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弘昼在丰台大营为什么不直接戳穿三阿哥和八爷假传圣旨?

红雨说历史


八爷党和关外铁帽子亲王共管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防务这一环节,弘昼在当中扮演的角色很微妙。

表面上看,是两处大营的提督要看圣旨或十三爷的手令,胤禩推出弘时表明这是雍正的本意,弘时又拉上弘昼表态接防军营的确是雍正的旨意,然后八爷党顺利完成政变前接管京城外兵权的准备工作。

弘昼真的被利用了吗?

恐怕未必。弘昼不当场说破胤禩和弘时假传圣旨的图谋,正是他少年老成的稳重表现。

大家想想现场的气氛,八阿哥胤禩、旗主王爷和弘时已经连成一伙结成同盟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两位提督也已被旗主王爷压倒了势头,再加上门口关外的四千铁骑,显然弘昼一个人孤掌难鸣。

这个时候弘昼跳起来挑破八阿哥和弘时的阴谋,找死啊!

万一八阿哥他们软的不行来硬的,像当年十三阿哥斩杀丰台提督成文运一样也来上那么一出,弘昼怕是连军营大门都别想走出去了吧!

弘昼此时或许还不知道八阿哥和弘时的具体阴谋,但眼前的这一幕显然是让他提起了足够的警觉。

等出来军营外面,周边环境安全了,弘昼才向弘时提起刚才对两处大营提督传话的不妥之处。弘时轻描淡写的反应,更加深了弘昼心中的猜疑。不过有一点弘昼十分清楚明白:胤禩、旗主王爷和弘时他们看来要搞事了。

可见弘昼此人心思细密,遇事不慌不乱,颇有些沉稳气质。

平时来看,弘昼荒诞不经,对皇位之争也是不冷不热,只想当个闲散的平安王爷。然而从一处很小的细节不难发现,弘昼或许是在韬晦隐藏中深度潜伏。

这处细节是弘昼向雍正奏请,让道士贾士芳进宫给皇阿玛雍正看病。

皇帝的身体关乎国家的江山社稷,当中责任的大小轻重可不是一般的儿戏,尤其在推荐医生、大夫这样关乎皇帝性命的事情上,必然是更要小心谨慎。

弘昼敢于提出让贾士芳给雍正看病,则表明他对贾士芳了解颇深,能够托付极大的信任。可见弘昼和贾士芳两人私底下没少打交道,否则也不会有这么深的交情。

而贾士芳呢,也深得雍正的信任。雍正晚年大量服食贾士芳进贡的“仙丹”,若不是对他了解至深,也断然不至于拿自己金贵的身体开玩笑乱吃他开的药。

弘昼和雍正信任的贾士芳搅和在一起,当中有什么猫腻,就显得不言而喻了,目的就是在皇位之争中看看能不能寻找到见缝插针的机会。

这一次丰台大营里的情形,让弘昼敏锐得意识到弘时可能有大动作,而且弘时搭上八阿哥胤禩和旗主王爷们的线,极有可能是冲着皇位去的。万一让弘时捷足先登得手,自己就再也没什么戏了。

于是弘昼想出了应对之策,那就是在上朝的路上将城外两处大营被接防的情报偷偷告诉了十三叔胤祥。以胤祥在军中的威望地位,只要他人往军营前一站,关外的那四千铁骑立马也就把控不住两处大营的几万兵马了。


剧透历史


这里不得不提一点,雍正最聪明的儿子并不是弘历,而是弘昼这个家伙。他实在是太聪明了,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第一,在八爷的安排下,四位关外的旗主王爷进入京城,一起整顿旗务。

这是有历史背景在里面的,当时的雍正正在实行新政,而整顿旗务就是新政中非常著名的一项举措。这个时候八爷党的人,提议让四位旗主王爷进入北京,一起整顿旗务,在明面上来看,确实是顺从了雍正新政的措施,所以雍正还是表示许可的。可是伴随着四位旗主王爷一起进京的,还有他们所携带的四千兵马。这四千兵马都是旗主王爷们自己的人马,属于他们的嫡系部队,这支部队如果单独进入了北京城,那是一股非常可怕的力量。

第二,八爷约着四位旗主王爷一起进驻丰台大营。

等到八位旗主王爷都到了京城以后,他们早就跟八爷约好了,要参与谋反。可是他们带来的四千人马,跟丰台大营还有西山锐健营的人马是没办法比的。而这两个大营的人马都是雍正的嫡系部队,是保护北京城安全的军营。八爷想要控制北京,软禁雍正,就必须要对这两个大营采取强制措施接管。但是接管这两个大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雍正曾经说过,没有他和十三爷的手谕,任何人都不可以调动这两个大营的一兵一卒。所以他们安排了一出戏,以此来接管大营。

第三,弘时给弘昼下了个套,让他不小心上了当。

这个时候八爷就带着四位旗主王爷进入了丰台大营,可是一谈到接管军务的事情,大营里的主帅们就都不答应了,因为雍正有言在先,没有他的圣旨和十三爷的手谕,这件事办不成。这个时候八爷撒了个谎,说圣旨在宫里,明天才能取出来,这是骗不了人家的,所以这个时候弘时登场了。他对主帅们说这是雍正的意思,并且还反问了身边的弘昼,是不是有这么一回事。弘昼当时连连点头,表示雍正确实说过让旗主王爷进京整顿旗务的事情。这么一来这两座大营可就都被四位旗主王爷给接管了。

第四,雍正可没有那么简单,接管军权这么大的事情,他没理由不知道。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说弘昼的厉害之处了,他忽然反应了过来,认为自己上当了。但是他没有及急躁,而是在不经意之间将这件事告诉了十三爷。其实不管他告不告诉十三爷,这件事都会被雍正所知道。因为这是雍正布下的一局棋,当时雍正需要推行新政,但是八爷他们一直在朝中的话,只会阻拦新政的实施。这个时候必须要除掉八爷这些绊脚石才行,而证实他们谋反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当时的雍正假装不知道军营被接管的事情,其实在军营中早就有了安排,所以十三爷去不去都没有多大关系,雍正就是要等着这些人的狐狸尾巴全都露出来以后,他才将他们一网打尽。而这个时候的弘昼已经看出了这件事的端倪,他在军营中没有立刻反驳弘时,在后来也没有找八爷他们理论,而是静静地等着接下来的结果。

第五,雍正打弘昼的那一巴掌,实在是滑稽的很,本意应该是要夸夸这么一个聪明的孩子。

我们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雍正在金銮殿上打了弘昼一巴掌,八爷他们都在地下看笑话。其实雍正自己也是憋着想要笑出来,毕竟自己的这步棋,没有被这个儿子给毁了。弘昼在事先没有被知会的情况下,依旧能够按照计划来进行,实在是难得很。而当时的弘昼也明白的很,故意装着哭了出来,就等着八爷他们完全露出险恶的嘴脸,好完成雍正的心愿。


