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的韓信幫助徐州的劉邦打宿遷的項羽,順便把秦朝給滅了,然後再建立大漢朝是這樣嗎?漢朝是怎樣的建立的?

用戶6093132260070


真實情況有些不太一樣。韓信最先投靠的項羽,因為不被重用,才去投靠劉邦,這時秦國已經滅亡了,韓信主要是在楚漢相爭時建立的功勳。

一,劉邦和項羽的關係

陳勝起義後,劉邦也殺沛令起義,是獨立的勢力。後來雍齒背叛劉邦,劉邦多次攻打雍齒都沒能打下。就去投靠項梁,借來項梁的兵馬來攻打雍齒。從這時起,劉邦開始跟隨項梁。

項梁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楚王,實際上是自己的傀儡,劉邦等人都在項梁的領導之下。這時,項羽作為項梁的侄子,已經多有戰功,經常和劉邦一起攻城略地,兩人在楚軍中的位置不相上下,但楚軍實際上是項家軍,項羽處於核心,劉邦處於從屬。

等到項梁戰死,楚王想要擺脫項氏控制,於是提高呂臣,劉邦的地位,並且拜宋義為上將軍,讓項羽做次將,去攻打秦軍,估計這場仗下來,楚王便能夠實際的控制軍隊了。不過關鍵時刻,項羽擊殺宋義,奪回了楚軍的控制權。楚王只有藉助劉邦來平衡項羽的勢力,劉邦在軍隊上仍然受項羽節制,但在朝廷上已經可以和項羽分庭抗禮了。

等到劉邦先入關,項羽才感到了劉邦的威脅。但項羽婦人之仁,劉邦也感到難於項羽抗衡,兩人並未撕破臉。後來項羽分封天下,封劉邦為漢王,遠離故土,劉邦手下大多逃離,迫使劉邦不得不有所行動。等到田榮,彭越,陳餘等因分封不公,起兵反叛,劉邦也乘機領兵向東,楚漢之爭由此開始。

二,項羽的三個缺點,劉邦的三個優點

項羽年輕時學儒家經典,不成,學劍,又不成。項梁很生氣,項羽就說:學書,會寫姓名就夠了,學劍只能敵一人,沒什麼意思。要學就學能敵萬人的學問。項梁聽後很高興,就教他兵法,但他大概知道意思後,又不肯深入研究。

項羽的性格色彩十分濃厚,他不畏強敵,敢於冒險,但作為領導,他有三個致命的缺點:

1.剛愎自用,自以為是,雖然身邊聚集了很多優秀的人才,但他都不會利用。

2.不善馭人,不敢放權。史書記載他要授一個人官職,但把官印在手中拿了又拿,猶豫不肯給。

3.缺乏忍耐心理,衝動行事。

這三點導致他很難形成一個強有力的團隊,遇事只能依靠自己。楚漢相爭中,他一直扮演救火員的角色,哪裡危險去哪裡,到最後連一塊自己的根據地都沒有了。

劉邦貪財好色,好押辱他人,但他有幾個明顯的優點:

1.從諫如流,發現自己的錯誤立即改正。正確的意見在他那裡總能得到實施。

2.善於馭人,敢於放權,有功必賞,人才在他那裡工作,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3.遇事忍耐堅持,謀而後動。

這三點讓他得到了一個強大的團隊,在前線征戰的時候,後方一直都有一個穩定的根據地,而在遇到危難的時候,身邊也總有人挺身而出,化險為夷。

所以,楚漢之爭中,越往後劉邦的局面越有利,而項羽則越來越捉襟見肘,最後自殺而死。

三,韓信的選擇

韓信先投項羽,項羽讓他做郎中,即近衛侍從官,應該還是比較重視的。但是項羽剛愎自用,韓信多次提出建議,都沒能採納。項羽分封諸王,韓信仍然默默無聞,便在此時投了漢王。

到劉邦處後,做了個很小的糧官,後來夏侯嬰向劉邦推薦他,劉邦也只讓他做治粟都尉,韓信見不被重用,準備另投他處,因為蕭何前去追趕,劉邦才開始重視他,拜他為大將,他的才華終於得以顯露。

可見,韓信是一個有著執著信念的人,他很瞭解自己的才幹,不願意委屈混日子。他並不介意自己的領導是項羽還是劉邦,能讓他才能充分發揮的那個人,才是他的最終領導。

四,漢朝是如何建立的?

