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吃酒席,第一筷子夹哪里比较好?

农夫也疯狂


我老家就是农村的,现在的酒席己经没有那么多的规矩了,只要你给了份子钱,那么在酒席上,不管你怎么夹菜多行,但在2000年以前的时候,我们这边的酒席,还是有很多规矩的,其中就有夹菜的说法

也是大人带小孩吃酒席时,要告诉小孩的规矩之一了,其实以前的酒席规矩,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了,其中比较关键的酒席规矩,就是夹菜这一条了,具体的规矩如下

只能吃自己面前的菜,在酒席刚开始的时候,应为那些菜品多是摆在圆桌上的,又因为座位的原因,导致只有少部分的菜品,是在自己座位面前的,所以等酒席开始的时候,我们夹的第一筷,必须是自己面前的菜


哪怕你面前的菜品,是你不喜欢吃的,也要先夹上一筷,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就可以夹到圆桌中间位置的菜了,不过也只能夹到圆桌中间位置的菜了,因为这里就是一个分界线了,要是过了这个分界线的话

那么就会给人带来吃相不好的看法了,因为要夹到圆桌中间的菜品,就要站起来才能夹到了,要是超过了圆桌中间位置,那么最起码,要把身体趴在圆桌上,才可以夹到圆桌中间那边的菜了


不过这样一来的话,自己的形象就不好看了,也会给人带来不懂规矩的看法了,所以参加酒席的成年人,基本没有夹菜,夹到圆桌对面的,而参加酒席的小朋友,因为年纪还小,哪怕是跑到圆桌对面去吃菜,也没人会说什么的

有的人会说,为什么不用转盘了,这样不就可以吃到,自己喜欢吃的菜了吗,可惜在我们农村的酒席上,是见不到转盘的,哪怕是现在的酒席上,也没有用转盘的,所以在农村吃酒席的时候,只能靠自己的自觉了,不要吃的太难看就好


街角美味


我老家所在地位于大西北农村河西走廊一带,农村吃酒席这种现象也比较常见。记得小时候父亲带我去吃村里的酒席,每次都会特别嘱咐我:大人不动筷子小孩子千万不能动筷子,我也就乖乖听话。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这个规矩逐渐破除了,现在去吃村里的酒席,即使小孩子先动筷子夹菜,也没有人会刻意指责。

回到题主的问题,在农村吃酒席,第一筷子夹哪里比较好?

我的答案是:夹最跟前的菜或者离自己比较近的菜比较好。原因如下:


一、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我们这边农村上席的流程是这样的:先上凉菜,再上热菜,最后上汤,酒席中的第一筷子必定是凉菜之类的食物。由于农村的流水席没有转盘,放席的桌子又大,导致很多人够不到自己想吃的菜。但是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第一筷子自然不能表现出饥不择食的样子,眼前摆的啥菜你就夹啥菜,方便了自己的同时也方便了别人。

二、最起码的礼貌还是要有。

能坐在一个桌上吃酒席的,不是乡里乡亲就是长辈熟人朋友(我们这里最近几年长辈和晚辈可以同桌)。就算再熟的人也要懂礼貌,刚上来的席你第一筷子就站起身子来夹自己爱吃的菜,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你这人不懂礼貌。一般都是长辈动筷子了晚辈才接着夹菜,你若直接起身夹菜,不光长辈们心里面会笑话你,就连主人看到了也不高兴。


总结:虽然现在吃酒席的规矩比以前少了很多,但该有的礼貌还是要有,在公共场合不能被别人说成是缺少教养的人,你们说我说的对不对?(图片来自网络,侵权速删)


西北郭郭


提到在农村吃酒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时候的味道最好,但是在那个时候吃酒席非常有讲究,比如在这一个桌上谁应该坐在哪里,谁应该第一个夹菜,还有就是一张桌子最多做几个人也是有内涵的,因此如果你到我们农村来吃酒席,却不知道这些的话就有些不太礼貌了。



记得那个时候只要谁家办酒席,那么全家都会来吃,毕竟在那个时候大家的生活条件都不是太好,但是只要是来吃饭的亲朋好友都会“随礼”想必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这是必须的,小时候我见过最大的随礼有50元,最少得是5块钱,现在不同往日了,因为现在的农村生活条件随着惠农政策的不断完善,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因此随礼都是100元到200元起步。