江湖小晓生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雍正皇帝的五阿哥弘昼是一个从不干预朝政,只知玩耍享乐,并且和道士和尚打得火热的一位“荒唐王爷”,这位看似荒唐却十分清醒也是分聪明的五阿哥的基本原则就是绝不窥视权力,不干政不办差,通过自己的荒唐以图自保。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荒唐的王爷,却在雍正四年八王爷允禩勾结关外铁帽子王对雍正进行逼宫,试图扳倒雍正的事件中,扮演了一个“糊涂角色”。

他和三阿哥弘时一起到丰台大营代表雍正去慰问关外进京的铁帽子王时,为弘时假传圣旨做了旁证,并且因为他的旁证,使得八阿哥胤禩和关外的铁帽子王们实现了关外进京的四千铁骑“共管”京郊丰台大营的防务的目的。

这实际上就相当于八阿哥胤禩接管了丰台大营的防务,八阿哥手里有了兵权,逼宫的把握就更大了。

五阿哥弘昼似乎是犯了一个大错误。

一向不参与朝廷政事的五阿哥弘昼为什么会和三阿哥弘时一起去丰台大营?弘昼为什么会给弘时的假传圣旨背书?弘昼是不是在丰台大营就已经看出了事态不对?他为什么没有当着八阿哥以及铁帽子王们的面及时纠正弘时的“假传圣旨”?

这些疑问,我们还要从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寻找答案。

按照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面的交代,八王爷允禩的这一次“逼宫”,经过了非常精心的策划和周密的布置,按照八王爷允禩的说法就是“已经有了九成的把握”。一般来讲一件事有九成把握的话那就算是“十拿九稳”。

八王爷允禩的计划,最重要的是有三个关键环节:

第一,是向雍正提出招关外铁帽子王进京协助整顿旗务,

第二,是用拥戴弘时上位为诱饵,拉三阿哥弘时入伙。拉弘时入伙的作用有两个,除了由弘时提出招关外铁帽子王进京的建议外,另一个就是由弘时假传圣旨夺取丰台大营的兵权。

第三,就是收买隆科多以控制京城内的防务。

有了这几个关键环节的支撑,八阿哥胤禩和关外的铁帽子王们就可以在皇宫内的朝会上大胆的向雍正发难,相信雍正应该是既无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

八阿哥胤禩的计划在执行的过程中一直是顺风顺水,在这个过程中,唯一出了一点麻烦的地方就是在八王爷和关外铁帽子王们在丰台大营试图接管兵营的防务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阻力:丰台大营的两位提督提出丰台大营的防务没有雍正皇上的旨意或十三王爷的手谕是任何人不能干预。 八阿哥胤禩倒也不生气,他说,别着急,传达升值的人马上就到!似乎是胸有成竹。

那么传达圣旨的人是谁呢,就是三阿哥弘时和五阿哥弘昼。 果然不一会三阿哥弘时和五阿哥弘昼就到了丰台大营。

其实,八王爷允禩关于传达旨意的暗示,是设下的圈套,让丰台大营的两位提督认为这两位皇子就是来传达雍正的旨意的,实际上这两位阿哥是奉雍正的差遣前往丰台大营代自己慰问驻扎在丰台大营的铁帽子王们的,他们根本就没有受命传达什么旨意。

这两位皇子到了大营之后,八王爷允禩和三阿哥弘时就开始演戏,允禩问弘时:皇上关于整顿旗务是怎么说的?弘时说:皇上说关外铁帽子王进京既要整顿旗务,也要整顿旗营的防务。然后,弘时问弘昼:五弟,皇阿玛是不是这么说的?弘昼几乎是毫不犹豫的给予了证实:皇阿玛就是这么说的。

弘昼的一句话,坐实了铁帽子王们带来的四千关外铁骑共同管理丰台大营的防务的正当性——这是皇上的旨意。关外的铁帽子王带来的将佐顺理成章的共管了丰台大营的防务。

但是,八王爷允禩还是忽略了一点,“共管”不是“接管”,就这么一点差异,最终导致了十三王爷胤祥在知道丰台大营被共管之后,极速赶到丰台大营迅速结束了共管,夺回了兵权,并把关外铁帽子王带来的共管将领抓起来了,这是后话。

五阿哥弘昼和三阿哥弘时一起去丰台大营的唯一使命就是代雍正慰问关外的铁帽子王,本来这个差事是轮不到从来不问政事的荒唐王爷弘昼,但是,因为雍正的四阿哥弘历被雍正给支出去到河南江苏去巡视了,弘昼算是被临时抓差,是无意当中被搅进这个局里的,迷迷糊糊的被三阿哥弘时利用了一把。

其实,在电视剧当中,八阿哥胤禩的逼宫还处在布局阶段的时候,就已经引起了雍正和十三王爷胤祥的警觉。

三阿哥向雍正提出招关外铁帽子王进京协助办理整顿旗务的建议的时候,雍正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谁教你这么说的?——他不相信弘时有这个能耐想出这么个好主意。

另外 病中的十三王爷胤祥也提醒雍正:老八和关外铁帽子王走的很近,小心这是一个圈套。雍正似乎已经胸有成竹:没关系,是脓包早晚挤了他。 然后他们决定让弘时全面参与,让弘历出巡,躲开了是非也算是保护了弘历,在这个时候,雍正的内心就已经把宝亲王弘历视为接班人了。

正是这样的安排,弘昼才有机会(尽管他并不情愿)和弘时一起去丰台大营。 在丰台大营弘昼是没有思想准备把自己的话当成传达圣旨,他本以为只是看望铁帽子王们然后陪他们说说话,没成想他的话音刚落,铁帽子王手下的将领就共管了丰台大营的防务。 弘昼有点傻眼了——什么情况啊?

其实五阿哥弘昼说的话也不算不是“假传圣旨”,他的话应该算做事“误传圣旨”——他的背书不是“空穴来风”。

不关心朝廷事务的这位荒唐王爷没搞清楚“兵务”和“防务”的本质区别,误以为“兵务”和“防务”是一回事。

当关外铁帽子王进京的时候,张廷玉曾经提醒雍正:铁帽子王们带来了四千关外铁骑一起进京了。张廷玉是想让雍正有所防范,但是雍正似乎胸有成竹:既然带来了兵,正好,把旗营的兵务也顺便一起整顿整顿。说这话的时候弘时和弘历都在场。

所谓兵务,就是训练士兵,没有调兵的权力,所谓防务就是专指调兵的权力,一字之差,差之千里。 相信当五阿哥弘昼看到丰台大营被共管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情况不妙,他好像是被人挖坑,这个挖坑的人就是他的三哥弘时。

但是,他已经无法改口,君无戏言,他不可能在传达了旨意之后马上出尔反尔,那样的话麻烦更大,并且他已经无法说清楚。所以,他没有敢在丰台大营里对三阿哥弘时提出疑问。 但是弘昼很清楚,这件事非同小可,所以在回京城的路上,弘昼向弘时提出:我怎么觉得必达对劲儿啊,皇阿玛好像不是这个意思啊!