公元前202年,劉邦擊敗項羽,而在這之前韓信已經破趙國,降燕國,滅齊國,梁地的彭越,淮南的黥布都已歸附漢王,因此天下大定。諸侯共推劉邦為皇帝,於是劉邦封韓信為楚王,彭越為梁王,故韓王信為韓王,故衡山王吳芮為長沙王,原先項羽分封的淮南王黥布,燕王臧荼,趙王張敖都繼續做王,漢朝由此建立。

劉邦建立的漢朝和項羽滅秦後進行分封的大楚,其實是同一個性質的,都不是郡縣制國家,而是鬆散的諸侯國聯盟。只不過,項羽分封時,楚懷王尚在,所以項羽自封為霸王,霸者,伯也,就是最大的王。而劉邦分封時,楚懷王已死,就當了皇帝。

分封制度,在未分封前,可以鼓勵將士,建功立業。但分封諸王,無疑是給皇權樹立了威脅,不論是項羽,還是劉邦,在分封之後,都面臨著諸侯反叛。這點上,劉邦並沒有比項羽先進多少。


歷史的波瀾


看來這位題主仁兄應該是大徐州地區的人,並且是懷著同情韓信的心態,才有此問。

老鄉好!我猜對了嗎?

回到題目。

題主您把人物出場順序弄亂了。

應該是:

先是秦始皇病亡,注意啊,這個很重要,秦始皇如果不被“老天”收走的話,如果不被“閻王爺”叫走的話,如果秦始皇再活十幾二十年的話。

什麼項羽,什麼劉邦,什麼韓信不一定可以出頭的,劉邦也許就小公務員一生了,項羽也許就亦匪亦寇的度過一生了,韓信最可憐,大概率會變成一個勞改犯去修長城或者秦始皇陵,因為韓信是最缺乏人脈的浮萍流民一個,不定那一天因為偷搶一個餅子被抓去勞改呢!

問題是秦始皇確實病亡了,秦二世和趙高狗屁不通,胡搞亂搞,給了天下英雄呼哨而起的機會,如果韓信、劉邦和項羽要開感謝會的話,第一個應該感謝的是趙高和秦二世胡亥的胡搞亂搞。

第二個應該感謝的是陳勝和吳廣這兩個人,是這兩個人奮勇一躍,打破了“大秦帝國暴力機器”不可戰勝的神話,項梁和劉邦之流才敢於舉兵發難,劍指長安。

但是,劉邦和項羽先後劍指長安成功的時候,就是說大秦帝國滅亡的時候,韓信還是無名小卒呢,也許當時衝進長安城的項羽千萬士兵中有韓信的影子,也只是一個數字罷了,這時候的韓信無人知道他是誰,算那一根蔥。

然後,是楚漢爭霸,劉邦被項羽追著打,劉邦可憐的很,得虧他的根據地是漢中,漢中有蕭何替他經營,有兵有糧有山川關隘為牆,失敗的起,支持的住。

如果劉邦的思想和“沐猴而冠”的項羽一樣的話,“富貴須歸故鄉”,如果他把自己的根據地放在他的家鄉大平原豐沛之地的話,劉邦早就被揍死了。

現在被揍的也不輕,屢戰屢敗。

這時候,韓信才“可憐兮兮”地出場了。

為什麼說可憐兮兮?因為,他在項羽那裡當兵也很多年了,表現一直不好,連個班長都沒有混上,當然了,這不怪他,因為他學的是指揮戰爭,不是拿著大刀衝鋒陷陣的勇將。

但是,項羽不需要指揮戰爭的人,項羽認為指揮戰爭有他項羽一個就夠了!至於其他人!跟我衝!