但是今天问题中问到的“在农村吃酒席,第一筷子夹哪里比较好”这一点也非常重要,那么今天我就把这种农村酒席夹菜的礼节来讲一讲,看完以后不要再酒席上夹错菜了。

“农村酒席的标准以及酒席上的风俗礼节”

农村的酒席无论是从其菜品上还是口感味道上都可以说是非常美味的,而且在价格方面也很实惠,在农村一桌酒席有26道菜,其中包含荤,素,汤,每一桌的价格在270元到350元之间,不过这两年随着物价的上涨,现在都在400块钱左右了。



每一桌酒席坐的人数必须要是10个人,这也是农村的一个风俗习惯,比如一桌可以坐10人就是代表着一种美好的寓意“十全十美”但是一定不会让坐11人,一般坐在桌子靠东方向的都是长辈们,所以在我们落坐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


还有就是如果这一桌上坐的有长辈,那么在夹菜的时候一定要等到长辈动筷之后再夹菜,我相信这一点无论在哪里都是这样,同时这也是咱们得传统美德的一种体现。

“吃农村酒席,第一筷子夹哪里比较好”

一般刚开始上菜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凉调的菜,有三盘牛肉和三盘素菜,这就六盘菜分别摆在桌子的四周,这样做也是为了方便大家都能够方便吃到,因此等菜上齐之后,接下来就会发筷子开始夹菜了。



这个时候我们都会看到每个人夹的菜都是离自己最近的那一盘菜,毕竟谁也不想在动第一筷子的时候就夹离自己比较远的菜,这也我们农村的一种习惯,也就是说在我们那里夹菜遵循的都是“由近及远”。


综上所述:

在农村吃酒席还是到亲朋好友家做客,都有着不同的礼节,因此我们要多学习这些好的礼节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道德。


纪录乡土


在农村无论是红白喜事,还是请人帮忙都会摆上酒席用来招待客人。客人在入席后,面对琳琅满目的菜肴,该怎么个吃法,那都是有讲究的。


由于我们农村地面广阔,各地风俗不尽相同,每个地方在吃酒席上都有不同的讲究。我来说一下,我们当地在吃酒席上的一些讲究吧。

在农村的酒席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像红白喜事的大型流水席。第二类是小型的家庭待客酒席。

大型流水席一般客人多,席位多,少则十几桌,多则上百桌。主人家场地宽广的一次性把所有来宾都安排入席;场地不宽敞的,一次摆十桌或者二十桌,分批次把来宾按排入席。在来的客人中有不少人是主人家的己亲或者长辈。而在坐席的时候,桌子的上席一定是主人家的长辈或己亲,或者是贵宾,又或者是德高望重之人。


在吃酒席时,一般都是菜品上齐了或者上了一部分客人才动筷开吃。在动筷子时,第一筷先荚哪盘菜,都是由上座的陪客拿起筷子指向一道硬菜,请上席长者先荚菜之后,其它人才会动筷,以示对长者的尊敬。此后每上一道菜,都要先请示上席长者先尝,请示长者过后,表示礼数已到,大家便可以开怀大吃了。

家庭待客由于客人数量少,一般都是一两桌,来的客人大多都会遵循客随主便的待客之道。在家庭待客中,不会上一个菜就吃一个菜,大多都是各类菜品一次上齐。这时,主客会安排坐上席,次客陪主客坐上席,主人家坐旁席招待客人。动第一筷子时,由主人家请主客先荚硬菜品尝。主人家第一筷子指向哪盘菜,客人便荚哪盘菜吃。几道硬菜一一尝试之后,接下来就随意了,想吃哪道菜就吃哪道菜。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你荚哪道菜,伸筷子出去就荚哪道菜,绝对不能在这个盘子里翻动几下不荚菜,又去另一个盘子翻动几下,或者是在一个盘子里反复翻动菜品。这种行为是对一桌子的客人不尊敬,也是自己素质低下的表现。


总之,在农村吃酒席,第一筷子夹哪里,应该遵循主人家的意愿或者在同席其它人的指引下夹菜最好。千万不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样就会显得你不够礼貌。