弘时利用弘昼达到了目的,此时倒打一耙:那你刚才为什么不说?看待弘昼急了,弘时来了一个缓兵之计:没关系,既然说错了,回头让他们改过来比就没事了? 弘昼从弘时的态度上更加确认这里面恐怕有一个大的阴谋,他已经犯下了大错,唯一的补救措施就是“及时止损”,所以,他在第二天一大早就在紫禁城里堵上了正要上朝的十三王爷胤祥。

他告诉他的十三叔:丰台大营被铁帽子王的兵“共管了”。 胤祥立刻感到了事态的严重和紧迫,他马上掉头出宫,并告诉弘昼:如果有人问的话就说我身体不适去看太医了。

弘昼的止损是及时有效的,十三王爷及时的夺回兵权,粉碎了八王爷允禩的逼宫阴谋,这要比在丰台大营直接发作揭穿“假传圣旨”要有效很多。在丰台大营,弘昼的话,尤其是否认自己所说过的话,除了引来“杀身之祸”之外就没什么实际的作用了,因为在这个问题上是他弘昼被人算计了,这个“假传圣旨”的锅他已经背上了,想甩是甩不掉的,他能做的只有想办法止损。

在这个问题上,五阿哥弘昼是明智的,这个荒唐王爷一点也不“荒唐”。


步武堂


整个片子里最有智慧的就是弘昼了。弘昼一直在打酱油,包括在八王议政看起来也是,但就是从这一件事的前前后后可以看出他手段的高明,以及对全局的把控能力。其实不是弘时在下他的套,而是雍正在下套,他让两个儿子参与整顿旗务,为何没有弘历的事?要知道旗务可是雍正极为关注的,而且弘历参与进来对他以后登位是很有利的,让政坛素人弘昼参与这是不合常理的。所以一开始弘昼就知道这是雍正在考验他,他也一直把握着装傻的定位!

在丰台弘昼不可能当面指出这是假传圣旨,做了后果就可能是给杀或是给关起来,这时只能卖傻。在回来的路上问弘时是他第二次卖傻,也是确认了弘时有问题了,也顺便把自己洗白一下。最能体现他把控能力的就是告诉十三爷的时机,早说了就说明他是有琢磨的,对权利是有想法的,也是出卖了弘时,毕竟这是出卖兄弟的事,雍正是很不想在儿子之间出现这种事情的,弘昼很巧妙地避免了这个问题,后来雍正问他弘时说了什么他说忘了,始终没有出卖弘时。这时候告诉十三爷,十三爷是完全能破坏八爷的计划的,旗主进驻丰台西山只能是按兵不动,但不能出兵,这是死命令。隆科多控制的是九门,但紫禁城是在图里深和张五哥手上的,十三爷要出城,九门敢不敢拦?十三爷一到丰台西山,问题全解决了,弘昼对整个事件的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而且给十三爷的感觉还是卖傻,从头到尾就是傻!到了后来去查封八爷时他就直接玩活出丧了,这是跟雍正表态:他不想参与权力,只想开心地玩。活出丧是他的政治自杀,从此以后,大清没有一个争夺皇位的王子了!

最后在养心殿与雍正的对话,雍正最后试探弘昼,他还是卖傻!弘昼退出,雍正看着他后背叹了一口气,其实雍正心里是很清楚明白的,无奈皇位只能是一个,既生瑜何生亮!


旭日居士


揣着明白装糊涂,这就是雍正王朝里的弘昼。其实要看懂弘昼,并非难事。这一点,老八看的就很透彻。老八认为,弘时弘历弘昼三兄弟,当属弘昼最是聪明灵透。弘昼懂得和光同尘,他只愿平安的做个王爷。

弘昼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保,他是不敢表露出半点野心的。弘昼的才学不及弘历,手段又不及弘时,为求两不得罪,因此,他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就拿丰台大营传旨一事说吧。弘时弘昼奉雍正之命到丰台大营传达整顿旗营的谕旨。没想到,老八和四位关外的旗主王爷却趁机接管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防务。弘时知道其中的深意,向弘昼问道:让四位旗主王爷进京整顿旗营兵务是皇上的旨意,五弟你也听到了是吧?弘昼起初并不知晓个中缘由,他还颇为自信的回答:“没错,这句话是皇阿玛亲口说的”。

有了两位皇子的供述,两营防务尽被八爷党和旗主王爷接管。而弘昼也不傻,回京途中他就悟出了三哥等人的猫腻。

这下玩大了,搞不好自己会被三哥牵连。然而,聪明的弘昼并没有当面戳破弘时的阴谋,也没有向雍正告发。这是为何呢?

首先,弘昼并不想立刻与三哥撕破脸。因为一旦如此行事,他势必会与弘时矛盾彻底激化。弘昼会被弘时当成眼中钉,肉中刺,弘时心术不正且难测,弘昼不想招惹这位哥哥。

其次,弘昼明白声势都在皇阿玛雍正这边,八爷党和三哥是决计斗不过父亲的。所以,他要等的是个时机,是一个洗白自己并以此建功的时机。
当八爷党在朝堂卸下伪装,直接向雍正发难时,弘昼知道,他所等的机会到了。弘昼向前来上朝的十三爷道明了一切,十三爷又告诉弘昼如何如何行事。最终,一场宫廷危机被化解开来。弘昼又来了一出“活出丧”的戏码,意在完全与三哥、八叔胤禩划清界限。无疑,弘昼是极为聪明的,弘昼一向喜欢与道士交往,水利万物而不争,上善若水,这才是弘昼强大之所在。


风雪梦不逝


弘昼属于“希翼”皇位的那一种人,和三爷胤祉有得一拼,都是聪明灵透的人,只是皇位确实与己无缘,所以以造学或者闲散为名,当着自己的王爷。

弘昼读书倒背如流,一点即透,这在弘昼很小的时候就有这种悟性了,只是没有弘历耀眼而已。弘时则厌倦读书,常常屎尿而遁,注定难成大事。

有两次镜头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一是年秋月抱着小弘昼,让他给邬思道送护腿么,这并非多余之镜头,表明弘昼从小受邬思道感染,作为邬思道的学生,他体验观世的能力并不比弘历差多少。二是老八曾看望生病的弘时,说过等他病好了,带他出去放鹰玩儿。这样的伏笔,只有在《雍正王朝》这样的经典剧中才有。