韓信這種大將之才會跟著項羽的“愚蠢棒”衝嗎?他不會!

所以,他需要轉換門庭。

當時天下,除了項羽也就是劉邦了,其他的小魚小蝦小諸侯王們,韓信也看不上呀,他們兵太少,不夠韓信指揮呀!韓信要的是“多多益善”的士兵歸他指揮。

這一次韓信運氣不錯,遇到了蕭何,明白他,理解他,支持他。

然後!

才有淮陰的韓信幫徐州劉邦打敗了宿遷的項羽,建立起了大漢朝。

至於韓信“順便把秦朝給滅了”此事子虛烏有。

此事在之前。


葭明通半瓶歷史


挺有意思的問題,以地域來劃分英雄人物。這個問題大致的意思是正確的,只是在先後順序上有需要改正的地方。

淮陰韓信確實幫助徐州豐縣的劉邦打敗了宿遷的項羽,然後劉邦建立了漢朝。只是在韓信幫助劉邦之前,秦朝子嬰已經“素衣羊車”交出了傳國玉璽。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秦末大起義爆發,徐州豐縣的劉邦拉起一幫哥們投靠了宿遷的名門望族項氏集團。項氏集團的創始人兼總裁是項梁。項氏集團的CEO是楚懷王熊心。項梁死後,楚懷王就有了最高話語權。集團文件:全資子公司經理劉邦帶領部隊去攻打秦國;本來是總經理的項羽被CEO架空,改成副總經理去救援趙國。

本來是總經理的項羽被架空不服,半路“挖坑”撤掉(殺)宋總,自己搖身一變又成為項總。項總展示出了他出色的業務能力,鉅鹿一戰成名,實現了人生的一個小目標,比如一個億。所有業務相同的公司經理共同成立了一個協會,共同推舉項總為聯合總會會長,CEO熊心已經駕馭不了項會長。

同時,全資子公司的劉總業務進行的也很順利,成功的得到了“傳國玉璽”。但是,劉總也怕項會長給他“穿小鞋”,所以也加入了聯合會。

業務完滿完成(秦朝滅亡)到年底分紅了,項會長沒有按照合約給劉總應得的,只是象徵性的給了一點。劉總不願意了,正好其他幾個也有不滿意的,索性聯合起來要“彈劾”項會長。(楚漢之爭拉開序幕)

劉總善於經營,不但大搞房地產,還有其他副業。劉總還有一個特殊能力就是“牆角挖的好,挖的準”。淮陰的韓信就是這個時候來到劉總身邊的。韓信剛開始只是項會長的保安副隊長,跳槽到劉總這裡直接被劉總提拔為房地產開發商。最後用實力證明,沒有韓信這個強大的開發商,想打敗項會長還真難。

劉總多元化經營下,業務發展迅速。雖然有時被項會長壓的喘不過氣,不過“多元化”的好處就是,比如你的酒店業務賠錢,但是你還有房地產業,還有金融業……。

項會長還是固守他的老本行。慢慢的他發現聯合會好像就剩下他一個孤家寡人了。即使沒有退出協會的,也與劉總有業務往來。“唉!體質內的生活就是感覺處處掣肘!”他開始與劉總談“合作”。但是,此時的劉總早已不是那個全資子公司的劉總,他已經控制了多個跨國集團,成為了“托拉斯”。劉總的目標也很明確,他要建立一個獨一無二的商業帝國。劉總的意思,項會長可能不太明白(如果明白他自己早做了),但是他清楚的知道他徹底輸了,而且輸得一無所有。這個世界已不屬於他,他將何去何從?