郧阳老五


一哥“俗眼看社会”之——

 

第一筷头要吃出人品

 

中国人向来把用餐当作礼仪交际场所,上礼用餐虽说是随份子,大伙吃的都是高价饭,没有严格的高低贵贱之分,席间自然也宽泛得多,没有许多约束,但起码的常识还是应该懂点的,要不人家会笑话的。

 

就说提问者说这个第一筷头的事吧,一哥认为起码要做到“三不动”,一是同桌的尊者(当官的,如乡村干部等)长者(辈分高的)贤者(有文化的)不动自己不能动,农村是个人情社会,乡里乡亲,大家早已心知肚明,其实开桌之前主家早有安排,你能安排在这桌证明主家也高看了你一眼、敬了你三分啊,何必心急呢,又不是早上没喝胡辣汤豆腐脑外加大油条,嘴上的油还发明哩,咱不慌;二是不越山过海而动,筷子不夹过山菜是传统美德,意思是越过自己面前的菜直击对面、周围的菜,手伸的太长不雅,也影响了别人视线,更不利于卫生,不好;三是不吃山头菜,自己面前的菜要吃可以,但要从面朝自己的一面吃起,不要夹顶端的啊。

 

再多说两句,不抢菜、不在盘中搅拌菜、不吮食筷子头,不用筷子投牙,拿筷子不要靠菜太近,油筷子不沾清汤等等,筷子是国人的发明更是礼仪的传承,知道点小知识有益于交往。正是宴席虽小藏乾坤,筷子两根见人品,小事不小常注意,人前更是高三分。





一哥于一


如今吃个酒席讲究还真多,人坐哪个位子有说法,不过这个不用你操心,人家请客的早就安排好了,题主问的伸手第一筷子夹哪里比较好,还真让人得仔细琢磨一下呢,这一个人家请客的可没给你规定下,但是第一筷子夹不好可能会引起大误会呢,今天梅花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第一筷子夹哪里比较好”,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个理解就是把第一筷子菜夹给哪个客人比较好,第二个理解就是每个人第一筷子从盘子哪里夹起比较好。

如果是想问第一筷子菜夹给哪个客人比较好,那这里面的说道还真不少呢。在我们北方吃酒席的时候,白事还不太讲究,如果是结婚、满月酒等大喜事儿讲究却不少。一桌当中有两个陪客的叫主陪和副陪,这两个人主要是要照顾好一桌人的吃和喝,而坐在主陪的右边和左边的客人那就叫第一客人和第二个客人,而坐在副陪两边的客人叫第三客人和第四客人,而剩下的四个人就是随便坐的,主配和副陪的任务主要要照顾好这四个人,因为他们一般都是辈分比较高的,或者比较高贵的客人,因此从礼节上讲这第一筷子当然得先夹给第一客人了,然后依次夹给二、三、四客人,当然这只是在我们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反正我觉得不管夹给谁,最起码这一桌子应该先尊重长辈和岁数大的,然后才是年轻人,如果这一桌人都是年轻人那就讲究的少了。说实在的我出去吃饭,最爱坐在随便坐的这四个人当中,不用给别人夹过来夹过去,也不用受到别人照顾,想吃什么就悄悄的吃一点非常的自在。



如果你是想问第一筷子从盘子的哪个地方夹起,我的感觉就是从面对自己的一面夹起。在酒席桌上吃饭真的是一个大学问,在农村酒席桌上还真有这样比较尴尬的事情,一盘菜端上来,你还没等出筷子,有的人的筷子直接就到了盘子中间,还有的人说吃鱼眼比较吉利,吃了能够做人上人,于是鱼端上桌子,有时会有几双筷同时去挑鱼眼,梅花就经历了这样一件事,而且堂妹两人争鱼眼还打起来了,当时坐在那儿,觉得跟他们沾亲带故真的是很丢人。我的意见就是菜端上来了从自己的一面夹菜吃,不要把筷子满桌满盘子去翻,一方面这样吃比较卫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尊重所有的人,吃饭也得有素养。当然那种不文明的行为还是少数的。



当然一个地方一个风俗一个习惯,不管在哪里吃饭,尊老爱幼这是我们中华传统美德,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敬你,吃也是一种学问,吃出文明吃出高雅,这才叫水平。


山村梅花


在农村无论红白喜事、婚丧嫁娶都有摆宴席招待客人的习惯,但是在农村经常见的酒席上,我们在开席的时候第一筷子夹哪道菜的哪里比较好呢?