回到正题,老八胤禩计划联络关外的铁帽子王爷,以整顿旗务连着旗营兵务一起整的安排夺取丰台大营的兵权,然后进行兵谏,逼迫雍正退位,推弘时上位,并且已经买通了九门提督隆科多。

当弘时提出整顿旗务的时候,就受到雍正的质疑,因为,在雍正看来,弘时似乎没有这样的觉悟和眼光,他担心的是八爷党会利用弘时起幺蛾子。

如果没有记错,当时弘昼也在场,并且,雍正要他长点心,能够为皇阿玛分忧,但是弘昼说自己能力有限,担心会让皇阿玛失望。

雍正皇帝答应了弘时的意见,并且亲自到十三爷府上,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担心,这是一次反计谋的安排。可以肯定的说,雍正与老十三就是打算顺手牵羊,将老八他们彻底牵进“笼子”,雍正一句“是脓包迟早要挤了他”,说的就是这事。

经常围绕在雍正身边的弘昼不可能不知道雍正皇帝与八爷党之间的怨恨情仇,很多人说弘昼在这场游戏中扮演了投机的角色,我不敢苟同。作为在皇帝身边长大的皇子,不会没有把握的去投机八爷党。康熙时代八爷党失败了,雍正即位若干年了,江山的基石早就稳定下来,如果弘昼还像隆科多一样去投八爷党的机,那只能说明之前的书白读了,给邬思道的护腿白送了,你说是不是?

弘昼的立场一定是站在雍正皇帝这边的,这点毋庸置疑。

其实争斗的双方雍正皇帝和八爷党无论在实力还是声望还是其他什么方面高下立现,就算有人反对新政,但是枪杆子在雍正手里,皇权在雍正手里,八爷党抖机灵根本就是适得其反,弘昼明白得很。

虽然,弘昼不愿意卷入到他们的争斗中去,这点在后来抄八爷党的家,他在家里闹“活出丧”就可以看出来。但是他绝对知道,雍正要清除八爷党是迟早的事,这次,雍正提醒他要长点心,他就知道,自己置身事外已然不再可能。

果然,在十三爷的建议下,弘昼充当了“耳目”,卷入到雍正清扫八爷党的斗争中去了。当然,在老八胤禩眼里,弘昼还是一个不上心的孩子,所以,有些忽视这个灵透的主儿。

八爷党的计划只有弘时知道,弘昼显然是不知道的,直到他随弘时和八爷胤禩道丰台大营传旨,当老八和弘时唱和着让旗主王爷的参将共管丰台大营才有所发觉。弘时和胤禩让弘昼作证,弘昼也跟着说是皇上的旨意,打消了丰台大营将官的疑虑。

这是很重要的细节所在。弘昼在进丰台大营的时候,只怕就已经注意到了丰台大营的变化,当弘时胤禩误传圣旨,可以肯定他立刻明白的了怎么回事。但是弘昼却没有说出口,而是直接承认了,这是为什么呢?他为什么不当场戳穿呢?

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弘昼当场揭穿会是什么后果?

以老八为首的八爷党策划这场阴谋已久,他们不会轻易放过这次机会,如果放过这次机会,以后恐怕更没有机会了。所以,八爷党和弘时势在必得,这样,弘昼的举动就十分危险了。

如果弘昼立刻揭穿,将会出现两种后果:

一是老八胤禩或者弘时借着话题立刻圆回来,说是没听清楚皇帝的旨意,可以再行请旨。这样的话,八爷党的计划就有可能彻底暴露,兵谏就会流产,雍正也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更加防备八爷党,加快收拾八爷党的步伐,那八爷党就十分被动了,很可能功亏一篑。

二是立刻杀掉弘昼(或者拘押软禁),夺取丰台大营的兵权,封锁消息,于第二天在朝廷上发起兵谏,没人给十三爷报信,那么,八爷党才可能兵谏成功。

八爷党运作这个计划已经很久,不可能让计划功亏一篑,所以,他们一定会杀了弘昼(或者拘押软禁),让计划按步骤实施。

就算八爷党和弘时不杀弘昼,拘押或者软禁,那么,他就不能给雍正或者十三爷报信,这个局只有雍正或者十三爷可以解,因为十三爷管着兵权。不能给十三爷报信,那么八爷党兵谏的可能性就大了。前面说过,弘昼的立场绝对是在雍正一边,他是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的,要不怎么叫长心呢?

故而,弘昼没有当场戳穿弘时和老八胤禩假传圣旨的阴谋,是为了自保,争取时间给雍正或者十三爷报信。

可是弘昼为什么又在回来的时候对弘时说出了自己的疑虑呢?是他真的糊涂吗?

其实很简单,毕竟弘时还是兄弟,八爷党与雍正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他也管不了。弘时到底参没参与八爷党的兵谏计划,弘昼拿不准,他想试探一下弘时,也算是给弘时最后一个机会。如果弘时参与了就会置之不理,被最终收拾也就不可避免,自己虽然无缘皇位,希翼一下还是有可能的。如果弘时没有参与必定会报告雍正或十三爷或者速回纠正请旨,那么他也算是尽了兄弟之义了。

只是,弘时也是个死脑筋,忽视了这位弟弟的心思,还以为弘昼傻了吧唧真糊涂,也就没有产生警觉。

弘昼又为什么第二天才半路拦截十三爷告知情况呢?

这也是弘昼灵透的地方,弘时虽然忽视了他的弟弟,但是老八胤禩未必真忽视,这个计划老八运作了很久,弘昼的突然参与应该是引起了老八的警觉,为了让戏更加逼真,才没有使用武力直接控制弘昼,当然也依赖于弘昼装傻的本事。可以肯定的是,老八一定派人严密的监视着弘昼,弘昼的一举一动,在第二天朝廷兵谏开始之前,都在老八的视野之内。

如果弘昼一回来就报告雍正或者十三爷,那么八爷党和弘时就会立刻采取措施,事情将会变得更为复杂,雍正坐实不了八爷党的阴谋也难以“挤掉这个脓包”,八爷党如果机会败露,甚至会狗急跳墙,拼死一搏,一场血战可能无法避免。总之后果将十分严重。

弘昼在第二天抢先争取时间半路拦截十三爷,一定也是计算好了的,这时候,皇帝大臣们都已经上殿了,对他的监视也放松了,他拦住十三爷,告诉他事变情况,十三爷才能轻松独入丰台大营,重新夺回兵权。

只是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八爷党不防着十三爷呢?真是白瞎了老八胤禩的才干。


青灯问史


我来回答,这背后可是藏着弘昼的夺嫡之心哦:

一、

很多人认为弘昼从来没有想争夺过皇位,这种理解是错误的,连雍正帝自己都说,最像朕的就是弘昼。既然像雍正帝,那也只能是像他的隐忍,像他的韬光养晦,像他的深谋远虑……

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再分析那次在丰台大营,为什么弘昼会假传圣旨,他真的被弘时套路了吗?

