因此,感染的幼虫大多在3-4日龄内死亡,幼虫日龄增大后不受感染,成蜂也不染病。死亡幼虫体表失去原有光泽,蜷缩房底,似有鱼腥臭味,在染病初期由于死虫被工蜂清理,症状常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工蜂清尸,蜂王产卵,子脾常呈“花子”现象,病情严重时,子脾上看不到有封盖子,或者仅有少量稀疏的封盖子,有时还出现封盖大幼虫死亡的现象,如此长期见蜂不见子,常导致蜂群飞逃。



该病主要是工蜂误食染有病菌的花粉,花蜜,或采集了被污染的水源,再喂食幼虫,在清理病虫、带病菌的巢房后,口器沾染了病菌,再饲喂幼虫导致幼虫反复染病,在调脾时误把病群的子脾调给健康子蜂群,导致染病,除此之外,盗蜂,染病的雄蜂进巢、工蜂误投都会导致蜂群染病。所以在预防中一定要把好蜜、粉质量关,在源头上控制。发病了的蜂群,首先要隔离开,如果当年不再摇蜜可以用青霉素进行治疗,也可以用盐酸土霉素兑水喂蜂或喷脾,其次最佳的方法就是弃脾断子,更换蜂王,再视情况结合药物进行治疗。

三、大肚病

大肚病又叫下痢病,多发生于晚秋、冬季和早春,今年春季受低温阴雨影响,病情比较严重。发病原因多为饲喂了不干净或者纯度不够的糖浆,再加上低温阴雨天气,蜜蜂无法出巢排泄,粪便在肠道内大量累积。

1、症状

病蜂多为青壮年蜂,腹部膨大,挤压腹部可出现黄色粪便,有恶臭。病情较轻的蜂群,遇上晴暖天气或者气温在7度以上微风无雨,蜜蜂可飞出排泄,病情可自愈,病情严重的蜂群,飞翔困难,常在巢门口或巢门箱壁上爬行排泄且常在排泄后死亡,箱底和巢门口及地板上死蜂成堆,造成越冬亡群或春季春衰。

所喂饲料必须是优质干净的,中蜂不能够进行灌脾喂蜂,如果蜜蜂已经饿晕,可以用喷雾器喷洒温热的糖浆或蜂蜜于蜜蜂身上。春繁和秋繁期间保持蜂脾相称或者蜂多于脾,气候寒冷的地区及时摇出过冬的结晶蜜和变质发酵的蜂蜜,早春注意蜂群是否会采集甘露蜜,有的话摇出,再补饲。只要气温上升到7度以上且清朗,就要抖蜂紧脾,提高巢温,促进蜂群排泄。

如果已经发病,病情中等不严重,可以调入优质蜜脾或者饲喂大黄姜糖水,配方是100克大黄,25克生姜,加水煮开,还可以加点酒进去,与糖浆1:1混合可喂20框蜂。也可以柠檬取汁加进糖浆中喂蜂等等。


以上是我对问题“养蜂需要注意哪些病害?”根据自己多年养蜂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所做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喜欢的朋友,还请给个关注,您的关注是我分享自己经验的动力,帮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非常感谢您的阅读!


梅州石扇金柚


在养蜂行业里,有西蜂养殖和中蜂养殖这两种。一般业余爱好者,建议养殖中蜂,因为中蜂是土生土长的中华野生蜂种,这种蜜蜂病害少,更适合没有养蜂基础和没有养蜂技术的业余爱好者养殖。具体的中蜂病害主要有两种:第一是中蜂烂子病,第二种是中蜂囊状病。


中蜂烂子病

烂子病是中蜂最常见的病害,一般出现在早春和度夏。最主要的原因是天气变化,使蜂群内部的小幼虫感染病菌而亡。抵抗力强的蜂群,可以及时的清除烂子幼虫和减少其他小幼虫受病菌感染的机率,只要小幼虫变化成大幼虫,就不会再受病菌感染。主要的处理方法是,保持蜂多于脾和使用抗病能力强的蜂王,当然在病害高发期,应该传做好各项防范措施,从而减少烂子病菌的感染。

中蜂囊状病

囊状病是一种可怕的病毒,一般是烂子病的病变。烂子病主要感染小龄幼虫,而囊忕病则主要感染大龄虫,甚至感染已经在封盖的蛹虫,使其无法完成封盖。这种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所以一旦中蜂得了囊状病,必须进行隔离处理。最好把巢脾和蜂王全部换掉,同时给蜂箱进行全面消毒杀菌,实在严重的蜂群,甚至可以整群焚烧掉,以防病毒扩散。

