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抬著棺材收復新疆,不是不怕死,而是因為有他...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陰人;

晚清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洋務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曾與曾國藩等人並稱“晚清四大名臣”。

戎馬一生,曾參與平定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平定陝甘同治回亂,收復新疆,推動新疆置省。

歷任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兩江總督,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中法戰爭時,自請赴福建督師,1885年(光緒十一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歲。


左宗棠抬著棺材收復新疆,不是不怕死,而是因為有他...

左宗棠朝服 像

而在他去世的10年前,還以花甲之齡抬棺出征,誓死也要收復新疆。其實抬棺出征,除了鼓舞士氣外,左宗棠並未有“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打算。因為他心裡知道,只要有此人在,自己運籌帷幄于軍中,糧草供應不斷,此仗是非常有信心能夠打勝。

今天,我們就一起聊聊,湘軍的這位虎將:劉錦棠,是怎麼收復新疆的:

(一)簡要介紹劉錦棠,供諸君瞭解

劉錦棠,字毅齋,湖南湘鄉人,晚清的著名將領。

劉錦棠10歲時,其父劉厚榮因鎮壓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而喪生。

成年後,投入叔父劉松山所在的湘軍,隨同叔父鎮壓太平軍和捻軍,有“飛將軍”之稱。

是清朝正式收復伊犁後,新疆的首任巡撫。


左宗棠抬著棺材收復新疆,不是不怕死,而是因為有他...

劉錦棠 像

(二)細說劉錦棠收復新疆始末

劉錦棠15歲從軍,跟隨其叔父劉松山轉戰於江西、安徽、陝西等地,參與鎮壓太平軍和捻軍,積功至道員,成為老湘軍中後起的年青將領。在此期間雖有功績,但主要還是負責糧草供應的後勤工作。而他真正馳馬疆場,是發生在1970年後。

(1)進軍新疆之前:劉錦棠承繼危局

1867年,清政府命令左宗棠鎮壓回民軍;

1970年,戰事瞬息萬變,湘軍老將劉松山陣亡,士氣大挫。為了應付危局,左宗棠啟用了劉錦棠代為統領湘軍(而這時,劉錦棠還主要是處理軍內雜務,不負責主要作戰)。當時,左宗棠擔心劉錦棠沒有足夠的作戰經驗,給它明確提出了“堅守”與“退屯”兩種方案供其選擇。但劉錦棠審時度勢,認為這兩種方案都不可行,主張繼續進攻。為了激勵軍中士氣,劉錦棠把叔父劉松山的靈柩放在中軍帳篷,來以此激勵將使的復仇之心。

至此,在徵得左宗棠的同意後,劉錦棠率眾攻佔了靈州至吳忠堡之間的各堡寨,為攻取金積堡打開了通路。對於此次作戰的部署,左宗棠十分滿意,上奏朝廷請功。從此,在正式成為湘軍統領。


左宗棠抬著棺材收復新疆,不是不怕死,而是因為有他...

左宗棠部隊舊照

(2)收復新疆之北疆作戰

作為收復新疆的主力,劉錦棠於1875年,就駐紮涼州,並將湘軍的55營精簡成25營。

劉錦棠結合新疆的敵情與地理特點,進行了一年多的作戰訓練。

在朝廷批准左宗棠收復新疆的請求後,

左宗棠首先推薦劉錦棠為前敵指揮,總理行營事務,很快得到清朝的批准。

這裡就說明了,具體行軍打仗的事,都是由劉錦棠負責的。

在1876年的時候,劉錦棠率25營湘軍,經過千里戈壁,攻克烏魯木齊,收復北疆。


左宗棠抬著棺材收復新疆,不是不怕死,而是因為有他...

左宗棠收復新疆作戰圖

(3)收復新疆之攻克南疆

叛軍頭阿古柏聽說烏魯木齊被收復了後,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從喀什趕到托克遜部署防禦;

第二件,派心腹大將去吐魯番和達坂城駐守;

第三件,命令他的兒子海古拉駐守托克遜。

他這可謂是,傾巢出動,想用自己的全部精銳形成犄角之勢,來以此應對來勢兇猛的劉錦棠部。

這種互為犄角的戰術,都是以守為主。在古代,是防禦極強的戰術。

面對敵人如此防範,老城持重的劉錦棠,在營中來回踱步。他縝密的分析,要想取勝,一定要打的人一個措手不及。於是,他率領大隊人馬,從烏魯木齊急轉南下,連夜包圍達坂城。其速度之快,以至於敵軍在第二日天亮後才反應過來。劉錦棠通過大炮強攻,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活捉敵軍達坂城主帥愛伊德爾呼裡。

在攻下達板城後,順利的打破了阿古柏互為犄角的戰術,迅速佔領托克遜。後來,敵情發生重大變化,叛軍首領阿古柏意外中風而亡,其部下四散而逃。

至此新疆被徹底收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