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一年忙碌不停,为什么收入依然很低?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老农说乡村


小农经济己跟不上时代潮流

农民很苦,土里刨食,终年辛劳,收入无几,为什么?

时代在发展,社会生产力在飞速发展,生产方式有了突飞猛进。但我国农村远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几亩土地,主要靠人力耕作,终日辛劳,汗滴禾下土,春播秋收,解决温饱尝可,要走上小康很难。

要提高农业生产力,必须改变生产方式,出路只能是走现代化农业生产之路。科学种田,市场导向,多样化种植,机械化大生产,发展规模化农业。

规模化农业的发展,瓶颈在土地制度改革上。家庭土地承包,小农经济,小块土地,缺乏现代化农业耕作技术素养,不能进行现代化农业生产。小块土地也无法进行机械化大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些制约了农民的收入。

所以要提高农民收入,必须与时俱进的冲破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培养现代化职业农民,进行科学种田。土地相对集中,发展专业农业合作社,由职业农民经营。农村走农工副商旅多业发展之路,让农村富余劳动力充分就业,增加收入。

新农村建设,改变环境是表,扎扎实实发展农业生产力才是本。现在不少地方舍本求末,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粉刷装门面上,而不是投入到产业建设上,投入到农民培训上,投入到农田改造上,投入到发展生产力上。所以农民实际得益很少,不能解决农民有长远稳定收入问题,农村依然穷,农民依然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政治路线决定以后,干部是决定因素。让真正懂农业,熟悉农村,肯动脑,干实事的干部领导新农村建设。少些瞒上欺下的花架子工程,多办些真正兴农惠农的实事,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建成五业兴旺,环境优美,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亿万农民真正走上小康之路。











瀛洲青松


农民忙碌不停,为什么收入很低,其主要原因应该出在:高投入低产出,像今年来讲化肥,农药,种子,柴汽油,人工,机耕,收割什么价格都上涨,加上今年大旱,现在我们这里一季粳稻也就是单季粳稻,从八角伍分至壹元零伍分不等,大家想想收入从那里来,现讲大户,本人就是大户,年产出近伍拾万斤粮食,每亩今年全流程投入,近壹仟弍佰伍拾多元,而收入除去烘干费,车费,人工等不足壹仟式佰元,大家想想本人今年收入可笑不可笑,除了汗水泪水,那就耗费了一年的生命资源。


用户368595485463


粮食价格涨不上去就是限制农村农民的收入和种田的积极性,再不要将农村农民收入低的黑锅背到农民身上!


一针见血491317514276


农民靠单干,靠单打独斗,是不会有可观的收入的。还是靠集体的力量,让农民参与一些集体企业,发挥集体优势,收入会大大提高,常言说,人多力量大,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发展集体企业,壮大集体力量,是历史的潮流,是形势发展的必然。


用户鲁川


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有多种因素,比较复杂。首先,改革开放后的84年、85年,我们也同安微小岗村一样实行分田到户,那时候老百姓(农民)种田的积极性非常高,尽管粮价不高,但种田依靠科技进步,推广优质杂交稻,推广化肥应用和植保措施,产量不断创新,一年下来除完成上交提留外,手头盈余可养活一家子人,包括供孩子读书。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如孩子读书、就医、人情等大幅增加,再加上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人们种田虽然比过去轻松多了,但成本开支特别大,种田少的就难以应付家庭的各项开支了,一部分人转型出去打工挣钱,尽管比较辛苦,但净收入比种田划算。

若只种几亩地,从年初春耕开始,备种子、化肥、农药等等,田多田少,人都走不开,栽种、除草、打药、看水一头都不能马虎,这样忙忙碌碌,尽管年成好,收成高,但除其各项开支后也还是所剩无几,这大慨就是农民一年忙碌不停,却不能致富的原因吧!


