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7岁,初中没读完就打工了,工资现在月薪8000块,还有必要让读书吗?

兵传媒


完全没有必要。

初中没读完就去打工,一般不是家庭经济原因,要么是成绩非常差,要么是极度厌学。这两种情况,继续读下去意义不大。

如果成绩太差,中考只能考入职高,在有些学位不足地区,甚至职高也考不上,只能上民办中专。这类中专学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很难学到有用知识,不如进入“社会大学”,在实践中学习技能,还可以养活自己。

如果是极度厌学,继续读书,也是浑浑噩噩混日子,荒废青春。只会令自己、家长和老师徒增痛苦。就算勉强考入高中学段,后面的求学生涯还很长,幡然醒悟的可能性也不大,何必折腾?

17岁了,还没读完初中,年龄明显偏大。等初中毕业,已经是18岁的成年人了,继续读下去,花费的时间成本太高了。

很多家长秉持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训,认为读书才是人生最好的出路。这种观念已经落后了。在封建社会,社会底层想要向上突破,唯一的通道只有科举。通过科举取得功名,马上可以咸鱼翻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范进前脚还在市场卖鸡,后脚喜报来了,立马就有人奉上银两房屋。这样的命运逆转,确实令人艳羡。

计划经济时代,读书考上大学,可以分配工作,吃商品粮,成为“国家的人”,吸引力同样也非常大。

现在的社会,相比几十年前,已发生巨变,更遑论古代。读书的意义也已完全不同。读书的目的,是增强自身竞争力,以及通过获取更多知识,而获得更丰富的生命体验。

当然,同等条件下,读名牌大学比读普通大学的人竞争力更强,读了大学的比没读大学的人竞争力强。这也是我们仍然对高考满怀期待的原因。

但是,成才的道路千千万,社会越发达,分工越细,个人才能得到充分发掘的机会也越大。读书成绩不好的学生,如果不是智商问题,并不能因此对其全盘否定,也许他只是不适合这个发展方向。而且,我们的教育体制,是把学生强行往一个同样的模子里塞,完全做不到因材施教,导致很多在别的方面有天赋的孩子被埋没了。这些孩子早一点进入社会,说不定能更快找准自己的定位。

国家也开始注意到这方面问题,近年花很大力气发展职业教育。这个社会,不可能人人坐在办公室当白领,我们需要更多的大国工匠。社会发展需要多层次人才,只有工农业体系完备、人才储备充足,国家才不容易受制于人。如果看到这个趋势,家长一定不会担心孩子没考上好的大学。只要有一技之长,能在某细分领域占有优势,就业和个人发展就不需要担忧。

不过,虽然离开了学校,学习这件事,却是终身的修炼。如果仅满足于拿多少工资,能与哪个学历层次的人对比,这是短视的。学习的外延是很宽广的。青年人选择职业,不要过分关注工资高低,要看是否适合自己,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职业发展前景。工作的过程中,仍然要不断学习,自我提升。我们看到很多年轻人,经常换工作,找不到人生方向,因而也没有获得什么核心技能。这样的话,一旦职业黄金年龄过去,又没有积累创业的资本和能力,未来是很凄凉的。

总而言之,不上学了,不代表从此不需要学习;只有掌握核心技能,人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毫米


我表弟初一就念了半年,跟我出门打工,开始在一家私人厂里做杂工,我跟他说不管干什么都要有上进心,要跟师傅好好学,多动脑子。他还真听进去了,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进步,因为是杂工什么都要干,哪里缺人哪里去,机修缺人,操作工缺人都让跟老师傅后面帮忙干,半年后到成了厂里的骨干,老板给他提职加薪。2012年跳槽到苏州一家精工科技企业,他感觉到自己有点跟不上,又自学英语,又是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常请老师傅吃饭喝酒,谦虚努力学习,通用这几年的努力,2016年被提升为车间主任,(他们是2千多人的公司),五险一金后月薪过万,年底还有几万年终奖。所以千言万语一句话,干什么都要有上进心。学历很重要,但不是全部。多读点书还有有好处的。


zmGD


一切以学历为重,读书读到博士的小编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从20岁起,海外留学12年,从预科一直读到博士毕业。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给我一个机会再来一次,回到2005年左右的中国,我高中毕业就去创业,那么我想我会选择创业,到社会上打拼,而不是关在象牙塔里。