一個世界級的跨國托拉斯--大漢集團正式成立,世界開始了新的篇章。


小劉解讀


楚漢相爭後,劉邦正式稱帝,因曾被項羽封為漢王,便以“漢”為國號,後世人們稱之為漢朝。

漢朝(前202年-220年)分為西漢、東漢2個時期,國祚422年。

漢朝填充地圖

漢高帝劉邦建立西漢,定都長安,又稱前漢;後世史學家不承認新朝和玄漢合法性,所以一般將其合併到漢朝歷史裡。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定都洛陽,自稱中漢,又稱後漢;漢昭烈帝劉備建立蜀漢,定都成都,自稱季漢,又稱西蜀;西漢與東漢合稱兩漢。

漢朝是中國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期,漢族在這一時期得名,漢族由於文明程度較高,在中國各兄弟民族中一直處於主導地位,這是歷史發展和自然形成的結果。漢以後歷代的朝代名稱雖有變換,但漢族作為中國主體民族的地位始終未變。

歷史

炎漢開國

參見:秦末農民起義、楚漢之爭

開創四百年漢朝的漢高祖劉邦

漢高祖劉邦是沛豐邑中陽里人,平時不參加農業勞動。到青年時代,秦始皇已統一中國,他當上了秦朝的泗水亭長,並與郡縣小吏關係非常密切。劉邦在生活上有失檢點,但他為人仗義,胸懷大志,待人寬厚,能孚眾望。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劉邦也在家鄉沛縣起兵,稱沛公。後加入項氏叔侄的反秦義軍。前207年,劉邦率部攻入關中,秦王子嬰降,秦亡。

秦朝滅亡以後,公元前206年,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後來項羽和劉邦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劉邦在手下蕭何、韓信、張良、彭越等人的輔助下,在垓下之戰打敗了項羽,於前202年在定陶正式稱皇帝,仍用“漢”號,定都長安(今陝西西安)。


忘我實多


韓信為何會幫助劉邦?

韓信,漢初三傑之一,中國歷史上頂級大軍事家,戰略家

秦朝暴政以及秦朝內部混亂是導致劉邦項羽等人出世奪天下的根本原因,秦始皇大興宮殿陵墓,修築長城,出兵匈奴等,搞的秦朝民不聊生;秦二世在趙高的控制下使得秦朝內部混亂不堪;

秦朝的暴政引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楚地起義軍首領項梁北上過了淮河,韓信便投奔了項梁。項梁兵敗秦軍身死後,韓信便跟了楚霸王項羽,封郎中一職,在跟隨項羽期間,韓信數次給項羽獻策獻計,但都沒能得到項羽的認可和採納,所謂在項羽身邊韓信是鬱郁不得志。

楚懷王封劉邦為漢王后,韓信投靠了劉邦,初到漢王麾下,韓信依然得不到劉邦重用,當時劉邦軍中很多將士出逃漢軍,所以韓信也曾逃跑過,不過後來被蕭何追了回來(蕭何月下追韓信)。

蕭何曾說“要想爭奪天下,非韓信不可。”在張良和蕭何的重力舉薦下,劉邦封韓信為大將軍,至此韓信開始了平定天下之宏圖大略。

還定三秦,楚漢戰爭中韓信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發揮和施展,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幫助劉邦得到了大量領地,從巴蜀之地一直向北到了關中與河南)、臨晉設疑、木罌渡軍、背水一戰、拔幟易幟、沈沙決水、半渡而擊、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這些成語背後都有著一個個精彩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體現著韓信的能力與才華。

