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無法與自己和解,是人性中最大的軟肋

陳凱歌導演的一部《霸王別姬》,一晃25年過去了,卻一直屹立在豆瓣評分最高分的位置,從未走下神壇過,在各種網絡論壇上,如果要問及哪一部電影能代表中國電影的最高水準,很多人都會投票給《霸王別姬》,一部同性戀題材的影片,在常人看來有些離經叛道的主題,為何能受到觀眾們如此長時間的熱捧?

一部經典的作品必然有它的過人之處,才能歷經歲月的大浪淘沙而經久不衰,而它存在的意義通常跨越了劇情所講述的故事本身帶來的價值,因為它深入到了每一個靈魂的最深處,啟發了人對於自身命運和靈魂的探索和思考。

人類的文明,通常就是在這樣一次次靈魂叩擊的過程中,一步步走向新的境地。

《霸王別姬》:無法與自己和解,是人性中最大的軟肋

程蝶衣的戲夢人生

《霸王別姬》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京劇名伶程蝶衣與他的師兄段小樓,在歲月浮沉中,各自面對現實進行了不同的抉擇和愛恨情仇的故事。

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打小被母親送進戲班子,為了謀得一口飯,母親不惜切掉了一根多餘的手指才使得他能順利留在戲班子。在戲班子裡,嚴苛的訓練年幼瘦弱的他吃進苦頭,因為背不過臺詞,經常挨師傅打,還時不時受到其他學徒的欺負。

孤苦無依的他,在戲班裡,只有大師兄小石頭經常照顧幫助他,兩人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中,情誼變得深厚起來,後來,兩人成了事業上的黃金搭檔,雙雙成了名角,經常在戲臺上上演對臺戲,程蝶衣的“虞姬”,和段小樓的“霸王”成了不朽的絕唱。

而此時,程蝶衣人戲不分,對段小樓產生了深刻的愛情,戲裡戲外,都將自己當成了真“虞姬”,而段小樓卻是個假“霸王”,他愛上了妓女菊仙,錯位的感情讓三人瓜葛不斷,程蝶衣從此陷入了痛苦的單戀中不可自拔。

直到最後曲終人散,時隔多年,歷經苦難,兩人在時代更迭後,最後一次登臺重演霸王別姬,程蝶衣卻選擇了自刎來告別自己的戲夢人生!如同虞姬告別項羽。

張國榮後來因為這部戲,如同劇中的程蝶衣一樣,入戲太深而難走出來。人生入戲,戲如人生,這部電影,帶給我最深刻的思考是:人這一生的人格發展到底有何章法可循?程蝶衣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答案。

《霸王別姬》:無法與自己和解,是人性中最大的軟肋

縱觀程蝶衣的人格發展脈絡,可以看到,環境對人的影響之大不可忽視!

鏡頭切換到青春期時的程蝶衣,因為背錯一句臺詞反覆被師傅責罵辱打,“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反覆被他念成“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起初的程蝶衣,對自己的性別認同毫無疑問是男性,所以潛意識中是排斥“女嬌娥”這種女性角色的。

在周遭環境的壓迫下,他不得不重新定位強化自己的“女嬌娥”角色,在一次次的強化下,潛意識中,他慢慢認可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行為舉止皆帶有女性特徵,所以才能將“虞姬”扮演的出神入化。

從心理學來分析,對於一個打小就練戲,人生大部分時間都耗在練戲和演戲上的少年,他在飾演虞姬的過程中,情感以及情緒與虞姬深度共鳴,這種強烈的同理共情,使得他在面對自幼對他照顧有加的大師兄時產生了不當的移情現象。

而這種移情現象的根源在於,因為成長經歷中對愛的匱乏,導致他內心的極度孤獨。這種孤獨帶來的憂傷在現實中很難得到填補,只能通過演戲來滿足,而事實上,他不明白,戲就是戲,碰觸現實世界則會冰崩瓦解。