其实闽南蜂哥一直认为,既然中蜂是野生蜂种,他们在这里已经土生土长了,几千几万年而没有被病害所淘汰掉,说明中蜂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抗病性,只是在我们人为养殖后,由于人为管理因素导致病情严重,而无法自行恢复健康。所以中蜂养殖的养蜂人,应该多从蜂群的管理上下功夫,采用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来控制中蜂的各种病害。


闽南蜂哥


目前我国主要有中、西两大蜂系,先说西蜂;主要是意大利蜂,意蜂是人工驯化养殖的,依靠人工管理,不具备自我生存能力。养意蜂需要治理螨虫,螨虫属寄生虫,没条件也无法生存。螨虫在流蜜好蜂群起雄蜂时易滋生,所以在不需要新王时,要控制蜂群产生雄蜂。起螨虫时一般采用升华硫磺对适量水剂撒蜂路或挂螨扑,把螨虫治理好了对意蜂来说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当然有的时候也会产生幼儿腐臭病,白蛾病,以及痢疾...然而养意蜂需要跟着蜜源走要搬迁,在有的蜜源上需注意农药中毒,放蜂箱要远离蚁穴。


对于中蜂而言,中蜂是没有被完全驯化的,有自我生存能力。中蜂与意蜂一样蜜源好起雄蜂时也有螨虫,虽然中蜂有抗螨能力,但是伤害还是有的,所以也要控制蜂群雄蜂的泛滥。中蜂的会有烂子病,这个要保持蜂箱的卫生和湿度,蜂箱不能积水。干净的蜂箱,没有过于陈旧的巢脾,中蜂不会有巢虫的骚扰。蜂箱巢门不能太高以免进蜘蛛,蜂箱要远离蚁穴。

以上就是我对养蜂的一些病害的分享,有更多的东西也需要了解学习,欢迎蜂友们留言评论区探讨。


蜜自蕊上


1.中蜂囊状幼虫病,病原是蜜蜂囊状幼虫病毒,主要引起蜜蜂大幼虫死亡,具有传染性。病症即平常说的“花子”现象。

2.欧洲幼虫腐臭病,病原是由蜂房球菌等引起蜜蜂幼虫病的一种细菌传染病。感染后,小幼虫移位,扭曲或腐烂于巢房底,体色由珍珠白色逐渐变成黑褐色。

3.中蜂天敌的危害。如腊螟,胡蜂,蚂蚁,蟾蜍,蜘蛛,老鼠,啄木鸟,天蛾等等。

中蜂虽然患病率较低,轻则蜜蜂自我能修复,但若是天敌来危害,还得需要养蜂人勤巡查,帮助清除!




A蜂格格


养蜂需要注意的的病害,中蜂防治病虫害技术。

一、巢虫

1.强群对巢虫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必须保证蜂多于脾或蜂脾相称。群势强壮,子脾面积大,受巢虫危害的面积相对小些,损失不明显,从而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养蜂生产。 2.蜂王中蜂一般换一次王。新王维持群势能力强、产卵力强、蜂群抵抗病敌害强。强群的蜂群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强。 3.加强管理消除巢虫的生存空间、切断其繁殖路径,狠治巢虫。 ①经常更换新脾,淘汰旧脾,可以有效地消除巢虫的生存空间。中蜂具有喜新脾、厌旧脾的特点,蜂王优先在新脾上产卵;巢脾过旧,工蜂就会将黑旧的巢脾咬掉,蜡屑堆积箱底,给巢虫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空间。因此要常清扫蜂箱底部,老巢脾。 ②及时杀死蜂箱、巢脾中的巢虫卵和幼虫。用火烘烤蜂箱将隐慝在蜂箱缝隙的巢虫卵和幼虫彻底消灭。将抽出的可用巢脾放入-7℃以下的冷库中冷冻5-7小时也能达到杀灭隐藏在其中的幼虫和卵。采用冷冻方法杀灭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③及时消灭巢虫的成虫—蜡螟,也能防止巢虫滋生。巢虫一般在夏秋两季较多。蜡螟多在一般夜间从蜂箱缝隙及巢门钻入蜂箱,在蜡渣上产卵。修补破旧的蜂箱,堵塞蜂箱缝隙,防止蜡螟爬入箱内。经常拍打蜡螟。利用蜡螟的趋光性,天黑后,在放置蜂具的屋子里,用手电筒照亮墙壁的一角吸引蜡螟,发现一只打死一只。将糖与纯蜂蜡1:1比例的糖蜡浆,放在蜂场里,引诱蜡螟前来吸食,使其溺死其中,杀灭部分蜡螟,减少巢虫密度。但白天必须收回,避免工蜂前来采食,引起盗蜂。 ④查找巢脾上的巢虫杀死;也可将蜂抖落掉,将巢脾放在阳光下,巢虫一见光,马上会爬到脾面上,用镊子取出杀死。上述方法,虽然可以彻底杀死巢虫,但应注意防止蜂王丢失。 ⑤药物防治:⑴熏蒸法,对抽出的多余巢脾及换下的蜂箱,每箱用5-10克的二氧化硫燃烧产生的烟雾,对蜂箱、空脾密闭熏蒸30小时。 ⑵用90%的冰乙酸(冰醋酸)或96%的甲醛蒸汽熏蒸巢脾及蜂箱30小时,能够有效地杀死缝隙中的越冬幼虫和病菌。 ⑶、浸泡法。蜂箱及空巢脾用5%的石灰水或1%的烧碱溶液浸泡30小时,然后洗清后晾干,可以消除隐藏在其中的越冬巢虫。 ⑷中草药防治巢虫。 将百部20克浸入到500毫升60%以上的白酒中,放置7天。用洁净的水将浸出液稀释一倍喷蜂及巢脾,以有薄雾为度,3天一次,3-4次为佳。对遭受巢虫危害严重的蜂群,可用专杀巢虫的药物—“巢虫净”消灭巢虫。取5克巢虫净,加水稀释至1500毫升,喷洒巢脾,晾干后保存或晾干后放回蜂箱。

