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志」時光倒流一百年,解放前的臨沂照相館

「口述志」時光倒流一百年,解放前的臨沂照相館

​口述人:李錫銘、李丹亭、裴慕儉、趙春熙等

整理:常運培、周榮臻、詩晴

「口述志」時光倒流一百年,解放前的臨沂照相館

沂州府百年老照片

攝影:[美] 馬歇爾·威爾斯

翻拍拼接:韓勇

《沂州府百年老照片的由來》

01 1919年——

時光倒流到100年前

1919年,這一年,小城臨沂,南關人李朝棟臨沂在南門外東糧食市巷路南開了一家“和平界”綜合服務站,後遷至當鋪後巷(北塘子巷)路東,這大概就是臨沂城的第一家照相館。

據老人們介紹,當時的李朝棟,身穿西服、披風等洋式服裝。

注:


北塘子巷:相傳,明末成巷,稱“當鋪後巷”,北起考棚街,南至雙井口巷,長90米。幾百年前這裡開設了臨沂城內第一個池塘,又稱“塘子巷”。後來,為區別與南關塘子巷,改稱“北塘子巷”。

巷西側有老戲院(景新餐社舊址,解放初期為大戲院,後來設過柳琴劇院、呂劇院、電影院等單位),東側為湧泉池(紅星池塘)。


整理自《山東省臨沂市地名志》


「口述志」時光倒流一百年,解放前的臨沂照相館

當鋪後巷(北塘子巷)

攝影:曹祥勇


02 1936年——

到了1936年,城內的照相館發展到專業經營,計有4家:

南大街路東的“華北”,考棚街路北的“風鳴”、“震華”,謝子舉在甕城開的“良友”。

當時的設備非常簡陋,照相機是用木製的三角架支撐著,鏡頭用手捂控制曝光時間,並利用自然光線沖洗照片。顧客只是政府中的官員、部隊中的軍官和本地有錢人家的主人。

照相館問世後,社會上流傳著一種說法:“你要是叫他一照,身上的血就叫它攝去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科學缺乏認識的實際情況。

這兩種因素,使得當時的照相顧客稀少。

「口述志」時光倒流一百年,解放前的臨沂照相館

日軍板垣師團國崎支隊出臨沂望淮門 來源:《沂蒙史志》

日本侵略軍佔據臨沂時,城內共有6家照相館

即泰安人李潤修在考棚街路北開設的“霞光”照相館;趙仁軒在南大街路東開的“

東亞”照相館;孫景山在考棚街路南開的“ 滕下”照相館;修表業主齊作範也兼營照相,字號“北洋”。還有朝鮮人在考棚街路南開的“木下”(後搬至南大街路西,即後來的市百貨公司處);南北里路東的“東京”照相館。

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奴役中國人民,照相店所拍攝的照片,經日本憲兵隊在背面蓋章後,才能付給顧客。

較戰前相比,這時的照相設備有了進步,相機增設了手捏膠囊快門,廢除了靠經驗的手捂鏡頭掌握曝光的落後方法。洗相片時則在暗室內開一個可自由推拉的小窗,由室外自然光線曝光。

03 1945年——

1945年第一次解放臨沂時期,臨沂城內有4家照相館。

即李錫銘開的“美華

”,趙仁軒開的“宏大”,鄭鐵言開的“鐵言”和齊作範開的“北洋”兼營店。這時的照相館拍照時,是在屋頂處向陽面設藍、白兩層布,根據需要調整光線遮擋面積。

後來,位於油坊巷的“宏大”照相館遭國民黨飛機襲炸,趙仁軒的大兒子被炸死。

在國民黨重點進攻山東時期,臨沂城內的照相館僅存有3戶,即“宏大”、“鐵言”和“北洋”。

注:油坊巷

相傳,明代成巷。因巷內有榨油作坊,故名“油坊巷”,南起蘆花市巷,北至解放路,約在新華書城東南方向,現在被一排排居民樓取代。

該巷又因兩端各有關岳小廟,又名“對嶽街”。1980年地名普查中,根據“好找好記”的地名命名原則,仍以“油坊巷”為標準名稱。

整理自《山東省臨沂市地名志》

上世紀八十年代,李百軍老師拍攝了油坊巷附近的蘆花市巷,以饗讀者:

「口述志」時光倒流一百年,解放前的臨沂照相館

「口述志」時光倒流一百年,解放前的臨沂照相館

「口述志」時光倒流一百年,解放前的臨沂照相館

「口述志」時光倒流一百年,解放前的臨沂照相館

蘆花市巷

攝影:李百軍

《八十年代臨沂城 · 蘆花市巷》

04 1948年——

1948年10月第二次解放臨沂後,城內的5家照相館發展成專業,除留下來的“宏大”和“美華”(後易名“國光”)外,又增加了侯建亮開的“魯光”、蔣印環開的“新光”和“環球”。

這時的攝影室是在磨毛的玻璃房內加布料遮光,比單一的布料遮光又改進了一步。

05 1956年——


1956年公私合營的5家照相館有“宏大”業主趙仁軒,“華美”業主蔣印環,“榮華”業主裴慕儉,“國光”業主李錫銘,“大陸”業主趙佑民,

稱“公私合營華美照相店”,公方代表是李興華,推選蔣印環為中心店經理。

1957年7月,臨沂電廠發電,改用燈光照相,當時稱“日夜照相”。到了1958年,又從上海引進了放大機,結束了以改裝的攝影機放大照片的原始方法,並開始了燈光佈景、虛光、著色等藝術服務項目。1960年的著色改用油彩,出現了國產膠片底板,使照相器材的感光膠片、玻璃板、相紙和顯、定影藥劑等逐步成為國產貨。

1966年底,公私合營照相店過渡為國營照相店。

06 1978年——

1978年以後,個體經營照相的專業戶得到長足發展。

截止1987年9月底,全市城鄉共計有營業執照的照相店126家,其中城內有國營的4家,集體的18家,專業戶8個。

位於南門的“紅旗”照相店和沂州路中段的“紅衛”照相店,解放路中段的“車站”照相店,是國營企業。

「口述志」時光倒流一百年,解放前的臨沂照相館

紅旗照相店

攝影:李百軍


彩色照相在1983年傳入臨沂。縣科協的彩色攝影服務中心於1985年5月營業後,大大豐富了照相業的內容。

「口述志」時光倒流一百年,解放前的臨沂照相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