程蝶衣選擇自刎,恰恰就是當他從戲中清醒過來的那一瞬間,內心無法滿足的絕望使得他以死來解脫自己的痛苦。

《霸王別姬》:無法與自己和解,是人性中最大的軟肋

青春期的自我認同危機,導致他出現角色混淆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一個紐帶時期,從童年世界的依附階段邁向成人的獨立階段,這段時間,每個人都會去不斷追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我到底是誰?我要做什麼?我要往哪裡去?12歲到18歲的青少年期,我們必須面對和解決人的基本自我認同問題,這是一個人形成自我形象,整合自己和他人想法的時期。

程蝶衣,顯然在這個階段陷入了角色混淆,由一開始的認同自己是男性,到後來受到戲的影響,以及被太監猥褻的經歷,使得自己的身份角色認同受到了挑戰,慢慢走向了另一端。而這一切沒有得到及時的矯正,一直深化了下去,導致自己沒能走出來。

如果一直都能活在戲中也還好,從一而終倒也是個不錯的結局!但是,在感情中,一個入戲太深,一個抽離太早,兩人心跡不同步,必然是以悲劇收場!

《霸王別姬》:無法與自己和解,是人性中最大的軟肋

人這一生中,要扮演多種角色

其實,在我們的一生中,也要扮演多種角色!

從家庭的角度來說,你可能是從一個女兒或兒子,到後來,成為一個丈夫或者妻子,再到後來,成為爺爺或者奶奶,從事業的角度來說,可能是某一個領域的工作者,律師,醫生,老師,老闆....,每一個角色都是我們立足於社會的身份象徵。人通常需要一些身份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

只是,如同程蝶衣演虞姬,任何一種角色,入戲太深,則容易被戲本身所累,一旦出戏就無所適從,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與環境格格不入了。

假設你是一位媽媽,含辛茹苦地把孩子養大,全部身心都投入在這個“媽媽”的角色中,當孩子長大成人後,離開家庭,你可能會感覺到生命會陷入一種荒蕪中,突然感受不到活著的意義了。這也是很多女性中年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根本原因在於,我們通常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把自己給弄丟了。

《霸王別姬》:無法與自己和解,是人性中最大的軟肋

活得清醒而自知,是一種大智慧

《月亮和六便士》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裡,只能靠一些符號來傳達自己的思想;而這些符號並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我們非常可憐地想要把自己心中的財富傳送給別人,但是他們卻沒有接受這些財富的能力。因此我們只能孤獨地行走,儘管身體相互依傍卻並不在一起,既不瞭解別的人也不能為別人所瞭解。

深以為然。

人生來孤獨,正是想要逃避這種與生俱來的孤獨感,所以人迫切地需要和他人產生鏈接,試圖結成一個同盟來抵禦這種孤獨,所以,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社會角色。

只是,我們需要明白一點,入戲雖然能帶來滿足感和充實感,與此相生相對的是,出戏帶來的落寞和失望感,入戲有多深,出戏就會有多困難,人這一輩子,終究逃不脫要與自己的孤獨為伍!

當人視孤獨為敵人時,孤獨就會讓人恐懼,想要逃離,對抗的力量有多強大,它反而黏連的有多緊。正視孤獨,它不過是每個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底色,既然無法逃離,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學會去和自己和解,享受孤獨帶來的靜謐和安寧,接納它的存在,何嘗不是一種巨大的勇敢!

有了這種天不怕地不怕的膽識和魄力,人才會有底氣去經營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才會活得更加坦然從容!

真正的獨立,其實是一種“不必害怕失去什麼”的自由。我們不需要依賴扮演某一個角色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因為我們本來就已存在!

所有的角色,都只是讓我們的人生錦上添花,而不能代替我們本身的存在!帶著這種覺知,不僅能滋養自己,更能成全關係中的其他人,使他們也能如其所是地做好自己!所謂關係的良性循環,不過如此!

GӼ(�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