劉邦評價韓信說“論領兵百萬,決戰沙場,百戰百勝,我不如韓信。”可見韓信對西漢的建立影響多麼巨大,完全可以說沒有韓信便沒有劉邦的漢王朝。


最文史


很簡單,徐州的劉邦是大楚集團下屬的大漢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淮陰的韓信原本在大楚集團搞後勤,一直不得提拔,鬱郁不得志,於是到大漢公司應聘,總算一展心中所學,這期間,大楚集團領導包括大漢公司在內的公司打敗了商界曾壟斷整個市場的大秦集團,自己成了壟斷市場的大佬,但劉邦表現太突出了,直接威脅到項羽的地位,於是把劉邦貶到窮山惡水的蜀地,劉邦在蜀地休養生息,帶領大漢公司從陳倉出發,與大楚集團爭奪霸主地位,其中韓信立下赫赫戰功,成為大齊分公司的總經理,等他助劉邦奪得天下,和其他幾個分公司的總經理一樣,又成為了劉邦的威脅,於是,劉邦夫妻同心協力,把這些個威脅一個個剷除。


悠然135


誠謝,漢朝的建立絕非一人一功而得,問題的本身存在次序混亂,秦朝的滅亡與韓信半毛關係都沒有,韓信還在項羽門前站崗的時候,劉邦已經進入咸陽城,已經接受子嬰的投降,秦王朝已然滅亡。

韓信最大的功績是楚漢爭霸時打敗諸多諸侯國,奇出西蜀,敗章邯;打魏豹;除趙國;順而東進滅齊,韓信在楚漢之爭前期主要工作剷除項羽羽翼,這些諸侯國在當時都是順風倒,哪一邊有利就往哪一邊傾斜,韓信的到來就是他們的噩夢,其中還有一段小插曲,攻下齊國之後,韓信就不走了,原定計劃配合劉邦,一舉掃除障礙,會師滎陽合圍項羽,都拋之腦後,上表奏疏告訴劉邦:“你得封我做個代理齊王,要不咱們定的事,嘿嘿....再議”劉邦聞聽暴跳如雷,但在謀士陳平的建議下,不僅沒發脾氣,還說句千古流傳的話“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就做真王罷了,何必做個暫時代理的王呢?”於是封了韓信為齊王。韓信才相約與劉邦會和,對決項羽。

從戰績上講,“戰神”之名實至名歸,韓信出手,從無敗績,出西蜀,定三秦,可以說功不可沒,但他在建立大漢王朝除了軍工,其他的真沒有他什麼事。勝利後劉邦在做會議總結上明確指出了 韓信的功績“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建設大漢王朝韓信出過力,但那是在建國之前,而後他的思想不專一,也給他帶來了滅頂之災。

韓信之功在於楚漢之爭,對於建立漢朝韓信只是前期英雄,後期基本屬於無事生非的角色,還不夠添亂的呢!對於建設大漢王朝最大的貢獻就是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以保證了大漢王朝後世的安定穩步發展。


鑑史小生


漢朝是如何建立的: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定都長安。

漢文帝、漢景帝推行休養生息國策開創“文景之治”;漢武帝即位後開闢絲路、攘夷拓土成就“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

公元25年,劉秀統一天下後,仍沿用漢作為國號,史稱東漢。定都洛陽,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大破北匈奴、收復西域,開創“永元之隆”,東漢國力達到極盛。

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公元前200年是漢代建國第七個年頭,事實上劉邦稱帝是在漢五年(公元前202年)5月,同年12月滅項羽,漢代紀元從劉邦首次攻入咸陽城那年開始計算,公元前206年,“沛公軍霸上”。漢七年農曆十月,劉邦掛帥的漢軍和冒頓單于率領的匈奴軍在大同一帶首次巔峰對決。

這一年的冬天來得格外早,天公不作美,遭遇了極寒天氣。漢軍以南方子弟兵為主,從將軍到士兵均對北方的惡劣天氣準備不足,有二三成士卒被凍掉了手指和腳趾,“至樓煩(山西朔州一帶),會大寒,士卒墮指者什二三”。