中国有一个强烈的传统,那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因为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士大夫阶层是高人一等的阶层,只要读书,参加科举,一旦中举,一个普通人就能鲤鱼跳龙门,跨入统治阶层。所以几千年来,中国人基因里面烙印着的理念就是——使劲读书,然后考试,然后考公务员,然后当官,然后拉帮结派,然后揽权,然后一人当官鸡犬升天,光宗耀祖。

之所以重仕是因为传统农业社会重农轻商,士大夫阶层是农民的代言人,不是商人的代言人。而如今我们面对的高速发展的社会,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商业社会。

历史统计,从清朝开始,没有几个状元最后是混到大官,留名青史的,大多数状元及第都是碌碌无为被历史湮没,反而是那些不太优秀,但是读过点书的,但是排名不是第一,不是学霸的,特别有能力。或者说你本身出身就好,和最高权力沾亲带故。

袁世凯,康有为这些,都是考不中的却搅动江湖,而徐桐、翁同龢这类的理学大家,考试学霸,都是误国误民的。

科举,考试,本来就是培养和挑选打工仔的,而真的要赚大钱,思想要独立,行动要自由,交易要平等,奴才只能当奴才,是当不了老板的,当老板靠的不是循规蹈矩,而是破立。

改革开放初期,人才稀缺,那时候只要大学毕业,就能被分配到国家单位,只要不犯错好好干,就能成领导,就能升上去。但是现在改革开放已经几十年了,教育也发展了几十年,学校也扩招了几十年,每年上千万大学生毕业,学士不如狗,硕士满街走。而且为了指标和数据,教育也被搞成了产业。过去清华北大里是一个大师培养几个学生,面授,现在是流水化生产,也不管是否有人文熏陶,也不管你学了出来知识是否已经迭代,反正只要有个学历,找工作就有敲门砖。

而中国人特别重视大学教育却忽视职业教育。但是一个正常的社会,教授和水管工都是劳动,工资不应该有太大差别,在西方一些国家,水管工,清洁工的工资甚至比教授还高。很多人去读大学学“知识”,最后拿一个本科文凭,但是很多本科文聘实际上是没有卵用的。最后学出来眼高手低,还要重新在职业中学习。

比如我一个公司要一个会计,他懂算账就行了,这个大专生就能做,要一个花了几十万听老板们吹牛的MBA硕士,除了显得我公司人才多会烧钱,其实工作上并无实际差异。而就做账而言,MBA硕士不见得不眼高手低,不见得有人家大专生扎实。如果把一个21岁就毕业,但是在行业内做了两三年的财会大专生和一个二十三四毕业的MBA硕士放到一起做公司财会,硕士不见得有人家专科生做得好。但是硕士就凭他或者他妈给他教育投资的这几十万,工资就要高一些。但是现在看来,工资又能高多少呢?两三千一个月而已,一年也才两三万。而你读书读下来,甚至留个洋,可能要花几十万,这些钱也是今后十多年来回本。

小编在一心读博拿学历期间,身边有人本科毕业就创业了,有人硕士毕业去开店,有人博士辍学去搞公司,最后一个普遍数据是,回去就业工作的,现在孩子奶粉钱都给不起了,只能靠爹妈,靠嫁人。本科毕业创业的,时间久,现在已经拿到了融资,公司稳步增长,手下已经有了五六个员工。硕士毕业开店的,每月利润是几千欧元,有点辛苦,但是赚钱快。博士辍学做生意的,现在已经买了房。当然,这个情况是都在海外,不在国内,因为西方国家资本主义游戏规则浓厚一点,做生意是很正常的事,不是很复杂。