其实并不是,杨角风之前的文章也分析过,弘昼小时候跟邬思道走得比较近,按照老八胤禩被抄家时说的话:

“你们兄弟三个在一起读书,弘昼是最不用功的一个,可哪一次背书,他不是倒背如流?”

也就是说这个弘昼相当的聪明,明里装糊涂,暗地里使劲,这种性格同样体现在夺嫡上。

因为弘昼知道自己的资源很少,如果明着跟弘历和弘时争夺皇位,基本毫无胜算,他要想获得皇位,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捡漏,这一点跟老四胤禛有些地方还是比较像的。

老四胤禛也是在太子胤礽被干掉,老大、老三、老八等挨个被pass掉后,才最终落到他头上。用老四胤禛自己的话讲,就是本无意做皇帝,是康熙帝硬让他做皇帝的。

对于弘昼来言,弘历是自带光环的,从皇爷爷康熙帝就定下来的接班人,而且早早就被封了宝亲王,参与政事。而弘时又最机灵,跟老八胤禩等人打得火热,脑子又灵活,且年龄也较长,跟他比,自己也没有优势。

自己要想夺嫡,只有一个方式,那就是弘时和弘历同时完蛋,只有这样,自己才有机会登顶!

所以,他就像当年老四胤禛那样,弄个太子信件让老八胤禩跟太子胤礽干起来,自己渔翁得利。

二、

有了这个思想在心中扎下,弘昼只能等待时机了,而时机显然到了:

雍正帝为了整顿旗务,也为了挤破老八胤禩这个脓包,同时担心弘历会出问题,所以把他派往了李卫处。随后让弘时跟老八胤禩一起去迎接四大旗主王爷进京整顿旗务。

其实,弘昼自己会判断形势的,弘历完美无缺,也没有什么把柄可抓,弘昼对他信心不足,但是对弘时就不一样了,因为弘时跟老八胤禩走的近,弘昼自然看在眼里。

这次旗主王爷带来的人接管丰台大营,弘时故意问弘昼:

“五弟你也听到了是吗?”

丰台大营是什么地方,连丰台提督自己都说了,只有皇上圣旨和十三爷手谕才能接管大营,其余人想都别想。

弘昼作为皇子,自然知道丰台大营的重要性,也知道规矩是什么,他随后就赞同了弘时的话说皇阿玛是这样说过,说到底就是套路弘时的。

但是他又怕弘时发现端倪,毕竟他答应的这么爽快,万一弘时起疑怎么办?

所以,他在半路上又假装想起来了,问弘时说,皇阿玛是说整顿旗务,没说共管啊?

弘时说的是明天再送圣旨就是了,其实他这样说的目的,也是坐实弘时勾结老八胤禩图谋造反的事。

只要这个把柄握在了自己手里,那么就可以实施下一步了。

当然,实施下一步之前,必须洗刷自己的罪名,也必须得粉碎弘时的阴谋,不然他真跟老八胤禩逼宫成了,自己岂不是仍然没有希望?

所以,他才半路汇报老十三胤祥,一方面让老十三胤祥替他作证,自己没有跟弘时他们勾结,另一方面也是让老十三胤祥去化解危机。

三、

等到了朝堂之上,雍正帝面对军队被架空,有点愣了,问弘昼怎么回事?

弘昼完全可以解释的,但是刚才杨角风也提到了,弘昼这才走完第一步,如果直接供出弘时来,那么第二步就没法走了,所以,一方面他支支吾吾向弘时求救,一方面表现的自己很慌张,不知道怎么回事。

其实就是让弘时自己来解释,弘时当然不敢解释成自己跟老八胤禩联合的事,只会把责任往弘昼头上推,而这一推,正中了弘昼的圈套。

就等于雍正帝可以给自己作证,弘时是怎么欺骗大家的?

以弘昼对弘时的了解,知道到了最后,弘时自然会狗急跳墙,而他恰恰就等着他狗急跳墙。

弘昼是什么人?

他府上可是养着一群能人高士,比如贾士芳就是他推荐给雍正帝的。还记得在伯伦不归楼上那个神秘道士吗?

那个神秘道士能算出科举的前三甲,当然我们之前也分析过,这个道士是有宫里背景的。后来的贾士芳能给老十三胤祥续命一个时辰,这两个事例从一侧面也可以反应出,雍正王朝中也是有会算命的高人的。

既然老八胤禩都能看出来雍正帝命不久矣,难道弘昼看不出来?

正是因为雍正帝命不久矣,所以留给弘时的时间不多了,留给弘昼的时间也不多了。

所以,当雍正帝找到弘昼想探明弘时那天到底说了什么?

就证明弘昼的计谋成功了,因为雍正帝到这时已经不怀疑弘昼了,转而怀疑弘时了。也就说明在朝堂上弘昼的表演成功地骗过了雍正帝。再加上后来的出活丧,也是为了避开抄老八胤禩家的机会,让弘时能跟老八胤禩继续亲密接触。

四、

面对雍正帝的提问,弘昼当然不能这时候供出弘时啊,只能以忘记了回话,一旦弘时刺杀弘历成功,弘昼保准马上想起来了弘时那天的话,那时候对弘时来讲,就是死期!

这就是弘昼整个的夺嫡之路,而且众人都非常配合他,一步步往他设想的方向走,只可惜他低估了雍正帝保护弘历的魄力。

也低估了图里琛的聪明之处:

图里琛半夜巧妙地把雍正帝请到了大牢,让他跟隆科多有了一次亲密接触,从隆科多的口中获知了弘时要暗杀弘历的消息。得知消息后的雍正帝,马上派出图里琛火速赶往李卫处,保护弘历。

假如那晚雍正帝没有去见隆科多,假如隆科多没有供出弘时,假如图里琛没有及时赶到,假如刘墨林没有以身档刀……

那么,皇位必然是属于弘昼的!

只可惜,上天不让弘昼做皇帝,弘时刺杀弘历失败了,而弘时又被雍正帝灭口了……

由此,弘昼知道了雍正帝一心改革的决心,为了新政竟然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放过,这让弘昼这个一直小心走路的人惊讶不已。

惊讶之余,也就再也无意于皇位了,于是做了一个糊涂王爷。

要知道,弘昼一点都不糊涂,之所以在乾隆朝一直装糊涂,还不是为了自保啊,万一让弘历知道自己曾经还有这么一出,不死也得圈禁!

