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過年的重要習俗——貼門神

貼門神

是甘肅重要春節習俗之一。常記得小時候,在村子裡家家戶戶的門上能看到彩色的兩副十分威武的畫像,頓時感到嚴肅緊張,進門時也得小心翼翼。

甘肅大部分地區都有貼門神的習俗,尤其以隴東、隴南的平涼、慶陽、天水及白銀市等地農村為盛。城鎮中大多以貼福字為主。

門神多數為成品,多為彩色,感覺是版畫樣式,大小大概為A3幅面。雖然門神的種類有驅邪類、祝福類、宗教類、武將類等等,但甘肅的門神種類多為武將類,最多為秦叔寶、尉遲敬德,也有門神鍾馗等。

甘肅過年的重要習俗——貼門神

貼門神的寓意,主要是保平安,即司門守衛之神,民間信仰的守衛門戶的神靈,人們將其神像貼於門上,用以驅邪避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間深受人們歡迎的守護神。

貼門神的時間基本相同於貼對聯,即到春節前夕的除夕之日,中午之前家家戶戶便貼上對聯和門神。貼門神的方法,一般貼在大門上,其它門上不貼。貼時分為左右,以進門者為視角,貼於門兩側,畫中門神以對臉相視為正確的傳統貼法,即左為貼秦瓊像,右邊貼尉遲恭的像。貼門神時講究較多,誰在左誰在右位置是固定的,不能隨意更動;如貼錯了,叫“反貼門神”,按民間的迷信說法,若把門神左右的位置貼錯了,一年中諸事不順,總感左右為難。

關於貼門神的歷史

甘肅過年的重要習俗——貼門神

中國民間傳說是能捉鬼的神萘鬱壘。東漢應劭的《風俗通》 中引《黃帝書》說:上古的時候,有神萘鬱壘倆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樹,樹蔭如蓋。每天早上,他們便在這樹下檢閱百鬼。如果有惡鬼為害人間,便將其綁了喂老虎。

後來,人們便用兩塊桃木板畫上神萘、鬱壘的畫像,掛在門的兩邊用來驅鬼避邪。南朝·梁·宗憬《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正月一日,“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萘,右鬱壟,俗謂門神。”然而,真正史書記載的門神,卻不是神萘、鬱壟,而是古代的一個勇士叫做成慶的。在班固的《漢書·廣川 王傳》中記載:廣川王(去疾)的殿門上曾畫有古勇士成慶的畫像,短衣大褲長劍。

甘肅過年的重要習俗——貼門神

到了唐代,門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寶和尉遲敬德所取代。來源於:《西遊記》中敘述就更加詳細於:涇河龍王為了和一個算卜先生打賭,結果犯了天條,罪該問斬。玉帝任命魏徵為監斬官。涇河龍王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應了,到了斬龍的那個時辰,便宣召魏徵與之對弈。沒想到魏徵下著下著, 打了一個脯兒,就魂靈昇天,將龍王斬了。龍王抱怨太宗言而無信,日夜在宮外呼號討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將秦叔寶言道:願同尉遲敬德戎裝立門外以待。太宗應允。那一夜果然無事。太宗因不忍二將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畫二將真容,貼於門上。後代人相沿下來,於是,這兩員大將便成為千家萬戶的守門神了。在今天潮汕一些舊式門樓的兩扇大門上,我們還可以見到神荼、鬱壘或者兩員雄赳赳的戰將,形象似乎一樣,但是仔細觀察,其中一位手執鋼鞭,另一位手執鐵鐧。執鞭者是尉遲敬德,執鐧者是秦瓊。

唐代,又出現了一位門神鍾馗,他不但捉鬼,而且吃鬼,所以人們常在除夕之夜或端午節將鍾馗圖像貼在門上,用來驅邪辟鬼。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稱:“每至端陽,市肆間用尺幅黃紙蓋以朱印,或繪天師鍾馗之像,或繪五毒符咒之形,懸而售之,都人士爭相購買,粘之中門以避崇惡。”

甘肅過年的重要習俗——貼門神

其形象是豹頭虯髯,目如環,鼻如鉤,耳如鍾,頭戴烏紗帽,腳著黑朝鞋,身穿大紅袍,右手執劍,左手捉鬼,怒目而視,一副威風凜凜,正氣凜然的模樣。據說他捉鬼的本領及威望要比神荼、鬱壘高得多。

至於其來歷,據《補筆談》卷三、《天中記》卷四、《歷代神仙通鑑》卷一四等書記載,鍾馗原來是陝西終南山人,少時即才華出眾,唐武德(618~627年)中赴長安參加武舉考試,僅因為相貌醜陋沒有中舉,於是惱羞成怒撞死在殿階上,唐高祖聽說後特別賜給紅官袍予以安葬。

後來唐玄宗偶患脾病,請了許多醫生救牿,效果不佳,宮廷上上下下都很著急。一天晚上唐玄宗睡著後,忽然夢見一小鬼偷竊宮中財物沿著殿牆邊逃跑,唐玄宗急忙喊叫捉拿,只見一位相貌魁偉的大丈夫跑上殿來,捉住小鬼,刳目而吃之。玄宗問他是什麼人時,他回答說是“武舉不中進士鍾馗”。

唐玄宗醒來後,第二天病就好了,於是請來畫匠吳道子將鍾馗的像畫了下來,所畫之像與玄宗夢中所見一模一樣,玄宗大悅,將之掛於宮門之上,作為門神。後來道教吸收了這種信仰,常將鍾馗視作祛惡逐鬼的判官,於是鍾馗便成了道教驅鬼捉鬼的神將。

目的及版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目的只為信息共享,無其他目的;

備註:如有異議,請聯繫我們處理,其他平臺轉載請註明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