而小编就比较可怜了,博士毕业,国内高校招人说,你不能只是博士呀,你要有世界顶刊发表呀,你还要有国际会议呀。理工科确实讲究这些,有些文科,就没有这么多机会,小编削尖了脑袋去发表,然后看到身边的某些人,每天吃喝玩乐,家里给搞搞就发表了,然后进个高校就跟逛窑子似的,想进进,想出出。所以突然也就看白了,有的东西是是非非,真真假假,其实就是那么大回事。有的地方是科学家,高手,学者在为国家做贡献,而有的地方就是一群曰夫子拿着项目基金写一堆废纸,为了评职称,涨工资。

当然这是两三年前的情况,现在是越来越严格,越来越透明,越来越好。

在欧洲,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华二代以后,人生观也越来越颠覆。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好好学习,考试,拿学位,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上等人”,但是最后,并不是你好好考学就能成为“上等人”,那个靠的主要是命。而不服命,改变命运的,其实是在特殊时期愿意去破立的人,在他们身边的人看来,他们甚至是出卖自己良心,背叛自己原则。在我们的社会,做个好人,做个能读书能考试的人,最终也就是能糊口而已,而生活又是如此艰难,糊口也是需要技术的。当搞清楚这些以后,再看看国外这些华人移民,他们绝大多数是江浙沿海一代的农民,没有任何文化,到了这里以后先是打工,然后开糖果店,酒吧,餐厅,百元店,都是最下等,最低档次的体力劳动,不如国内的老师,医生,白领,处长,教授那么光鲜,但是他们实打实的买了别墅,开着奔驰宝马,孩子们不需要那么难的考学,不需要从小到大交几百上千万就能读名校。他们也不用每天去参与那么多复杂的勾心斗角的人际关系中的较量,就是付出汗水,靠手吃饭。

人一辈子就这么短短的几十年,我们用二三十年去接受教育,然后被社会清零,在用剩下的大半辈子去向体制屈服,为了蹭国家几千块钱一个月的养老金、社保,唯唯诺诺,捉襟见肘一辈子。这是绝大多数人,甚至是读书读得好,工作干得好的模范的一生的写照,然而遇到子女留学,遇到家人或者自己大病,这种看起来高大上的正轨生活立马就崩塌。

再来看那些浙江农民,同样是几十年,却走完了我们几代人要走的路。因为他们有胆量出来闯,能吃苦受累,因为他们所处的西方社会的环境,只承认劳动本身,不看你劳动的高低贵贱。相比之下,读书人,除了有一行整个社会表面尊重,实际上看关系,看钱,一张用几十年努力换来的标好了价码让人来挑选来剥削,还要被人嫌弃的纸,并无魄力,胆识,经验,生存能力。

读书读到头,头发读没了,读白了,仿佛走到了人生征途的终点,却发现这里只是起点,而那些靠爹妈的二代们,早就在终点打着牌喝着茶看着你笑了。

真正在中国读大学,最重要的不是要成为学霸,以后拿着一张简历到处去找人聘,大学是你改变自己命运的一个特殊机会,不是指你成绩好以后出来有个好工作,辛辛苦苦十多年高考考进一个好大学,是为了一个圈子。北京人几百分就能进清华北大,你一个外地来的,要六七百分,你有学习能力,脑子,他有四合院,爹妈,情商。你们一结合,就是资本、关系、创意的结合,就能干大事。在国外读大学也是这样,常青藤毕业的,成绩最好的学霸给人打工,辍学的,开公司改变世界。

社会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着一个社会的进步,虚的东西最终会越来越少,实的东西才能最终给人生存之道。这个社会不是在宣扬读书无用论,相反是非常强调读书,因为教育,培训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所有人都在吹,只要你读书,考学,出国留学,今后就能找到好工作,升值,加薪,出任CEO,赢取白富美,走向人生的巅峰。这是太天真太理想的事情。