我叫杨角风,更多精彩请关注!


杨角风发作


《雍正王朝》弘昼在丰台大营为什么不直接戳穿三阿哥和八爷假传圣旨?(了解更多古代史,请关注长城说历史)

长城君对于这个问题,纠正一点,这里的三阿哥指的应该是弘时。

说到弘昼,在雍正王朝中,算是比较聪明的一个人。为何这么说?雍正曾说,弘昼有些像自己年轻的时候,又说弘昼小小年纪就知道明哲保身的道理。在平时,弘昼就故意装疯卖傻,让别人认为自己对夺嫡没有想法,从而掩盖内心的想法。

弘昼在弘时面前,更是装着不那么聪明,让弘时对自己没有防备之心。可是,八爷胤禩并这么看待弘昼,他认为弘昼非常聪明,比弘时聪明。因此,他会与弘时合作,利用弘时来对付雍正。

弘昼在丰台大营,为何不直接戳穿弘时与八爷胤禩假传圣旨?

接下来,长城君具体分析一下。

先来说说,弘时与八爷胤禩为何在丰台大营假传圣旨。

八爷与弘时借用弘昼之口,说雍正让八爷手下的人接管丰台大营。当时,只是说接管丰台大营,并没有说也接管军政要务。然而八爷与弘时直接说,接管丰台大营的一切军政要务。其实,就是故意利用弘昼,好来假传圣旨。

首先,为了控制丰台大营的兵权。其实,在这个时候,弘时与八爷胤禩已经做好准备了。八爷胤禩想利用弘时对付雍正,自己可以从中得利。这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八爷的如意算盘打的非常精。

丰台大营是整个宫中兵权的集中点,只要控制了丰台大营,就等于控制了整个宫中的兵权。主要拿下了丰台大营,八爷就可以顺利的实行八王议政。其目的是想让雍正下台。八爷的如意算盘没有打好,因为弘昼离开丰台大营,就知道自己上了弘时与八爷的当。故意装着没有不知道,而后,弘昼直接告诉了十三爷。

试想一下,如让十三爷知道此事,八爷的算盘肯定不会得逞。

弘时与八爷在丰台大营假传圣旨,为何弘昼不当面戳穿他们。

其一,想利用这次机会,除掉弘时与八爷胤禩。作为弘昼肯定知道,如假传圣旨肯定是死罪。因此,当时弘昼故意装作不知道,让弘时与八爷很容易就得逞了。其实,他们并不知道,弘昼是留有后招的。

就算弘昼当时知道,他也不会当面戳穿他们,因为一旦戳穿,弘昼以后肯定没有好果子。弄不好会有生命之忧,这就是弘昼明哲保身。

事后,八爷与弘时还以为弘昼什么都不知道,其实不然,弘昼什么都知道。出来丰台大营之后,弘昼便此事告诉了十三爷。跟着十三爷就收回丰台大营的兵权,从而到八王议政没有成功。

弘昼太聪明了,不用自己动手,就把弘时与八爷给解决了。

其二,弘时与八爷在丰台大营假传圣旨,是自己故意下的套。弘昼起初,肯定知道弘时与八爷在利用自己,因此,他就顺水推舟,故意装着被他们利用。只有这样,八爷与弘时才敢进行八王议政,这也是弘昼想看到的。

弘昼在弘时与八爷没有防备的情况,便把此事告诉十三爷,其目的是想让雍正知道,我弘昼是忠于雍正的。更让雍正知道,当时弘时与八爷在丰台大营假传圣旨,自己确实不知道,之后才知道的。

这样弘昼很巧妙的把自己与八爷党撇开关系,让自己得到保全。

试想一下,弘昼平时很少与弘时和八爷接触,为什么这次会与他们一起假传圣旨。那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件事自始至终,都是弘昼在操纵着。了解了这些之后,在结合后面所发生的事情,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弘昼确实非常聪明。长城君认为这个计划,雍正肯定知道。当时,雍正不愿意说出罢了,最终八爷的八王议政没有得逞,这也是雍正很想看到的结果。

毕竟弘昼替雍正除掉了八爷党,也让弘时的野心浮出水面。弘时没有善终,其另一个目的也是警告弘昼。

长城君曰:弘昼对付八爷与弘时的计划,真是天衣无缝,估计只有雍正知道。然而,弘时与八爷到最后,也不知道是弘昼给他们下的套。随后,弘昼还可以明哲保身,可见,他的野心非常大。更是一个比较厉害的角色。


长城说历史



因为弘昼在布一个局,可以让弘时与弘历自相残杀的乱局,然后自己渔翁得利。实在不行了,就搞一出活出丧闹剧来自我毁灭前途,完成了明哲保身。

既然要布局,那么肯定要帮三阿哥弘时和老八假传圣旨,使他们夺取了兵权,来进行八王议政。

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雍正的第五子弘昼被很多人认为是明哲保身的典型代表,更是曾被雍正夸奖为是最像他的儿子,这位皇子虽然最后没有登上帝位,但比之被赐死的三哥弘时,可谓是幸运至极,全身而退了。

弘昼这样一个明哲保身的聪明人,在老八与三阿哥弘时谋划夺取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兵权时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因为他被弘时摆了一道,无意间帮弘时和老八假传了皇上口谕,导致了老八暂时性夺取了京城外两营的兵权,顺利实施了八王议政。

那么弘昼真的是被利用了吗?

非也。

按照之后发展的轨迹来看,宋安之反倒是认为弘昼这是故意而为之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可以想想雍正为何评价弘昼最像他呢。而且老八对于弘昼的评价也是很高的。再看看九子夺嫡时雍正是怎么做的呢,雍正表面上看似没多少心机,只知道一味的为国为民办事,背后却总是不着痕迹的制造争端,比如说一废太子之时,就是雍正故意放水,让高福将太子的亲笔信送给老八,然后让老八出马对付太子,自己则在背后坐收渔利,完事了还赐死高福。

那么弘昼呢,其实也是这个套路,而且更高一筹。看似人畜无害,其实背地里早有打算了。他夺嫡的竞争对手的也就是弘时和弘历,弘时平时跟老八他们走的近,多少有些势力;弘历就更不用说了,就像弘时对老八说的那样,明眼人都知道太和殿那个位置迟早是他的,大家心知肚明的储君。弘昼却什么都没有。

所以弘昼要赢只能像他老子雍正当年,背后操纵一切,让老八与太子斗那般。自己也需要让弘时和弘历斗,制造乱局好渔翁得利。

所以就出现了以下一幕,弘时与弘昼代雍正接待旗主王爷,当时老八与旗主王爷意图夺取京城外二营兵权,弘时配合老八,说道整顿旗营兵务是皇上的旨意。然后假装不经意的问道弘昼“五弟你也听到了是吗”。弘昼没有多想,就说道“这句话是皇阿玛亲口说的”。