二、蚂蚁 蚂蚁进入蜂箱,取食蜂蜜、花粉,干扰蜜蜂的正常活动。 ①.垫高蜂箱:在蜂箱的四角各打1根木桩,在木桩上涂沥青或桐油,对蚂蚁有驱避作用。 ②捣毁蚁巢:找到蚁巢后,灌注煤油,然后用土填平;也可撒生石灰,再浇水或喷洒5%-10%的亚硫酸钠溶液进行防治。 3.灭蚁灵防除:该药对蚂蚁有特效,对蜜蜂无害。当发现蚂蚁为害蜜蜂时,将3-5克灭蚁灵喷撒在蚁路和蚂蚁体上,让其回巢后毒杀全巢蚂蚁。

三、食虫虻 食虫虻又名苍蝇狗,身体呈黄色至黑色,夹有白色斑点,体长30毫米。也经常捕捉蜜蜂,防除食虫虻可采用人工扑打方法。

四、天蛾 天蛾夜间寻找花蜜或蜂蜜为食。如果嗅到蜂群中蜂蜜香味,潜入蜂箱内盗食蜂蜜。当巢门太小不能进入时,便在蜂箱周围利用腹部环节摩擦发声,以惊动蜜蜂干扰蜂群。天蛾窜入中蜂群内,容易导致中蜂弃巢飞逃。 用3%的晶体敌百虫1000倍溶液加入糖浆中,晚上投放于蜂场周围,凌晨收回;也可用蜂蜜加酒放入容器中,,当蛾进入笼中取食蜜酒时而淹死。

五、胡蜂 胡蜂俗名黄蜂,杂食性益虫类,但是蜜蜂的天敌。成虫体多呈黑、黄、棕三色相间,或为单一色。 1.危害:每年7-10月份,出巢采集的中华蜜蜂被胡蜂大量捕食,严重的导致中华蜜蜂飞逃或被胡蜂全巢捕杀。 2.防治 ①蜂箱巢门尽量开小,有效避免胡蜂攻入中华蜜蜂箱内。 ②蜜粉充足,人为减少蜜蜂出巢采集,降低胡蜂捕食机会。 ③进行人工扑打胡蜂。 ④寻找胡蜂窝,用“毁巢灵”涂胡蜂背部,放胡蜂归巢,污染全巢,杀灭胡蜂。




关注 蜂班长 了解更多蜜蜂和蜂蜜知识

点赞 蜂班长 就算是同情发文章的辛苦

评论 蜂班长 可以骂蜂班长是个大傻逼

转发 蜂班长 更有动力写经验作品分享


农村蜂老二



业余养蜂中


养蜂遇到的病虫害还是要看蜜蜂的种类,我只养过中蜂!中蜂的病虫害有很多!目前来说:巢虫是最大的一个!还有就是中蜂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病!蜜蜂爬虫病!其他的疾病就没什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