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去闯社会,是因为闯社会苦,要忍受很多直接来自市场和现实的羞辱,挫折,打击,考个学,坐个办公室,每天早九晚五,风险责任老板顶着,自己只管月底发工资,没事来点办公室勾心斗角多舒服。而正是这种体制化的思想,在削弱人的创造力和协作能力,很多人活到了80岁,然而22岁毕业那天就已经死了。

学校里你只学会了1+1等于2, 而社会教你的还有算错的情况下等于三,树上骑个猴......只要愿意学,愿意进步,只要爱自己的职业,忠于自己的职业,把每件事都做到极致,那么行业无差距,知识无界限,英雄不问出处。

更多优质原创,希望各位大佬多多鼓励!


HannibalLecter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两个孩子的宝妈,17岁的孩子工资挺高的,还有一岁就算成年人了,你可以让孩子自己做主,如果孩子愿意继续读书,可以尊重孩子的意思。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去读书,可以让他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个技术。像摄相、开车、理发、修车、等等。工字不出头,人也不可能打一辈子工。

我初中毕业就来深圳打工,当时工资400元。后来因为爱学习到广州发展做业务,最旺的时候有一万多。因为文化少见识短,当时存了一些钱却不知投资,再后来结婚生完孩子,到现在,我因为没有文凭和技术,连份工作都找不到。

很是后悔当年浪费的青春年华,如果那时知道学点东西,现在肯定不会这么狼狈。好在浪女回头也不晚,我现在准备考个育婴师或者保育员,因为这样能照顾孩子还能有点收入。

现在月薪8000元,不能代表永远。现在孩子还年轻,多引导他学点东西,多和他沟通下,或者做多几年存够钱自己做点小生意。想想现在这么小的孩子能挣这么多钱,算是很能干很懂事的,好好引导,你家孩子将来真的不得了。

别被眼前的月薪8000元诱惑,如果他愿意学习读书,或者他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他将来可能上万一个月或者更多。父母一定要做好孩子的导师,让孩子的潜力真正爆发出来,他一定会更优秀。17岁的孩子,读多点书真的是好事,问题是孩子是否喜欢,或者愿意继续读,多尊重他自己的意思,或者他自己有什么梦想或者喜欢什么,有个目标人生更充实。

以上是个人想法,如果有不同意,欢迎留言。

我是王书霞,阳光爱学习的全职宝妈,头条育儿作者,如有别字,多多包容。育儿是一项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们要不停的学习和成长。码字不易,欢迎关注、点赞和转发,有免费实用的亲子课程,有需要的请关注


书霞育儿说


孩子17岁,初中没读完就打工了,工资现在月薪8000块,还有必要让读书吗?

现今这样的社会,能多读点书当然很好啊!就算不读书,专业领域还是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啊!

今天,我到常去的理发店里剪头发。因为和美发师是一个小区的,时间长了也比较熟悉,就询问、谈论起一些美发方面的问题。问到他们学艺的事情,这位理发师说了一句话,使我对他刮目相看。

他说:“过去在哪里学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不断学习。社会风尚不断变化,新的技术会不断出现。如果把握不住潮流新动向、不具备相应的审美眼光,一个优秀的理发师过几年后就会被淘汰。”

怪不得,这位小哥年纪轻轻,就在我们小区里买了大房子,已经开了两家店面。最近新开的店里他在主理,顾客们会大老远追过来让他剪头发,足见他的技艺之高。

其实,任何一种职业都是如此。变化是时代唯一不变的真理,知识的更新迭代非常快,任何职业都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学习力才是一个人最核心的竞争力。

再回到你家孩子身上。

“初中毕业”——这个学历不重要,孩子自己已经用月薪8000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你肯定希望孩子能得到持续的发展,月薪能够随着工作时长而不断提高,职位也能随之提高的,是吧?