看似弘昼是被弘时套话了,其实弘昼是刻意为之的。接下来两人骑马回去途中,弘昼一脸茫然的说道感觉有点不对头,说道皇阿玛说过让旗主王爷整顿旗务,并没有让他们这样管理啊。弘时反说道那你刚才为什么那样说。将责任推弘昼身上,见弘昼还要继续追究下去,弘时马上说算了算了,皇上不同意明天还可以改呗。

弘昼这番怀疑,其实有着试探弘时之意,更重要的是表现的有些摸不着头脑,使弘时放松对自己的警惕。


此时在老八和弘时看来是套路弘昼成功,从而顺利进行八王议政。其实是弘昼故意放水,就想将这个局势搅乱,但弘时他们夺取了兵权,弘昼肯定也不愿意让他们真的成功,那样一来,自己还不是没有机会吗。但过早破坏他们的阴谋,弘时直接被出局,谁与弘历去斗呢?

所以弘昼掐好点,在次日朝会途中,假装犹豫的将京城外二营的兵权被旗主王爷暂时性架空的事情告诉了老十三,老十三听到以后急匆匆出城夺回兵权,为之后力挽狂澜埋下伏笔。但这段时间内,八王议政也已经是白热化。

同时八王议政中,弘昼开始有意无意的反套路老八和弘时他们。先是老八架空京城外二营的兵权,对雍正说的时候,说这是皇上自己的意思,并非是他擅作主张,说道弘昼就可以作证。并对弘昼说你昨晚说过这话没有。弘昼一脸惊慌失措的对雍正说不出什么,只是呆呆的叫道“三哥”。弘时走出来解释道,五弟弘昼也就是误说了一句。因此雍正气的打了弘昼一个大嘴巴子。

看似是老八和弘时合伙将包袱推给弘昼,其实弘昼才更高明,面对雍正的质疑,说不出话来,还惊慌失措的叫弘时出来。很明显意思是弘时才是幕后主谋,反套路了他们一把。

弘时的狐狸尾巴在弘昼的引导下,算是慢慢露出来了。那么自然与弘历的斗争开始白热化了,雍正就这三个成年儿子,这两个人相斗,老五弘昼肯定渔翁得利,弘昼这场乱局总算是布局成功了。

事情也发展的很顺利,八王议政失败以后,老八怂恿弘时杀掉弘历夺取嫡位。曾点评过弘昼,说弘昼是他们三兄弟之间最聪明的。同时以雍正寿元将尽为理由,让弘时快点下决定,杀掉弘历,以成功夺嫡。


老八一个不懂医术之人,都可以通过雍正面相还有平常行为,看出雍正命不久矣。弘昼肯定也看得出来,所以说他布局让弘时与弘历斗争的时间点也踩的好,皇阿玛命不久矣,三哥弘时和四哥弘历开始相斗起来。说不得弘昼也算到了弘时与老八这种人勾搭在一起,无异于与虎谋皮,早晚会闯天大的祸,那么自己肯定要渔翁得利了。

时间的发展也的确如弘昼所料那般,弘时的确无脑的派人去暗杀弘历,但弘历那有那么容易死,隆科多提醒雍正以后,雍正赶紧派图里琛前去保护弘历,最终弘历逃过一劫。

但弘时暗杀弘历失败以后,雍正思考了一番,为了自己的新政为了弘历的顺利继位,痛下决心赐死弘时。

事情的发展,还有雍正的壮士断腕的决心,很明显超出了弘昼的预料。而且说不得自己哪位腹黑皇阿玛已经猜疑自己了呢。所以弘昼就改变了策略,以活出丧这种荒唐事,来自己毁坏自己的名声,以示自己没有夺嫡之心,来保全自己。

而通过新三皇子弘时与老三皇子诚亲王胤祉与弘昼的对话,可以看出弘昼是第一次干活出丧这种荒唐事情,更是说明了弘昼的确是夺嫡不成,马上改变策略,通过活出丧这种事情来保全自己。

雍正能在九子夺嫡的残酷斗争之中脱颖而出,也并非是泛泛之辈,果然怀疑上了弘时。因此召见了弘时,而此时弘时开始展现了真正聪明的一面,面见雍正之前,给了雍正的贴身太监李德全一些钞票,说道如果有说不过去的地方,让他帮忙圆圆。

弘昼这个人可谓是心机深沉,知道李德全有用处的,所以用钱拉拢。再对比一下,弘时之前是毫不客气的揭露出李德全等太监为了收好处,带大臣跪等时安排是空心还是实心的套路,弘昼的情商还真是高。

弘昼进去以后,可谓是全程高能。之前弘昼活出丧时说道自己这几天出去会有血光之灾的。


雍正开始试探起弘昼。

别有深意的问道“今天叫你出来,不会让你染上血光之灾吧?”。潜台词是要是发现你小子有夺嫡的心思,就收拾你。

弘昼这时候开始坦诚相见,直接说道“儿臣那些昏话只是搪塞世人的。儿臣实在是因为办不好差事,又怕给皇阿玛添乱子,所以才以这个为借口!请皇阿玛治儿臣欺君之罪”。

弘昼其实是在变相解释之前帮老八他们误传圣旨,是真的冤枉,不是故意的!同时面对父亲的质疑,直接说道自己就是装的,就是不想接这些差事,您治罪我吧。

雍正见弘昼这般坦诚,倒也理解。但是并没有完全放心弘昼,试探还没有结束。

说道你说出来就不算欺君之罪了,你这么做我可以理解的。看你整天跟那些和尚道士搅在一起,总比跟那些朝廷大臣搅和在一起好啊。

意思是你可以随便玩,但是不要结党营私就好。

接下来雍正开始真正的试探与捧杀。

说道你小小年纪,就知道明哲保身了,这一点比你阿玛我都强啊。意思是你小子隐藏的挺深的啊。

弘昼马上回应道,儿臣是百无一用之人,就是再修上十辈子,也难以望到皇阿玛的项背。意思是我是一个没用的人,您老人家太高我了!


