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南京 老城南,永遠的老城南。明代朱元璋定都 南京 ,把45平方千米的老城分為3部分: 西北 軍營,東部皇宮,南部居住,因此老城的南部以夫子廟為核心,東西至城牆,南至中華門,北至白下路,是 南京 居民最密集的地區,延續至今,稱為“老城南”,包括倉巷、評事街、南捕廳、牛市、夫子廟、白鷺洲、老門東、老門西等著名地區。

南京 ,在25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眾多蘊含時代印記的文化遺產。老城南是 南京 文化的發源地,是僅存的能夠代表 南京 本地文化的活化石。走進 南京 老城南,粉牆黛瓦,民風淳厚,給人一種歷史的厚重感。

那天說了,陳家牌坊。同鄉共井。今天說黑廊巷,望鶴樓。。。坐204到了 中山 南路新橋站,用導航導著,我看到了黑廊巷,秦狀元巷的路牌,然後導著我轉了一圈,走到了一片圍擋前,就說是已到了目的地。看著旁邊大街上的人流,看著眼前的圍擋。一臉茫然。後來查了一下,那是升州路,路上都是圍擋,在修地鐵。然後我就胡亂轉著,穿過一條小區的小路,又走到了金沙井,仔細一看我剛才已經走過了那個黑廊巷,只是實在看不出黑廊巷有何不同,與旁邊的熱鬧大街組成一片繁華。。。細細看稍稍有些那個感覺。。。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走進黑廊巷,細細看,在這繁華細微處略微有些那個感覺。黑廊巷,北起升州路,南至金沙井,又稱綢緞巷。(關於為啥又叫綢緞巷,實在找不到出處)《鍾南 淮北 區域志》記載,明清時期黑廊街兩旁建廊以遮陽避雨,因那裡的廊道都是由黑瓦所建,因而得名“黑廊巷”。巷中有“望鶴樓”,望鶴樓因失火燒成土丘,得名望 鶴崗 。傳說是朱元璋軍師劉基在此修建,以迎仙鶴送來玉璽。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看到的是一片雜亂不堪。但似乎還有些老的痕跡。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這張照片來自網絡,現在這路牌已不存在。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那黑色房廊看不到了,但是這瓦這磚也是挺黑。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巷子裡還有更窄的深巷。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黑廊巷有一段已經沒有了,剩下的也出新,看不出什麼了。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兩邊都刷的雪白,且也很新。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黑廊巷,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巷子很短,走到這前面應該是到升州路了,可是路已經封了,斷頭了。旁邊是一堆廢墟。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透過廢墟,雜亂,看到的遠處的高樓。旁邊地鐵在施工。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這條巷子裡應該還有很多老宅子,老屋。。。為什麼?看這牌子,很多牆上都掛有房屋危險的牌子。不讓靠近。好像這房子隨時都會倒的似的,不知住在裡面的人是如何想的?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我過來之前真沒想到這條黑廊巷裡面還有一個小巷,望鶴樓,而這條望鶴樓的巷子還更有看頭。據史料記載,明朝朱元璋登基後,軍師劉基建議在此建造望鶴樓,以迎接仙鶴送來的皇帝玉璽。望鶴樓竣工後,劉基按八卦選吉日迎取玉璽。果真有一隻仙鶴從天而降,遺憾的是朱元璋未能到現場拜接。見此情景,仙鶴口銜玉璽向北飛去。有方士預言:“看來大明 京都 要向北移了。”果然,朱元璋死後,叔侄爭帝位,朱棣獲勝後,將首都遷往北京 。後來,望鶴樓因失火燒成土丘,得名望 鶴崗 。而今此地名早已消失。望鶴樓只能找到這些資料。當然還有一些其它說法,但以這個說法較多。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感覺這巷子裡的房屋,建築更古老,更有感覺。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雖然整修過但還是古色古香。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枯枝,老屋,現代的高樓,仿古的路燈似乎很和諧。。。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小院深深。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現代的門,古老的院。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這個門,這個頂,這個花廊,這個小院。。。多少個春秋,多少代風流。。。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古老的門,奇怪的門環。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小院。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黑廊巷,望鶴樓有很多老樹。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枯枝老屋馬頭牆。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感覺這馬頭牆是新修的。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挺結實的房子,為啥。。。是不是要快。。。拆了?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望鶴樓1號,門頭漂亮。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古建築的銘牌,這房子看得出修繕過。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望鶴樓出去,進黑廊巷出去。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黑廊巷的路口,左邊是排還算老的房子,路右邊已經全是高樓了。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巷子出去是熱鬧的金沙井大街,路上行人熙攘,多了些拉著行李箱的人。空氣中多了些年的味道。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黑廊巷對面是秦狀元裡。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簡介秦狀元巷因清代狀元秦澗泉未奪第時居此得名。20世紀50年代初期,秦狀元巷與銀作坊合併,取其兩巷首字稱秦銀巷。20世紀末改名秦狀元裡。秦大士,號澗泉, 江寧 ( 南京 )人,清乾隆年間中狀元, 官至侍讀學士,後在翰林院供職。秦大士的詩、書、畫,人稱“三絕”。晚年兼喜繪畫,尤善寫竹。秦淮區住房和建設局二0一一年五月關於秦大士還查到一些資料,在 南京 夫子廟旁邊有一座超過300多年的老宅,他以前的主人就是清朝的狀元秦大士,提到他就會想到他身上有一個重要的標籤,秦檜的後人。秦大士,字澗泉,晚號秋田老人,自幼聰明,他10歲就可以寫詩,而且書法也寫的很好,在當地有著神童的稱號。秦大士23歲中了舉人,乾隆年間,年38歲的秦大士中了狀元,成為清朝開國以後第43位狀元。按照當時的習慣,狀元的誕生地就用狀元的名字來命名,於是就有了現在 南京 的秦狀元巷。在取得了狀元以後,授翰林院修撰,擢至侍講學士。關於秦大士與秦檜的關係,據野史記載,乾隆曾經問過他這個問題,而他卻機智地回答說,一朝天子一朝臣。經過調查,秦大士是宋朝清官秦梓的後代,雖然與秦檜是親戚,但是與秦檜的所作所為並沒有太大的關係。為了表現出忠誠和愛國的態度,秦大士和他的好朋友們一起來到岳飛的墳墓前,秦大士的朋友們看到秦檜和他的妻子蹲在岳飛的墓前。朋友們紛紛咬牙切齒的說秦檜是卑鄙無恥的奸臣。還戲稱秦大士是他們的後裔。叫他寫個對聯來紀念一下此次遊記。秦大士很無奈的笑了一下,隨筆寫下了兩句幾代人流傳的名句子:“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果真不虧是清朝第四十三位狀元。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現在的秦狀元巷以絲毫看不到一點古巷的跡象,完全是一條現代化的街區,也沒看到老宅。看了這些也是意猶未盡啊。想著那個美麗的名字,胭脂巷,去找找。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導航上大街走小巷。看到了這個路牌了,胭脂巷。胭脂巷,胭脂巷。。。啥意思呢?聽著這麼美麗的名字?話說啊。。。胭脂巷,顧名思義,與胭脂有關。根據《 南京 地名大全》,這個巷子的得名有兩個傳說。一是傳古代此巷住戶大都做胭脂花粉生意,其中一王姓女子用此巷19號的井水製作胭脂,顏色鮮豔,客商爭購,十分出名,因此得名。還有一說19號古井稱“胭脂井”,當年“秦淮八豔”常來這裡,用井水梳妝打扮,留下的水,飄溢著胭脂的香味,胭脂巷就此叫開了。還有這個介紹,胭脂巷雖短,但歷史卻很悠久,明清時期就有十里秦淮胭脂巷的說法。附近的五福街、來鳳 裡、仙鶴街、船板巷等都是老街老巷,巷子的最西面就是古金粟庵。可是現在已經完全看不到老街老巷了。也沒看到胭脂井。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除了看到路邊的現代化建築,就是這座社區的仿古建築。

