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枪李向阳》为什么是用两支不同的枪?

风云一点通


长影拍摄的《平原游击队》,绝对是一部抗战题材的经典故事片,稍微上点年纪的人,对这部黑白片可谓记忆犹新,片中主人工李向阳手持双枪的形象,可谓高大威武生猛,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从电影剧照中不难看出,区游击队长李向阳手中,有两把德制毛瑟C-96军用手枪,都是采用10发弹仓供弹的,民间俗称“驳壳枪”。此枪并非如某些推文者所说是“盒子炮”, 它有20发的弹容量,两把枪加起来有40发子弹,相当于一把冲锋枪。

属于缺乏最起码的军事常识,或一知半解,对着图片还在说瞎话,不免被人笑话,所以还是觉得趁推文之际顺带科普一下军事常识。

所谓的“盒子炮”,或者“二十响”等,说的是德制毛瑟C-96军用手枪的改进型,其最大的变化就是采用了20发弹匣供弹,与木制枪盒相连接,实施连发射击时,作战威力相当于一把微型冲锋枪,而不是“两把枪加起来有40发子弹,相当于一把冲锋枪。”

采用10发弹仓供弹的驳壳枪,只能单发射击,也可实施木制枪盒抵肩射击;而改进型的盒子炮,既可单发,也可连发射击,所以称得上是一支微型冲锋枪,指抵肩射击时,有效射程达到150米。

至于李向阳用两把驳壳枪,也是非常好理解的,就是加强火力,对付凶残的日本鬼子,驳壳枪是10发弹仓供弹,两把枪加起来时,可以有20发的容弹量,足以应对一般规模的冲突。

从图片中可以看到,李向阳手中的一把枪有准星,而另外一把却没有准星,显然是有意为之,原枪从德国进口时,都是有准星的,是故意将准星挫掉了。

没有准星的驳壳枪,便于插在腰间,在近战接敌时,可迅速出枪,而不会被腰带卡住,先敌开火,让自己处于有利态势。

而有准星的那把驳壳枪,平常都可斜背在木制枪盒内,在稍远距离,可实施瞄准射击,因此准星予以保留,就不再挫掉。


国平军史


驳壳枪,俗称“盒子炮”,算是抗战时期我军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枪了。但是驳壳枪其实有很大的缺点,射击时枪口上跳的厉害,打不准。因此我们在使用驳壳枪射击时,会将枪身侧躺,这样的话,枪口的上跳就会变成横向的“扫射”,从而尽可能的对敌人形成更大的杀伤。

我们看到《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拿的两把“盒子炮”,左手里拿的那支是带准星的,而右手里拿的那支是不带准星的。手枪不带准星这有点不合常理,而且是一支带一支不带,为什么会这样做呢?既然这两支手枪有些许的不同,那么其功能一定是有一些略微的差别的。

左手用的那支枪,通常会放在枪盒里。在面对远距离的目标是,一般会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去从枪盒里拿枪。左手用的这支枪带准星,就是为了保证在中远距离射击时进行瞄准。

右手里的这支枪,平时是插在肚子前的腰带里的,如果在近距离上遇到突发情况,右手会立即拔枪。如果这支枪是带准星的,那么在紧急拔枪的瞬间,准星很有可能被腰带卡住。所以,把右手用的这支枪的准星锉掉,在遇到近距离的突发情况时可以使动作更加便捷迅速。

所以,虽然驳壳枪有很多的问题,但是我们的前辈可以凭借其智慧与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不断摸索,实现人与武器的完美结合。还是应了那句话,在战争中,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往往是人。


兵说


“盒子炮”好多电影中都这么叫,其实它是1895年12月11日,德国毛瑟制枪厂生产的,它有20发的弹容量,两把枪加起来有40发子弹,相当于一把冲锋枪,这枪又便宜,所以当时中国买了很多这样的枪,导致我们的英雄们,用不起冲锋枪,拿两把“盒子炮”照样打胜仗。