怎么才能做到?

读书当然是一种提升的途径。然而,提升的途径却并不只有读书一种。

读书之余,实践、思考、分析、创造......终身学习。

提升认知水平,完善思维方式,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你放心好了,只要一个人能不停地努力成长,他的职业前景不会差的!

我是“初中语文戚老师”,希望得到您的关注、点赞、评论!


初中语文戚老师


孩子17岁,工资月薪8000元,现在不是家长有没有必要让孩子读书,而是孩子自己还愿不愿意读书的问题。

现实情况来说,这种情况,几乎没有孩子能接着去上学读书了,如果能舍得放弃月薪8000元的工作去读书,那这个孩子指定以后会有大出息!

月薪8000元,对一个17岁的孩子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从物质层面的追求来说估计孩子内心已经有了一个很不错的自我认知,毕竟很现实,人衡量自己或者衡量他人大多是从其正当工作的收入来定的。

读书不一定非要回到学校去读,真正的读书是随时可以进行的,在学校也可,不在学校也可。


在学校的读书,

更多的是追求的一个系统的知识层次的教育,会一步步地获得一个个的学习证明,学历证明在很多机关企事业单位是必要的。如果想晋升也是必要的。

如果孩子有更大的抱负,希望自己以后能在某个行业里做出更好的成绩,达到某个级别,那么他是有必要去接受系统的学习的,就是不会正规的学校学习,也可以参加自学参与一些考试。

但是如果孩子并没有这方面的考虑,或者孩子从事的是对普通证书不做要求的行业,比如雕刻等更注重实际技艺的行当,那就需要在自己的行当里做得更好更精。

现实情况来说,

家长还是尊重孩子的个人意见,不必要对孩子做过于强制的要求。

只要孩子做的是正当的工作,孩子也喜欢,这也未必就不是很好的学习。随着他的人生阅历的增加,他有自己的更多学习途径。

不过如果孩子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做网红,偶尔地挣得了月薪8000元,如果能会学校读书是最好的。

不过17岁,如果在经济上独立了,自然不会听从家长的要求了,他会听从自己的心意。


快乐庭院


【17岁初中生月入8000,这钱是如何挣来的?】

“初中没毕业,就出去打工,现在月薪8000元。”月入8000,的确比大学毕业的挣得还多,这难免也会让一些大学毕业生或在读的都有种“学历”没用的感觉!但是,从长远的利益着想,拥有一个学历,终究还是要好一些,月入8000应该不是长远之计,也应该不会是每一个月都能挣这么多!毕竟,未来的靠体力挣大钱的活应该没有多少!

看到了这样的问题,就想到了老家那些与自己同龄的,或稍微比自己大一点,他们的孩子也是十六七岁的样子,因为打小就是一生之后就扔给爷爷奶奶带大的,属于留守儿童的那种,现在十多岁,书读不进去,只有带到浙江去打工,也只有这些地方才敢收留这样岁数的孩子,不过他们的父母说这是“暑假工”……

过年回来从孩子们的口气里得知,他们有的后悔了当初没好好学习而导致如今又得像他们父母一样,接过打工的接力棒,有的步入社会之会,混得流里流气的,有的十八九岁就生娃了,然后,一过完年再回去时,所谓的媳妇又跟别人跑了……至于工资方面,一天十二小时甚至更多,计件制工种,押一个月的工钱,到手的也才四千来块钱而已,(当然也有人自说他们一个月七八千,但那是成人,他们可是天没亮就干到晚上十一二点)。这就是在小作坊式的工时工资。

不知道你的孩子是从事什么工作的?工地?进厂?一个十七岁的孩子,正是接受更高教育的时候,若非生活达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个人建议还是别给孩子开这样的头,传输这样的教育,虽然现在月入8000,但谁能保证以后,将来都能有如此的待遇?虽然有“学历无用论”,但至少学历是敲开好企业的门砖,即使要创业,也会是一块奠基石,那些没有接受高学历的创业,百人没有几人成功,但受高学历教育的,即使真的没有成功,他们也会应用自己所学,自我反省,积累经验,重新再来!所以,别说学历无用!