城南舊事之南京老城南黑廊巷,望鶴樓,胭脂巷

往胭脂巷去的路口還有一塊路牌。船板巷。這船板巷在我那篇說老城南門西的文章裡有段介紹釣 魚臺的文字。這裡面提到過船板巷,是這樣說的。。。這一片是釣 魚臺 。朱元璋登基後,軍師劉伯溫對他說,有兩條“魚精”從燕雀湖逃向秦淮河邊俞 通海 家附近的小河溝裡。朱元璋下令將秦淮河的魚趕盡殺絕。於是有了 從江 邊將魚往回趕的“趕魚巷”(即“甘雨巷”)、設臺釣魚的“釣 魚臺 ”、在上、下浮橋佈滿滾鉤並將鉤上的魚兒全部用柳枝串起掛在街上晾曬的“柳葉街”,用船板攔魚的“船板倉”(即“船板巷”);用門板在橋洞口堵魚的“堵門橋”(即陡門橋)此外,還在俞家對門立了刻有一百個貓頭的牌坊(即“百貓坊”)。這是關於釣 魚臺 傳說裡提到的船板巷。好了,先說到這裡,下回咱就說說那釣 魚臺 ,釣 魚臺 的93巷, 長樂 街。后街與你談天說地—張建營

更多文章請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