在平城(大同),32萬步兵被30萬騎兵分割包圍,被圍困七天後,劉邦依靠給匈奴的王妃送重金才買出一條逃生路,僥倖逃脫。

這一仗之後,戍邊的漢將紛紛倒戈率眾降北,已經危及大廈初起的漢朝,匈奴勢強、漢朝兵弱的南北格局形成。為維持新生政權,劉邦於無奈之中,用美女換和平,官方術語叫“和親”,送“翁主”給冒頓做“閼氏”(夫人),每年還要奉送大量財物,以換取邊疆苟安。

皇帝的女兒叫公主,諸侯的女兒叫翁主。原本是要送公主的,但劉邦只有一個女兒,在呂后的軟纏硬磨下才臨行換人。“欲遣長公主。呂后泣曰:‘妾唯以一太子、一女,奈何棄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長公主,而取家人子(皇族女兒)為公主,妻單于。使敬往結和親約”(《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

漢十二年,劉邦去世,冒頓派使者給呂后送來國書,但不是弔唁,而是上門提親,語氣也極其粗魯傲慢,說你是一個人,我也一個人,我想在中原多走走,咱倆湊合起來過日子吧。“孤僨(僕)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城,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韓信——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奇才

  秦漢之際名將,韓信指揮的陳倉之戰、安邑之戰、井陘之戰、濰水之戰和垓下之戰等一系列重要戰役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韓信卓越的軍事韜略和用兵智謀為後世兵家所推崇,他所創造的卓著業績和經典戰例堪稱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觀,在世界軍事史上絕無二人,令後人高山仰止。

  韓信,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秦二世二年(前208)投奔項梁,參加反秦鬥爭。項梁陣亡後歸屬項羽,任郎中,曾多次獻策,都未被採納。劉邦受封為漢王后,韓信即由楚歸漢。初任連敖,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仍未得到重用;一度亡去,丞相蕭何親自追還,並極力向劉邦保舉說:要想爭奪天下,非有韓信不可。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他認為,項羽雖然霸天下而臣諸侯,但百姓不擁護他,所以其強易弱;相反,漢王入關後紀律嚴明,與民約法三章,得到秦民擁護。因此,假若利用吏卒企望東歸的心情,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佔取了關中。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漢二年(前205),劉邦兵敗彭城(今江蘇徐州)後,他迅速派兵與劉邦殘部會合滎陽,阻擋了項羽的攻勢。劉邦與項羽相持於滎陽時,韓信則率兵在項羽的側翼發動了一系列攻勢。他在擊魏時,先以疑兵佯渡臨晉,主力卻出其不意地奔襲安邑,於是俘虜魏王豹,平定河東郡。隨即又進擊代、趙。漢三年十月,韓信在破代後,率兵東下井陘擊趙。當時趙王聚兵井陘口,號稱二十萬,在數量上居於絕對優勢。韓信一面以輕騎兩千人伺機偷襲趙營,同時以主力萬人背水為陣,誘使趙兵傾巢出擊。隨後漢軍兩面夾攻,獲得全勝,趙王歇被虜獲。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於是,劉邦遣張良立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楚漢戰爭結束後,韓信被解除兵權,徙為楚王。韓信就國後,經常陳兵出入,被人告發謀反。高帝六年(前201),劉邦採納陳平的建議,偽遊雲夢,伺機逮捕韓信,帶至洛陽,赦為淮陰侯。十年,代相陳豨謀反,劉邦親自率兵平叛。韓信原與豨暗通聲氣,次年又部署家臣詐詔赦諸官徒奴,企圖襲擊呂后和太子,結果為人告發。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偽稱高帝班師回朝,將韓信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


綺惠說法


簡單點說:淮安的小夥子聯合徐州的小夥子,把宿遷的小夥子給打下去了。後來兩個人又聯合成立漢朝


天南說感受


秦暴政,百姓苦,各地農民起義,劉幫、項羽各帶兵攻打。劉幫戰勝項羽,而後一舉滅了秦,建立了西漢。整個戰爭,韓信起了很大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