“在孩子该是接受教育的年龄段,就应该尽最大的可能给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别误了孩子,这关系到孩子的一生问题……”当然,这仅属于个人的见解,至于要怎样去选择,主要还是看作为家长的我们想要自己的孩子这一生能过得怎么样?教育是一项长远的投资,当然,月入8000是解决目前实际问题,但是应该不可能解决长远的问题,这是必然性。










摄界PHOTO


恐怖,尽然有不少建议不必再读书的!我敢说这些人十有八九没上过大学。甚至工资还沒到8k,尤其对当今社会缺乏与时俱进的认识。

1.

义务 ⅤS 责任

接受教育是孩子的权利,是家长应尽义务。

孩子初中还没毕业,你不让孩子上学是没尽自己义务的,是对孩子极不负责。

孩子长大后,遇到挫折,难免顶你一句: 都怪你没让我上学。

孩子小,你不尽义务。孩子大时,别怪他对你对社会不尽义务,不负责任。

2.

少数ⅤS多数

没有人后悔读了书,但有大把人后悔读少了书。

看了大家的回复,才发现原来读书无用论还大有市场,真可怕!

大家去看看,做着社会低层工作的人,有几个能拿出大学文凭!

知不知道,当年卖猪肉的北大才子已经身家上亿了!

3.

眼前面包ⅤS未来百万

如果不继续读书,16岁挣到的8000元,可能就是他人生的天花板。

继续读书,他的未来有更多可能!可能挣8万一个月。

知不知道,亿万富翁巴菲特每天主要干的事就是读书读报。

4.

自私VS无私

一个没上大学的人,背后真实原因通常是他的父母的落后思想。

因为他的父母太自私。只想自己快点解脱不用再付出,甚至还可以不断向孩子索取!

因为他的父母自己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不相信孩子会比自己有更大作为!

因为他的父母就在社会低层,没有向上的动力,没有更大的追求!看到的是眼前的面包,而不是远方的鲜花与掌声!

知不知道,当今社会正在无情地惩罚没有知识的人!

成功者都是阅读者,成功者都是思考者,成功者都是分享者。 阅过留痕,手有余香。 关注我,让自己更成功。


理查德频道


当然要读书了,现在这个社会,不得不承认,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绝对不一样,想没想过,现在的他可以挣八千,知识改变命运,可能一个月他可以挣八万,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个农民工,每天顶着太阳,赚300元,一个老师,每天一个半小时,赚300元,很明显,赚钱可以一样多,但付出就不一样了,不能说不读书的人不好,但一定没有读书的人有素质,因为接触的东西就不一样,人,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永远是对的!


实习刘医生


十七岁孩子,初中毕业,月薪八千,确实不错。说明这个孩子是踏实能干、能吃苦的懂事孩子。也许即使他继续读书,大学毕业的收入也未必有这么高。

但是我们应该考虑一下这几个问题:

1、孩子自己想继续读书吗?为何又想

如果孩子想读书,说明孩子对自己的现状不满足,建议父母满足他的愿望,帮助他获得更好发展。

2、这个水平的收入能够维持多久?有升职加薪空间吗?

有的人的工作纯属机遇,不能长久。有的人工资上升空间小;有的人的工资上升空间大。

3、这份收入是依靠损害身体获得的报酬吗?

现在有的人出苦力确实能换来较高的收入,但是长期的劳累,却给自己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妈咪老师建议:如果孩子想继续读书,请父母给他调整自己的准备,提醒孩子珍惜自己的学习生活;如果孩子不想改变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也请父母提醒孩子们,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争取凭技能获得收入,而非依靠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