这把枪出来时,德国人很不喜欢,一般很难“驾驭”,开第一枪枪口会微微上抬,第二枪抬的更高了,所以中国人“驾驭”了它,平时注意看,李向阳一般开枪,都手旋转90度,侧手开枪。一支枪是有准星的,一支没有准星,准星的作用就是以此为参照物进行瞄准的,这样射击更加精确,有准星的那支,肯定是打一些精准射击的,来发挥它更大的作用,没有准星的,可能就凭借手感射击的,很多电影中,人都不看敌人,枪一个“回马枪”就是一通射击,更多用于近战,两把枪虽然同时打,但是他是没有同时扣动扳机的,它是给人一种很有节奏的设计。

一般他都是把两把枪隔衣插在腰带上,还互相交叉,如果两枪都带有准星,掏枪时,两枪都要朝外推一下在抽出来,不然准星挂到腰带怎么办,精准射击,又需要准星,所以就一支没有准星,一支有,掏枪时微微推一下有准星的那把,那把没有准星的,不担心挂到衣服,所以为了适应多种环境,提高拔枪效率,才有了这样两把不同的枪。


搬砖汉


李向阳的双枪虽然都是驳壳枪,但是左手拿的是警用型的驳壳枪、右手拿的是枪管较长的驳壳枪。二把枪虽然都是驳壳枪,但是用途不一样。短的警用型驳壳枪用于防卫,长的则用于进攻。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李向阳右手拿的枪管较长驳壳枪的准星是被锉掉了的。通常情况下驳壳枪都是装在硕大的枪盒里面的,但是熟用驳壳枪的人都是将其别在腰间。锉掉准星是为了方便遇到敌情时能够迅速地拨出来射击,如果没有锉掉准星插在腰间,拔枪的时候很容易钩住衣服。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李向阳的枪法很好,即使枪上面没有准星,也能准确地命中目标。

《平原游击队》是建国之后拍摄的电影,由于拍摄的时间距离抗日战争并不远,许多人都亲身经历过,排出来的东西都是符合史实的。李向阳使用的不同型号的双枪就真实地反映了抗战期间游击队员驳壳枪的使用情况,不得不佩服老一辈艺术家。


历史军魂


老电影平原游击队拍摄时,许多老革命都还正当年呢!那些道具服装,我估计都有好多就是战争年代的实物,创作出李向阳这个人物,对他们来说大概也就是把自己战争年代的很多事集成精炼一下,等近半个世纪过去了,网络开始流行,突然有人发现双枪李向阳的两把枪很有讲究,但对于当年那些老革命来说,恐怕只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不值得关注的细节。双枪李向阳用的两把自来得,不是后来改进版有连射功能的快慢机,这里面的区别,大致看一眼,不考究的话,看看有没有在板机前加插了一个长弹夹,插的话,多半是快慢机,李向阳的没插对吧?



所以不是所谓的二十响。看李向阳持枪,他应该是个左撇子,右手握着的是搓掉准星的一把自来得,这是插腰带上,遇紧急情况,方便快速出枪做概略射击用的,有准星容易挂住裤带子,急起来可差不起这么一瞬。左手持的一把自来得是有准星的,这把是做精确射击,或者打远处敌人的,需要瞄准,有时间瞄准,那么就不用急着出枪,尽可以保留准星。这也说明李向阳左手是强手,所以说他是左撇子。按理说,这种配置,最完美的是挫掉准星的那支,应该用十一公厘的大肚匣子快慢机,遇事快速出枪,先横扫一梭子,做火力压制。


精确射击,有准星那支,则用九公厘口径的长苗匣子,长苗匣子要比一般匣子炮枪管长,打的更准更远。但电影里李向阳是个双枪神射手,没必要这么浪费子弹了,他概略射击这把枪,也是枪枪咬肉的,打完二十发子弹,还考虑换弹匣,那打的还是游击战吗?!正规军还是三枪八路呢,他一游击队长,有二十枪打打,美得死他了!


李三万的三万里


双枪李向阳两把盒子炮,左手枪的枪口上有准星,右手没有。

枪出厂的时候都是有准星的, 没有准星只可能是被人故意弄掉了。

没有准星枪远射就打不准了, 那么为什么还要弄掉它呢?