用户旷野


分田到户后,农户免交粮税自种自得,收入相对可观,保证了家庭温饱,余粮和农产品卖出赚点钱。因为农村土地碎片化,承包面积也有限,特别是南方农村每户粮食收入很有限,赶不上打工开店摆摊等收入,才会引起许多人喧嚣!

改革开放以来,农户早已成为多种收入综合体了!很多农户家庭,家里有种粮的,打工的,开店的,开作坊的,开加工厂的,摆菜摊肉摊和小商品摊的...总之五花八门各显神通!

农户不能杯葛粮价,粮食是每个国家稳定的"压仓石″,国家要保证人人买得起吃得起,靠粮食发大财就会动摇国体,这点上农户要有正确认识!农业是大进大出才能发大财,农村土地和河塘都分了,国家是保证农户家家有口饭吃,因此农户做不了过去大地主刘文彩!

目前农村蹒跚老人儿童和学生需要粮食,进城的农村人需要粮食,粗略估计有近六亿农村人不种粮,粮食涨价同样会冲击农村人!

国家为了满足供应大量进口粮食,我们农村人要正确认识这一点,不要杯葛国家进口粮食!不种粮的农村人要配合国家尽快流转土地,让农村土地整合实现机械化耕种,让我们的土地都种上粮食!


雨花石284479641


农副产品不值钱,粮食价格低,水果蔬菜供大于求。还是季节性的,卖不出去就烂掉。只有打工,都是体力劳动也就是200元一天,有时不一定找到活。年底弄个没外债就是富裕人家。农村家庭能有五万存款算是富人,有部分家庭常年扛着债务!


兰花不艳有奇香


实行联产承包后,有将近十年,农民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甚至超过了工厂里的工人。


这是因为广大农民刚挣脱了计划农业的桎梏,可以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种植农作物,除了必要的口粮田外,剩下大部分良田都用来种植利润比较丰厚的经济作物。

最主要的,还是当时人民币的汇率高,造成农作物的价格高,1986年,一斤小麦的价格0.45元,玉米0.3元,这两种农作物一年两熟,亩产小麦600斤左右,玉米800斤左右,种粮食一亩毛收入大概500元。

一亩地产皮棉(脱籽棉)110多斤,一斤皮棉的平均价格是5.8元,种植一亩棉花能收入650元。

一家五口(两个大人三个孩子)口粮田,责任田以及自留地统共有十亩多,一半种植粮食,另一半种棉花,留出2000斤小麦做口粮,交公粮国家给补贴,一年下来,种地能有5000元的毛收入,相当于一亩地的毛利润500元。


当时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是3.2:1,当时农民一亩地有160美元的毛利润,化肥用的是日本的尿素38元1袋。美国的磷酸二铵90多元一袋,农药是法国罗素公司的敌杀死或者是溴氰菊酯。一瓶农药300克,售价都在七八元左右。


虽然这些农资产品价格不菲,但效果很好,农民用起来都觉得物有所值,后来随着人民币逐渐贬值,这些进口的农资产品也慢慢涨价,但农民们采购这些进口产品依旧乐此不疲。

农民的好日子到1993年戛然而止,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下子贬值到8.3:1,那些进口的农资产品,一下升值了好几倍,而粮食和棉花的价格上涨十分有限,农民种地成了微利行业,如果遇到年景不好,甚至会亏的血本无归。


花近高楼1


农田应该统一规划,抽出一部分种田能手机械化种田,保证农田不撂荒,保证我们有足够的粮食!打好以农业为基础。农村剩余劳动力去城市打工,两者再进行收入平衡,最后制定一个合理的分配办法。


春雨71676


农民终日劳动的的成果是农产品,农产品主要是粮食。粮食的价格低,农民的收入就少。如一亩小麦800斤,农民一人种三亩小麦,忙大半年才收2400斤,每斤1元,才收八2400元,去掉种子,化肥、种收等成本约1000元,只共纯收八才1200元。还不如普通城市清洁工一个月约1500元工资多。这就是农民收入低的原因,也是农民工外出打工和农村土地撂荒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