在农村的宴席上第一道菜一般上的都是比较容易做,或者说是一些一储存好加工的菜肴,这样可以先把这些菜上上来,让客人们先吃着,来缩短后面难做的菜的做菜间隔。所以,一般第一筷子都是先夹离着自己近的菜或者是第一道上的菜,要先少夹一点尝一下即可。

因为宴席刚开始,本来桌上的菜就不多,每个人都夹很多的话,轮不完一圈,这道菜就被吃没了,而下道菜还没上来,大家就会很尴尬。


一点厨房呀


以前是菜少,形成了一个规则,上一个菜先放在首席位置,坐首席的先动筷子,然后依序,我们这一代人还懂的,就是手里拿着筷子,首席不动,我们就拿着筷子敲桌子,以后每上一个菜必先经过上首。等菜上齐了,首席拿着筷子在桌子上空划个圈,说一声随便,接着就是狂风卷残云。那时小孩都捞不着坐席,只能眼巴巴的在一边瞅着,看看能不能剩点汤。现在是小孩先坐下,有喜欢吃的不用筷子,直接就下手,大人们照常挺高兴。


实玉1


我姥姥家在哈尔滨南岗区的一个叫“懒汉屯”的村子里,恐怕知道这一个名子的人也没几个了。姥爷是菜农,那里是菜社(人民公社)。姥爷也会讲三国水浒三侠五义,但没什么文化。教我吃席的顺序是先吃一口饭,再吃菜,只夹自己跟前的一二个的靠自己这边的盘边上的菜,七八分饱即可,最后再吃口饭,最后一口绝对不能是菜。


用户58435540336阳城


在你们家,每天吃饭时,第一筷子菜是夹给谁?这是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却影响深远。

孩子和父母、爷爷奶奶一起吃饭,很多妈妈往往将第一筷子菜夹给孩子,说:“宝贝快吃!这是妈妈特意给你做的。”爷爷奶奶也不示弱,纷纷夹菜到孙儿碗里,“这个菜也有营养,宝宝得多吃。”远。

孩子和父母、爷爷奶奶一起吃饭,很多妈妈往往将第一筷子菜夹给孩子,说:“宝贝快吃!这是妈妈特意给你做的。”爷爷奶奶也不示弱,纷纷夹菜到孙儿碗里,“这个菜也有营养,宝宝得多吃。”

这样的一幕是不是很熟悉?第一口菜不见得比第二口、第三口菜营养更多,却让孩子学会了自私,认为自己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人。于是吃饭时,父母都还没有坐到桌前,孩子已经扑上来,把喜欢的菜吃了一大半。

这样的孩子一旦进入社会,总有一天会碰壁。因此,过度宠爱孩子,是一种“非慈之慈”,“爱之足以害之”。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给孩子做榜样。父母若只顾疼爱孩子,而忽略了长辈,孩子学到了,长大后他也会只疼爱自己的孩子,而不会孝敬父母。所以,家庭生活里的每个细节,其实都不是小节。

在如今倒金字塔结构的家庭里,人们戏言:“有了儿子做儿子,有了孙子做孙子。”但有智慧的父母一定懂得:要将第一筷子菜夹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样,孩子从小学到的是尊重和孝敬长辈,将来走上社会,也会时时尊重、关心、礼让他人,就很容易惹人喜爱,得到欣赏和重用。

《说文解字》中对“教育”是这样解释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教子始作善也”。所以我们的家庭教育应当是一点一滴的言传身教,一点一滴的善的熏陶。不妨向过去良好的社会风气学习:吃饭一定要请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先上桌;哪怕很饿,也要等在厨房里的妈妈忙完坐上了桌才吃饭;父母动筷子了,孩子才可以开吃……

真正懂得爱的次序,才能营造一个和美幸福的家庭氛围,也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