因为如果把枪插腰带上准星可能会被腰带卡住耽误半秒钟一秒钟时间。

把准星弄掉可以保证流畅的拔枪,由于盒子炮的特性,近战问题不大,用密集的火力压制即可,而且高手五米内基本上都是靠手感,不怎么需要瞄准。。远射可以靠左手另一把有准星的枪。


阿甘干货集


两把枪呢,实际上是相同的枪,只不过这枪经过了不同的加工,已经变成了两把不同用途的枪。

双枪李向阳使用的枪是驳壳枪,这一点大家都知道驳壳枪在欧洲遭遇了冷遇,但是在中国却遭到了欢迎,为什么因为当时的西方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禁止自动武器出口到中国,而驳壳枪作为手枪里面可以连发的手枪,而且威力不逊色于不强,因此在中国广受欢迎很多当时军阀的部队在引进这一款枪以后大规模的皮装部队,并且将这些部队整合起来组成了一支类似于冲锋队一样的队伍,没错,当时的驳壳枪基本上被中国军队当做冲锋枪时。

不过呢,这一点可能并不是双枪李向阳的创新,而是当时中国军队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每一个手枪队其实配备的是两把驳壳枪一手一只吗?但是呢,这两把驳壳枪都有不同的用途,驳壳枪他的设计的时候是可以跟枪托衔接的,也就是在电视剧雪豹里面,周卫国使用驳壳枪的时候把它接在枪尖上面,然后你在自己的肩上进行远距离或者中远距离的精确射击。

这是博客枪的一种用法,但是它还有另外一种用法就是近距离宿舍俗称的,二是想德国在接到中国军队的订单以后,本来驳壳枪的枪弹容量是实发,但是当时的中国军队一致要求把这博客枪的火力数量增大,也就是弹药携带数量增大,因此毛瑟兵工厂在当时紧急的对这批枪支。进行了换装,给他们增加了20发的强弹夹。

大家想想,20发的子弹手枪在近距离速射,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威力?这不亚于一把冲锋枪,所以博客枪也是被当时中国军队用来当做充分相识,但是驳壳枪却有自己的缺点,因为博客枪的威力太大,(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所以驳壳枪在使用的时候就会发生严重的枪口上跳,也就是后坐力太强,根本控制不了这枪的威力,所以这枪打的时候总是往上面跑。

但是当时的中国军队想到了一种独特的办法来解决这种枪口上跳的问题,就是把这把枪斜过来,当时毛瑟兵工厂的工厂长,曾经对中国军队大量批发驳壳枪感到奇怪,说这款枪怎么可以用的过来呢?结果来中国考察的时候,中国军队就向他展示了一把什么叫做斜射。

所以不个枪就可以用来作为近距离宿舍当冲锋枪使用的资质,而中国军队在使用这款武器的时候,根本就不需要接枪托,从腰间直接把这驳壳枪拔出来,然后近距离贴脸扫射任何武器,没有办法跟他比。

所以这些驳壳枪在使用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射击精度,这样一个要求设计的时候全都是凭射手的直觉,如果对手的位置在哪里的话,那么射击的枪手就会把驳壳枪的枪口大致放在那个位置上,然后速射!

因此这些枪手在使用这个武器的时候,会选择把博客枪的准心直接给磨掉,这样的话,这些累赘的准心就会直接消失掉,如此看来就是两把完全不同的枪,一把枪用来进行中远距离的精确射击,另外一把枪用来近距离地贴脸扫射,可能从外行人看来这两把枪是不同的强,但事实上这就是相同的两把枪,只不过在中国军队的手里面一把同样的枪却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功能。

李向阳在使用这两把枪的时候,也是按照这个基准进行设计,可以说驳壳枪在中国军阀内战时期一直到中国解放战争结束,都占据着中国手枪历史的舞台,多少人都已拥有一把驳壳枪作为自己的理想,这把枪械的经久不衰,也可以看作是中国对于现代战争的一种另类的解读。


漩涡鸣人yy


老图和新图是有区别的,大家注意没有。老图是手枪向外倾斜45度,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


生殖医学科张医生


好简单,这样🐮拜呗,显得伟光正。


笑谈天下50183731


插枪姿势中,在战争年代有一种只把弹匣部插入腰带,而枪管外露不插入腰带的携枪方法。便于有情况快速出枪。

准星不准星的不是很重要,射击时都是凭感觉击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