雍正不置可否,继续试探起来,说道“朕三个儿子中,也只有你真正有点儿像朕啊!朕在你这个年龄也和你一样,潜心佛法,从来不愿意卷入争斗之中,也就是你皇爷爷非要将这江山社稷交给朕,朕才勉为其难”。

雍正破天荒的将弘昼评价为最像自己的儿子,还说两人在年轻时候都是喜欢潜心佛法。看似夸奖弘昼,其实是在捧杀试探弘昼。同时又说了说自己继位的事情,意思是自己当年就是靠着这般,才取得的皇位。

弘昼的回答也很有意思,说的“皇阿玛这样说,儿臣更加羞愧了。皇阿玛是天上的太阳,就算无意与他人争辉,光辉自然会普照万物。儿臣是萤虫之光,拿什么去争”。意思是你老人家能力摆在哪里,所以不用争,自然会成功。我看似一样都是不去争,其实是因为我没能力啊,我们不一样啊。

雍正还没有放弃试探,又将曾静策反岳钟琪的书信让弘昼去看,同时说道曾静将他评价为古往今来第一暴君第一昏君。想看看弘昼是什么反应。

弘昼反应依旧是聪明,说道自己不屑于看那种疯话,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看这些诋毁君父之话。而且自己要是看了,该是什么反应呢,是要求处置曾静还是什么呢,自己要将无心政事的意思表现彻底啊!

雍正又说道自己不得不管啊,如果任由他们造谣,天下百姓信以为真,自己的新政就无法推行,祖宗的江山社稷也就不稳呐。

弘昼马上回答道自己就没有想到这层。意思是自己是能力不足,想的太少了。

雍正又别有深意的说道,人心险恶不得不防啊!

这番试探弘昼是滴水不漏,可谓是险险的过关!


雍正试探差不多以后,又开始问弘昼那天是怎么假传圣旨的。弘昼有些书呆子的回答道“那天八叔问儿臣,皇上有没有说过让几位旗主王爷参与整顿旗营兵务的旨意,儿臣说有过这个旨意”。

雍正问起弘时是什么表现时候,弘昼继续他书呆子式的表演,有些装傻充愣的说道自己不记得弘时说什么了。努力营造出自己不想参与到其中的意思。

其实结合之前八王议政朝会之时,雍正质疑弘昼时,弘昼却叫起弘时。还有这次弘昼不愿意提及弘时说了什么,可以看出他看似不想卷入其中。其实一直是不着痕迹的引导暗示雍正,就是弘时搞的鬼。这样一来,自己不卷入其中,又没有给父亲落下出卖兄弟的印象,还不着痕迹的暴露了弘时,完美隐藏了自己,真可谓是十分成功的明哲保身!

通过弘昼这一系列的戏精表演,可以看出这位毫无实力的皇子的确最像他父亲雍正,善于制造矛盾制造争端,假借传圣旨事件,使野心于嫡位的弘时露出真实面目,与弘历斗争白热化,而自己一直装傻充愣,好坐收渔翁之利。后来见事情不可为,马上转变思路,想做一个太平王爷,所以堂堂皇子大搞活出丧,彻底搞坏自己的名声,自毁前途,以表示自己没有夺嫡的心思,面对雍正的猜疑,回答的也是滴水不漏,真是个大智若愚式的天才!

弘昼这个隐藏最深的皇子,现在大家看清楚了吧?

我是宋安之,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笔下,我们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第165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宋安之


小小年纪的弘昼在《雍正王朝》里头,有着与其年纪不相称的智慧,好像已看破红尘,超然于外,安心地做起“闲散宗室”;对于朝廷上的是非,是保持距离,以策安全。如此便不难理解弘昼在丰台大营,为何不直接戳穿三阿哥和八爷。因为没好果子吃。

三个火枪手

比起父亲康熙的“高产”,雍正存活的只有弘时、弘历、弘昼三个儿子。弘时天资一般,邬思道几次上课提问弘时都答不上来。反观弘历不仅书读得不错,对于提问都能加以阐述、对答如流,受到邬思道的称赞。更最要的一点,或许邬思道也熟读明成祖朱棣立储君这一段。


是时,明成祖朱棣在为立谁做太子,左右为难。于是,向首辅解缙寻求建议。解缙答曰:观圣孙。圣孙便是明宣宗朱瞻基,圣孙的父亲是明仁宗朱高炽。故弘历有可能是邬思道为雍正谋划储君之位,打的一张牌。事实上,这张牌也很有效。康熙晚年,备受“废黜太子”事件的打击,弘历无疑是莫大的慰藉。如此,作为弘昼来讲,继位似乎竞争不过弘历。

佛系天性

《雍正王朝》有这么一个桥段:年秋月做了一件棉衣,让一个小孩拿给邬思道。那个小孩递过去,转身就跑。此时,已经是邬思道学生的弘时与弘历,不敢这么没规矩。小孩又出现在雍正府上,很可能这个便是弘昼,对于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其与陌生的邬思道,保持着距离,仿佛这一天赋本能伴随着他成长。长大后与道士、和尚成天混在一起,当然也可以说掩人耳目,那为何不能是别的呢?一定程度上表明,弘昼的本性亲近佛家、道家,也在其中吸取了两家学问的精华,更坚定地远离朝廷是非之地。

弘时坑弟

虽在夺嫡之争上落败,八阿哥仍然很执着,一心与雍正争个高下。在雍正为新政忙得焦头烂额之时,八阿哥将张廷璐供词交给弘时,取得其信任。又现身说法,挑起弘时夺嫡的想法,拉入自己的阵营,并借弘时之口转达雍正,令关外铁帽子王进京,整顿旗务,实则是恢复八王议政,逼雍正退位,报夺嫡失利之仇。


为此,八阿哥对内收买了九门提督隆科多,接管北京城内防务;对外则让弘时拉弘昼下水,将弘昼说的“整顿旗务”,硬生生说成“由四个铁帽子王共同接管丰台大营防务”,取得丰台大营的控制权。即便事发,也能将假传圣旨的“欺君之罪”,赖在弘昼头上。

弘昼自救

来时,弘时肯定跟说弘昼是整顿旗务。当进入大营的场景,弘昼会有一丝不安。整顿旗务,又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何故要迫不及待,选择晚上?当弘时与八叔故意曲解自己的意思之时,或许弘昼有点明白了,弘时与八叔是穿一条裤子的,马上联想到控制丰台大营,北京城外八旗主力,意味着危机四伏。


此时其又无能为力,假如当面戳穿,估计不会有好下场的,不是软禁便是被杀。于是,从丰台大营出来便试探性地问了弘时,没想到弘时将所有责任都推给自己。 马上意识到危险的弘昼,不能再置身事外了,偷偷将这一不正常的情况,告知十三叔,由十三叔赶往丰台大营,挽回局面。成为了八叔口中的“

剩下一成是天算”。

后记:

生在帝王之家,存在本身便是威胁。年纪轻轻,天性佛系的弘昼,自知不是储君的首选,早早置身事外。但又被当作棋子,卷入政治斗争,意识到威胁后,寻求十三叔的支援,破坏了八叔的计划,而后坐实了三哥弘时与八叔的串通,意图不轨。也是三哥弘时最后被杀的一个重要理由。实乃“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